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松基一井

绥化市特色旅游体验活动

<h5> 松基一井——石油会战的记忆。松基一井是现存的石油会战遗迹之一,是中国石油部松辽勘测局开发的第一口油井(第二口在吉林省境内、第三口在今大庆市高台子),位于安达市吉星岗镇和星衬赵家屯。虽然未见工业油流,但它是松江石油勘探的历史见证,也是安达市第一口探井。经松辽勘测局定位,1958年7月9日,国家32118井队驻原四平山乡卫星村赵家屯,做了修路建桥、架线发电等前期准备工作。同年八月松基一井正式开钻。100多名来自四川、山东、克拉玛依、玉门等地的钻井工人在苏联、瑞典、德国等四国专家的指导下,夜以继日奋战近一年,钻井深度过2800多米,由于技术等原因未钻到计划深度3200米,但这一深度已经穿越六个小油层,于是经过四国专家及中国专家认真研讨分析决定下井管。当井管下至1800米时出现技术、材料等方面故障因而停工,1959年3月22日固井,止时油井其他状况正常,只是未见油流。后并队撤走,松基一井留两人看守四年。1963年井队人员全部撤走。70年代和80年代大庆石油管理局又派专业技术人员复测过此井。目前松基一井井管和井台保持良好。</h5> <h5> 松基二井,是松辽盆地第二钻。松基二井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吉拉吐乡咚勒赫村北。于1958年8月6日开钻,钻井队是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5钻井队,在队长王启智的带领下,足足打了13个月,于1959年9月15日完钻,其钻进时间为松基一井、松基三井之和,井深2887.63米。当钻到162—196米时,岩屑中见到砂岩;当钻到1252—1262米时,泥浆中见到油花。虽然经过试油没有得到工业性油气流,但是钻进过程中见到的油砂和油花气泡,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大油田的曙光。<br></h5> <h5> 松基三井,是松辽盆地第三钻。位于大同区高台子镇,其名气大于松基一井、松基二井。它是大庆长垣构造带上的第一口探井,也是大庆油田的发现井。1959年3月,32118钻井队的队员,在缺少吊车和大型设备的情况下,带领钻井工人把钻机拆成几大件,把泥浆泵的泵头部分拆下来,化整为零,用5台解放牌卡车多次拉运,然后用倒车坑、倒链、滚杠等土办法装卸车,为松基三井做好钻前准备工作。1959年4月11日开钻,从井深1050米处开始,连续在6个井段取出粉砂岩和细砂岩岩芯,均见到了油浸和含油现象。经过专家认真研究,果断决定用原钻试油。当年的9月26日下午4时,只见一股棕褐色油柱迅猛地自井口喷出。由此宣告:大庆油田诞生了。</h5> <h5> 当年,松辽盆地三口基准井陆续开钻,轰鸣钻机声唤醒了辽阔的亘古荒原。从松基一井、松基二井取得的资料分析,松辽盆地的含油前景十分乐观。继松基三井喷油成功之后,探井、油井陆续在安达境内全面开花。1960年2月24日,松辽石油勘探局在升平公社太平屯打成一口探井——太2号探井,试油出油。3月11日,松辽石油勘探局在安达县红色草原公社境内萨尔图西南草原上打成一口探井,喷出石油,命名为萨一井。3月16日,松辽石油会战小组决定,会战队伍挥师北上,把集中在肇州县大庆区的会战中心移向安达县萨尔图地区。3月22日,王进喜率领1262钻井队,从玉门油田调到安达县萨尔图地区,钻探第一口油井完钻。4月1日,松辽石油勘探局机关由长春市迁至安达县城办公。4月8日,中共石油工业部机关党委由哈尔滨市迁至安达县城办公,同日松辽石油勘探局在安达县太阳升公社杏树岗境内钻探的第一口探井——杏1井喷油。4月25日,松辽石油勘探局在安达县红色草原公社喇嘛甸附近钻探的喇1井喷油。4月29日,松辽石油勘探指挥部在萨尔图道东广场(原大庆市一中)举行万人石油会战誓师大会,安达县各机关也派代表参加大会。之后12万石油大军汇集安达县,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庆石油会战。</h5> <h5> 时值三年困难时期,安达人为了祖国不靠“洋油”过日子,自己忍饥挨饿,为油田建设挖窖修路、腾屋盖房、弃粮种菜、喂猪养鸡,与“铁人”们共同奋斗,建成了世界闻名的大庆油田,打破了帝国主义的能源封堵,大长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雄心壮志。没有松基一井钻取的岩芯,没有松基二井收获的油砂,便不会有松基三井的成功喷油,也没有后来油井的遍地开花。</h5> <h5> 如今,白驹驮着光阴,几十年转眼即逝。现松基一井昂首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当年“第一钻”穿起的串串珍珠般的传奇故事,永远珍藏在松辽盆地的广阔胸怀,而那根普通的固井套管,似乎向拜访者不停地复述着那段光荣的履历。</h5> <h5> 松基一井,是大庆石油人的根与魂。当时虽然未见油气显示,但为之后的松基二井、松基三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有益的借鉴。所以人们说,没有松基一井的奉献,就没有松基二井的油花,就没有松基三井的功垂青史,就没有“兄弟仨”同步载入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册。</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