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陈氏书院(诗一首)❤诗文·视频:江晓/图片:来自网络

蓝天白云

<p>  陈氏书院</p><p>(2020年10月7日)</p><p><br></p><p> 作者/江晓</p><p><br></p><p>岭南明珠陈家祠,</p><p>羊城八景恩龙里。</p><p>厅堂厢斋藏功名,</p><p>庭院绿地溢神气。</p><p>脊檐柱梁流芳韵,</p><p>雕塑铸绘启迪诗。</p><p>廊道纵横连绝艺,</p><p>惊此无语叹观止。</p><p><br></p><p><br></p><p>陈氏书院简介:</p><p> 中文名,陈氏书院,俗称(或又名)陈家祠,陈家祠堂;外文名称,Chen's Lineage Hall,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荣誉:羊城八景。</p><p> 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p><p> 陈氏书院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其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p><p> 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p><p>“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p><p> 1959年,书院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p><p> 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p><p> 1996年被评为“广州十大旅游美景”之首。</p><p> 2002,2011年,陈家祠以“古祠留芳”,“古祠流芳”的雅名两度入选新世纪</p><p>“羊城八景”。</p><p> 陈氏书院的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p><p>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p><p> 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p><p> 天工人可代,</p><p> 人工天不如。</p><p> 果然造世界,</p><p> 胜读十年书。</p><p> 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p><p>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在陈氏书院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被誉为“民间艺人运用木头和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后进大厅的11座8米高的木雕神龛罩,规模宏大,镂刻了数不尽的龙凤、花卉、人物故事等,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p><p> 陈氏书院的石雕,如聚贤堂前的月台是岭南石雕装饰工艺的代表;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p><p> 陈氏书院建筑中,砖雕是建筑主要装饰工艺之一。</p><p>不少大型砖雕,是同期建筑中少有的大型砖雕。有些图案的两旁还雕有不同书体的诗文,这种诗书画结合的砖雕也是同期少见的。而外墙檐下及廊门上边饰线条排列整齐,密集苍劲、纤细均匀,垂直如线,雕工精湛,有“挂线砖雕”之称。艺人按需布设图案纹饰,丰富了单调的墙面,突现了广东砖雕的风格,为陈氏书院这座建筑添色不少,并成清代岭南建筑砖雕艺术的代表。</p><p>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带传统建筑中广泛运用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陈氏书院中灰塑的规模之大为岭南之冠。</p><p> 陶塑:石湾陶塑脊饰,又称“花脊”,是专门装饰于庙宇、祠堂、会馆等大型建筑物上的特殊工艺。这种装饰手法源自明末清初,盛于晚清,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岭南地区,体现了南粤浓郁的民间建筑装饰风格。</p><p> 铜铁铸和彩绘:铜铁铸和彩绘是陈氏书院建筑装饰工艺中的两种,尽管它们在整个书院建筑的使用为数寥寥,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陈氏书院连廊的廊柱和月台围栏的栏板均使用铁铸装饰,这在清代传统建筑中是较为少见的。民间艺人巧妙地将铁铸通花栏板镶嵌在围栏的石雕框架内,利用铁和石之间的色彩对比以及铁铸的通透立体造型,使月台围栏产生出如国画斗方般独特的装饰效果,成为陈氏书院建筑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p><p> 陈氏书院大门上有气势威武的彩绘门神。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p><p> 陈氏书院作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一直在书院内举办各种展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