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范谈(四十七)征服旷野 - 摄影之外的准备之二 (衣食住行篇)

John Fan 范朝亮

<p>我在摄影范谈第二十二讲中谈到一些越野行车的安全准备。最近从落基山归来不少朋友私下问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装备问题,我就干脆再写一篇续集,也省得我去向每个人单独解释了。</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uvapgvp"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摄影范谈(二十二)征服旷野 - 摄影之外的器材准备之一 (安全篇)</a></p><p><br></p><p><b>1. 衣</b></p><p><br></p><p>又不是三岁小孩,如何穿衣服还用你来教?也许。旷野里的衣着与平日里完全不同,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也是野外生存的关键。冬天里常常见到摄影师和常人一样身穿一件薄毛衣,外加一件既厚实又保暖的加拿大羽绒服。这样的装束在野外散步、看看风景倒也恰当,去野外活动可就大错特错了。野外的衣着要分很多层,每一层都不能太厚。在户外不仅需要保暖,更重要的是防止和解决出汗的问题。一旦汗水湿透了内层的衣衫,等到运动停止或者天气降温就像掉进了冰窟窿,外层再保暖都无济于事,不生病才怪。要随时根据身体的冷热感一层层添减衣服,不能等到大汗淋漓或者冻得发抖才想起衣服来。</p><p><br></p><p>另外衣服的质地也很有讲究,马虎不得。我就从里到外说起:</p><p><br></p><p>第一层是内衣:棉质内衣尽管舒适,但它是野外活动的大忌。棉布不能排汗,汗水会积累在棉布的内表面,一等到降温就变成了贴身的凉水。所以户外运动的内衣大多是羊毛或者化纤的。今天的化纤内衣排汗性能绝佳。不仅如此,内衣不能太宽松,要紧身,让它贴身有效地吸收汗水。</p><p><br></p><p>第二层是紧身的羊毛或者化纤抓毛绒衫,同样千万不能是棉质的。为什么?内衣排出的汗要有另外一层衣服给吸出去,让它离皮肤越远越好。所以这一层也是必须的。</p><p><br></p><p>第三层是薄的、比较紧身的一件带头罩的羽绒服。头罩对保暖很重要,因为人体的大部分热量是从头顶散发出去的。</p><p><br></p><p>第四层是厚一点的羽绒服。加在第三层外面大小正合适,既不太紧也不太宽松。</p><p><br></p><p>第五层,也就是最外面一层是能防水、挡风、透气的冲锋衣,现代的高科技纤维能够做到三个性能具备,所以价格不菲。旷野里的大风大雨能把你从夏天带到冬天里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层。</p><p><br></p><p>远离城市,天气预报一般不算数。将最近城市预报的最低温度减掉十度,最高温度增加十度,大概便是需要准备的衣物。如果确定不可能太冷,第四层可以减去。旷野里昼夜温差可能高达几十度,我即使在夏天出行也不会再减少衣物了。</p><p><br></p><p><b>2. 食</b></p><p><br></p><p>上一篇说到荒野之中每人每天需要1-2加仑(8-16升)的饮用水。我一般会再增加两天的安全量:比如计划进入荒野四天,就带足六天的食物和水。如此的消耗量,徒步的话除非沿路有水源补充,很难靠人力支撑一天以上的行程。开车越野就不同了,尤其和家人同行,不妨奢侈一些。我在皮卡中带上了三十五升的冰箱,对改善生活质量起了关键作用。这样容量冰箱可以冷藏两人十天左右的食物。我将温度设置在摄氏零下十五度左右,每天需要的食品提前取出解冻即可。</p> <p>有了冰箱还需要电源,蓄电池是必不可少的。每天行车时可以靠车辆充电,野营时就全靠它保持冰箱的运行了。太阳能充电也是一个办法,但是速度很慢,还要靠老天爷赏电。我的办法是多带电池。这也是奢侈的代价,否则天天吃方便面吧。</p><p><br></p><p><b>3. 住</b></p><p><br></p><p>住可是个很大的学问,绝对比选择摄影器材头痛不止十倍。最简单的办法是带上地面帐篷。它的好处是便宜,轻便,折叠起来体积很小,撑起来空间又巨大。坏处是费事,需要找一块干净的平地,往往这在野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遇上恶劣天气需要迅速扎营,加上睡在地面上也比较容易受到动物的侵扰。天长日久便想着如何改进一点舒适性。</p><p><br></p><p>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是离开地面。文章写到这里已经没有合适所有人的方案了,一切都将是取舍,便要看你的忍耐程度了。舒适的装置一般走不太远,越野性能越强舒适性一般就越差。底线常常是你同行的家人设定的。</p><p><br></p><p>第一个考虑是单人还是双人出行。单人一般不算问题,皮卡或者SUV的座位放平便可当床,还剩下不少空间可以放物品和摄影器材。双人出行的难度则要高出十倍,因为睡觉加载物的空间已经超过了一般车辆的容量。然而和家人同行的乐趣和支持也是不可低估因素。一定有人说可以用更大的车啊。这在上一篇中已经解释,车越大越不能走远,除非你开辆装甲车去,这也是取舍之一。</p><p><br></p><p>如果二人同行,选择二十二讲里列出的几种越野性能绝佳的SUV或皮卡,而且旅行之后野营装备能比较容易拆卸的话,解决方案便只有两个:一是用车顶帐篷(Rooftop Tent),二是用六尺半车斗的皮卡加盖。</p><p><br></p><p>先说说车顶帐篷,它在美国的四驱越野族里风行一时,成为梦幻之旅的象征。车顶帐篷有两种:硬壳(Hard Shell)和软壳(Soft Shell)。硬壳帐篷的好处是方便:撑起或者收起都在三分钟之内完成。收起来之后一般是流线型,风阻较小。缺点是占“地”面积大,需要占据整个车顶。