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四史学粟公]最“帅”大将粟裕第三次让“帅”始未/亚高原@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几个文件(朱德彭德怀)

亚高原/经历网

<p>最“帅”大将粟裕同志第三次让"帅"始末</p><p>亚高原/文</p><p>战功赫赫、品德高尚、低调为王的粟裕同志战争年代多次让帅位(司令员)。战争年代最为著名的有两次让司令员,和平时期最为著名的有一次让元帅军衔。简称粟裕“两让司令一让元帅”。三让成“公”,最“帅”大将。</p><p>第一次让帅(苏皖军区司令员,后改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对象:张鼎丞):</p><p>是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战争初期1945年让华中军区司令员,让给了自己的老上级德高望重的张鼎丞同志,自己出任华中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一前一后认真配合,取得了高邮战役、苏中七战七捷等战役的胜利。</p><p>第二次让帅(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前委书记,对象:陈毅):</p><p>是解放战争中期粟裕以战略家的眼光斗胆直陈,受邀参加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城南庄会议。毛主席和党中央接受粟裕暂不过江的战略建议,同时要粟裕立下军令状,歼灭敌主力王牌第五军。1948年5月城南庄会议以后根据战争发展的新情况中央统筹全局作出新的人事安排,如同东北启用一个年轻的中央委员林彪一样管理负责东北战场,指挥许多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战争时期军事为王。华东中原模式与东北不一样,启用一个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粟裕管理负责中原华东战局,指挥许多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毛主席和党中央登台拜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粟裕立下军令状,夺开封,取豫东。攻济打援,攻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淮海决战,主要指挥,一战封神。百万雄狮过大江,占领南京、杭州,解放大上海。毛主席称赞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作为文武双全、深读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华东野战军前委代书记、三野前委书记粟裕,不辜负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厚望。毛主席又表扬:“三野的歌唱得好,三野的仗也打得好。陈毅、邓子恢及华东四千七百多名干部支援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陈毅调离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任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军区及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粟裕由原负责战役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担任华东野战军一把手,接任陈毅离开的职务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前委书记。时粟裕急中生智,说华野离不开陈军长。粟裕向毛主席和党中央建议,陈仍任原职,他到中原后的职务由我代理。后中央发电报明确陈毅不再指挥华野,华野全军由粟裕全权指挥。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代前委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职务由副司令员张云逸代理。</p><p>这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粟裕同志闻名全军的二让司令,让职务,让荣誉,不让责任和担当。粟裕指挥淮海战役七天七夜不休息在担架上指挥,美尼尔氏症发作血压高到二百二,连七届二中全会都参加不了。</p><p>战争胜利了,粟裕的职务又回到原点仍为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在陈毅不在三野期间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p><p>第三次让帅(解放后评定元帅军衔,时排名第七位):</p><p>此次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据粟裕年谱和罗荣桓年谱载,两人均有病请假。只不过罗荣桓缺席仍为十二人主席团成员。粟裕请假缺席此次重要会议,没有参加元帅的五次评选会。</p><p>根据最新披露史料报道,粟裕同志为了评衔大局、为了全军团结又让了元帅军衔。</p><p>事情经过是这样的。</p><p>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是1949年—1954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事的最高统辖机关”。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一个机构。 </p><p><br></p><p>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1949至1954年) 名单</p><p><br></p><p>主席: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任命); 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任命); </p><p>  </p><p>后增补副主席:</p><p>一、林彪、高岗(1951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任命);</p><p>二、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任命);   </p><p><br></p><p>委员:</p><p>贺龙、刘伯承、陈毅、林彪、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高岗、粟裕、张云逸、邓小平、李先念、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罗瑞卿、萨镇冰、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 龙云、刘斐(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任命); </p><p>后增补委员:徐海东(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任命)。</p><p><br></p><p>经过从1953年初至7月的紧张准备,军衔评定工作初步完成,《全军上校以上军衔干部鉴定报告》出炉,并计划于同年7月正式公布。请注意,在这份评定报告中,粟裕是身居元帅之列的,而且排名在第七位。1953年5月,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向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呈报了《全军上校以上军衔干部鉴定报告》。名单中林彪第五,粟裕第七。第六是谁呢?是1951年与林彪一起被任命为军委副主席的高岗。</p><p>大元帅:毛泽东。</p><p>十五位元帅候选人排位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第五)、高岗、粟裕(第七,凭战功和领导大兵团作战能力)、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张云逸、罗荣桓。</p><p>即粟裕拟安排为军委副主席,排在军委副主席之后,居第7位。</p><p><br></p><p>早在1953年3、4月份,共和国开始进行军衔评定,元帅初评名单草案既在酝酿中,1953年4月22月,总干部部两位副部长赖传珠与徐立清既向彭德怀呈报了关于请中央审批大军区以上军官的军衔问题的报告:建议各大军区以上首长之军衔等级能于5月5日前审批下来,以便着手进行正兵团级以下军衔等级的研究。</p><p>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根据军委意图草拟了一个16人元帅初评人选草案,毛刘周高加十二位高级将领(程潜副主席不是党员不在评定之列,除后面的十大元帅外加第十五、十六位军委委员粟裕、张云逸,无第十七位军委委员邓小平),其中大元帅一人(毛主席),元帅名额为15人。元帅初评人选草案上报军委议定,军委经讨论,删除了一人就是粟裕同志。时任第二副总参谋长的粟裕同志向毛主席和军委上书建议自己不评元帅军衔,主动辞掉评帅评选,毛主席和军委采纳了粟裕同志的请求,于是15人元帅初评名单删除了粟裕同志的名单,元帅初评人选暂为14人。后1953年4月26日经毛主席批示,军衔评定工作延期,延期到本年10月份进行,但元帅人员评选仍在酝酿中,关于元帅人选,在《贺龙全传》中有一揭示:1953年10月,贺龙率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慰问,10月30日到志愿军王必成兵团视察。在对兵团高级将领评论国内正着手施行的军衔制时,贺老总说:不瞒同志们说,军委已内定我为一名元帅了。我知道,这元帅衔是党和毛主席给我的荣誉和勉励,也是无数战友和先烈流血牺牲的结果。"</p><p><br></p><p>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高级将领达123人之多,会议其中的一个议题既为讨论评定元帅人选,在会议召开初期的1953年12月15日,中央书记处会议通过了增加七人为军委副主席的决议,基本框定了拟评元帅人选名单。书记处会议增加的军委副主席七人名单为: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加上原来的六位军委副主席(朱刘周彭林高,不包括程潜),军委副主席共计15人(未含程潜),这15人既为共和国初评元帅人选名单草案。大会主席团有12人组成,叶剑英和因病请假未到会的罗荣桓名列其中之一,另外人员中除后来授衔元帅外还有高岗、黄克诚二人。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建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会议中的一个议题是有关元帅军衔的人选评定,关于元帅评定军衔,先后举行了五次专会进行选举,有88人参与投票选举。在14人元帅初评人选中,中央确定了中南军区有两个名额的规定。</p><p><br></p><p>会议其中一个主题就是决定元帅人选,会议举行期间,1953年12月15日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增补七人为军委副主席: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这表明中央已基本框定了元帅人选,现任军委副主席6人(程潜除外)加新增军委副主席7人共13人为元帅人选。</p><p>会议经参加会议并有投票资格的88人投票选举,14位元帅初选中有13人过半入选,1人被否决(张云逸未过半数),在投票数过半的13人中,周恩来被全票通过,徐向前与林彪的选票都很高,徐向前86票,林彪84票。在第二次会议选举中,叶剑英在88人评选中得票为45票,只比半数多一票。</p><p>而中南军区另一人选张云逸选票因未过半数而被中央否决,共有十三人被初选为元帅军衔。</p><p>在第三次会议上,毛主席提议在地方工作的暂时不评授军衔,致在消除当时还未处理的高岗提出的军党论影响。