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秋意浓,闻道正当时——2020年广西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第四小组学习简记

Lina.Liu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金陵十月佳气浮,千里澄江白鹭飞。今天是全区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研修学习的第二天,两天来学员们求知若渴,朝乾夕惕,潜心问道,一场场“深度学习”的头脑风暴带着理性的清风启发智慧,碰撞出思想的火花。</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今天下午引领我们走向教科研更高峰的专家是南京师大教科院的博士生导师吴永军教授。吴教授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大研究中心的常务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国家教学成果奖评委,曾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班化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曾先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访学。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教育科研成果丰硕。</span></p><p><br></p> 智海领航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吴教授主要是围绕四个方面开展讲座:一是探讨深度学习及其教学模型,二是批判性思考,三是大观点组织,四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变革。</span></p><p><br></p> 沙鸥小语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时间飞快,在全神贯注聆听中,一个下午就悄悄过去了,意犹未尽!吴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拨云见日”三个词,汇报一下今天下午的学习感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高屋建瓴:吴教授基于广博精深的研究,中外兼顾的广阔视野,从深度学习模型和中小学教学应用策略两个角度,系统地梳理了深度学习的源流、内核,清晰地描绘深度学习架构图谱。</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形象深刻:吴教授借助“矛盾”“人类的老师”“甲午战争”“灰姑娘”等一个个形象、生动、鲜活的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将深刻的教学思想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让我们真实理解领会何谓“高阶思维”“如何设计高阶思维的问题”“批判思维”等深度学习内核。</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拨云见日:听君一席话,既有如云开雾散豁然开朗的顿悟感,更有教育教学萦绕不绝的思考回味。&nbsp;&nbsp;</span></p> 海边拾贝 广西教研院兰瑛老师的心得体会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吴永军教授的讲座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做为教研员我们要对当今时代教育的热点问题深度学习有清醒的认识,要弄明白深度学习的源起、特征及关键组成要素等本质问题,才能对如何开展深度学习有一定思考,才能让深度学习发生发在自已身上,并且在组织各种教研活动时让深度学习在教师身上发生,进而引导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吴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案例生动,干货满满,让我很受益。</span></p><p><br></p> 桂林教科所闫文忠老师的心得体会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有幸聆听吴教授的讲座。萌生几点粗浅的思考:</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1.问题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所在区域、学科教育教学中多大程度上存在吴教授所讲的问题?其症结何在?作为教研人员,我可以做出哪些举措、对策?这些都值得我进一步去思考。</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2.躬身践履。作为教研人员,要保持对教育最前沿理论的敏锐感,静下心来提升自身素质。要视野向外,精读吴教授讲座一开始所推荐的书目,紧跟教育教学改革前沿;也要返身向内,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中汲取养分。比如:从雏鸟数振翅曰“习”的“学而时习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是否与深度学习所倡导的真实情境下的高阶思维学习有共性、有区别。</span></p><p><br></p> 南宁教科所黄小娜老师的心得体会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科教学的课程目标,而深度学习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吴教授从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入手,理论结合实际,用丰富的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阐明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实现深度学习的主要途径。作为教研员,如何通过教研活动指导一线教师实现教学理念的改变,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从吴教授的讲座中得到许多启发,受益匪浅。</span></p> 河池教科所韦天值老师的心得体会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吴教授的讲座,犹如教改海洋中的指南针,字字珠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又如教改沙漠中的甘霖,点点滴滴,滋润了我们的思想。这是一次有意义的讲座,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们的思维方式得以提升。</span></p><p><br></p> 河池教科所明慧芬老师的心得体会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深度学习,可以让我们独立思考,怀疑批判,不盲从,具有独立自由高贵的品质;能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但必须对自己的观点有合乎逻辑的论证,有推理有证据,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三省吾身,宽容不同观点,和而不同;于己,希望有合乎逻辑的深度思维,做一个有灵魂的人。</span></p><p><br></p> 桂林教科所周爱平老师的心得体会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吴教授设计一个又一个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领我们不停思考。</span></p><p><br></p> 玉林教科所卢天然老师的心得体会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深度学习是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口,也是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所在。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南京一中尤小平校长主编的《学历案与深度学习》,由此开始持续关注深度学习,并以深度学习为主题组织了全市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并作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专题讲座,对深度学习理论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实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次有幸来到深度学习的重要实验场南京进行学习,聆听了吴永军教授的《深度学习模型及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专题讲座,收获不少,启发良多。吴教授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引领我们关注课改前沿理论,不仅加深了我对深度学习的认知,一些一直困惑的问题也得到了解答,但又衍生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考。潜心问道一时间,悟道躬行一辈子。</span></p><p><br></p> 防城港教科所磨立前老师的心得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师就是不一样,培训之前就先建议,必读的涉及深度学习的四本书。书,是我们教育者最重要的理论来源,执行教育的依据,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更要多读书。</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吴教授在批判性方面举例跟很丰富,生动地说明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span></p><p><br></p> 防城港教科所朱艳洁老师的心得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为一个教研工作者,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也是必须的,吴教授给我们推荐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前沿书籍,就像在我眼前打开了一道全新的知识大门,引领我找到新的方向,帮助我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为一名教师,上课提问学生是一种常态,吴教授关于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应该怎样设置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问题。先提什么,再提什么,几个问题按怎样的关系组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在课堂提问思路的‘优化’上着力。</span></p><p><br></p> 广西教研院陈运影老师的心得体会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吴教授的讲座热情洋溢,内容丰富,承上启下,令人受益良多。我印象较深的是关于提问方式的启迪,吴教授指出,同样的知识点,因为教师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会将引导学生思维通向不同的方向。思维低阶的提问会引向死记硬背的途径,思维高阶的提问会引向综合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教师要营造真实的情景,创造任务驱动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让学生评价灰姑娘的故事,展现批判性思维的自由,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关注点集中在引导学生发挥批判性思维上,而不是固定答案限制思维的发展。</span></p><p><br></p> 玉林教科所刘丽娜老师的心得体会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吴教授的深度学习模型讲座极具前沿性,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讲得很透彻,特别是吴教授给我们看扬州小学“学程周”活动的视频,看到学生们筹备、策划、以及实践的校外课堂,上网搜集信息,这样的情境化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生活中需要的技能,特别是视频中那位同学的一句话:校外课堂让我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积极投入到建设自己的家乡中去。</span></p><p><br></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读千卷书,行万里路,悟事之理。从八桂大地到金陵都会,从教科研山峰的那一侧到这一边,感谢这场美好的遇见,感谢吴教授的智慧启迪与同伴们思维闪亮的火花。始于遇见,行于远方,未来,我们携手同行!</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期来源:第四小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总指挥:兰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组长:韦耀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组员:兰瑛、韦耀波、陈运影、闫文忠、周爱平、卢天然、刘丽娜、朱艳洁、明慧芬、韦天值、黄小娜、磨立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图文编辑:刘丽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责任编审:韦耀波</span></p>

深度

学习

教授

教学

思维

心得体会

教科所

讲座

教研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