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双节”~国庆节、中秋节叠加。从十月四日至九日,我们一行几人由老郑驾驶他的“坐骑”,跨越鄂、陕、川、渝四省市,驱车 2220公里,穿越横卧四省市的大巴山地区,饱览山川景色、感受各地风土人情,品赏了一场自然盛宴!</p> <p class="ql-block"> 出鄂入陕。</p> <p class="ql-block"> 车下高速公路,进入陕西境内隶属安康地区的大巴山区。行至高处,停车远眺,群山逶迤。</p> <p class="ql-block"> 前行至一山户人家驻足。主人正在采摘南瓜、小白菜,给假期回娘家探亲的小女儿捎回城里的小家。</p> <p class="ql-block"> 圆溜溜的南瓜苞、绿油油的小白菜,纯天然无污染,看着使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 山脚下那一衣带水,正是汉水上游处。这对于居于汉水中下游的我们来说,感到格外的亲切。几人纷纷举起单反和手机拍照。老裴不禁哼起“君住汉水头我.住汉水尾”的曲调来了。</p> <p class="ql-block"> 巴峰连绵起伏,汉水逶迤东南,</p><p class="ql-block"> 洞溪苍翠欲滴,紫阳五色彩虹,</p><p class="ql-block"> 莫道君行嫌晚,巴山深处耐看!</p> <p class="ql-block"> 老郑拍老裴,殊不知我老黄暗中把他们两人都拍下了。尤其老郑那姿势是不是有点有趣?</p> <p class="ql-block"> 老郑“报复”我,趁我拍汉水上游照之际,又偷偷地拍下了我。</p> <p class="ql-block"> 秋季的大巴山区,天空不明朗,觉得天黑的要早些。夜幕降临,我们来到了陕西安康市紫阳县城。集餐饮住宿一体的尚景酒店的美女接待了我们,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茶余饭后,我们信步到了汉水河畔。横跨汉水的公路彩虹桥出现在眼前。河面波光粼粼,大桥霓虹闪烁,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河畔广场上的舞曲阵阵响起,给寂静的山城夜空带来勃勃生机。老裴抵不住舞曲的诱惑,也随音乐🎶滑向“舞池”之中。</p> <p class="ql-block"> 夜间,巴山夜雨;清晨,云雾缭绕。汉水之上,驳船、划子将河面划开一道道波痕……</p> <p class="ql-block"> 离开紫阳县城,车继续行驶在山路上。居高临下,高速公路在山间如同一条长龙卧伸向前。各式汽车奔驰而过,将各自要去的地方迅速地拉到眼前。山间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罗女士替用长镜头拍照的老裴打伞🌂遮雨,老郑不甘落后淋雨而拍。</p> <p class="ql-block"> 老郑笑意盈盈地看着黄衣少女往油箱加油。</p> <p class="ql-block"> 顺山路前行,达州地界山间一个村子进入眼帘,景致又被摄入镜头。</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大巴山隧道。</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万源。</p> <p class="ql-block"> 进入巴中市地界。</p> <p class="ql-block"> 来到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原名王坪红军烈士墓,坐落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全国唯一红军为战友修建的陵园。</p><p class="ql-block">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34年,2011年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陵园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陵园核心区、散葬墓区、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分布着铁血丹心主题雕塑、英勇烈士纪念碑、红军烈士集墓区、无名烈士纪念园、英烈纪念墙、总医院旧址群、“赤化全川”石刻标语等景点。在这个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2018年6月,今日头条发起“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项目,为葬在该陵园的红军烈士寻找后代亲人。</p> <p class="ql-block"> 1933年底,红四方面军为反对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鹦歌嘴迁于沙溪镇王坪村。总医院担任收治前后方伤病员的任务,最多时高达数千人余人。由于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成千上万的红军伤病员因伤势过重,且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在医院不幸光荣牺牲。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为褒扬革命烈士,纪念广州暴动七周年,决定在王坪烈士墓区修建墓碑。