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秋风萧瑟,今年的寒冷好像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一些,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在一起研究学习的热情,盼望着,盼望着,我们终于如愿地坐在一起开启了今日的教研,甚是开心😊。</p> <p> 今日的教研主要针对大单元备课的细节解读和教材分析。首先,程珊珊组长对单元学习主题、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单元目标、单元课时整合框架和重点课例学习材料与环节设计这六大部分进行了解读。</p><p> 表内乘法是对教材第四、六单元进行整合,分两类课型:一是“口诀的编写和记忆”,除“一一得一”外其余44句口诀分为6个课时,且分散在两个单元;二是“口诀的运用”,包括“乘加、乘减”和“解决问题”。</p> <p> 传统教材课时划分实际上是对口诀表进行了横向划分,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教学流程趋于雷同。其二,不利于理解口诀的两种含义。综合两方面的考虑,我们有必要对教材的结构进行优化、重组。</p><p> 暑假期间进行学生学情分析,被测学生二年级300名,只有8%的学生能写出全部乘法口诀,对于意义的理解比较片面,分不清楚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的写法。大单元整合单元目标🎯设定为(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2)在小九九口诀表中,通过活动初步了解口诀之间的结构关系,感悟口诀特点,理解口诀的内涵,体验口诀的价值。通过各种活动的训练,进一步理解口诀的意义,并能熟练地记忆口诀。(3)能结合现实情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勇敢探索的习惯。</p> <p> 为了依次达到大单元教学目标🎯,老师们对大单元《表内乘法》进行课时分析。苏老师对“擂台争霸赛(起始课-背诵口诀比赛)”进行分析,这节课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生熟练多种形式的口诀背诵(横着正背、横着倒背、竖着正背、竖着倒背),先进行组内PK,胜出者再次进行组间PK,层层选拔,争夺擂主,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性,用时短并且正确背出者的前十名都可以榜上有名,被别人挑战。</p> <p> 张欣玲老师解读“游乐场里的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从主题图的中的圈一圈进入课时学习,感受生活中每份数量相同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为理解乘法意义积累经验。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对比中,体会乘法的简洁性。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数学文化:我们中国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出现了乘法,在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最早使用乘号,让数学成为最美的语言。</p> <p> 马一凡老师解读“乘法口诀我知道--《乘法口诀(一)》”仍然以背诵为诊断起点,主要活动为“填补口诀”,填补方法通过与横行、竖列其他口诀的关系得到,可以从意义上解释,也可以通过前、后、左、右的口诀进行推理,学生在思考中锻炼能力,在探究中体会数学的魅力。</p> <p> 夏梦老师解读“乘法大变身--《乘法口诀(二)》”课时,本节课的目标🎯为“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本节课的活动为用点子图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增减点子图来改变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在对比联系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p> <p> 分析完独立课时,疑问油然而生。对于未知的大单元教学,我们都无所适从,都没有经验,而且年轻教师居多,对于教材的通读还不够。苏老师和程组长给年轻老师建议,建议一定熟练教材、教参,才能熟练地把控课堂,年级组老师互相交流,对于大单元教学虽没有经验,但还是敢于接受这样的挑战,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接受大单元教学是挑战也是机遇。二年级团队一定会迎接挑战,和学生一起向大单元迈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