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思园 》

恺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陈健行</h1>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健行的园林光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 郎</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p><p><br></p><p> 苏州园林的妙不可言,自然在于最初的营造,但是,最终能将这“妙不可言”解读到“妙尽可言”,却来自对于园林艺术的重新发现与深入赏析。赏析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园林主题的摄影艺术,便是其中最为形象的解读形式之一,因为每一座古典园林都有自身的黄金视角,而这些黄金视角一经发现、一经认同与一经传播之后,就往往成为一种特定的美学符号并被确定下来。应当说,能够让这些坐标式的形象家喻户晓与深入人心,最初的发现可谓居功甚伟,而在这些发现者当中,健行先生便是一位功不可没的人。</p><p> 做为以苏州古典园林为创作主题的摄影家,健行先生早已名闻遐迩,几乎在所有关于苏州园林的摄影画册与书刊杂志中,他的作品,都会被安排在重要的位置,而这些画册与书刊的编辑们,也往往以能够约到健行先生的作品为荣。当然,我对健行先生尊仰已久,还有另外的原因,——因为我也在拍摄园林题材,并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曾经从健行先生的作品当中,受到过许多的启发与教益,他的拍摄角度,拍摄时间,以及他的景别选择,对于我们这些园林摄影的“后浪”,都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另外,健行先生虽然是一位摄影大家,但行事低调,为人谦和,向他请益,他会毫无保留,所以说,与他交往,让人感到很熨贴,——而后面这一点,又是每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家所具备的美好品质。艺术家的人望,从来靠的是为人行事与艺术作为,而一时的职务,一时的地位,乃至一时的喧嚣,都是涂在身上的油彩,一经晒化,无一不显回自己的原形。</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br></p><p> 古代的造园家真是了得,他们仅仅运用山石水体、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这四大要素,便可以创作出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来。而园林摄影艺术家也同样了得,他们竟然在既有的园林景观当中,以移步换景的角度,以打破常规的视点,捕捉到更为异样的画面,其中的奥妙,其实就在于对园林光影的发现与选择,因为园林是固态的,只有借助于四时天光的变化,才可以获得千差万别的瞬间,比如——即便是几扇花窗在地面的投影,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缓缓地游移,而这种游移的光影,每每让人获得“妙处难与君说”的审美愉悦。然而,这花窗投影最佳的定格呈现,又是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它的妙处,全在于时段的把握,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光影,就是摄影的灵魂,而健行先生所有的园林影像,正是他起早贪黑,寻寻觅觅,无间寒暑数十年,才找到了古典园林中一个又一个不尽相同的黄金视角。至于柳芽几时开,黄叶几时落,水面几时光最好,竹影几时上粉墙,这些园林季相的变化,他更是如数家珍。</p><p> 园林营造的奥妙,是化大境为小景,但解读园林,则要以小景观大境,即逆向思维也。观赏健行先生的作品,总能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幽深感,就是因为他遵循的正是这样一条园林美学的通则。他的作品,不作夸张,不靠变形,而是在端庄里求巧构,工稳中有新奇,所以,无论是全景还是局部,无论是宏观还是一角,他都能将园林的空灵静美,展现到我们的想象所能够抵达的极致。拍园林怕的就是千篇一律,而健行先生的作品,却一张是一张。</p><p> 在《苏园六纪》的导演阐述中,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苏州园林是艺术品,而表现苏州园林的影像本身,也应当就是艺术品”。这当然只是宽泛之说,而如果把上面的论述移用于对健行先生园林摄影的评价,就似乎稍失确当了,因为健行先生的许多作品,已经进入了摄影艺术的经典层级。</p><p>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达,随着光学仪器的日新月异,摄影器材现在是越来越先进,先进到让人目不暇接,镜头的配置可以武装到牙齿,修图的技巧可以以假乱真。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健行先生的那些代表作,恰恰都是在胶片时代完成的,这些作品,竟完全不依赖外加的手段,就将古典园林仪静体闲的意境体现得美轮美奂,这才叫真本事。我一向以为,经典作品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完全靠的是发现的眼力与创作的内功,而蕴含着审美价值的经典作品,或许并不时尚,却会永不过时。</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br></p><p> 我们常说,拍好园林,用好光影,最好的时辰是一早一晚,但是,你要是对古典园林不做深入的研究,只是来上个三天两日,那么,你也只能算是匆匆过客,蜻蜓点水。</p><p> 健行先生则不然。</p><p> 一般人只知道他数十年盘桓于园林并不舍昼夜,却并不知道他与苏州园林有着更为深厚的渊源。</p><p>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已经经历了沧桑岁月的古典园林,曾经有过多次的修整,而健行先生恰恰是这些园林荣衰兴废的见证人。也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经历,他的摄影艺术的生命,才和苏州的古典园林有了休戚与共的关系,有了这种关系做前提,所谓营造法式的秘笈,所谓城市山林的要素,自然也就熟稔于心了。