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京杭南运河(上)

沧州恋网

<p>每一项户外运动都需要很大的动量。在户外的旅程中,自然而然的就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健康。户外能锻炼一个人的思维敏捷,头脑清晰。在户外途中,制定线路、计划,处理随时可能突发的状况,这一切都让户外人练就了一身本领。</p> <p>在京杭大运河贯穿的这些城市里,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20个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全长253公里。比德州段还要长112公里,自四女寺水利枢纽节制闸至天津段称南运河</p> <p>慢性病高发危及人的健康,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体育锻炼造成的。戒掉不良生活习惯很难,可爱好体育的人只占了12%,太少了。</p> <p>为了健康,培养我们的健康深爱好,去骑车吧。首先来到被称之为千年古镇的兴济,这里也是皇后故里,张氏(1471年-1541年)河间府兴济县,明孝宗继位,立为皇后,是明武宗朱厚照的亲生母亲</p> <p>这里是沧县兴济镇的小吃街。路面和房子都是仿照明朝建筑的。</p> <p>这是兴济花海。近年来兴济围绕这条运河建立起来了这个公园,为沧州运河又增添了一景</p> <p>1947年青沧战役,牺牲了一千多人。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了运河。为了纪念这场胜利,1987年在沧州解放四十周年之际,在市区运河西岸兴建了青沧战役及沧州解放纪念公园——胜利公园。</p><p><br></p> <p>沧州的解放桥和清风楼,清风楼始建于晋代,现在我们看到的清风楼是根据古籍记载所复建的,于1992年建成,分地下1层、地上5层,是京杭运河沧州段沿岸惟一一座仿古建筑,也是沧州的建筑地标与文化地标之一。</p> <p>解放桥原名为军桥。当年解放军就是从这里攻入沧州,夺取军桥打的很激烈,据说牺牲了七十多人终于拿下。当时正泰茶庄是这里的制高点,敌人想收复军桥,但被解放军打退。</p> <p>正泰茶庄也是解放沧州历史的见证。城市改造中,没忍心把它拆除。把它整体保存了下来,来留驻那段以往的回忆。</p> <p>吕宅。为了纪念解放战争也被保留了下来。旁边的大槐树就是的当年的活见证。他目睹了解放军在此工作的历史,这棵树看起来有点枯萎。但绝不能让他倒下。</p> <p>1766乾隆在他南巡还京时驻跸沧州,曾经登上朗吟楼眺望古城沧州“洞庭飞过已荒唐,沧酒何来重纪沧?遂有高楼临水裔,为传遗迹炫仙乡”据说这是乾隆写沧州的第一首诗,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南湖公园段将会复建朗吟楼和南川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p> <p>红孩囗也是太平军战场遗址,位于现在大运河生态修复园区东侧(即运河弯道处的顶端),“草坝”在现在的南湖公园的西边,清朝时沧州练武术的多,跟武侠打仗,太平军损失惨重,牺牲了四千,出征时两万精锐,在这里就折损了五分之一,林凤祥为了解恨下令屠城。北伐失败后,有34名太平军专程被押到红孩囗祭奠亡灵</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7, 247, 247); color: rgb(62, 62, 62);">太平军望着运河叹道:“使郡县皆如沧州,官民拼死相御,我等乌能至此。”意思就是说,假如一路上的城镇都像沧州这么难打,我们怎么可能会打到这里啊!一时官绅士庶遇害者万余人”。《粤氛纪事》中记载道:“贼自入直境以来,此其受创之最重者,故积忿屠之。”也进一步证实了北伐军曾血洗沧州城的事实</span></p> <p>沧州娘娘庙。据说有两个铁佛,有一尊铁菩萨继续往南漂去,另一尊则沉入河底,于是人们开始下河打捞这一尊铁菩萨,可是在铁菩萨沉没的地方怎么也找不到它。正当人们无计可施的时候,有位老人家告诉人们:“你们往上游去找。”有人问:“河水往下游流,只能把铁菩萨冲到下游去,怎么会到上游去?”老人家耐心地说:“铁菩萨很沉,河水是冲不动的。河水只能把铁菩萨身子底下的泥冲走,形成坑,然后铁菩萨就会往坑里掉。如此反复多次,铁菩萨自然就会往上游走了。”人们听了恍然大悟,结果还真是在上游不远处发现了铁菩萨。</p> <p>听老人们说当年日军打到这里,猜想铁菩萨头内和腹内藏有黄金,就把铁菩萨砸坏了。解放后在娘娘庙院子的东南角、大门南侧院墙角落看到过被砸坏的铁菩萨。