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刘少奇、周恩来、高岗三人提出不评衔,叶剑英同志也表示向总理学习不评衔。</p><p>在第四次会议上,朱德总司令提议叶剑英应该评元帅军衔,在陈毅、徐向前的附合下,会议经过投票,叶剑英被大多数同志通过,得票总数为65票。而刘少奇与高岗二人不评军衔的请求被通过,周恩来则推辞不掉被全票通过。</p><p>在第五次会议上就元帅排位进行表决,由于中央增加的军委副主席的排名与罗荣桓上报的初评元帅名单草案排名有所不同,会议就元帅排位进行了投票表决,除贺龙与刘伯承对调外,其他人选排序都按草案排名被通过。周恩来总理第二次推辞元帅军衔仍未被通过。元帅初评人员暂定为11人。</p><p>1954年12月22日,军衔评定工作再次启动,1955年1月14,15日,中央军委召开军委座谈会,专门就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人选进行研究。毛主席提议在地方工作已从军队转业的干部不授现役军衔,周恩来总理因自己已转政府工作,也未在担任军委职务而第三次提出不评衔,被中央军委接受,补入新当选军委委员的邓小平替换周恩来总理的元帅名额,经军委座谈会讨论,取得一致意见,授予元帅军衔人选应为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其中军委主席毛泽东授予大元帅军衔,其余十一位军委委员授元帅军衔。</p><p>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罗荣桓将军委座谈会通过的上将以上人员授衔名单上报毛主席。叶剑英因病未出席军委座谈会,1月20日,当他看到彭、罗二人的报告后,不同意自己评元帅的报告,挥笔在报告上加注了自己的意见:"我诚恳请求,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历史的定评。"</p><p>据叶帅女儿叶向真回忆,她曾在饭桌上确实听父亲聊起过授衔授勋的事,父亲说他自己曾正式提出个人不授元帅军衔的意见,主要是考虑自己作为总参谋长,多是在后方,应该把荣誉让给其他一些长期在一线指挥作战的同志,是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地拚打,把国家和天下打下来的,应该让他们多受到这样的嘉奖。毛主席和中央没有批准叶剑英的请辞元帅的请求,根据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授予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两段家喻户晓的名句分别是毛主席与周总理对叶帅的高度评价。</p><p>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和邵力子都曾向中共中央建议:粟裕可以当元帅。毛主席对粟裕说:你担的是大将衔,干的是元帅活。时最重要的军委职能部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是粟裕,第一大将。苏方的总参谋长是元帅,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粟裕仅仅是一个总参谋长。其后任黄克诚大将、罗瑞卿大将均是军委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国防部第一副部长,罗瑞卿权力超过元帅,还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到黄永胜上将是政治局委员,几个副总参谋长也是政治局委员。到邓小平更甚。习惯称三副一总。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第二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总参谋长的位置确实重要。</p><p><br></p> <p>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首次授衔典礼在中南海举行,共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等十人为元帅军衔。但在此之后,却引发了一个至今都争论不休的话题:粟裕同志到底该不该授元帅?</p><p><br></p><p>这话还得从1951年军衔评定工作之初说起。</p><p><br></p><p>粟裕到底应不应该授元帅,主席说的这话就是定论</p><p><br></p><p>新中国建立后,在与外国军界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军不设军衔的规定开始暴露很多问题,所以朱老总在1950年9月便提出了建立三等九级的军衔制度,并将评定军衔作为1951年军队工作的首要任务。但后来此事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而被搁置,直到1953年才重新提上议程。</p><p><br></p><p>经过从1953年初至7月的紧张准备,军衔评定工作初步完成,《全军上校以上军衔干部鉴定报告》出炉,并计划于同年7月正式公布。</p><p><br></p><p>粟裕到底应不应该授元帅,主席说的这话就是定论</p><p><br></p><p>请注意,在这份评定报告中,粟裕是身居元帅之列的,而且排名在第七位。</p><p><br></p><p>只不过,因为当时抗美援朝激战正酣,彭德怀建议将军衔评定工作推迟至明年,所以这份已经拟定好的报告又被搁浅了。直到一年以后,也就是1954年10月21日的第三次军委会议上,授衔工作再度被重拾,并最终确定了1955年的授衔方案。</p><p><br></p><p>只不过,在最新公布的名单里,元帅之列没有了粟裕的名字。</p><p><br></p><p>粟裕到底应不应该授元帅,主席说的这话就是定论</p><p><br></p><p>天时地利人和,知彼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不管粟裕有没有入选元帅,他的军事才能和功勋都是不可磨灭的,正如毛主席所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啊?”