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唐登娇:改变固定思维,改变以往学习书法的思维方式。第一天实践,由训练横的笔画,从中断扎纸训练开始,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让我们关注笔法的细节。思考笔画扎纸,如何将线条写的鲜活,遒劲有力,如何将线条写出弹性。在生宣纸上写字,控制好书写节奏,力量,速度,轻重,放开去写。感受细致的笔法。解读细致笔法写出的线条的感受。感受八尺丈二的大幅作品。大尺度章法,上下左右的连贯关系,空中生发的感觉,穿插的关系。写汉简的目的是什么,取舍汉简的什么东西。吸收汉简的什么。我怎样吸收?带着这样的问题。对比老师示范临摹的作品。感受老师轻松书写的快乐,同时感染着我们开心的学习。</p><p><br></p><p>丽嫣:今天,非常荣幸得卿老师指点,我弄清楚了三种笔法(平动、绞转、提按),重点绞转是未写先绞,边写边绞。也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要努力的方向。以横为例,既叙述人类发展,也讲解了文字变化史,从毫无技巧到圆笔、方笔,到方圆结合,单笔、复笔结合到自然下笔(返璞归真),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一段旅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在书法上,这样的一个过程就需要仔细研究字帖,现在所见字帖皆和原帖有很大区别,我们需要的是深入而细致,细致而单一,单一而纯粹的研究,从一笔入手研究,一笔的起笔,中断,结笔分别研究,就像小课题研究,研究透测,然后结题,进入下一个环节。</p><p><br></p><p>许启虎: 10月4日感想1.所有笔法都是相通的!练习笔法要入纸,才有线质。笔划不看起、收,看中段行笔。2.要研究性学习,研究性临帖。3.练字时即不能收太紧,也不能放太开,收放对比要把握好度。4.写简书要野一些,不能太秀气。5.临帖的形式要多样,用小纸可以从喜欢的地方写喜欢的字喜欢的大小开始,逐渐写满整张纸。用大纸整张临帖,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多写大纸大字,用创作的思维临帖,临完了就可以创作了。有些道理好象都知道,其实一直沒做到,看来钻研不够、训练不够、思考不够,学书之路任重道远!请卿老师及各位同道指正!</p><p><br></p><p>胡仁军:今日收获颇多其一:汉简内涵丰富,以前总认为简书很简单,书法价值不高,也很幼稚,不太关注,听卿老师讲课后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汉简并不简单,内涵其实很丰富,值得认真探究。 其二:学书要注重对关键细节的观察、表现,增强敏感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是临帖的关键。 其三:简书重在意趣,书法作品空有技巧而无意趣则无味道,稚童之书虽无技巧,但趣味十足,可见趣味重于技巧也。</p><p><br></p><p>郑作兰第2天学习感悟 说实话,听说要学简书,我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的。因为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学简书。今天听了卿老师的课,真是不虚此行。今天的学习改变了我学书法的定势思维。 原来我是这么认为的,我学书法学的迟,每天写的时间又少,只想好好学一到两个帖就行。没有想到要去了解更多的帖。今天学了之后,感觉简书好美,写简书好好玩。这才认识到,学书法就要专业一点,视野开阔一点,格局大一点。只有见得多了,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风格的。再则任何体任何帖都有相通之处,多了解多学习才会使自己的艺术涵养多提升。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卿老师从用石头画线开始讲起,深入浅出告诉了我们如何写出浅条的质感,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如何将线条变化丰富。卿老师时时刻刻在引导我们换种思维学书法,动脑子学书法,这样去学,写书法一定是畅情的,抒情的,愉悦的。