据说,另一尊铁菩萨到了东光,住到东光县的铁菩萨庙里了。</p> <p>碑文的圣旨写的是重修娘娘庙。碑文看起来好费劲。村民说是清朝人写的</p> <p>这是沧州市政府于1990年12月18日公布的娘娘庙碑为文物的两块提示,30年过去了,这儿似乎己被市民已经遗忘。这两块标示已经破旧不堪。</p> <p>娘娘庙村在明永乐二年,由河南开封移民梁国柱立村。村名始为梁国柱屯。屯中有圣母大殿一座,系明正德年间(约公元1510年)开山尼僧主持修建,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当时求圣母娘娘者甚多,从此众称娘娘庙</p> <p>倒吸虹有点儿像葛洲坝。</p> <p>捷地也是有历史故事的</p> <p>2020刚建的几个人物立像,再现了清朝的历史。</p> <p>捷地的2A风景区"御碑苑公园″,乾隆碑称了沧州人的骄傲。</p> <p>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的炮楼。能够保存到今天,可谓是历尽沧桑。捷地守炮楼的老人功不可没。为沧州保留下来一份记忆。今年又增添了日伪火车和铁轨,为沧州又增添了一处游玩之地。</p> <p>顺着运河进入泊头啦!这是泊头的一个2016年中央补助资金维修养护运河的项目。</p> <p>顺着运河一直往西南走。泊头的运河水都是干的。</p> <p>行到前薛家窝村。在干涸的土运河竞发现了大量的石头。。</p> <p>四周都是土,这些石头又从何而来?为何又被丢弃到这里运河。现场找到了一块儿砖。砖上竟还有年份。说明这些石头是50年代被扔到这里的。</p> <p>河里有一块砖半埋在土里。砖上清晰地印着河北水利。字写的真好呀!50年代的砖还都有字,那时候的人真细心。</p> <p>河里有几个年轻男女在游玩,这棵古树可有点儿年代了。古树被人锯掉,真是可惜。</p> <p>泊头文庙。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此地由外迁来一家姓文的夫妻,在这里安家落户,并由他主持操办盖了一座庙宇,此后,每年这里要赶 三次庙会,方圆二、三百里的百姓,甚至天津、北京等地的人们也到这里赶庙会。每逢赶庙会时节,这里人山人海,特别热闹,包子铺、餜子铺,各种卖吃食的铺子成行,卖鲜货的、卖海鲜的成群结队,给当地户家带来无限商机。后来村里为了纪念这个姓文的老者在这里的突出贡献,特意把“传流寨”改为文庙</p> <p>泊头人民医院。病号也是人满为患。为了健康,是应该加强锻炼和改变一下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了。</p> <p>泊头运河文化园简介。</p> <p>离开了泊头运河景观带,继续顺着运河向南。虽然都是一些土路。却让人感觉进入了绿色水库。一路上都是绿油油的。天然氧吧的感觉很美。</p> <p>这里还有人搭着帐篷。早已被遗弃。</p> <p>河岸边的泊头市水务局。大门紧锁。</p> <p>水务局杨圈闸所,三个红房子。也是观鸟家地。近百只喜鹊,和好几只白鹭。在河里走动</p> <p>东光氧生园到了。</p> <p>运河森林公园的东吴文创园</p> <p>这里的负离子含量达到两千六百多个。</p> <p>中华武术家霍元甲是东光人。在运河岸边儿立了一块很大的霍元甲雕像。像是在守卫着东光的美丽运河。</p> <p>大自然环境保护着很好。也吸引的各种野生动物过来栖息,动物多了,难免会引起人的嘴馋。这里严禁村民打猎!保卫生态平衡。</p> <p>这里是观鸟平台。来到这里首先迎接你的是这只可爱的大鸟雕像。-大麻鳽</p> <p>大麻鳽是很漂亮的鸟,60年代在长白山山脚丘陵地带的河边沼泽是常见的,因为农田开发和环境破坏,在中国其他地方种群数量亦明显下降。1990年中国有893只,1992年230只,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在整个亚洲,1990年东亚893只,东南亚14只,南亚83只,西南亚1只。总计991只</p> <p>东光人爱鸟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善良的人民。</p> <p>观鸟平台的楼上。</p> <p>好美丽的东方河畔。就好像进入了花的海洋。令人陶醉其中。</p> <p>东光码头。北宋沉船。</p> <p>在运河岸边摆的这几件物品一看就是古代的。</p> <p>运河岸边的沉船介绍,很详细,让人感觉到古代运河的繁华。这里的沉船达二十几处。</p> <p>东光运河里捉鱼的人们。</p> <p>在码头发现一个古桥。年久失修。已经被遗弃。但他幸运的保存了下来。</p> <p>一看这个闸,和供水池。就有点儿年头儿了。桥的上面还有一颗五角星。</p> <p>桥上还有几个字呢?写着"东南友谊闸,1958年2月建”毛主席时代的人真细心,还不忘把建桥年代都记录了下来。