四十军后代纪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鸭绿江在诉说

老鹰

<p><b>  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b></p><p><b> 亲爱的朋友,当你畅游在祖国的锦绣山川时,当你漫步在繁华的现代都市时,当你上天下海、上网出国尽享当代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时,你还记得吗?还记得那场坚苦卓绝的立国之战吗?</b></p> <p><b>  在那场令人难以忘却的战争中,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出现了多少光彩照人的英雄,诞生了多少流芳百世的作品!</b></p> <p><b>上图是抗美援朝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b></p><p>词:麻扶摇 1950年10月任炮兵第1师26团5连指导员</p><p>曲:周巍峙 时任文化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p><p>《人民日报》1950年11月30日刊登</p> <p><b>上图是抗美援朝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b></p><p>作者:黎民 时任64军摄影组组长</p><p>1951年2月拍摄于丹东九连城镇马市村</p> <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第一团</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活动记实</b></p><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作者 刘川阳 2020.10</b></p> <p><b>  </b></p><p><br></p><p><b> 金秋十月,“双节”同庆!</b></p><p><b> 鸭绿江畔, 两代握手!</b></p> <p>  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先烈精神,踏访父辈足迹,十月七日,部分四十军后代,怀着“双节”的喜悦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当年抗美援朝重镇丹东市。</p><p><b> 丹东,当年叫安东。矗立在鸭绿江边,与朝鲜的新义州隔江相望。鸭绿江——因江水的颜色像野鸭脖子上的绿毛而得名。</b></p><p><b> 丹东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当年是抗美援朝总后方的最前沿,见证了那场震惊世界的战争。我们的父辈,就是在这里告别了亲爱的祖国,义无反顾地踏上保家卫国的战场!</b></p> <p><i>丹东火车站前高大的毛主席塑像</i></p> <p><i>丹东火车站</i></p> <p><i>酒店打出欢迎四十军后代的电子横幅</i></p> <p>  七十年前的十月二十五日,英雄的四十军父辈们,在朝鲜云山、两水洞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一枪,打胜了第一仗。揭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序幕。毛主席特地将这一天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p><p><b> 中央电视台一套综合节目和新闻联播栏目组十分重视此次活动,摄制组跟随活动进行了拍摄和报道。</b></p> <p>  为表达对先辈的敬意,使活动庄重、醒目和整齐划一,活动组给每个人配发了帽子、围巾、臂章及口罩。</p> <p>  10月8日上午,部分四十军后代在当年四十军副军长兼一一九师师长徐国夫之女徐江娜率领下,首先来到丹东市光荣院,看望老英雄孙景坤。</p><p> 后代们特意准备了当年父辈的照片。手持父亲照片与老英雄相聚。</p><p> 孙景坤是四十军一一九师三五七团三营七连一排副排长,在1952年10月27日的坪村南山战斗中,带领9名战士,顾不上一天一夜没有吃饭、喝水,每人扛着90斤重的弹药,顶着4架飞机的轰炸扫射,突破敌人炮火封锁线,到达坪村南山主峰161高地。在情况危急时刻,他们主动投入战斗,打退敌人3次反扑。敌人又组织第四次反扑。孙景坤临危不惧,抄起步枪,沉着应战,一枪一个,连续击毙21名敌人,守住了阵地。战后荣记一等功。</p> <p><i>老英雄孙景坤</i></p> <p><i>二0二0年十月,孙景坤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i></p> <p><i>后代们列队迎接老英雄孙景坤</i></p> <p><i>向老英雄敬礼!</i></p> <p><i>全体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i></p> <p>  秋日送暖,秋风送爽;抚今追昔,心心相印。在环境宜人的丹东市光荣院,两代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p> <p><i>四十军后代代表向老英雄献花</i></p> <p><i>当年四十军副军长兼一一九师师长徐国夫女儿徐江娜向老英雄表达问候并亲切交谈</i></p> <p><i>当年老英雄所在团——119师357团的时任团长朱玉荣的女儿同老英雄亲切交谈</i></p> <p><i>时任团长朱玉荣的儿子、女儿和孙景坤儿子孙福贵热烈握手并交谈</i></p> <p>和老英雄合影留念</p> <p><i>中央电视台报道组在工作</i></p> <p><i>与央视工作人员交谈</i></p> <p><i>中央电视台采访徐江娜</i></p> <p><i>老英雄居室</i></p> <p><i>后代最后看望老英雄并惜别</i></p> <p><br></p><p><br></p><p> 10月12日,在四十军后代拜访老英雄后,在作者搁笔前,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用3分51秒的时间,介绍了老英雄孙景坤的英雄事迹。</p> <p><br></p><p><br></p><p> 10月8日下午,四十军后代来到“抗美援朝纪念塔”,举行纪念活动。