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国庆川西自驾游小记

忙什么

今年国庆几乎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次国庆恰逢中秋,1号至8号放假。八天假期本不算短,但我最初并没有出行的打算。 <p class="ql-block">平时上班挺累的,放假正是放松的时候,宅在家里,睡觉睡到自然醒,不慌不忙弄点吃的,翻翻喜欢的书,远离扰人的喧闹,何等逍遥自在。再说我也是快50岁的人了。人到中年半近僧,追寻诗和远方的冲动早已随着年岁增长而淡泊。更何况年初突然暴发随后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完全过去,一些国家的确诊和死亡病例还在逐日大幅增加,国内也不时有新增病例的报道,东奔西走不免增大传染风险。</p> <p class="ql-block">至于旅游嘛,凭现在发达的网络技术,一部手机、一台电脑或电视就可卧游天下美景,阅尽人间秀色,既经济,人也免去了舟车劳顿,何乐而不为?</p> 直到29号晚上有亲戚提议自驾去川西红原看看。我才心有所动。 红原1960年建县,由周总理亲自命名,意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原。 <p>自前年战友聚会到贵州云南后,已有两年多时间没有专门出远门旅行了。妻子也极力想趁放假去远方看看风景,调节调节生活。</p> <p>几经犹豫之后,终于和妻子商定去川西去红原,哪怕天气预报最近几天那边全是阴雨天,哪怕我几年前曾经去过川西。</p> <p>随后,电话上与几位亲友确定下来出发时间、大致路线等具体事宜。30号下午下班后,急急回旧院老家吃了一顿酒。回来已是晚上,匆匆收拾了一下行李。</p> <p>10月1号早晨,告别父母后,我和妻子坐上了朋友的车,与达州的亲戚会合,向红原开进。</p> <p>我们一行共9人,两个小孩,分乘两辆车。</p> 考虑到可能的拥堵,我们尽量避开了热门景区。一路顺畅。 朱德故里国家5A级景区是我们游览的第一站。 景区偌大的停车场已经停满了游客的车辆。来这里瞻仰、凭吊的人很多。 不需购买门票,扫码后网上申报即可入内。 因为防疫,进入景区需要戴上口罩。 <p>景区内外的许多墙壁上有各种字体书写的“德”字。</p> <p>朱德故里景区主要景点有朱德旧居、朱德父母故居、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诞生地、国防教育园,以及朱德生父母和养父母墓等,景区内有状若五角星的琳琅山,形似官帽的轿顶山,酷似党徽的锤镰石,宛如青龙偃月刀的关刀山,貌似中国地形图的感恩池。</p> 朱德旧居坐落在仪陇县马鞍镇西一公里的琳琅山下朱家大湾,始建于清代嘉庆末年(公元1820年),是一座坐北面南的川北民居风格三合院,建筑面积336平方米,是朱德的先辈来马鞍场落户的第二个住地。 朱德父母故居位于马鞍镇琳琅村一社的柏林嘴朱家院子,坐东向西,总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平方米,大约修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座土墙壁、双椽檩、青瓦顶、宽阶檐的四合院。<br> 据朱家老人们说,这座房屋是朱家的祖业,但由于生活所迫,曾几经典当,直到朱德在云南任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寄回积省的薪俸,才赎了回来。 大门上方“人民之光”匾额系1950年胡耀邦任川北行署工作委员会主任慰问朱德亲属时所赠送。 <p>朱德父母故居堂屋正墙神龛。神龛上书写着“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家门和顺虽餐食不继亦有馀欢”“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寻义方”,横批“德定安居”的对联。“餐食不继”有的地方也有写作“饔飧不继”的,意思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p>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寻义方”出自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全文》。告诫后世子孙应当生活节俭,以做人正道来教育子孙。 两个随父母来游览的天真可爱的孩子,本不认识我,但见我端起相机,自觉拿着玩具举起剪刀手配合地微笑。 占地35亩的国防教育园,分为国防教育馆和大型兵器场外展场,展示了航空母舰、氢弹、原子弹、火箭等多种武器模型以及歼6教练机、坦克、高射炮、高射机枪、火箭炮等大型实物武器,在普及国防知识的同时,拓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平台。<br> 朱德生父朱世林墓正前方分别是鸟瞰酷似中国大陆地形图的感恩池和形似官帽的轿顶山。 