让游人更了解他的历史。</p> <p>这个老水塔已经被废弃。但依然屹立在路边。</p> <p>进水塔里看了看,下面是烧的灰很厚,上边有铁管子。</p> <p>这里还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基地呢,日本人建的给水所是圆形的。由德国人设计。这里还有日本人建的房子。连镇给水所遗址也是日军侵华的罪证。</p> <p>这个景点就在运河岸边,如果不看介绍,很容易把他给忽略掉。</p> <p>大龙湾村位于阜城县码头镇南3公里处、京杭大运河西岸。相传,清乾隆年间,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乾隆皇帝从天津乘船沿大运河南下,行至大运河码头地段,看见运河西岸码头上车水马龙,水面上航运繁忙。看到此处竟有如此富饶美丽的地方,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命令舵手靠运河西岸慢行,并在此登岸驻跸该村。大龙湾原名张家湾、兴隆镇,因大运河在此地转弯,状如巨龙,为避皇帝讳,复改称大龙湾</p> <p>大龙湾村还围绕运河文化,精心打造了“两湖两廊两广场,三馆一台五园林”15处景观,“两湖”指鸿运大道西端的润龙湖和村中心的莲心湖;“两廊”指风车小巷走廊和运河走廊;“两广场”指棋盘广场和大龙广场;“三馆”指大龙湾村史馆、大龙烧饼记忆馆、第五区公所旧址</p> <p>沿着大龙湾村的街道向东,码头镇打造了一个集历史、文化、景观、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运河文化长廊。长廊长380米,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制了运河沿途18个主要城市的风景名胜、地标建筑以及特色物产墙绘,共计80多幅、420多平方米。人们沿着长廊漫步,就能了解运河沿岸的城市、建筑、美食等,感受千年运河文化,领略沿途人文风情。长廊尽头就是美丽的京杭大运河,可以实地感受世遗的魅力</p> <p>通往谢家坝的运河的小土路长满了野生的野酸枣。也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就是太小了。没有虫子眼。可能虫子也嫌它的酸味</p> <p>美丽的谢家坝景区。南运河河北段多弯道,致使险工险段众多,连镇谢家坝为险段之一,历史上洪水在此处曾多次决口。清朝末年,当时连镇乡绅谢家捐资从南方购进大量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粥加灰土与泥土混合筑堤,故名谢家坝。谢家坝全长218米,为南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坝体为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夯土以下为毛石垫层,基础为原土打入柏木桩筑成。堤坝整体稳定性好,筑成后,再没有出现决堤状况,沿用至今,在运河水势震天的年代,谢家坝对防御洪水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护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大坝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再现了中国近代在漕运水利设施中夯筑的先进工艺。</p> <p>对面就可能是北伐军全军覆没的地方大运河连镇。林凤翔藏身地道很隐秘,可惜被叛徒施绍恒漏密被捕,连镇战场遗址无牌示很难寻觅。而在四川大渡河也是太平军全军覆没的地方,在岸边会看到肃然屹立着石达开雕像,向人诉说着这段悲壮的历史和战场遗迹。连镇战场比大渡河战场还要惨烈,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但却无林凤翔痕迹,甚为遗憾</p> <p>连镇是太平军战争遗址,据说在村南一运河转弯处,有火烧、器皿、马骨、人骨等战争遗迹。站在古战场岸边,好像又看到了那场残酷的战斗。当年清军就是想出了掘开这条运河水淹太平军阵地才使北伐将士处于被动</p> <p>顺着运河土路就可来到吴桥,从谢家坝通往吴桥的这段土路最难骑了。土质松软,一过车就扬尘。好在过来了。</p> <p>1760年吴桥人根据孙膑骑牛征战的传说,集资雕刻石牛置于孙公庙中,抗日时期石牛独角被砸掉,1956年将石牛移到吴桥县城内,1957省政府拨款1300元在城关镇为石牛建石牛亭,文革期间石牛亭被毁,石牛双耳被砸掉,看到它毁成这样子,感觉很可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