</p> <p>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全景</p> <p>抗美援朝纪念塔正面</p> <p>纪念塔背面的碑文</p> <p>纪念塔四面有抗美援朝雕塑</p> <p>后代们列队向先烈们默哀、敬礼!</p> <p><i>徐江娜、亓核新讲话,回顾四十军光荣历史,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i></p> <p>向牺牲的先烈们敬献花篮</p> <p>后代代表发言。畅谈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缅怀先烈们的光辉事迹。</p> <p>后代们依次献花,并绕塔一周。</p> <p>合影留念</p> <p>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p> <p>纪念馆大厅内景</p> <p>大厅左侧的毛泽东主席1950年10月8日签发的“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p> <p>馆内陈列: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侵略军序列。</p> <p>馆内陈列:“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作者原稿</p> <p>馆内陈列:在长津湖战役中被我军全歼的美军“北极熊团”团旗。</p> <p>馆内陈列:志愿军各军出国、归国时间及参战情况一览表。</p><p><b>可以看出:四十军是唯一一个参加抗美援朝全过程的军。</b></p> <p>馆内陈列</p> <p>馆内全景画局部:激战清川江</p> <p>国家历代领导人谈抗美援朝</p> <p>志愿军归国时“凯旋门”复制品</p> <p><br></p><p> 抗美援朝时,为加强铁路运输,我国将原凤城到宽甸灌水的铁路线修到上河口村,叫灌上线。与凤城到丹东比,铁路绕了一个大圈,多走了120公里。使沈阳、本溪、凤城到朝鲜平北线接轨。战争时期,在此通过列车两万多辆,占总运输量的11.8%。</p><p> 10月9日上午,四十军后代来到上河口参观。</p> <p><i>现在的上河口火车站</i></p> <p>通往朝鲜的上河口铁路桥。现在已停运。</p> <p><i>上河口的“七十四里”隧道。注意,不是这个隧道有74里长,而是铁路到此的里程是74里。</i></p> <p><i>一列旅游小火车开过来</i></p> <p>  在上河口乘游艇,游览鸭绿江两岸风光。</p> <p><i>在上河口与我方的国门合影</i></p> <p>  从上河口往东,乘车蜿蜒行驶4公里,就到了“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p> <p><i>博物馆正面</i></p> <p><i>馆内陈列</i></p> <p>馆内陈列:该机车为抗美援朝过江机车中的一台。</p> <p><i>馆内陈列:志愿军铁道兵抢修铁路的场景复原</i></p> <p>  从上河口西行8公里,我们来到下河口断桥。此桥是公路桥。桥上插有志愿军各参战部队的旗帜。</p> <p><i>上了断桥,第一面旗帜就是志愿军第四十军一一九师</i></p> <p>  </p><p><br></p><p> 10月9日下午,后代们参观著名的丹东“鸭绿江断桥”。</p> <p>  鸭绿江断桥是日本为掠夺我国资源,于1911年建成,也称下桥。1943年日本又在上游100米处修建了一座铁路桥(今称中朝友谊桥),也称上桥。下桥遂改为公路桥。</p><p> 抗美援朝时,美军为切断我运输线,空袭鸭绿江大桥5000多次,下桥于1950年11月8日9时被炸断。</p><p><b> 泊泊流淌的鸭绿江水,诉说着那场令人难以忘却的战争;折戟沉沙的钢铁长臂,展示着中国人民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b></p> <p><i>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鸭绿江断桥”</i></p> <p><i>当年四十军的父辈就是第一批从此桥奔赴朝鲜战场</i></p> <p><b><i>两代人与此桥同框跨越七十年!</i></b></p> <p><i>桥上我方一侧的抗美援朝群雕</i></p> <p><b>父辈惊天地泣鬼神,义无反顾奔沙场!</b></p><p><b>我辈忆英雄承遗志,誓保江山万年红!</b></p> <p><i>鸭绿江上桥(中朝友谊桥)</i></p> <p><i>鸭绿江下桥(断桥)</i></p> <p><i>下桥开闭梁的机械装置</i></p> <p><i>下桥被炸断处</i></p> <p><i>裸露的桥墩,诉说着那场令人难以忘却的战争</i></p> <p><br></p><p><br></p><p> 10月10日上午,四十军后代来到“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烈士。</p> <p><br></p><p><br></p><p><b> 重走父辈出征地,抚今追昔抒豪情!</b></p><p> 此次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全团成员团结一心,精神振奋,收获颇丰。纷纷各显才华,为活动助兴。</p><p> 真情出好诗。成员文安福活动期间赋诗19首。讴歌父辈,以诗言志。现摘录几首,以飨读者:</p> <p><i>四十军后代亓核新10月8日早晨拍摄的晨雾中的鸭绿江断桥</i></p> <p>四十军后代马兴川10月9日晚拍摄的霓彩鸭绿江断桥</p> <p><br></p><p><br></p><p> 无言的鸭绿江水,静静的流淌,在诉说着七十年前那段峥嵘岁月,诉说着七十年间的沧桑巨变……</p><p> 此次纪念活动,四十军后代们祭奠了先烈、交流了信息、密切了感情、认识了新朋友。正是</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当年父辈同征战,七十周年大团圆;</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今日依依暂惜别,相约重聚待来年!</b></p><p><br></p><p><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