</p><p><br></p><p><br></p> <p>孙晓龙:不"死"法,无"活"书——我感悟的三个"死去活来"1、"死去活来"地读帖。读帖是学书溯古之根本,发现容易被忽视"死"角,才是把帖读"活"的关键。细微之处方为精髓,才是打开书帖宝库的钥匙。2、"死去活来"地临帖。临帖是学书唯一的途径,海量地临写、技巧性地临写,都是为自己的水库蓄能,记住字库,训练肌肉记忆,抱着一颗视"死"如归的决心临帖。3、"死去活来"地创作。给自己定计划定目标地创作(包括创作式临帖),逐步培养对作品整体感觉的把控、审美,大尺幅提升大眼界,大数量加强大品质,一小步一小步靠近不可能的高强度,最终才能"活"岀来。</p><p><br></p><p>魏州:今天收穫最大的地方就是知道了:如何把字去寫活,如何去觀察字的脈絡,以及拿到一本新字帖如何去入手。在此之前從來就不敢想像,隸書也可以像行書一樣去書寫,感覺找到了一扇新的大門。另外對線條形狀和質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衹是現在手達不到要求,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跟自己定一個遠大的目標,然後持續努力去練習。特別是看到了卿老師的作品,發自內心的感到震撼,相比之下,自己練習的時間太少了。爭取做到持續的努力,靜待花開。</p><p><br></p><p>刘进:今日体会1、卿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学生的感悟一一看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2、卿老师的教学浅显易懂,感受笔画入纸的力量,用一个简单的比方就让人领会3、卿老师的点评精彩独到,不打击学生积极性,但一语中的4、卿老师有关简书字法笔法的讲解,形象生动,利于创作 有幸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下面我要做的事是多写</p><p><br></p><p>范磊:今天上课感觉很不一样,就是在写的过程中没有感觉到压力,虽然写的不好也不会沮丧,写着写着还觉得很有意思。以前也不太关注笔画的细节,动脑动的特别少,今天对笔画有了重新的认识,以前容易忽略笔画线条的中段和线质,线条太过单一没有内容,字写的太过单薄,忽略了笔画里面更深层次的美,未来要多在笔法上做研究。卿老师也反复强调了背字帖的重要性,临帖和临创的重要性………还有读大家写的感想也有很大的收获,有的写的特别好,自己忽略的一些东西也能重新梳理一下得到很大的启发…………今天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对以后的练习多了一个方向,多了些思考。谢谢大家</p><p><br></p><p>毕家喜:卿老师的人格魅力与艺术魅力打动人心。针对自己最初的困惑,卿老师也给我做了一个解答。就是思考比什么都重要。多问几次自己:我要的是什么?我要的是对书法的热爱。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掌握学习的方法。我觉得我现在最欠缺的就是关于笔法。因此我觉得我近期的目标就是要解决笔法的问题。要有目标的练习,足够细致去练习。而且运用多种方法来提高自己基本的技能,然后再进一步的去往前走,也才能走得更远。</p><p><br></p><p>彭昌盛:“卿风徐来,水波不兴,使之豁然开朗”。每次来荆州学习都能将自己浮躁之心,沉静下来,安心学习写字。今天卿老师带领我们领略了汉简风采,由此想到了我们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不也同样具有魅力嘛。看来需要下功夫研究,才会有心得体会。</p><p>听了今天的课,颇有体会。一、纵观全局,究其笔法。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汉碑,都是经过刻工书写、刻字、年代风化、拓本以及印刷而成,呈现给我们的面貌并不一定真实可靠。究其笔法,还要纵观全局,从文字变化史入手,卿老师通过横画举例说明,原始从毫无技巧,发展到方笔,圆笔以及方圆结合到复笔技巧,可谓是层层深入,所以只有了解了历史,才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蒙骗。二、重视中段,丰富变化。 在我们刚开始练字时,最先是从唐楷入手,往往只注重了笔画的形态,而忽略了线条中段的力量。其实不然,线条的中段力量,需要控制好书写节奏,绞锋及力度的掌控,将其丰富化。这样的线条才有鲜活力,才能入纸,才能有线质感,不能将其简单化。 