</p><p><br></p><p>毛主席1961年9月对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p><p><br></p><p>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发表署名文章为逝世十年之久的粟裕同志平反,《追忆粟裕同志》由两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张震上将署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江泽民同意签发。</p><p><br></p><p>2008年4月,中央宣传部主管的第一出版社一一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通过总政治部、军事科学院审核的《无冕元帅一一一个真实的粟裕》。革命理想高于天,作者张雄文当时是湖南粟裕研究室成员,也是我们湖南人。</p><p><br></p><p>时势造英雄。二十世纪的战争岁月诞生了许多如同毛主席、粟裕等那样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理论家、政治家,粟裕是毛主席的好学生,粟裕是大兵团作战奇才。许多人事即将过去,元帅也好,无冕元帅也好,作为战神粟裕创造的许多经典战例将永垂青史,在我军将帅中,全世界研究粟裕经典战例、兵法及作战指挥艺术的人在当代最多,出书最多,出成果最大。粟裕军事思想、粟裕转折理论、粟裕指挥艺术、粟裕兵法、粟裕人格、粟裕品德、粟裕廉政风范连同上升到粟裕学研究的粟裕现象、粟裕精神永垂不朽!</p><p><br></p><p>三次直陈,粟裕不朽!</p><p><br></p><p>三次先遣,粟裕不朽!</p><p><br></p><p>三次辞帅,粟裕不朽!</p><p><br></p><p>2020年10月写于陈毅粟裕共同指挥的黄桥决战胜利八十周年</p> <p>我今天美篇(亚高原)写的也是学四史学粟公《粟裕同志第三次让"帅"始末》,巧合天意,沪湘互动,《四史学习再添红色丰碑,粟裕夫妇纪念像在上海落成》,天遂人愿,天作之合。请予以转发。粟裕同志是上海战役总指挥、台海战役总指挥、东北边防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前身)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上海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兼军事接管委员会主任、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华东军区党委第二书记、副司令员,华东局常委、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与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上海市委书记饶漱石、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丶上海市市长陈毅、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粟裕一起时为华东三雄。</p><p><br></p><p>按:鸣谢友人北京黎济明及上海宗翼翔提供信息。<a href="http://mudu.tv/?c=activity&amp;a=live&amp;id=456594&amp;referVisitorId=123227519&amp;from=singlemessage"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粟裕大将夫妇纪念像今日上海落成揭幕视频</a></p> <p>半世戎马,百战忠魂<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ExODQxNg==&amp;mid=2650289052&amp;idx=1&amp;sn=cb5f5c6b8625a30d9537f32fcb8602ef&amp;chksm=8779f1a3b00e78b5c717cd762c2f58cd8a281dd35871a3b32f831c60e660150863290bb0f99f&amp;mpshare=1&amp;srcid=1012y5mMp3GNQXlfZYoA3QSz&amp;sharer_sharetime=1602512248665&amp;sharer_shareid=b6eb1a240daaeafb8b31564eb5f39565&amp;scene=1&amp;subscene=10000&amp;clicktime=1602513286&amp;enterid=1602513286&amp;ascene=1&amp;devicetype=android-28&amp;version=27001399&amp;nettype=cmnet&amp;abtest_cookie=AAACAA%3D%3D&amp;lang=zh_CN&amp;exportkey=AdlI2QRkY4VyjUteTdYgSn8%3D&amp;pass_ticket=DS2m2br%2F%2BC6sf8BHPDKwgpmjNRng264wNEH%2BIsKfF21RqqXMFK9bN4SZDhldqr8t&amp;wx_header=1"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福寿园:新四军老战士粟裕楚青夫妇纪念像在上海落成。</a></p><p>一一原三野前委书记、上海战役、台海战役总指挥、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顾委常委、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粟裕大将夫妇纪念像今日在上海揭幕。</p><p>鸣谢戏剧家吴小钧老师提供。