景区内有很多农家乐。 也有老农正在展示古老的农耕文明。 <p class="ql-block">继续向西。兴之所至,随走随停。车上挺热闹,旅途很充实,不时有歌声、笑声,偶尔也有争吵声和哭声。争吵是长途行车寂寞无聊时的互怼,是调味剂。哭声是朋友那位还不足4岁的儿子项立志发出的。别看他小,已经会背《三字经》等等许多古文古诗词,会唱《我和我的祖国》等好多歌曲了。他是大家的开心果。</p> 10月2号上午,在绵虒(Sī)镇口小憩。天气晴好。真心希望这几天的天气预报全部失误,都如现在这样阳光明媚,蓝天白云。 绵虒位于岷江河畔,距离汶川县城18公里,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是史载大禹的故里,藏羌回汉民族融合居住之地,辖14个村,总人口8400余人。“虒”是传说中五大瑞兽之一,是头上长角的老虎。绵虒素有“大禹故里、西羌门户”之美誉。 2号中午,经过理县夹壁乡夹壁村,顺路偶然走进一户藏族同胞家,在院坝里停车用餐,解决自带的干粮水果。 这家藏族同胞非常热情,主动邀请我们去家里参观、用开水、上厕所。他们都同时会汉语和藏语,有的还会简单的英语。 <p>夹壁乡位于川西高原东南缘,地处杂谷脑河上游,国道317线两侧,距理县县城56公里,幅员面积约364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200人,以藏族为主,为嘉绒藏族聚居乡。</p> <p>从外面看,整幢房屋墙壁用石头砌成,门窗装饰有鲜明藏族风格的色彩艳丽的图案,看上去原始、质朴中带有雍容华丽、沧桑厚重的气质。天空蔚蓝,白云悠悠飘荡,四周有郁郁葱葱的青山环抱,宁静而和谐。门前坡下,317国道横贯而过,一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施工中。</p> 墙上、门楣上、屋檐下挂有很多经幡。 顶楼上一个房间里有梵音传来,播放的应该是诵读佛经的录音带。我们看了一下,门窗都关得紧紧的。 室外院坝一角,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室内,装潢精美,有富丽堂皇的感觉。据主人讲,像他家这种住房条件,在周边还有很多。 墙壁上张贴着习主席的大幅画像。 赠送一颗我们从家乡带来的柚子,以表谢意。 合影留念。 <p>红原县龙日镇附近,248国道线上一个小村镇。镇上有一座金灿灿的琼鸟塑像。河谷两岸有成片的树林,青黄相间,已现秋意。</p> <p class="ql-block">琼鸟,又叫做金翅鸟、迦楼罗鸟(佛经中“天龙八部”之一),是藏文化中的百鸟之王,嘉绒藏族认为自己是琼鸟的后裔,把琼鸟作为守护自己的吉祥神鸟。“琼鸟”在象雄文中叫做“雄”,藏文叫做“琼”,汉语叫做“鹏鸟”,据传以龙为食。苯教和佛教均将琼鸟作为护法神来修行和供奉。</p> <p class="ql-block">鹏鸟在古代一些文学作品中多有描写。《西游记》第三回中孙悟空曾与六位妖王结义为兄弟,位列老三的鹏魔王据说就是一只大鹏金翅鸟。第七十四回至第七十七回中,神通广大,与如来佛祖有亲戚关系,在狮驼岭狮驼洞把唐僧师徒折磨得死去活来,令孙悟空灰心丧气,最终还是如来佛祖亲自出马才被降服下来的,是一只金翅大鹏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去还有抗金名将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水浒传》中,黄门山四位好汉,为首的欧鹏绰号就叫摩云金翅。这个绰号从字面上看,就是大鹏振翅,穿过云端的意思。</p> 途中,经过俄幺塘花海。俄幺塘,又叫俄木塘,位于红原县壤口乡。两个巨大的花瓶静静地矗立着。招牌下的草地上有花凌乱地盛开着。招牌后面是院墙围起来的大块空地,似乎是沙场,有车辆进出。不知是因为错过花季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景区似乎无人经营管理,也没有游客。有的只是像我们一样的过客。 <p>查针梁子,也写作“查真梁子”,海拔4345米,位于红原县境内,248国道沿线,为红原南部丘状高原之巅。查真意为柳树。查真梁子意译为连绵起伏的灌木柳林,铺盖山峦,像藏族妇女编织的氆氇一样。查真梁子山势虽无奇绝之处,却是丘状高原过渡到高山峡谷地区的分界线,亦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丘原两侧有二水发源,其山北壤口曲(藏语意为“铜锅河”),向南注入大渡河支流校磨河,属长江水系;山南为嘎曲(白河),蜿蜒向北至若尔盖县唐克乡境注人黄河。一入黄河,一入长江,为一大奇观。</p> <p>站在查针梁子上遥望远方,不知是哪座山顶上的皑皑积雪清晰可见。</p> <p>过了查真梁子几分钟车程,终于进入红原草原,进入红军长征时走过的草原了。</p> 公路两侧就是平坦开阔的草原,四周有山峦,没有想象中那样辽阔无边。草正在枯黄。到处是藏民放养的成群的黑宝石一般的牦牛。 <p>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牦牛的叫声象猪鸣,又被称为猪声牛。