三、大量临创,形成系统。 任何笔法的形成,离不开针对性训练。今天卿老师展示了他平时的临创训练作品,令我们大开眼界,顿时觉得自己的训练量不够和学习方法有误,只有静下来,梳理思路,有目的性进行科学临创训练,同时还需要进行大篇幅临创,使之成为肌肉记忆,形成一个体系。对于汉简的丰富性,值得我们去进行科学研究,挖掘其原始意趣,对于她的取舍,我们将怎样如何有效处理,值得深思……</p><p><br></p><p>毕军:今天卿老师主要是以横为例,讲解了横画的多种起笔,非常丰富。练习笔法一定要入纸,要有线质,练习时还要放得开。又讲到了临帖,有时不要太有压力,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写,有时间也可以去大幅的临写,大幅的都能临好,那么小幅的作品就易如反掌了。 还让我们每个人临写了一下,老师对每个学生逐一点评,也指出了问题,点评时以鼓励的形式激发我们要有信心,不遗漏一个学生的作业,看的出老师是非常负责的。今天也是让我大开眼界,大幅的作品展现在我眼前,看得出老师是一个多么勤奋的人,也激励了我,今后要有刻苦的精神。 </p> <p>周永锋:今天卿老师从最原始的人拿起石头做记号,进而引入书法笔法。正如道家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和书法笔法发展是相通的,原来线条需要写好的是中段,起笔和收笔可以随机发生无数种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是需要下笨功夫临帖才能获取的。以后我要做的是:1.下笨功夫临帖。仔细深入,无限细致的去读帖,临帖,下的功夫越多,收获就越多。2.把基本笔画当课题来研究。去深入研究每一个笔画,去研究它的起笔,收笔,长短,粗细,欹侧,虚实等等,进而打通篆隶楷行草五体核心笔法。3.创作多于临帖。每天要进行大尺幅作品创作,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返回来从临帖中去寻找,然后再创作进行改正。反反复复打磨,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小小感想,望师友们指正!</p><p><br></p><p>毕蒙:今日体会今日上课的体会是如何去学习汉简,今天卿老师从最基本的笔画到结字再空间的讲解,如何用石头做记号,从最原始的笔画生发到隶书的笔画再到楷书最后到行草的毛画,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讲解的非常细致,以前练习书法只是注意笔画的起和收,忽略了笔画的中段,今天听了卿老师讲了以后原来笔画的中段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不管练什么字体,气息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学习有了学习目标,然后老师还讲到了如何去摹帖和背字典,摹帖是为了观察的更细致,摹帖多了以后手指会产生肌肉记忆,而且背字典可以记字法,为以后的创作做准备,还有一点老师讲到要写大作品,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老师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还需要多去实践,才能学有所得。</p><p><br></p><p>陶子期: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书写的快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书写的快感。上课之前自己试着临写了一下,感觉很呆板,速度很慢,没有神彩,今天听了卿老师的授课和示范后,尝试着用自然的笔触以及加快速度来书写,感觉很有意思。目前觉得自己临写的汉简整体上是找到了汉简的感觉,但整体章法上以及精微的细节处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按照老师所讲的方法继续深入。老师所讲的笔法源流,不仅是讲的笔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不禁反问自己,在遇到一个问题时,我是否也能这样去研究去总结?