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家乡

春水映梨花

<p>时值金秋,家家房前屋后一地金黄</p> <p>谁知道这是啥瓜?有说叫蛇瓜的</p> <p>秋菊绽放</p> <p>秋收冬藏</p> <p>村里很多这样累弯腰的善良大娘当向导</p> <p>调皮的丝瓜</p> <p>学名大丽花,乳山话叫地瓜花</p> <p>还有惊世骇俗的大丽花</p> <p>人面菊花相映红</p> <p>纯朴善良的大叔答应秋后给我花种子</p> <p>野花也妩媚</p> <p>耀眼夺目的秋菊</p> <p>喜欢这样的老屋,喜欢坐一坐门前那布满岁月沧桑的石阶。</p> <p>下乡检查精致农家第一站</p> <p>见到古朴的老房子莫名的亲切</p> <p>路旁的巨型的瓜静静躺在草里成熟</p> <p>爱美的乡亲的朴实花架</p> <p>有的据说能长一米多长,叫砍瓜,砍一刀照样长</p> <p>这就是后面文中提到的那个树上唯一的石榴,大娘却摘了送给我</p> <p>小村的地标</p> <p>刚办完喜事,喜气未散</p> <p>每个精致的农家小院都是主人热爱生活的图签</p> <p>中午的伙食,谢谢用心的主人和辛苦的大厨</p> <p>被外地老板买走重建的海景房</p> <p>同上,这个村子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所以外地人扎堆组团在这里买房度假,一个三百来户的海边小村外地来买房的高达八十多户,真是令人惊讶。</p> <p> 热爱家乡的这片热土</p><p> 今天又下乡验收了,共去了三个乡镇——大孤山镇,徐家镇,南黄镇。首先是大孤山镇十二个村。万户的银杏树长势不如往年,听说当年有个当市长的知道这棵树在万户乃至乳山人民心中的地位,想做好事,斥巨资给树修围栏,加固四周,给树填了一米多高的土,反而差点把树憋死。看着曾经枝繁叶茂而现在光秃秃的没有几个树叶的大树心里说不出的悲哀,它历经百年风雨,见证了万户百姓几辈人的休养生息,庇护了万户百姓的幸福安康。这样一棵闻名方圆几十里乃至整个乳山的古树,竟然败坏在一个庸官的手里,真是可悲可叹。</p><p> 也有暖心的相遇。士于家的大婶,看我给路边的瓜拍照,见我喜欢执意要给我几个瓜 说家里有的是,吃不及,我们说不要,一是纪律严,不让拿,另外我家也有好几个,邻居送的。大婶不信 让我留下电话号码等她去市里孩子家时顺便送给我,非常令人感动。</p><p> 我从乡亲那里学到了好多。胡家的妇女主任是个热情又爱生活的大姐。大姐一见我们面就紧紧拉住我们的手不松,一路告诉我们她一大早就起来为我们炒了花生。并高兴地告诉我们她儿子今年29了,很快就要结婚了。儿子有出息,在威高驻郑州的办事处,干得不错 去年被评为全系统的先进,待遇也很好。我说你少种地,好好养着身体,好准备给儿子看孩子,她笑容灿烂地说:“对啊,我还入了九万的那个保险,为了领这个钱我也要好好活”又告诉说她的这个保险幸亏她小姑子帮她六万多 她只有两万多,并嘱咐儿子将来一定孝顺姑姑。我也被大姐的这种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感染了。是啊,我们普通百姓要求不高,只要一天比一天好,生活就充满希望。我祝福善良感恩的她。</p><p> 这个村我们去检查的那对老夫妻很和蔼,老人的小院很温馨雅,进门首先看到一棵郁郁葱葱的石榴树,一个笑咧嘴的大石榴格外显眼,我又习惯性用手机拍照,问大娘咋只长一个石榴,大娘说不止哟,都让孩子摘走了。大娘非要把最后两个(一个小一点的我没看见)摘给我们,我们不要 已经走出好远了,大娘说她已经摘下来了,不忍心她追着送来,只好回去拿着。听说大叔为了迎接检查一口气把六十个柞木(我们俗称波乐)捆搬到山上,把腿都累疼了。多么好的乡亲啊,对上级的要求向来积极配合,尽管内心有不理解。</p><p> 这个世界真小,下石灰刘家村的书记大哥得知我在黄格庄教过学,问我认不认识一个老师,一说名子 太认识啦 他说那是他舅家弟弟的媳妇。大哥是留守男人,妻子去威海帮儿子带孩子六年了,大哥家里家外真不容易,饥一顿饱一顿,瘦得只称110来斤。刘大哥只是无数个这样家庭中的一个缩影。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他们也都五六十多的人了,也想夫妻在一起,生活上有个照应,一天三顿吃口热汤热饭,可残酷的现实让这点小小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他们这代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特殊的一代人。他们的孩子大多是第一代进城的人,面临就业、孩子入学、巨额房贷等一系列问题,农村的父母就不得不省吃俭用竭尽全力帮助孩子在城里扎下根。他们是中国农村向城市输血的主力大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得就是他们,中国的农民,没有假期,没有退休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只要能动就不想成为孩子的累赘。大哥,保重。</p><p> 令人难忘的,还有乐观健谈的南寨书记大哥,他说人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要和自己的昨天比,幸福是一种觉悟……他的话语中透着人生智慧。相信他是无数的智慧百姓的多数。欣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