</p> <p>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干会议合影(123人,查年谱参加人员缺第二副总参谋长粟裕、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因病请假)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于北京</p> <p><a href="https://k.sina.cn/article_1914880192_7222c0c002000wsye.html?from=history&amp;ab=qiche&amp;http=fromhttp&amp;mcv=36&amp;pcl=312,218&amp;sed=0&amp;ml=0&amp;sct=0&amp;wm=13500_0055&amp;vt=4" target="_blank">文汇报20201012:学习四史新地标,三野前委书记、上海、台海战役总指粟裕偕楚青伉俪像上海落成揭幕</a></p> <p>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总结</p><p>中国国情-中国网 guoqing.china.com.cn  时间: 2012-09-06  发表评论&gt;&gt;</p><p>彭德怀</p><p>(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六日)</p><p>同志们!</p><p>我今天代表主席团向会议作总结。</p><p>第一、会议的意义和会议的收获</p><p>这次会议是我军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因为我军正处在由低级阶段进到高级阶段的伟大转变时期,在这个时期召集全军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大家聚集一堂,来接受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军事建设的指示,并研究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以达到全军统一思想,整齐步伐,这对当前的军事建设有极重大的意义,对今后工作将起重大的推动作用。</p><p>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各到会同志根据总司令的开幕词和我的报告及各个副报告,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并对军委及军委各部门的工作进行了适当的批评,例如:对培养干部问题,对政治工作问题,对军事训练问题,对学校问题,对正规化问题,对条令问题,对军委各部门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分散主义及财政问题上统的太死等,均提出意见和批评。我们认为:这许多意见和批评,是富有建设性的,是正确的,特别是在会议上各个副主席发表了有系统的精辟的意见,因而使到会干部对建军中许多重要问题取得一致认识,使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收获。其中最主要的是:</p><p>(一)明确了军事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规定的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精神,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精神,根据国内外的情况,明确规定把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以保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主要是防御美帝国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作为我军军事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这就使全党有了明确的长期奋斗的目标和方向。</p><p>(二)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道路。现代化的军队必须有现代化的装备(包括各种飞机、各种舰艇、各种大炮、各种坦克,各种车辆、各种雷达、通信设备和各种军需品)和现代化的交通及交通工具(飞机、铁路、火车、公路、汽车、轮船),这些不是单靠国外订货所能解决的,必须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如果没有重工业,没有现代装备来武装我们的军队,则我国和我军仍将处在落后状态,而落后照例是要挨打的!建设重工业,就需要大量的投资,如果我们的军费同过去一样仍占国家开支的很大比例,不能挤出钱来投资于工业,则重工业建设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盲目地向外订货、盲目冒进地进行军队建设,不愿意紧缩开支,不愿意过节俭朴素的生活,则要大量挤出钱来是不可能的。这次会议明确确定军队总定额,各特种兵以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巩固提高为主,减少国外订货,选择重点建设,执行毛主席关于目前全部国家机构费用最高不超过国家总支出的百分之三十的指示,以便挤出钱来,发展重工业,这就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军队应走的正确道路。</p><p>(三)明确了现代化军队建设中长期的、经常的中心工作是训练部队,特别是训练干部。建设现代化军队的任务是繁重的,工作是复杂多端的,军队的编组、制度的建立,条令的制订,国防工程的建设都是重要的工作,但最主要的、长期的,经常的工作则是训练干部。因为,虽有现代化的装备,现代化的组织编制、制度,现代化的工程建筑,如果没有坚强的、现代化的指挥干部和专家来掌握使用,则上述一切均成废物。而要把我们现有的干部变成坚强的能够掌握现代装备技术的干部,比之解决装备、组织编制、工程建筑、建立制度等,其困难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应明确确定,训练干部的工作,是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军队中长期的、经常的中心工作的中心。