</p> <p class="ql-block"> 1985年:扩建为王坪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性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纳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2011年10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对陵园进行改建和扩建,将原来的35亩陵园核心区扩展到350亩,把分散在通江县50处的17225名烈士散葬遗骨迁移至烈士陵园,整个陵园安葬英烈达到25048名;</p><p class="ql-block"> 2012年5月9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正式开园。</p> <p> </p> <p class="ql-block"> 站在烈士陵园最高处,环顾四周,群山环绕。眼前高耸入云的红军烈士纪念碑、镌刻着红五角星的红军烈士英名墙、拱形的红军烈士集墓、汉白玉的红军烈士墓碑,无不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来到这里,就是一次最好的革命教育,就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洗礼!江山无限好,得来实不易啊!</p> <p class="ql-block"> 川陕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红军精神竖红旗。</p><p class="ql-block"> 当年浴血奋战勇杀敌,</p><p class="ql-block"> 今日长眠群山静安息。</p><p class="ql-block"> 江山得来不易,</p><p class="ql-block"> 后辈当珍惜!</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王坪红军烈士陵园后,我们又驱车前往位于通江县城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县城诺江镇文庙街 8号,居东经107°14´,北纬31°55´,海拔342米,北依炮台,前临诺水。该址坐北向南,原系通江文庙,始建于宋嘉祐七年,后毁,明景泰壬申年在旧基重建,清咸丰四年进行过大的修缮,改双重檐歇山式为单檐悬山式,保留了原建筑的基础及大木结构。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呈梯形布局,逐次升高。</p> <p class="ql-block"> 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城,总部随即进驻于通江文庙至1935年春。</p><p class="ql-block">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曾中生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地方武装、人民群众以通江为依托,粉碎了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胜利的进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和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使根据地扩展到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辖二十二县一市,人口约500万,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红军也由入川时的四个师一万五千多人发展到五个军,八万多人,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篇章。</p> <p class="ql-block"> 在陈列馆里,通江县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邓雅卓为我们讲解。她那稚嫩的声音却高亢洪亮,让听众对当年红军的革命历史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生动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辟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1984年胡耀邦题写了馆名。</p><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经中宣部批准更名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胡耀邦、江泽民分别题写题写了馆名。</p><p class="ql-block"> 1995年和2001年分别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现举办有《巴山烽火》陈列,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红军城”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途经“白衣古镇”。向大竹县奔去。</p> <p class="ql-block"> 大竹县隶属四川省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达州市南部、东邻重庆市梁平区、垫江县,南接邻水县,西界广安区、渠县,北连达川区。被纳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成渝经济区渝广达经济发展带、四川省川东北城市群。</p><p class="ql-block"> 2015年,全县幅员面积2076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24.2平方公里,人口24.1万人。2019年,全县户籍人口108.27万。