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解决家长接送学生难题,努力做好疫情防控下的延时服务,李家营小学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性的采用“教师走班制”教学,将社团活动与延时服务相结合,努力向“学校用心,老师热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四心”目标迈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i>一、“三制度”规范延时服务管理工作</i></b></p> <p> 为保证延时服务的顺利开展,学校建立三项延时服务管理制度,保障环节落实,确保服务质量。</p><p> 一是建立《延时服务学生与家长评议制度》,赋予学生、家长对于延时服务质量的评议权利,提升学生和家长对教师及学校延时看管服务的满意度;二是建立《学校延时服务专项考核制度》,将延时看管服务工作记入教师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并在师德考核、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三是建立《校内外联动配合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各界与学校合作开发课程,拓宽学生成长空间,助力延时服务效果提升。</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i>二、“教师走班”降低串班交叉感染风险</i></b></p> <p> 现阶段全国疫情积极向好,但疫情形势仍很复杂,防控工作依然不能松懈。为此,学校基于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变之前的“学生走班式”课程学习为”教师走班式”授课学习,教师流动,课程流动,而同一班级的学生相对固定,老师们轮流“走班”,各显其能。</p>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i>三、“六大素养”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i></b></p> <p>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和师资实际,开设了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能素养及实践素养”为目的的社团课程体系。每个类别都设有专门的场地和专业的指导老师。</p> 学科素养 <p> 以语文阅读与写作指导、英语绘本阅读和趣味数学等社团活动为依托的学科素养课程,不仅增进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科核心素养。</p><p> 老师们精心设计阅读与写作课例,通过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p> <p> 英语情景剧表演、自然拼读绘本教学等新鲜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燃起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致。看,孩子们乐在其中,学的多开心!</p> <p> 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与一体的趣味数学课程让孩子们认识到原来数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枯燥,反而很有意思。</p> 人文素养 <p> 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教育、国史教育、红色思政教育等内容。通过观看视频、主题学习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传统,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p> 科学素养 <p>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设置了科技探索、电脑绘画、编程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p> 艺术素养 <p> 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我们开设书法、音乐、舞蹈、绘画等课程,让学生学会感受并欣赏生活。</p> 体能素养 <p>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重要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体育锻炼尤为重要。足球、篮球、田径、武术......五花八门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体质。</p> 实践素养 <p>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以社会实践、劳动教育为主的延时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p> <p>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专业化的课程,学校不仅充分发掘利用本校老师的特长资源,还聘请校外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充分整合各类资源。</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四、“三全+三段”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i></b></p> <p> “三全”参与——校长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干部、教师全员、全程、全天参与“延时服务”,做到全程服务、全程指导、全程监护,确保每个学生的安全、健康和快乐成长。</p><p> “三段”统筹——“早接、午托、晚护”一条龙服务。本着为家长服务的理念,学校提供早、中、晚全时段的延时服务。早到的孩子随时入校,由老师带领进行自主阅读,开始早间延时服务。</p> <p> 中午早到的同学可在教室里自习或做作业,每个年级安排一名老师维持秩序、辅导学生,一直到下午上课。下午放学后,老师们“轮流走班”,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课程服务。</p> <p> “学校用心,老师热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一直是李家营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宗旨和追求。今后,学校将继续完善课后延时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认真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心声,加强延时服务的监督,坚定不移地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让延时服务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成为家长和学生暖心、舒心、放心的工程。</p> <p>摄影:杜晓丽</p><p>文字:杜晓丽、仪莉</p><p>编辑:仪莉</p><p>审核:朱文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