</p><p>(四)展开了热烈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次会议,到会同志对军委及各部门开展了热烈的批评,并进行了自我批评,这是极好的现象。因为,第一、这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够使我们上下通气,互相了解;第二、因为这种有意见在党的正式会议上发表,就可避免背后讲怪话的不正常风气,就可以增进团结;第三、军委及军委各部门对到会同志所批评的在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应切实地加以改进,对过去某些错误规定应即修改,并力求今后不重复错误。最后我们希望军事系统各级党委、各级首长经常注意开展这样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把它当作我们改正错误、改进工作、提高觉悟、防止腐蚀,增进团结的有力武器。</p><p>第二、正规化问题</p><p>一提正规化,我们有些同志就以为是实行单一首长制,就以为要削弱政治工作,就以为只是单纯地提高军官权威,就以为要装模作样,形式主义,这完全是对正规化的误解,是错误的。另有一些同志,机械地搬运条令,采用生硬办法推行工作,造成部队中上下关系、官兵关系极不正常,这也是错误的。必须正确地认识:正规化就是要把全军的各方面用正式的规格、即条令的规定彻头彻尾地统一起来,主要的就是统一装备、统一编制、统一训练、统一制度、统一纪律,把这些制成条令,作为每个军人遵守的法典,以适应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需要。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正规化呢?因为我军过去由于革命的需要,采取分散建军,分散作战,装备取之于敌人,干部来自各方,除了政治思想、战略指挥统一之外,装备、地制、训练、制度、纪律等都根据各地的情况各有一套,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是正确的,不如此,就不能发展军队,就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今天已有了统一的国家政权,现代化的强大敌人摆在我们面前,要战胜这种敌人,不仅要有政治思想上的统一和战略指挥的统一,还需要有战役上的、战术上的、战斗中的统一指挥和协同动作。如果不把我军用正式的规格彻头彻尾的统一起来,就不能适应现代作战的统一指挥和协同动作的需要,就要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打败仗。因此,正规化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绝不可少的基本条件。</p><p>怎样来实行这种正规化呢?首先,在思想上必须一致认识:统一和正规化对我军在当前建设和适应将来作战需要的重要性,把正规化当作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基本条件,而一切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想法,以地区包干统一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过分强调因地制宜,或把因地制宜与统一、正规化并重的提法也是不妥当的。在实际实行正规化的步骤上,目前基本上即应把全军用正式规格统一起来,但因为装备还不能全军同时解决,故训练还不可能在各方面做到全军一律;因为各地军队任务不同,行政区域有大小之分,故编制上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一致;因为全国幅员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故在某些制度执行上,还不能全部要求一致。在条令的执行上,应进行深入的教育,使每个革命军人遵守条令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而不应单纯地依靠强制。因而,在正规化的实施步骤上还允许有一定限度的因地制宜,但这种因地制宜是统一下的因地制宜,不是与统一并重、更不是与统一对立的因地制宜。这样做,不是损害正规化和损害统一,而正是为着一步一步地达到彻底的正规化和彻底的统一。如果不承认在实际工作中这种因地制宜的必要,而不适当地过分强调正规化和统一,则将使实际工作受到损害,因而这种想法和做法也是错误的。</p><p>第三、学习苏联先进军事科学问题</p><p>学习苏联先进军事科学问题,去年在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联席会议上曾经讨论过,但还没有为全军干部彻底理解,今天还有一些同志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因此,今天仍有详加申述的必要。</p><p>为什么毛主席谆谆教诲我们“要把苏联建军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呢?我们认为:(一)我们过去是学习苏联起家的,我们的党是按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的,我们的政权和军队也是学习苏联共产党建设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的基本原则建设起来的,党和毛主席经过长期革命的具体实践,有了重大的补充和发展;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事实证明:这种学习是完全成功的,完全必要的。(二)苏联的军队是现在世界上最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苏联的军事科学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军事科学,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败德、日法西斯军队的实践中已经证明了的。我们现在要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只有向苏联学习才不走弯路,才能正确地达到目的地。要知道,我们从没有这种现代化的经验。