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湾,有那么一个地方,它记录了老一辈人如何靠双手创造围垦的峥嵘岁月,它就是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

丑牛识途

<p>参观萧山围垦历史陈列馆。回顾那段惊天动地的往事,沙地围垦是一定要被铭记、被传承的!因为她是一座丰碑,更是一部史书!</p> <p>自明代到民国,每一部萧山县志都记载了决堤坍江的悲惨史实,尤其是大潮灾后。</p><p>为了生存,浩荡的围垦大军从各地开赴钱塘江边,在泥泞潮湿的盐碱地上安营扎寨。人们搭草棚、睡泥地,吃咸菜萝卜干、喝咸水,起早摸黑,靠着锄头土箕,肩挑手挖,这段艰苦奋斗的时光就是围垦的峥嵘岁月。</p> <p>黑白记忆绘出彩色大地,</p><p>这是围垦的产物,</p><p>这是萧山当代文化的精髓,</p><p>这是萧山精神的源头。</p> <p>围垦也为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树立了一座丰碑。</p><p>镌刻着知青战天斗地、气吞山河的英雄业绩。</p><p>记录了广大知青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p><p>讴歌了知青们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愚公精神。</p> <p>萧山花边如今已列入文化遗产。当年是萧山妇女挣工分的主要收入。</p> <p>萧山围垦规模之大,引起了许多中央领导、地方省市领导的关心。围垦几十年间,数位中央领导不止一次来到垦区视察。在围涂工地上,各级干部亲临前线参与围垦建设指挥,与大家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起模范带头作用。</p> <p>当年围垦的滩涂,今天又吻稻花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