牦牛尾巴象马尾,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马尾牛。牦牛有10余种,分布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是麦洼牦牛。</p> <p>几位女士心情激动,停下车,就在公路边兴奋地放声高歌,陶醉在向往已久的草原中,陶醉在自己的歌声里。有路过的游客跟着起哄叫好。《天堂》的曲调,只是歌词被篡改成了“白白的白云”,不知腾格尔老师知道了会不会生气。小朋友受到感染,也跟着唱了起来。</p> 我努力按捺住内心的激动,频频按下快门,尽力用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和美妙的景色。不一会儿,在开着警车巡逻的警察催促下,我们不得不重新上路。 傍晚,在一处观景台,我们停下车。一直阴沉沉的天正好放晴了。在草原这个大背景下,悠悠白云,蓝蓝天空,倒映在宽阔的静静流淌的河面上,不时有牦牛群在身旁游走,格外悦目赏心。许多游客纷纷下车举起手机按下快门,要留住这美妙的景色。 这一晚,我们住在红原县城。县城不大,没有高楼大厦,道路横平竖直,四通八达。城内宾馆很多,比比皆是,不过好像客人更多。我们住宿时网上查满街跑问了很多地方才找到一家有空房间的宾馆。 10月3号上午,到月亮湾景区。 月亮湾位于红原县内,距县城仅3公里,海拔3410米。这里草原宽广,牧草茂盛,河道千折百回,连绵弯曲,蜿蜒流淌的白河水在宽广平坦的草原上划出一道道舒缓优美的弧线,恰似一轮轮弯弯的月亮,“月亮湾”因此得名。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需要登记、测体温、戴口罩。这是常态化防控疫情、兼顾经济发展与身体健康的要求,游客们都很自觉地配合。</p> 在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观光车停靠站留影。 河水略显浑浊。据本地人介绍,这是因为近期降雨所致。稍晴几天,河水便会清澈见底。 景区内的文化长廊,正在建设中。 景区内的玛尼堆、玛尼石也挺引人注目。 玛尼石是刻有“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吉祥图案等藏文和各种图案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或者石板,以期祛邪求福。玛尼石上面的内容非常广泛,刻画得活灵活现,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浑厚有力,都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 玛尼石可以组成玛尼堆或玛尼墙,在藏区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玛尼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也被称为“神堆”,供人们转经礼拜、祈福禳解。 下一站,瓦切塔林。 塔林内,在班禅大师当年亲身传经说法的宝座上建有灵塔,旁边有108座大小不等的白塔,造型高低错落有致,主体突出,整体庄严、雄伟。 <p>瓦切塔林藏语意为“大帐篷”,位于红原县瓦切镇,是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此地是一丁字路口,北距黄河第一湾60公里,南距红原县城40公里,往东150公里可去松潘县的川主寺。</p> 佛塔,也被称为宝塔,又称浮屠或浮图,是佛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早期的佛塔是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卷以及各种法物的建筑,在许多佛塔外部还会刻有碑记、佛经等。 藏区是我国拥有佛塔建筑最多的地区。在当地,修建佛塔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修德积福最好的一种方式。 藏区佛塔具有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双重色彩,其外形华美,工艺精湛,建筑结构优良。其塔基一般十分高大,是佛塔建筑中体积最大的部分。塔身多为瓶形,因此塔身也叫塔瓶,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实心佛塔一般用砖石、土填满。空心佛塔则有专门用来存放上师的肉身,或用于存放舍利和经书等。塔的顶端部分叫塔刹,由斗基、斗垫、斗、抬莲座、十三相轮(包括阴轮和阳轮)、伞、伞盖、月亮、太阳、尖端组成。大多数佛塔为白色,但也有彩色佛塔。<br> 汉语成语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指救人一条性命,犹如建筑一座七级宝塔,功德无量,用以劝人行善,或向人恳求救命。 