而软壳的优缺点正好相反:因为折叠,占“地”面积只需要硬壳的一半,而且撑起之后空间相对宽敞。但是撑起和收起的过程就要慢得多,还要费事装上个套子,成为一个方方正正的物体,高速行车风阻会大一点。</p><p><br></p><p>一般来说SUV用硬壳车顶帐篷,皮卡用软壳是比较普遍选择。原因是SUV车顶长度大,合适硬壳帐篷;而皮卡可以在车斗之上装上行李架,安上软壳帐篷。有人会问将皮卡后面的车斗装上盖子,不就像SUV吗?把硬壳帐篷装上不就得了?原因是长度一般不够。而且皮卡的车厢和车斗不是一个整体,越野时二者之间会有扭动,千万不可一时聪明将帐篷的一端搭在车厢顶上,另一端搭在车斗上的行李架上。相反,为什么不要用SUV装软壳帐篷呢?太高。不仅仅是上下梯子的问题,在那个高度上装卸帐篷的罩子将会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p><p><br></p><p>到这里问题才解决了一半。无论用哪种车顶帐篷,都是一两百斤的重量。除非你家里常住着几个壮汉,几乎无法将它举过头顶,抬上车顶。必须用吊车。最直截了当的办法是在车库顶装上吊车,将帐篷吊上车顶。可是问题又来了,车顶装上帐篷之后高度很可能超过标准车库门的高度,车辆加帐篷根本无法出入。市面上只有几款超薄型的帐篷能够达到高度的要求,但是超薄型帐篷的保温性能可能又要打折扣。</p> <p style="text-align: left;">取舍、取舍、取舍、一切都是取舍。到这里大多数人肯定晕了,就说说你的选择吧,我依葫芦画瓢便是。我目前的装置是:</p><p style="text-align: left;"><br>Toyota Tacoma TRD PRO 卡车<br>Retrax PRO XR 车斗盖<br>Yakima OutPost HD 行李架<br>James Baroud Horizon Vision 150 软壳车顶帐篷<br></p> <p>选择Toyota Tacoma TRD PRO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越野性能,更重要的是它的可靠性。在野外车辆出故障会是件生死攸关的事情,马虎不得。James Baroud Horizon Vision 150这款软壳车顶帐篷是市面上最轻,结构最简单,材料最好,收放最快速,折叠起来最薄的软壳车顶帐篷之一。因为结构简单,任何角度风阻都非常小。我们曾经在恶土国家公园时速五十公里的大风中野营,它纹丝不动,与地面帐篷不可同日而语。我和领导两人经过几次的练习,现在一般能够在三分钟内完成支撑帐篷,六分钟内完全收起帐篷出发。</p><p><br></p><p>Yakima OutPost HD 是中等高度的行李架,它比车箱最高点低了十吋。这十吋的差别不仅能让车辆带着帐篷自由进出车库,而且让装卸帐篷罩子的过程轻松了很多。为什么不用更低的行李架呢?保持一定的高度又可以很容易地取出车斗中的物品,否则要将全车的东西卸下才行。而Retrax PRO XR 车盖则是和行李架完全配套的一款车盖而已。行李架的承重指标很重要,有静态承重量,动态承重量,和越野承重量。静态承重量一般不是问题,但是越野行车时车身会左右前后剧烈甩动,动态承重量一定要比帐篷重量高至少二倍才行。</p><p><br></p><p>最后讲讲在六尺半车斗的皮卡加盖。我的前一辆皮卡便是这样的装置:</p> <p>这种办法的优点是装置简单,上下方便。缺点是需要解决载物空间的问题:可以在车顶装行李箱,也可以在车斗里载物,睡觉之前搬到前座去,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所有卡车的车斗都不是密封的,特意设计成既漏水又漏风。长期野营不仅床上沾满泥土,还会潮湿发霉,遇到小动物也可能钻进车里去。比较妥当一点的办法可能是用高一点的车厢盖,然后在车斗上装一个一尺来高的床。床上睡觉,床下载物。</p><p><br></p><p><b>4. 行</b></p><p><br></p><p>越野行车在第二十二讲已经谈得很多,就不再重复。这里要强调的是做好功课,事先了解路况。选择路线由易至难,逐渐熟悉车辆的性能极限,完善驾驶技能。AllTrails.com对每条路线的难度都有描述,美国作家Charles A. Wells著有一系列手册,对西部各州的四驱路线有详尽的说明,都是出发前的必读。</p> <p>有充分的准备,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去经历旅途,享受自然。至于能不能出大片,则要看上天的恩惠了,我们只需安全地前行便是。<br></p>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div><br>《摄影范谈》目录:<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br> <h3>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旅美自然风光摄影师。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他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美国摄影学会(PSA) PID 副主席,以及世界顶尖摄影创作团队 - 四光圈创始人之一。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br><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John Fan Photography</a></h3> <p>范朝亮著作:</p><p>《摄影范谈集 - 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于2019年出版。</p><p>《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