</p><p class="ql-block"> 大竹县因“竹多竹大”而得名,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始置县;素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香椿第一县”、“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川东绿竹之乡”称号;境内有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启于先秦、兴于三国的古官驿道,有中欧结合式建筑群清河古镇,云雾山景区等景观。大竹境内达渝高速、318国道、210国道及在建的南大梁高速公路呈“井”字型纵横贯穿。</p> <p class="ql-block"> 此次出游,老裴一路上都怀着和亲人会面的激动心情。现在见到了他的表哥表嫂表姐、姨侄子和媳、姨侄女和婿、姨侄孙女,不禁热泪盈眶。镜头留下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和瞬间。</p> <p class="ql-block"> 大竹街头大师傅刀切米花糖糖。娴熟的刀技令人叫绝。</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几人也受到了老裴亲戚家的热情接待。尤其是老裴表哥,已经八十高龄了。但老哥子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乐观豁达,他的精气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握着他那温暖有力的大手,一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暖流传达而至。</p> <p class="ql-block"> 裴哥亲人热情接待暖暖意,</p><p class="ql-block"> 八旬老哥精神矍铄悟人生。</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观赏巴山风景,进行的也是“红色之旅”。这不,我们又来到了开州(原叫开县)赵家场刘伯承元帅故居瞻仰参观。</p> <p class="ql-block"> 刘伯承故居位于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距开州区城28公里,据重庆市万州区50公里,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故居占地面积8.65亩。坐落在风光旖旎的小华山一台地沈家湾,门前的浦里河沿山脚缓缓流过,直通长江。故居翠竹环抱,地貌特异,颇多传说。可遥望对面云雾飘浮酷似睡佛的山岭,俯瞰河边农贸兴旺的赵家街道。看上去山腰像一把座椅,椅前的一台地名日“点将台”,山对面广阔的坝子呼之为“阅兵场”。</p> <p class="ql-block"> 刘伯承同志故居现藏有文物35件,其中11件文物及当年使用的书籍、物品复制件,分布在他居住的卧室、父母居室、灶房及堂屋。通过这些原状陈列和故居左测保存完好的供饮水的石水缸、加工谷物的石碾盘(1985年出土)、灌田养鱼的堰塘,还有那屋亮度荒草萋萋、无一块墓碑的父母坟地,还有那童读《三国志》、《水浒传》的小乐园——遮天蔽日的五棵大黄桷古树,和此处通往河边码头的古道,当年刘伯承青少年时期常在此读书、纳凉、担煤歇息,及在河边放牛的麻柳林、诞生地、私塾遗址等,真实地再现了刘伯承1892—1911年期间,就是在这样一个黎明即起,荷锄下地,勤劳、贫寒却有文化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p> <p class="ql-block"> 刘伯承同志故居现藏有文物35件,其中11件文物及当年使用的书籍、物品复制件,分布在他居住的卧室、父母居室、灶房及堂屋。通过这些原状陈列和故居左测保存完好的供饮水的石水缸、加工谷物的石碾盘(1985年出土)、灌田养鱼的堰塘,还有那屋亮度荒草萋萋、无一块墓碑的父母坟地,还有那童读《三国志》、《水浒传》的小乐园——遮天蔽日的五棵大黄桷古树,和此处通往河边码头的古道,当年刘伯承青少年时期常在此读书、纳凉、担煤歇息,及在河边放牛的麻柳林、诞生地、私塾遗址等,真实地再现了刘伯承1892—1911年期间,就是在这样一个黎明即起,荷锄下地,勤劳、贫寒却有文化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刘伯承诞生在重庆市开县赵家镇周都村张家坝刘家院子。刘伯承5岁时,随父辈分家,搬迁到离老屋100多米的后坡沈家湾居住。刘伯承在这里生活了14个春秋,直到1911年离家从戎投身辛亥革命。</p><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过去了。刘伯承始终没有忘记哺育他的故里。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遵照他生前的遗嘱和汪荣华同志写给中央军委的信的意愿:要求把刘帅的骨灰“撒在太行山、大别山、淮海战场、南京和大西南,让你的忠魂,与养育你的大地和人民,与你指挥千军万马战斗的地方,与长眠在那里的无数烈士,永远在一起”,其部分骨灰于1986年10月24日由中央栽下两株黄桷树。这位从贫苦农民家庭走出来的一代名帅,最后,又回到养育他的故土。</p> <p class="ql-block"> 开县故乡的人民以刘伯承为骄傲。为世世代代纪念这位伟人,他们修缮了刘帅故居,在故居右侧前设立青石纪事碑一座。还在浦里河“刘帅故里大桥”头,集资塑了座高8米的刘伯承雄姿英发的路马铜像,组建成立了刘伯承元帅故居陈列馆。刘帅故居已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前来参观瞻仰的人们在刘伯承元帅雕塑前拍照留影,以能和伟大的军事家刘伯承元帅雕塑合影为傲。