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庭院时代的缩影一一颐和路民国公馆区

刘珪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京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江南城市,经济也很发达。作为六朝古都,这里历史人文底蕴浓厚,拥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在众多的古建筑之中,有一类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建筑离我们年代相对较近,大多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让我们有幸能够一窥当年的风貌,这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位于南京鼓楼区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这些民国建筑要从上世纪30年代说起,根据《首都计划》将这里打造成当时最高级的一片住宅区,同时也是当所实施最大住宅示范区,自1933年起陆续建造了287栋独立式花建筑,时至今日依然有225栋保存较为完好,它们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风格各异,极具观赏价值,是我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地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南京有句话叫做“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颐和路公馆区是原民国政府1927年定都南京后,按照《首都计划》打造的上层人士住宅区,是西方现代建筑手法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作品群,反映了民国时期的规划思想和特色文化,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颐和路是南京城内一条非常清静的马路。道路两旁生长着茂密的法国梧桐树,树叶宽大,遮荫蔽日。树枝在道路上方相交,形成一条长长的绿色走廊,使整条道路看起来特别的有诗意。这里也是民国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被网友们称为“民国建筑博物馆”。</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澳大利亚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龚德柏寓所,建于1928~1937年间,是一栋一层独院式住宅,砖木结构,带阁楼,顶层有连排老虎窗。龚德柏,曾任民国《世界日报》总编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扬公达旧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原为扬公达私宅,1936年建,是一座二层西式洋房,扬公达(1907~1972),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立法院立法委员。</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薛岳旧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原为薛岳私宅,院内有一幢花园洋房,建于1936年。薛岳(1896~1998),曾任民国时期贵州省主席,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张笃伦旧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原为张笃伧私宅,1937年建。张笃伦(1894~1958年),曾任民国时期重庆市市长,湖北省政府主席。</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宁海路5号马歇尔公馆</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熊斌旧居(1)</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原为熊斌私宅,1937年建,是砖木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楼房。熊斌(1894~1964年),曾任国民党陆军部次长,北平市市长。</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熊斌旧居(2)</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原为熊斌的第二处私宅,1937年建,是砖木混凝土结构二层楼房。</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黄仁霖旧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原为黄仁霖私宅,建于1930年。黄仁霖(1901~1983年),曾任国民党联勤总司令部中将副司令。</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元宝石以外型像似元宝而得名,又名“踹布石”“踩布石”是古代染坊的大熨斗。经过踹布石碾展的布匹丝绸薄而平,光而亮。自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记载并有图刊,丝织印染发达的南京老城南“评事街”旁小巷“踹布坊”这样的老地名。此块元宝石为太湖石雕出而成,为明代文物,皮壳亮丽,造型大气,寓意吉祥,巳亥新春,陈置颐和,恭贺之石历史长河。</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邓寿荃旧居</b></p><p>该处为邓寿荃私宅,建于1935年,砖木结构,三层西式。邓寿荃(1886~1946年)曾任民国首都建设厅厅长,湖南省建设厅厅长。</p> <p><b style="font-size: 20px;">扬华臣旧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原为扬华臣私宅,建于抗战前,建有砖墙瓦屋,西式楼房。扬华臣曾任国民政府平汉铁路局副局兴兼总工程师、铁道部北宁路局局长。国共内战后担任中共铁道部顾问。</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原陈布雷寓所(2)</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原为私宅,建于1936年,为二层花园洋房。抗战后,陈布雷曾在此居住,陈布雷(1894~1948年),曾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宁海2号马鸿逵寓所</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建筑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为马鸿逵购得。马鸿逵曾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甘肃省政府主席等职。</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普陀路15号蒋伟国公馆</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蒋伟国(1916~1997),幼名建镐,号念堂。蒋介石次子,蒋经国之弟,毕业于东吴大学。历任国民党装甲兵部队处长、战车团团长、装甲乒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司令,陆军指挥参谋大学副校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对于军事战略研究颇有成果,被台湾军方奉为“军事战略学家”。</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蒋锄欧旧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原为蒋锄欧私宅,建于1936年,是一座二层西式洋房,蒋锄欧(1890~1978),曾任国民政府交通部交通警察总局局长。</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普陀路10号陈诚公馆</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陈诚(1898~1965).男,字辞修,浙江青田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国国民党副总裁,台湾地区“行政院长”等职。</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原陈庆云寓所</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建于民国时期,为一幢独院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西式风格。陈庆云,原民国时期曾任航空学校教育长,中央航空学校校长。</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颐和路34号顾祝同公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建筑建于1937年,砖混结构,西式风格。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顾祝同以二兄顾祝言之名所建。</span></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颐和路38号汪精卫公馆</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汪精卫(1883~1944)又名汪兆铭,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制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蜕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沦为汉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颐和路29号苏联大使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处是原国民政府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亲戚王青莲于1937年购地兴建的寓所。砖木混凝土结构西式三层花园楼房一幢12间,西式平房五间,花园一座。1948,苏联大使馆以年租4800美元租用,1950年退租。</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颐和路8号阎锡山公馆</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阎锡山在此仅住7天。这位“山西王”在南京有三处公馆,玄武区上乘广奄16号、高楼门51号和鼓楼区颐和路8号。此处原为励志社的高级招待所,1949年4月李宗仁拔给阎锡山居住,阎及其部分家人仅住7天,就永远地说再见了。</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颐和路18号邹鲁公馆</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建筑建于1937年前,砖混结构,西式风格,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中央常务委员,民国政府常务委员邹鲁公馆。</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民国实业家任仲琅旧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任仲琅民国时期开设百货、药材行、兼股票生意,抗战后在长海与友人合资开设裕康五金制造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任仲琅于1935年以妻子任瑶名义购买土地,于1936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平房共8幢,。现存主楼一幢,附属二层小楼2幢、平房2幢,所有房房均为青砖外墙,人字顶、青瓦、老虎窗、壁炉齐全</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颐和路9号李起化旧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李起化,1927年任孙中山葬事筹委会干革部事务员,后任交通部监理,浙江民政厅技士。于1935年购地,建有砖混结构西式风格楼房、平房、附属楼共4憧29间,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黄色拉毛外墙,大屋架顶、尖顶、四坡顶交错,青瓦,壁炉,塔柱、老虎窗齐全,为典型的西洋式小别墅。</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颐和路15号为菲律宾大使馆</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建筑原为汪精卫官邸,1936年,在此设立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1945年新建花园式楼房和西式平房,1946年,司徒雷登在此继任大使。</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就座落在现在的的西康路33号。33号的门廊上红色烫金大字写着“西康宾馆”。</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宁海路14号巴西大使馆</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宁海路14号是武汉大学教授李儒勉于1932年在南京购地,1933年建成砖木混凝土结构的西式花园楼房三层1栋16间,二层1栋2间,西式平房3栋8间,共计26间。1948年,巴西大使馆租用,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退租。巴西大使馆现为武汉大学李教授女儿住宅。</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珞珈路5号汤恩伯公馆</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珞珈路5号是一幢颇有特色的建筑,黄色水泥拉毛外墙,红色窗户镶嵌其中,加上高䇯的烟囱,是典型民国时期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斑驳的墙壁难掩建筑的沧桑。此建筑1935建成1946汤恩伯购得居住。他以妻子王竞白的名义,用国币2500万元从原房主林宛文手中购得。</span></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珞珈路3号毛人凤旧居</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该建筑建于1937年前,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有楼房1幢3层12间,平房1进2间,墙体灰色,屋顶青色。该房产原为刘绍以刘任荃之名购地所建,抗战后,毛人凤回南京时曾一度居于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