卿老师下午将自己所写的大幅作品展示给我们看,我们内心多少是有些惭愧的,我们总是把爱书法喜欢书法挂在嘴边,不要说是丈二,就是八尺的作品都极少写,这一幅幅巨大的作品就是一本本极好的教材,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并且亲身实践过,成功了,那么剩下的,我想就是按这种方法努力的去做。想起白蕉的一首诗:“爱书正写此身仇,半夜三更写未休,长史当年徒握发,云间自愧吐甫周”,都说白蕉天是资极高,但背后所下的苦功大家更应该看见,希望与同学们共勉之。</p><p><br></p><p>王智为:“理脉络疏方法”每日三问自己 今天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哪些不足的地方?很多时候脑袋懂得的道理,内心理解了吗?手发挥出来吗? 1:重新学习了笔法,认识到最基本行笔中段偏软,未能很好的入纸,2:加强线质练习,丰富笔法,临贴时加敏感度,注意行气,字与字的呼应,注意字的收与放关系。我总是太想写好,反而没有放开。给自己很大压力,要学会放空自己,忘掉固有的思维,“笨办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学会纯粹一些,更专注一些。</p> <p>李慧:今日收获真正的笔法怎么研究?从横或折某一个比画开始,回到最初状态感受笔画的线质,细致到从横的某一个地方,单一的只研究中间的一段怎么入纸,就定能捕捉到某些东西,才能一生二,最后生万物。 线质很重要,线条要写圆,写厚,写松,这是线条一定要具备的能力;让线变得又劲。 认清解读的误差,研究碑帖本来面目。 注重磨贴,反复的琢磨感受单一笔画,你就会产生肌肉记忆和潜意识记忆,为你所用。</p><p><br></p><p>邓白雪:今日收获:1.绞转能让线条更有劲儿。以往写字时,线条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平的、薄的、简单的。虽然偶尔也能写出稍有“线质”的笔画,但是对于“绞转”“三过其笔”的概念总是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今天卿老师通过生动的演示让我立时豁然开朗了,也让我在今后的习字中有了较为明晰的练习方法。2.要善于思索,目光放远。卿老师带领我们寻找中段书写的感觉,然后不断添加“帽子”,形成不同风格的横画。这就像真正要想读懂一本书,你得经历读薄再读厚的过程。同样,学习书法,不能单纯着眼于单个字,得讲目光聚焦到整本帖、多本帖,甚至整个体系,要善于梳理归纳并去探究发现。3.肯下苦功夫才是真聪明。当卿老师从行李箱中掏出一幅幅“巨”作时,当卿老师轻松地说着自己每天临写三满张八尺作品时,我被震撼了!我想,若不是每天海量的练习,哪来的轻松自如、信手拈来!期待明天的精彩课程!</p><p><br></p><p>张助刚:张助刚第二天心得体会与困惑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卿老师从一个笔画进行生发,一语道破天机,所有字体只要把横的书写方式锤炼好,皆可以触类旁通。个人以前对汉简了解太少,对起笔、行笔、收笔没有经过仔细的研究,所以在书写过程中,笔画过于单调,没能真正进入自然畅快和迟涩飞动的书写状态。通过体会石头在墙壁划过的痕迹,对汉简笔法有了新的认知。卿老师通过展示自己创作的巨幅,让我有如沐春风之感,字里行间自然的书写感超级好,由此我感悟到汉简在书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要总结今天最大的收获,我认为线质中段的重要性是写好各种字体的根本,中段是腰,"腰"不好自然身体不会好。另外卿老师谈到要大量记忆所临摹的字,好的方法就是背字典,以前我也尝试过,但不够深入,恳请卿老师在背字帖这方面,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方法,再讲细致一点。今天的学习也有困惑,通过对汉简由浅入深式的解读,大家的临摹也进入了状态,但笔下有的稚嫩,有的平实,有的怪野,不知道在初期临摹中应该确定怎样的基调为宜?烦请卿老师解惑。</p><p><br></p><p>周贵英:遇见汉简因为生活充满意外,所以未来才值得我们去期待。单调刻板的小公务员生活,日复一日,忙忙碌碌,人云亦云,生活像塑料花,虽然好看,但不能打动人,让我平静也让我一日日的麻木。汉简其实在我书房里呆了好多年了,布满灰尘的封面写满寂寞。毕老师说这次卿老师要教汉简,我机械的又买了两套,重重的字帖犹如我沉甸甸的学习心情——我凭什么爱上它?是啊,我凭什么爱上它:它的神秘让我望而却步;它的结字让我缺乏足够的审美接受力;它的用笔让我无法想象何以造就;它的线质让我没有信心尝试……总之,它就像一个遥远的梦,似乎很难从我记忆的深处醒来。