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现内蒙古大学英语教师阿斯罕、青城民附校长助理刘正林以及全体英语组教师于10月12日下午进行了2020年秋季第四次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实现了<b><i>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i></b>,为英语组所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方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实践教学公开课——内蒙古大学英语教师阿斯罕</b></h3> 本次教研活动阿老师走进了我校高一(1)教室,展示了一节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高一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词汇阅读教学。阿老师通过教材整合,深度文本分析,将听说读写贯穿始终,用轻松的英文交流方式带领学生 领会文章大意,促使学生在着重理解课文的同时,形成信息GAP,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吸收并运用英语知识,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具体教学设计方面,阿老师采用了分段处理,设计了多个读后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如: How much do we know about Wang Wei?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 that Wang Wei is really stubborn?等, 这些问题不仅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将课文内容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发散思维,发表自己的感想。同时,阿老师,将词汇的教学融入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更好的理解了单词的意思。 <div>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阿老师在教学中不是在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在教给学生英语阅读的方法:文章该怎么阅读,以什么顺序,从什么方面;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如何在语境中理解把握词汇的意思及用法。<br></div> <b></b><b></b><i></i> 课后阿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思路说明,并与全体英语与教师就如何针对文本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与学习、如何让英语核心素养落地进行了讨论和心得分享,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血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英语说课理论基础——青城民附教师张胡吉雅</b></h3> 结合阿老师的教学实践,张胡吉雅老师根据最新英语教学理论对“如何撰写以单元为主题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组内分享,主要从<b>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b>四个方面展开。张老师着重指出,分析单元主题语篇时,老师们要紧扣三个问题:what,why,how进行深度文本分析,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目标设计是关键,以学生活动观为基础,从知识理解到运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层层递进,最终落实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体现语言,文化,思维发展的融合发展。最后,张老师分享了她参加比赛的说课内容,帮助年轻教师从理论到实践,深刻理解教学设计和说课内容。 此次的理论依据与教学实践完美的结合成统一体,交相呼应,青城民附英语组全体教师受益匪浅,为今后更好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青城民附英语组教师学习及观摩有感</b></h3> 听了阿斯汗老师的Travel Journal,感觉阿老师的逻辑思维非常强,问题层层递进,深度的分析教材,将听说读写贯穿始终,联系实际生活,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们对生活和身边人物的思考,体现了英语的学科素养,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br>———温丽霞<br><br>英语阅读理解不应局限于文本表面意思的理解,更应挖掘文本深层的逻辑关系。<br>——黄旦<br><br><div>通过听阿斯罕老师的课,我意识到词汇的学习不一定要分离出来,相反,将词汇教学放在阅读和语言中理解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此外,作为教师,一定要提前熟悉和理解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梳理清楚文本中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br>———刘爽<br><br>阿老师的Travel Journal 阅读词汇课像是一节综合英语课,关注了语言,文化,思维发展的融合发展,阿老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从阿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看出,深度文本分析,如何针对文本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与学习是老师们在接下来集体备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div><div>—— 张胡吉雅<br><br>阿老师的课堂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授课方式,将词汇的使用方法融入在真正的语境当中,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将听说读写完美的融合在课堂当中,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div><div>——— 哈斯格日乐<br><br>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热情, 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循循善诱,课堂安排紧凑,问题设置环环相扣,逐步提高学生罗辑思维能力。</div><div>——郭淑文<br><br>阿斯罕老师的课堂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体会到英语的阅读课如何能够设计成“语言课”而不是传统的“语文课”,除了挖掘文本之外,阿老师的课堂有机的融合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了学生的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也让我再一次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对于教材的处理,课堂环节设置、课中问题的设计等方面,阿老师的这堂课都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br>———卜屹夫<br><br>通过阿斯罕老师得听说读写综合英语课,更让我感受到了高中英语创新教法,让学生在交流理解故事为目的得重心上,形成信息gap,提起学生好奇心,从而潜意识中主动学习英语,避免了教教材,而且用教材教。第二,阿斯罕在课上游刃有余的应对学生问题,离不开她对教材的熟悉,所以以后我们应该更加熟悉理解教材课本。</div><div>——郭雁飞<br><br>深度分析文本,提出有效问题,促进学生多方位思考,紧密联系课文与生活实际,将英语学习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div><div>——闫春辉<br><br>阿老师流利的英语口语以及全英授课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英语课堂的魅力。深挖阅读主题思想并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有效促进课堂互动。 </div><div> ——刘倩<br><br>阿斯罕老师语言流畅,循循善诱,将词汇教学融入进语境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阅读中抓住了关键词,以点带面,逻辑层层递进。词汇与阅读,相辅相成!</div><div>——邢娟。<br><br>阿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激情与热情,课堂内容紧凑在英语语言和阅读文本的结合下向学生解释重点单词的用法,通过不断地强化,使学生记住本节课的重点单词。 <br>——张英<br></div><div><br></div><div>阿老师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不仅仅关注词汇字面的意思,更深层次地诠释了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重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了学习和生活的真正融合。 </div><div>——武雅梦<br></div><div><br></div><div>阿老师的课用一节课融合了我们四节课的内容,而且逻辑明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较好的体现了思维品质的训练。此外,真正把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讲解出来,让学生get到而不是水过地皮湿浅显。最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课文的升华,如何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像Wang wei一样stubborn的人。 </div><div>——肖娟<br></div> 整理编辑:张胡吉雅,郭雁飞<br>策划:刘正林<br>审核:刘正林,张胡吉雅<br><div>供稿:全体英语组教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