</p> <p class="ql-block"> 夜色渐浓,老郑在荆楚理工学院任教时的学生、现在开州生态环境保护局工作的周爽同学用丰盛的晚餐招待了我们,并和她的老师愉快地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和老裴在浏览反映开州过去和现在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 入夜,我们又浏览了开州河两岸璀璨夜景。</p> <p class="ql-block"> 途经“大进”镇,向大巴山核心景区进发。</p> <p class="ql-block"> 怕误驾,老郑向骑摩托车的红衣小伙子询问路线。小伙子热情介绍如何行走。深山少见人,能遇上这么热心肠的小伙子,也不怕天气的寒冷了。</p> <p> 路边民居有特色吧?</p> <p class="ql-block"> 行至高处,“瞰岚论茶”巨石上的四个大字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此处确实称得上“绝顶”之处。俯瞰四周,诸峰皆在脚下,民居散落星罗棋布,谷间升腾起寥寥雾霭。一把大茶壶的雄姿矗立在巨石旁。要不是要继续前行,泡上一壶模清茶,指点群山,论而道之,岂不悠哉?</p> <p class="ql-block"> 镜外有景、镜内有景、镜景交融,景镜辉映。</p> <p class="ql-block"> “巴山大峡谷”的指示牌不断闪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景点众多、分布各处,令人心猿意马,不知光顾何处为好?</p> <p class="ql-block"> 无限风光尽在高处、险处。攀登“十八拐”吧!</p> <p class="ql-block"> 登上高处,回望身后,旅游公路绕山盘旋而上,拐来拐去,不懈升起。不禁给人以感悟:人生何不是这样呢?只有登上极高处,才能领略到最美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山路不只十八弯是巴山云顶旅游度假区著名景点,同时,这首歌曲也是由中国文联艺术家化方作词,孟文豪作曲,刘和刚演唱。此歌全面展现了度假区壮美的自然风光、巴国故都独特的民间风情,以及宣汉人民乐观上向的民族品格,已成为外界了解宣汉的一个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游客搭载着这来来去去的索道,凌空观赏大巴山云顶的绮丽美景。我想,他们个个没有哪个不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感叹祖国的山河是如此的多娇吧?</p> <p class="ql-block"> 巴山云顶雾雨潇,千沟万壑骏马跑,</p><p class="ql-block"> 山间花卉铺满坡,十八拐弯旋转道, </p><p class="ql-block"> 瞰岚论茶极目舒, 遥指峰下风光娆,</p><p class="ql-block"> 一村一景如星缀, 巴山笑迎游人到。</p> <p class="ql-block"> 下山也是一路景致。</p> <p> 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 狗狗也和老郑前后而行,多么和谐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 裴哥和郑弟查看研究景区全貌导游图。是不是还要在适当的时候重游?</p> <p> 山间花谷。</p> <p class="ql-block"> 离川入渝,傍晚来到重庆市的边远县城~城口下榻。</p> <p class="ql-block"> 10月9日,出重庆城口县,沿仁河峡谷行进,进入大巴山自然保护区。朝巫溪方向前进。</p> <p> 群羊挂山坡。</p> <p class="ql-block"> 黄安坝风光:黄安坝亚高山草场地处大巴山腹地高山地带,平均海拔在2200米以上,位于北纬31度 ,东经109度 ,常年日照充分(不少于1300小时),雨量充沛(不低于1300毫米),距重庆市城口县城70公里,是国家南方草山草坡示范开发区。黄安坝亚高山草场东西长50余公里,南北宽10多公里,分布于大巴山主峰上,坐落于城口县东安乡、河鱼乡、岚天乡,与陕西省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相邻。</p> <p class="ql-block"> “飞渡峡”亦称为“飞瀑峡”。峡谷绵延几里,大小瀑布随时可见。或挂峡壁、或奔腾峡底、或穿林间、或泄堤坝。水流多从地表一下流出,给人以梦幻神秘之感,好像梦中之水。瀑布彩态灵秀多变,流水淙淙、清脆悦耳,琴音一般回旋在峡谷之中。</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型岩石巍然屹立在峡中谷底路边,俨然一座巍峨的城墙。这里,凉风嗖嗖、绿色满眼、清冽的泉水从城墙崖下汩汩流去……</p> <p class="ql-block"> 一座人工修建的挡水坝截住了从大山里流淌至此的清流,清流汇集,又欣然相约翻坝而过,形成扇形瀑布,冲刷架在这里的水车,水车因水力缓缓转动不止。</p> <p class="ql-block"> 六天的行程,和大巴山水亲密接触,天地人合一。现在来到了陕西镇坪县曙坪镇,走出了大巴山。</p> <p class="ql-block"> 挺进大巴山行程里,“挺进队员”按捺不住激动心情、控制不住表达美景的欲望,纷纷将最美的照片、最佳的视频、最华丽的辞藻编辑发朋友圈,让各自的朋友分享。</p> <p class="ql-block"> 一场旅游就是一次人生的旅行。阅览祖国如此多娇的江山,过滤人性中的诸多过往,和山川的博大宏伟相比,渺小的自我望而仰之。</p> <p class="ql-block"> 摄影 裴克成 郑荣华 黄明生</p><p class="ql-block"> 视频 裴克成 郑荣华 黄明生</p><p class="ql-block"> 文字 黄明生</p><p class="ql-block"> 音乐 《万疆》</p><p class="ql-block"> 制作 黄明生</p><p class="ql-block"> 时间 2020年10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