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高——佛经汉译第一人

黄新聪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世高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安世高——佛经汉译第一人</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与佛经的翻译分不开的,中国最早的译经者,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土”人士,而是从西域各国来华的僧侣,安世高便是其中的姣姣者,他称得上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来中国后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学的经典,是小乘佛经的首译者。他的译文条理清楚,措辞恰当。晋道安法师誉之:“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据晋代《众经目录》记载,安世高所译经典共35种,41卷小乘佛经。做为东汉佛教翻译家,安世高为佛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最终形成中国佛教,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世高,名清,字世高,出家前是安息国(亚洲西部的古国,领土有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的王太子,他以安息国名为姓,又因他出家前有王族的地位,世人尊称他为“安侯”或“安侯世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世高自小聪明好学,博览国内外典籍,他的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甚至鸟兽之声,都无所不通,他还精于医术、占卜星术。东吴名僧康僧会曾这样描绘安世高:“其为人也,博学多识,贯综神摸,七正盈缩,风气吉凶,山崩地动,针脉诸术,睹色知病,鸟兽鸣啼,无音不照”。传说,有一天,安世高走在路上,仰头看见一群飞翔的燕子,便转身告诉同伴说:“刚才燕子在说,等会儿有人送食品来。”过了一会,果然有人送来食物。众人都感到非常奇异。安世高被视为神异之人,名声传遍西域和华夏大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世高的父亲——安息国国王去世后,他本应嗣位为国王。但鉴于国内政治斗争尖锐复杂,加之对统治集团的奢侈腐化和尔虞吾诈深感厌倦,在父王丧事办理完毕之后,他“深悟苦空,厌离名器”、“让国与叔,驰避本土”,蔑弃荣华富贵,皈依佛门,出家为僧,开始了修道布化的生活。安世高在国内的佛学造诣,以禅学和阿毗昙学见长。学成后,安世高游方弘化,遍历诸国弘传佛法,后来云游到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东汉汉桓帝(147—167)前后,安世高来到中国洛阳。安世高的才华、悟性都高人一筹,他来华后很快就掌握了汉语,他笃志好学,博览中国儒家经典,深受中国文化熏陶,能文善辩,擅长译作。此时,佛教在中国已有一些影响,朝野上下都有信奉者,但多将佛教视为神仙方术,把佛祖当成祭祀的偶像,焚香膜拜,祈求长生。安世高认为应当让人们了解佛教教义,于是萌发了译述佛经的宏愿,他根据信徒对佛教的认知、需求和自己的学问所长,译出了早期的一批汉译佛经,成为佛经汉译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洛阳的译经活动结束后,由于河南、陕西一带局势动乱,为了躲避祸乱,安世高离开洛阳,云游南方各地。安世高在中国活动了四十年左右,他的门徒很多,影响很大,被奉为中国佛教小乘禅学的奠基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