当然,健行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古典园林的活地图、活字典,还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位老苏州,苏州古城的变迁,古典园林的旧貌,在他讲来,那真是一本娓娓动听的吴门夜话。当然,一位名家的形成,他交往的圈子,也非常重要,当年,他所过从的人物,都是谢孝思、周瘦鹃、陆文夫、费新我等等苏州名士,似这般文风濡染,消息互惠,其文化氛围是何等的惬意,可想而知,做为一代老苏州,他们的话题,当然就少不了苏州园林,而其中的谢孝思先生,恰就是前前后后修整园林的领头人。</p><p>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知道健行先生的古典园林,为什么拍得与众不同了,——因为他拍的是自己的感受,拍的是自己的挚爱,拍的是自己的无尽乡情。</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p><p><br></p><p> 在一次摄影艺术的学术活动中,给我分配的题目是《浅析画面的黑与白》,让我来讲一讲赏析黑白摄影的心得,主要是谈及及美国的摄影大师亚当斯的黑白风景。亚当斯虽然生逢彩色摄影的时代,但他却一生都在使用黑白胶片,并十分专注地拍了一辈子的美国西部大峡谷,构图大气磅礴,画面十分厚重,他的杰作,真是有一种锐不可当的力量。其实,在准备发言的时候,我已经想到了健行先生的园林摄影。一位摄影艺术家,一旦将自己的创作在题材上锥其一点并终生不懈,他的身上,比起在题材上总是四面出击的同行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话题,虽然健行先生所拍摄的,并不是美国西部的大山。</p><p> 感谢健行先生,——只要捧起他的画册,他的作品,我们便可以徜徉于荷风四面之处,徜徉于山花野鸟之间,而苏州的的古典园林,又恰好与亚当斯的大山一样,同属于世界遗产,它们的份量虽然有轻重之分,但就名分而言,却只有先来后到之别。</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8月23日星期日</p><p style="text-align: right;">刘郎生 撰竣于江南小豆棚</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left;"><br></p><p style="text-align: left;">本文作者简介<br></p></h3><h5>刘郎,电视纪录片资深编导,先后任职青海电视台与浙江电视台,高级编辑,全国首批获国务院津贴专家,全国新闻百佳之一,荣获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全国广播电视电影系统先进工作者,从事纪录片创作四十年。代表作品有《西藏的诱惑》《天驹》《上下五千年》《星辰故事》《江南》《傻子沉浮录》《苏园六纪》《苏州水》《回望昆仑》《月满天心——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七弦的风骚》《乡关何处——关于王阳明》《心契苍生——关于黄宗羲》及十集系列片《西湖》等,在新中国70年70部纪录片经典评选结果中,《西藏的诱惑》与《西湖》同时入选,成为两部作品同时入选的唯一导演。另有《西部的星空》《风骚》《秋泊江南》《苏州水》《苏园六纪》等多部专著出版。作为一种文体,其解说词作品《蕉窗听雨》被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h5><p></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记</h1><p> 这个世界唯⼀不变的就是变,从胶⽚到数码也就是近些年的事,凡有⼿机者⽆不能拍照,好坏就另当别论了。正因为如此,在拍摄习以为常的时代,摄影技术的差异,审美能⼒和学识修养是决定艺术⽔平⾼低的标准。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和主题园林的摄影,相对来说对摄影者的要求是很⾼的。苏州园林之所以被列⼊世界遗产名录,除了园林的物质形态之外,其⼈⽂艺术是园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拍好苏州园林,对摄影者⽽⾔,认知⽔平尤为重要。摄影艺术家陈健⾏,可谓苏州园林摄影⼤师。他⾃幼喜爱画画,六⼗年代初⾃学摄影,尤爱⻛光摄影,题材多以苏州园林,江南⽔乡⻛光⻛情为主,⻓期以来积累了⼤量的园林摄影作品,先后出版了 《园林诗情》、《苏州园林品赏录》《苏州园林》、《姑苏名园》、《园》、《說园》、《馨园》、《瑞园》、《拙政园》、《苏州⽔乡》、《静思园》、《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四⼤名园》等画册。</p><p> 陈健⾏的园林作品之所以倍受推崇,其原因是他只为拍摄苏州园林付出了⼀⽣的精⼒,并持之以恒致⼒于对苏州园林的研究。他⽤镜头发现园林之美;他⽤构图诠释园林之意;他⽤光影描述园林之魂。我与陈健⾏相识相知相⾏,可能是种缘份,也可能是种福报。作为忘年交的⻓辈,在他古希之年能于他合作收⼭之作倍感幸慰!</p><p> 在和陈⽼师挑选成⽚时,让我感动的是要在⼆千多幅作品中选出⼀百⼆⼗张,实在是难弃难舍。其实,陈⽼师早已胸有成⽵,先按季象时序进⾏排列,然后层层筛选。他说:这本画册总的布局是⽇出到⽉升,既是⼀天,⼜是⼀年,四季菁华,阴晴⾬雪,天⼈合⼀。要充分展现聚思园的弥珍之秀,天然之美。从过⽬的每幅照⽚巧设构图中,都能体会到陈⽼师的⼼⾎和⾟苦。</p><p> 画册的装祯设计,陈⽼师也是费了⼀番功夫的,他请原苏州国画院副院⻓,著名篆刻家蔡廷辉创作了一⽅“聚思园”印章,其中的寓意可想⽽知。从拎袋到封套,以及画册的封⾯内⻚,⽆不精⼼策划细致安排。他在扉⻚上⽤了⼀⽅“园林撷秀”印章,表达他在拍摄聚思园的过程中,舀挹春华秋实的真实感情。他⽤⼀幅幅常⼈没有的审美卓⻅,呕⼼沥⾎构思构图,把⼀个⾯积只有⼀亩地⼤⼩的弹丸之地,拍摄得洋洋⼤观,美不胜收。识园者必具慧眼,这或许就是他的独道之处。</p><p> 《聚思园》画册即将问世,作为学⽣才疏学浅,认知不⾜之处恳请⻅谅!</p><p style="text-align: right;">庚⼦年六⽉⼆⼗⽇徐健谨上</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