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0月13日,初秋的下午枫叶如火,暖阳怡人,微薄的凉意挡不住附小师生的热情。此刻,在学院附小四楼录播教室,第二期德州名师义务教育段人选跟岗实训活动之语文学科同课异构拉开了序幕。本次讲课题目为四年级上册课文《麻雀》。</p> <p> 首先上课的是学院附小骆爱丽老师。她的课堂充满张力,解放了孩子的头脑、手、口,让学生善思、能说、会演,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p> <p>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骆老师的课堂如流水般自然轻松,老麻雀浓浓的母爱流淌在师生间,精彩也许就源于骆老师丰富的知识和深度的思考。</p> <p> 第二位上课的老师是来自平原开发区中心小学的张文娟老师。张老师的课堂充满了亲和力,语言幽默风趣,不断鼓励学生,课堂氛围和谐融洽,课程设计匠心独运,自出新意,让人沉浸其中。</p> <p>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的教师都会看重一个“趣”字吧。</p> <p> 课文教学进行了拓展,作文片段的练习让语文的工具性落地,特别的尝试,为张老师点赞!</p> <p> 我们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两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两位老师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不一样中的一样,一样中的不一样,细细品味着语文同课异构的盛宴。</p> <p> 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升华。</p> <p> 课后,张文娟老师对本单元进行说课。从单元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p> <p> 评课议课,是课堂之外的升华。两位老师授课结束后,参与听课的专家、名师和老师们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课。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针对语文教学的艺术和魅力何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学有所得、年轻教师如何备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p> <p>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此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通的平台,在展现每个教师风采和特质的同时,形成了多向思维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凝聚,从而使我们每个参与者都获益匪浅,教学能力得以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