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减负提质,推进深度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再思考

盼盼

<p>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的起始课。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他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p><p>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p><p>教材多次将同数连加的算式或实物图与“几个几”对照编排相互转换,使学生能将具体的同数连加的算式情景用更抽象、更概括的“几个几”的方式进行表达,一方面架构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将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另一方面更加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使学生更为明确乘法的意义。</p><p>教学建议中写道:不同情景要体现不同的目标要求。情景一应让学生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情境二重在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情境三,让学生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p><p><br></p> <p>在前置作业的体验中,我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用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表示求和的不便之处这样一个矛盾。</p> <p>第一部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p><p>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生活情境,坐小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的情境,并根据具体问题呈现了同数连加的算式3+3+3+3+3=15</p><p>这部分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概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制造冲突,渗透乘法的意义</p><p>最终达到,通过观察加法算式3+3+3+3+3=15,发现加数相同即都是3这样一个特征,进而达到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的目标。</p><p>把重点放在概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上,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p> <p>第二部分出示小火车情境图,通过孩子们自主尝试完成( )个6的填空。强化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突出了乘法的意义。</p><p>一方面,架构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将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另一方面更加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使学生更为明确乘法的意义</p> <p>相比第一次的试讲,第二次我对孩子们列相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都增加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即带着孩子们数每一架小飞机上的小朋友人数,每一列小火车上小朋友的人数。以及提问有几架这样的小飞机,有几列这样的小火车。这样能让学生在第三部分的学习中,增强体验,更自然地感受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p><p>同时,通过与情境中非同数相加情况的对照,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p><p><br></p> <p>在把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2+2+2+2+2+2+2=14改写成乘法算式2x7=14后,学生体验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优势后,很轻松地把前面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了乘法算式</p> <p>瞧,这是孩子们在课堂结束时完成的前置作业</p> <p>整堂课,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知乘法的意义。在自主尝试中,强化了对乘法的认识。学生真正自主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深度学习。</p>

乘法

算式

数连加

学生

同数

连加

情境

加法

意义

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