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味儿】留恋人间烟火处,最爱街市铜锣湾

凌风

<p class="ql-block">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香港的菜市场“鹅颈街市”。从地铁铜锣湾站(时代广场出口)出来后,往西穿过一个立交桥,就融入了这座可爱的小市场,非常热闹的街市。</b></p> <p>今日立冬,铜锣湾的街市。</p> <p>立冬,街坊们买虾蛟过节。</p> 斜线部分为街市的主体。TS为铜锣湾的时代广场,圆圈为南洋酒店。 这座城市乱中依然有序的烟火气息。 香港的菜市场“鹅颈街市”,叫卖水果的婆婆、剁着猪肉的小贩、刨着鱼鳞的大妈,下班依然脸超臭的香港人,这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乱中依然有序的文化之美。 当地人称此地为鹅颈桥,是湾仔区的一部份,得名因有一条流入维多利亚港的溪流,在1850年代时改建成运河,由于运河又长又窄,弯曲像是「鹅颈」的形状,因此当时的人称这里为「鹅涧」,跨越这座河的桥也就是如今著名的打小人圣地「鹅颈桥」。随着时代变迁,这条运河变成一条暗渠,「鹅涧」从此消失,我们走在陆地上也已经看不见,但这里仍然以「鹅颈街市」为名。<i><u>(本图来自网络)</u></i><div><i><u><br></u></i></div> 1922年至1929年,港英政府在湾仔一带进行新一轮的填海工程,不单将海岸线继续向北推进,而鹅颈桥以南的原宝灵顿运河也变成一条暗渠,鹅颈桥以北则新修筑一条明渠连接暗渠与新的出海口,“鹅涧”从此消失,“鹅颈桥”被拆除后改建成普通内陆道路连接原来的轩尼诗道并成为该路其中一段。当地华人居民继续使用“鹅颈”作为中文地名,而港英政府也采纳了华人所使用的“鹅颈”的中文称呼,将“鹅颈”作为与当地原来英文官方地名“Bowrington”相对应的中文官方名称,从此“鹅颈”等同“Bowrington”,而原来鹅颈桥附近一带空地也被辟作地区街市,是为第一代的“鹅颈街市”。 “我家高楼下,就是菜市场。”<div>1960年代末,为了配合红磡海底隧道的启用,港英政府填平1920年代修筑的明渠,并沿着已被覆盖的明渠和“鹅涧”上方兴建一条行车天桥,名为“坚拿道天桥”,由摩理臣山道起跨越轩尼诗道及告士打道,连接红磡海底隧道的湾仔出口,于1972年落成。由于坚拿道天桥跨越鹅颈区的腹地,又被当地居民俗称为“鹅颈桥”。与此同时,第一代的“鹅颈街市”也因坚拿道天桥工程而迁出原地,最终于1979年搬入坚拿道天桥与宝灵顿道之间的新鹅颈街市(英语:Bowrington Road Market),旁边的鹅颈熟食中心(英语:Bowrington Road Cooked Food Centre)也于同期建成。<br></div> 1850年代第4任香港总督宝灵上任后开始在该地进行填海发展工程,将海岸线推进到现今轩尼诗道一带,而原来的黄泥涌下游段落则被改造成人工河道并延长到新的海岸线,被命名为宝灵顿运河,而附近新填海开发区则命名为“宝灵城”。由于宝灵顿运河又长又窄,弯弯曲曲形似鹅颈,故当时的香港华人俗称宝灵顿运河为“鹅涧”或“鹅颈涧”,而位于运河出海口附近,跨越运河的一条行车桥(原址在现今的轩尼诗道于坚拿道天桥底下的一段)则俗称“鹅颈桥”,后来连运河附近一带的宝灵城也被称为“鹅颈区”,华人习惯称“鹅颈”多于“宝灵城”。<br><div><br></div> 自坚拿道行车天桥建成以后,逐渐有一些“拜神婆”和“喃呒佬”在天桥底下的巴士站旁边聚集,以替人进行“打小人”活动[注 8]谋生,该地逐渐发展成香港“打小人”活动最集中和兴盛的地方,使“鹅颈桥”声名远播,每年惊蛰,鹅颈桥底会挤满前来光顾“打小人”的市民;甚至连在港工作的外国人和珠三角一带的居民都普遍知道“鹅颈桥打小人”,会特意前来光顾。