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积极心理品质是指学生在先天潜能和教育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影响或决定着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的积极取向,继而为同学们拥有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塞里格曼把积极心理品质归纳为了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超越六大美德力量。目前已有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品质在对抗心理压力,心理疾病时有缓冲作用,有助于同学们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更好的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心理资本水平,促进同学们寻求良好的健康行为与社会支持。</p><p> 2020年10月9号,李燕君老师带领安泽一中高一同学进行了积极心理品质的赞美活动,活动通过“粘泡泡糖”的开场拉开序幕,目的在增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和默契程度。之后通过小组讨论,让同学们罗列出积极品质的类别。一,智慧包括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洞察力,二,勇气包括,勇敢,坚持和热情,三,仁爱包括善良,慈祥和慷慨,四,正义,包括公平,公正,正直,领导力,合作,五,节制,包括原谅,怜悯,谦卑,虚心,审慎和自我调节,六,超越,包括欣赏,感激,希望,幽默,虔诚和灵性。总结完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种类后,先让部分同学分享自己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p><p> 社会心理学家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因为赞美他人会使别人愉快,更会使自己身心健康,被赞美者的良性回报会使自己更自信和更有魅力。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也指出,人的需要被分类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就是一种尊重和认可,这种尊重和认可会激发出同学们本身的积极力量,让同学们看到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本堂课通过戴高帽技术,练习赞美别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同学们赞美对方优秀品质的同时,内容很具体,情感很真实,语言充满了温暖和爱,行动具备了善意和关怀,犹如涓涓流水,直达心灵深处,而且充满柔软的情意。</p><p><br></p> <p>207班同学</p> <p>209班同学</p> <p>204班同学</p> <p>202班</p> <p>208班同学</p> <p>203班活动瞬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