我参观的时候,有许多工人正在为佛塔刷涂颜料。粉刷后的佛塔颜色艳丽,焕然一新。 塔林周围是上面书写着密密麻麻经文的五色经幡群,围成一顶顶园帐篷似的,连绵一片。成排的白塔,连片的经幡,蔚为壮观。可能因为年深日久,很多经幡已经破旧褪色,令人感觉美中不足。不过,据说藏胞们倒认为旧经幡更能消灾去祸。当破旧褪色的经幡被取下来时,人们会迫不及待地一拥而上争相抢夺。 经幡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图腾,它是在布、麻、丝绸织品上书写经文,然后将其插在山巅、路口、河边、门首等地。因为幡上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以保平安吉祥。 <p>经幡大小不等,形状有方、角、条等,颜色有红、黄、绿、蓝、白五种,红色代表炽烈的火焰,蓝色代表辽远的苍穹,绿色则代表山川河流,白色预示心灵如天上洁白的云朵,黄色预示广阔踏实的大地。各种颜色严格固定、排序讲究且不能随意创新,不可出现任何差错。也有颜色单一的经幡,或白或红,一条三五米长的狭长布条,一侧缝接在一根粗长的经杆上,一般插立在庭院前。</p> 通往塔林的道路仍是泥结碎石路面。 在塔林内玩耍的藏族小女孩,纯真可爱。 塔林门口的小摊位上烤几串牦牛肉串尝尝,味道还不错。 正对入口的见解脱菩提贤劫佛塔,是瓦切塔林中最大的亮点。这座塔建成于藏历2014年6月,塔中供奉着如意宝瓶及各种吉祥招福圣物、全套的佛教经典等诸多宝藏。整座大塔上共有113座小塔。小塔有典雅的装饰图案,使得佛塔显得更加精致和美观。塔分为6层。第6层建有一座高18肘(1肘约0.445米到0.555米之间)的尊胜塔,以精铜整体铸造,顶部加铸黄金,虽然是阴天,也闪着耀眼的光芒,塔身全部为纯金金箔覆盖,塔中供奉的着金身的莲花生大师。 见解脱菩提贤劫佛塔第1层有上百个转经筒,不时有藏胞转塔、转经。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梵林转经筒、转经桶等,它的里面有一张用藏文写满的经文。转经筒每转一圈,就相当于念诵经文一遍,是忏悔往事、消灾避难、修积功德的最好方式。念诵经文越多,就表示越虔诚。无论是手摇式的、还是固定式的,转经筒的结构大同小异。转经时要按顺时针方向走过并用右手拨动转经筒,同时在嘴里喃喃地念着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流经9省区,全长5464公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 俗话说,不到黄河心不甘。3号下午,我们到达九曲黄河第一湾景区。 民间有“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之说。其实,从发源地到出海口,黄河大大小小的弯道不计其数,景色最美的要数陕西、山西交界处的壶口大瀑布和此处九曲黄河第一湾。 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若尔盖县唐克镇 ,此处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唐克镇这一段是黄河在四川境内唯一的一段,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 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并誉为中国三大名马的河曲马也正是因为原产于这个黄河上游第一河曲而得名。 走进河边,水看起来并不深,河面也不算太宽,河水汩汩滔滔,奔腾不息。与“天下黄河此最雄”的壶口瀑布相比,这里没有排山倒海、奔腾咆哮的雄壮豪迈和撼天动地、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有的是舒缓、安静、沉稳、自信,让人感受到的是慈母的优雅从容、温柔怜爱和情意绵绵,还有执着坚定和一往无前。伸手探水,十分寒凉。因为是阴天,最近几天又下过雨,河水灰黄色。 景区内建有观光电梯、长长的栈道和许多观景台。最高的法螺观景台海拔3610米。我2011年来时这些都还没有修建。 <p>沿着上山栈道拾级而上,至最佳摄影点佛光观景台,回望黄河,极目远眺,眼前不禁一亮,精神为之一振。虽然阴云低垂,但也有阳光透过罅隙照射下来。草原辽阔,直达天际。黄河之水仿佛真的从天上款款而来,曲曲绕绕,恣意流淌,像一位美丽又含蓄的少女,风姿绰约,在翩翩起舞,扭动着曼妙身姿,又像飞天飘动的长长的水袖,被抛向天之尽头。也像哈达,像玉带,像长龙。草连水,水连天,苍苍茫茫,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之悠远博大,感悟人生长河奔腾的壮歌,令人烦恼顿消,胸襟为之开阔。难怪这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庄严幻影”。今天是阴天,能见到如此美景,绝对不虚此行。可惜,同行有人有轻微高原反应,没能领略到第一湾的壮美景色。</p> <br>据说观赏第一湾的最佳时间是晴天时的傍晚和清晨。