香港旅游发展局将“鹅颈桥打小人”打造成本土特色旅游景点,在各种香港旅游宣传中对此活动加以宣传,吸入不少访港游客前去观摩和光顾,成为香港文化的一个特色。 <p class="ql-block">2021年牛年春节,正月初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牛年春节,正月初四</span></p> 自坚拿道天桥落成后,香港社会大众一般多将该桥视为湾仔与铜锣湾的分界线,天桥以东为铜锣湾,以西则为湾仔,但由于湾仔和铜锣湾的占地都十分广阔,如果要精准表达行车天桥附近,市民一般会称之为“鹅颈桥一带”,但多数人则已经忘记“鹅颈”本身就是当地的地名,“鹅颈桥”之名的来源“鹅颈涧”则更不为人所知,只有“鹅颈桥”因桥下“打小人”习俗之兴盛,变成几乎所有香港市民都知道的地方。不过现今绝大多数香港市民也仅知道现时存在的南北向的、官方名称为“坚拿道天桥”的“鹅颈桥”,而不知道1920年代前曾有一条东西向的旧“鹅颈桥”,甚至有些人以为现在的坚拿道天桥是拆除旧“鹅颈桥”后重建而成的,然而两者之间其实相隔了40余年,并无传承的关系。 鹅颈桥街市与铜锣湾地标,繁华时尚时代广场一桥之隔,俯仰相望,传统与时尚瞬间切换。 日常的傍晚时分 华灯初上,时代广场俯瞰人间烟火。 一年四季,各地水果。 街市的核心地带。 琳琅满目的水果摊。 <p class="ql-block">這些新鮮可愛的水果,你知道都是什麼水果嗎?</p> 街市中的花店。 疫情前,街市路口的一家九龙冰室,春节前张贴的红红火火的春联。 红红火火的福字,映照着高朋满座。 走在鹅颈街市,你可以感受到香港传统市场的魅力,每家店都有不同的魅力所在,等着人们探访。 夜深了,不醉不归,深情相拥的兄弟。 等待 等候客人来 远近闻名的大排档 疫情期间,可算生意兴隆了 逛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菜市场,香港的菜市场给我一种乱中有序的感觉,虽然店家的摆设看起来很乱,仔细观察却能感受到一定的秩序纯在。 新鲜的牛肉 冰鲜海鱼 新鲜的青菜 来自内地的白菜(娃娃菜)和生菜。 让我们怀念家乡西安的火晶柿子。<div>2017年的中秋前后,笔者曾在这里购买这种柿子,自己制作了西安传统小吃面点火晶柿子饼,让家人一起品尝,还分享给同事,深得好评,大都家品尝得津津有味。特别感慨,写了一首七律。作为纪念。附后。</div><div>《火晶柿饼》(律诗)<br>火晶红杮出临潼,<br>秋风秋雨山万重。<br>润颜惊艳香江客,<br>美浆掠影游子情。<br>一寸金饼出红炉,<br>三室芳香绕梁亭。<br>谁忆长安明月夜?<br>搁笔粉手笑征程。<br></div> 来自东南亚的香蕉。 不知道哪里来的水果:王林、神石榴。 澳洲的牛油果。 种类繁多、五彩斑斓。 街市中只有两家花店,一个在东侧、一个在西侧。这是西侧的花店。 美丽的鲜花,与饮食果蔬相映成辉。 凌乱复杂的天际线,是香港人生活的日常,也是生活在这块狭小土地的人们所承受的重量。 随着夜色降临,鹅颈街市的店家纷纷点起晕黄的灯光,像是一盏呼唤港人回家的灯塔,散发出温暖的气氛,别于白天又是另外一种感觉。 对于长期在北方生长的我来说,惊讶于香港街市的水果种类,非常丰富,不少是少见到的,这些水果来源于内地和世界各地,也映照着香港国际贸易中心的特点。 方寸天地,密集丰富,地上是广告招牌店、花店、熟食店、蔬菜店、生粉面店。上面是居民楼。 鸽子从街市旁的陈东里上空飞过。 烤鸭烧鸡,是善是恶?食客的文化衫讲出答案,“善恶一体”。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 街市的水果摊位、大排档依然车水马龙。 时代广场俯瞰着人间烟火。 灯火阑珊处 夜间,肉菜摊位收起来了,水果摊位依然灯火通明,来来往往的男女老幼,都会停下步伐,欣然采购。 疫情仍在,经济民生不易,难得人间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