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亲看戏

新新写吧

<p class="ql-block">  人人都知道,打破砂锅问(纹)到底这一句俗语,可我今天说的不是这个,在秦腔戏的传统剧目里有一段丑角折子戏叫《打砂锅》。</p><p class="ql-block"> 老父亲爱看戏,也爱唱戏。现在年龄大了唱不了了,所以我经常在陪伴他的时候,就从手机里找一些传统剧目给他听。昨天晚上,我为他放了《杨三小》《打砂锅》《屠夫状元》。听《打砂锅》的时候,老父亲躺在床上笑得合不拢嘴,我自然更是开心。</p><p class="ql-block"> 《打砂锅》这段戏。小时候就听妈妈讲过。但是一直没有认真看过。昨天一看,感慨万端。</p><p class="ql-block"> 秦腔《打砂锅》又名《糊涂案》。秦腔传统折子戏,其他梆子戏有同目。官丑、老丑、小丑唱、做并重戏。演述的故事是浪荡子胡伦终日迷恋于赌场,父亲胡成再三劝阻就是不听,反而怒对其父,父亲胡成以忤逆之罪,将其子告于县官董不清。看看光这三个名字就够有意思了。儿子说,你能胡成,我就不能胡伦。县官的名字叫做懂不清,从名字上就给定义了个糊涂官。董不清即发火签,命胡成将其子胡伦带上公堂审问,又遭胡伦毒打一顿,胡父夺门而逃,胡伦去追,误将张有才的砂锅打破,张有才拉住胡成扭到县衙,董不清不问青红皂白,又将张有才误作胡伦,错打四十大板,搞明白后,董不清赔张有才二百银钱,继而后悔,又以见官不跪等理由处罚了张有才。</p><p class="ql-block"> 这个戏演的,不正是我们公检法办案的浓缩吗?一段小小的戏,在嘻笑怒骂,捧腹大笑中把我们工作中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为民执法等等理念,从反面揭示得多么透彻。我在大笑之余,又感到有些悲凉。尤其我在这个控告申诉部门工作,看到了一些案子确实是事实不清,证据谈不上确实充分,而要抗诉纠正起来,却是那么的不容易。错的还在错着,上访的还在上访着。</p><p class="ql-block"> 我突然觉得,这出戏,是我们公检法信访部门培训的一个很好的教材,下回培训,我一定推荐把这段戏安排上。</p><p class="ql-block"> 欣赏完这几段戏之后,我又和父亲探讨了经典剧目的问题。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除了剧作者凝聚了生活的经历,把老百姓感受最深的生活,最想表达的愿望,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之外,表现的方式和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可以说,经典作品的影响力是无限的。比如说《梁秋燕》,以十分厚重的感染力,把新婚姻法的精神宣传到了到每一个老百姓的骨子里,当年人说“看了梁秋艳,三天不吃饭”,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屠夫状元》以诙谐的语言,优美的旋律,道尽了仁义与正义。这个《打砂锅》,从讽刺的视角,表现了当官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官的鲜明主题。</p><p class="ql-block"> 孔子曰,五十知天命,人到了一定年龄,便学会了思考,性情也便稳定下来,小时候听不懂秦腔,看不进去戏,现在听起来却是那样的优美,揭示的道理是那样的透彻,深刻。看来以后要多看些戏,多|从经典剧目中寻找开心,汲取智慧。</p><p class="ql-block"> 亲们,今天是星期二,记得哦,不开心就看《打砂锅》,新的美好的一天开始了,祝您和家人健康幸福,开心快乐!</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