红霞满天,河水泛着红色的磷光,有“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神韵。希望以后还有机会一睹为快。 索克藏寺是藏传佛教中著名的一座寺院。面向黄河九曲第一湾,宏伟的建筑依山而建,还有大片的僧侣的居室建在山坡的下方,显得整片建筑错落有致。<br> 古寺佛塔,相伴黄河。 4号,去花湖的途中,在罗渣严格服务区。 尽情驰骋草原,欢笑声声。 <p>远处,牛羊成群、帐篷簇簇。</p> 几乎从不骑马的我也尝试了一下骑马 给我牵马的藏族小伙子,脸被毛巾遮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双眼睛。因为高原紫外线强烈,红原、若尔盖一带的藏胞们大多如此。经过简单交谈,得知他今年刚18岁,弟兄三人,他排行老幺,书只念到初中二年级,家里喂有牦牛三百多头。现在经营骑马“生意”,一天能挣三四百元。<br> <p>不过在这里经营骑马的更多的是四五十岁的妇女,也有小姑娘趁着学校放假来牵马挣钱的。</p> <p>发达的旅游业为本地人解决了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了很多创收渠道,带来了滚滚财源。游人如织,当然都是冲着这里如诗如画的绝美山水和迷人风光而来,这也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p> 中午时分,到达花湖。 花湖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海拔3400多米。 花湖最美最经典的时间在五六月份。我们没有进入景区,在这里短暂停留了大约一节课时间,只是在公路边遥望了一下花湖和大草原。 脚下踩着的是著名的若尔盖湿地。 到处是地老鼠挖洞掘出来的小土堆。即使在大白天,也有不少老鼠探头探脑地跑来跑去。 有专家调查,若尔盖县草原鼠害严重,加剧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给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主要害鼠有高原鼠兔、高原龄鼠、高原鼢鼠、藏鼠兔、喜马拉雅旱獭等。近几年已连续采取以生物防控为主的综合措施进行大规模防治,并称监测结果显示,草原鼠害活动和密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不过,看来防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途径若尔盖县红星镇河它村河它温泉谷。 红星镇位于川、甘两省交界处,地处嘉陵江一级支流白龙江源头,总人口五千多人,境内有著名景点郎木寺。 温泉谷内自涌天然温泉热气腾腾,隔得很远的地方仍然依稀可见。 这里的草原比之前到过的红原、若尔盖看起来更绿,像随山就势铺了一层柔软的地毯,远处山岭上也有了成片苍翠的乔木树林。 黄中带绿的草原上方是苍翠的树林,苍翠的树林上面是厚重的云雾,厚重的云雾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显得层次分明。 <p>云就在山腰上。不能摘到星辰,但可以手摸白云、头顶白云。</p> 经过大家临时讨论,打算去扎尕那。 继续前进。沿途的山势、地形和植被已经与草原有明显区别了。 可惜不久就遇见堵车,一打听,才知道到扎尕那的车太多,已经堵了好几公里,而且景区内也已人满为患。我们决定开始往回走。 在国道345线(原省道313线)路旁一个不知名的村庄临时停车休息。似乎属于木塘,不太确定。 我信步走近附近的一个小寺院。这样的寺院,沿途很多村子都有。有两个女性,似乎是母女俩,正在佛塔前虔诚跪拜,不断地磕着等身长头,反复重复着作揖、膜拜、跪下、五体投地动作。还有人在不停地转塔。 这应该就是白龙江。 这里的白杨树叶子也很小,和我在家乡常见的不一样。 尼鲁卡村是我们此行经过的一个村庄,隶属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电尕镇。 大家饶有兴致地在村内玩耍、观赏。村子住户不多,依山傍水,村容整洁,有几棵零星大树,十分精致小巧,仿佛是一座公园。我们几乎没有碰见村民。 村口的经幡,在风的吹拂下哗哗作响。 与尼鲁卡村相邻的谢协村也是一个十分漂亮的村庄。 谢协村位于甘南州迭部县东侧12公里处,是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这里有原始的村落,古朴的踏板房,百亩格桑花海,淳朴的藏家风情。谢协村保留了藏式村寨的原始风貌,是白龙江流域藏族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 格桑花也叫幸福花,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中透露着挺拔,寄托着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也有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寓意。