学习就是唤醒。今天,我睁开惺忪的双眼,满眼烂漫和精彩,卿老师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启迪和唤醒让我真正遇见汉简。源与流的讲解,拉近审美距离;用笔的示范,揭开线条神秘的面纱,字法的解读,打破思想禁锢,所见处处精彩,时时意外。卿老师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和高标,万事俱备,于是,跳进汉简的游泳池,扑腾、呛水、时沉时浮,此时,唯有伸开双臂奋勇向前,当放开手脚顺畅呼吸后,虽然姿态可能还不好看,节奏不一定把握的很好,但是遨游的感觉和自由的轻松快乐却是如此美好。遇见汉简,就像打破毕老师的一坛老酒,酒香四溢,微醺微醉。是为记。2020.10.4</p><p><br></p><p>王光珍:来点挑战与突破 ---第二天学习感受 大开眼界,大胆尝试。今天开始了实战训练,卿老师由浅入深的讲解、生动有趣的比喻,轻松自然的示范、大气磅礴的作品,让我无比兴奋激动。1.关于笔法 笔画中段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把笔画中段写出质感?线条如何钻到纸里去?老师让我们想象笔是一块石头在墙上划过去的感觉,干净利落,不只是手用力,而是手臂也要用力的,划过去就走。入纸,劲,是一种线质的韧劲。中段加上一百个起笔一百个收笔就变成了一万种笔画,这样的浅显易懂的诠释了笔画是如何生发的以及各种书体笔法之间的联系。2.关于读帖 在选好帖(看到每个清晰的笔法,看到墨色的变化的才是好的字帖)的基础上细致入微的读帖,以《倪宽赞》为例,读帖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人的每个动作,反复地感受字帖的味道,而不是简单看到的是线条。细致地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到最轻最细细节的地方。且去研究怎么样用笔才能做到这样的状态。3.关于临创 要敢于尝试,不怕失败,在创作中学会创作。敢于挑战大的尺寸,大的字数,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第一次尝试写简书,还是写四尺整开的,虽然写得不如其他书友,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已经是巨大的突破了。写完了还有几分成功感,哈哈哈哈!</p><p><br></p><p>王严:卿老师每堂课都有不同的精彩!今天授课内容是汉简临习。 汉简在中国汉字发展史上极其重要,以汉简上可以看到汉字从古隶向楷书演变以及草书形成的过程。卿老师的示范和解读,为我重新认识汉简和如何临习好汉简打开了思路,具体收获如下: 一、要善于读帖 只有会读帖,才知道关注细枝末节,才知道怎么入笔、怎么行笔和收笔,会读帖才会临好帖。 二、要强化线条 书写即轻松又有弹力的线条才是有“杀伤力”的好线条,要熟练掌握绞转用笔和书写节奏来提高线条质量。 三、要注意呼应 临习时注意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顾盼和呼应,要让作品显得有气息,不要刻意,避免显得僵化俗气。</p> <p>胡海波:第二天的课印像最深的有两点。 1.一梦万年。卿老师带我们跨越万年,从源头梳理了笔法的演变。由简到繁打通五体诸家一一呈现于眼前,让人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卿老师反复强调线条中段的质量,绞转的力量让人受益菲浅。 2.压榨式练习。讲完马上练,练完马上写四尺,如果空间够大,一定是要写更大的了,不在乎写的多好,关键是趁着热乎劲把老师讲的落到纸上手上,迅速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换。虽然紧张但很刺激。建议人:卿老师做示范时稍微慢点,有时没看清楚就过去了。</p> <p>汤振陆:听了卿老师的课,颇有收获: 重视笔法和线条,线条要圆、松、润,字才有生命力。重视中段,丰富变化,不能忽略了线条中段的力量,线条的中段力量,需要控制好书写节奏,绞锋及力度的掌控,将其丰富化。这样的线条才有鲜活力,才能入纸,才能有线质感,不能将其简单化。还要大量临创,形成系统。任何笔法的形成,离不开针对性的大量训练。汉简的丰富性,值得我们去进行系统研究,挖掘其原始意趣,形成自己创作的“水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