在藏族中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九个花瓣的格桑花,就能得到永久的幸福。而一般的格桑花都是八个花瓣,在茫茫花海中找到九个瓣的格桑花,如同大海捞针。<br> 村内有不少孩子在自得其乐地玩耍。 越往北越显荒凉。山势陡峭,山石疏松且裸露,植被矮小、稀少。 返回途中,本想去剑门关看看,但手机导航显示路途拥堵,只得作罢。大家一致同意去恩阳古镇一游。<br> 恩阳古称“义阳”,公元598年,隋朝统一天下,当地百姓为了感念皇恩浩荡,发扬知义感恩文化,将义阳改名为恩阳。 恩阳古镇隶属巴中市恩阳区,历史上是川东北著名的水码头,系我国最早的国道——米仓古道上的一座繁华集镇,曾先后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四川省文旅特色小镇”。清华大学朱仕轩教授曾用“四个一席之地”评价古镇:恩阳古镇在中国的古建筑建造上、规划建设上、民俗民风文化上、近代革命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古镇上的起凤桥始建于南宋时期,经过后世再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被中国古建筑规划专家称为“中国平板石桥第二”。 恩阳系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带,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现有各类遗址5处、旧址8处、石刻标语数十处。 古镇现有四川省规模最大、成片保存最完好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风貌古街巷17条、古建筑589幢。<br>古镇的几幅对联值得细细品味。春来茶庄对联,上联:品茗品香细品人生味,下联:话古话今漫话天下情。工农旅馆联,上联:观老宅忆历史讲不忘初心,下联:游古镇览美景赏风土人情。胡家大院联,上联:抱水环山古镇重开新宅第,下联:敦诗说礼衣钵原继旧家风。大栈房对联:上联:历蜀道秦关行商坐贾早晚都是恩阳河,下联:履南车北马文治武功荣辱不辞大栈房。 恩阳有首流传很久的民谣:“早晚都是恩阳河,到了恩阳歇一脚,千盏桅灯照恩河,只见船帆不见波”。民谣里展现的是恩阳曾经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南来北往的客商旅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无论时间早迟,都要赶至恩阳歇息、就餐喝茶、装船运货。 起凤廊桥是连接古镇北入口至古镇核心区的纽带,也是横跨之字河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廊桥两端有四副对联,精辟阐述了恩阳的秀美山水、优美传说和悠久历史、厚重文化。其一,上联:履南车北马文治武功荣辱不辞米仓道,下联:历蜀道秦关坐商行贾早晚都是恩阳河。这幅对联与大栈房对联不同之处仅在“米仓道”与“大栈房”三字,不知是哪副是首创。其二,上联:阅尽秦巴春色烟波一泄大江去,下联:检点蜀汉沧浪清流百转恩河来。其三,上联:路开荆莽越陌度阡自古米仓通大道,下联:史纪鸿蒙助周兴汉从来巴人建奇功。其四,上联:一桥起凤兴天朝,下联:三峰来仪佑苍生。 古镇保留着最淳朴的模样。 一块接一块的青石板,边缘泛起一圈圈绿苔,显得古朴纯厚,释放着岁月沧桑的痕迹。 古镇今天的人间烟火、繁华市井、原生态生活让人流连忘返。坐在店里来点小吃,别有风味。 树荫下,有人三三两两坐在竹椅上喝茶聊天,不知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悠闲自在。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耳边听着哗哗的水流声,有穿越时空之感。<br> 5号晚上,所有人都安全抵达家里。这次出行,全程平安顺利,欢乐祥和。最庆幸的是,虽然出行几天的天气预报都是小雨,但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最多是阴天,偶尔还能见到阳光。只是苦了我的脸,起初走得匆忙,准备不充分,缺乏防护,回来后几天居然脱了一层皮。<br> <p>一位朋友因为出发时说得太急,单位已安排他值班,不便调整,很遗憾未能同行。</p> <p>今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疫后重振,浴火重生。国庆中秋假期是国内疫情稳定以来的第一个长假,我们在旅途中见证了山河无恙。迎风飘扬的鲜艳的五星红旗随处可见。沿途处处美景如画,每一个地方可以说都是景区景点。遇到的人也都心无旁骛忙着打理事业,或者悠闲自在地享受生活。</p>

佛塔

景区

经幡

草原

朱德

古镇

黄河

玛尼

藏族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