如果自己重新去摸索,不知要消耗多少精力和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及时摸出一整套。现在有现成的优越的苏军榜样,有全心全意帮助我们的专家,不认真切实地向他们学习,而骄傲自大、墨守成规,那真是太不聪明了。(三)有些同志说:苏联的军事科学优越是优越,就是不适合中国的情况,在我们中国行不通,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们军队的情况,目前与苏军基本上是一致的,政治思想是一致的,因为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装备是一致的,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作战对象是一致的,地形在淮河以北基本上也是一致的;目前与苏军不同的是工业条件、交通条件、干部文化科学知识和身体条件。在学习苏联中应照顾这些不同的条件,在时间和步骤上作适当的伸缩,但不能因此而拒绝学习。(四)有些同志说:苏联的军事科学固然应当学习,但担心目前即采用全套制度,可能与我们的光荣传统相抵触,如果学习苏联,就会把我们的光荣传统丢掉了,这种说法也是不妥当的。我们军队的光荣传统是什么呢?我们的光荣传统:在军事上就是毛主席著作中所阐明的人民战争的战略和战术,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际,就是坚决、勇敢、顽强、机动、灵活;在生活作风上就是艰苦朴素,克服困难;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就是党委集体领导、首长分工负责的民主集中制,就是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制度,就是发扬民主打通思想,批评和自我批评,群众路线,就是军政一致、官兵一致、上下一致、军民一致,就是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这些光荣传统是哪里来的呢?是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和苏联建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发展起来的。毛主席教诲我们学习苏联,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并没有要我们削弱或抛弃这些光荣传统,相反的,我们要保持和发扬这些光荣传统;并把学习苏联的军事科学与保持和发扬这些光荣传统结合起来,照顾当前条件的可能和需要,以加速我军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p><p>我们怎样来学习苏联呢?</p><p>(一)就是要学,向苏联专家学。大家承认,苏联专家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底是好的,军事的专门科学知识是精湛的,他们是诚心诚意、大公无私、积极负责来帮助我们的;我们要切切实实地向他们学习,不厌倦地向他们请教,多与他们接触,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情况,介绍我军的历史和现状,帮助他们克服不熟悉中国情况和我军现状的困难,以便使他们优越的军事科学、丰富的实际经验更能与我们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以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至于某些形式方面的东西,学习的,步骤时间以及客观主观条件还办不到的事情,只要我们向专家多作解释,是完全可以说通的。这样,我们与专家就能愉快相处、教学相长。</p><p>(二)就是要亲自去摸,就是要到学习苏联的实际中去摸,就是要亲自到改装部队里面去,到大演习里面去,作实践的锻炼。现在事实证明,很多亲自摸过的同志,都说苏联的军事科学很好,学习很有心得,并能与我军实际结合起来。凡是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的同志,主要是没有实践或没有切切实实认真地实践过。毛主席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把梨子摘下来尝尝”,因此,我们希望同志们都到实践中去下一番苦工夫,先尝尝梨子。</p><p>(三)就是要发展。科学是不能停滞不前的,同样的,苏联的军事科学经过我们的学习和我军过去的实战经验相结合之后,也决不会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也会同过去一样,把苏联军事科学与我军特点结合起来、与我军的战争经验特别是与朝鲜战争经验结合起来之后,就一定会有所发展。我们各级领导要不断地总结各地区、各部队在学习苏联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苏联军事科学与我军历史特点相结合的经验,要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使其条理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以教育干部,提高干部的军事理论水平。</p><p><br></p> <p>(四)要克服骄傲自满、墨守成规和防止完全不问实际情况的机械搬运。我们队伍里面有些同志有一股骄气,认为我们打败过日本,打败过美帝国主义所武装的蒋介石,也在朝鲜打败过美国,认为自己的一套已经能够应付将来的战争而有余;另有些同志则没有同毛主席思想一道前进,不加分析地死守着不合时宜的老一套,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前进;还有一些同志则完全不问实际情况;一切机械搬运,这种骄傲自满、墨守成规和机械搬运,都是我们学习苏联的障碍,都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只有克服这种骄傲自满、墨守成规和防止机械搬运,才能把苏联建军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才能完成党中央和毛主席所给予我们军队党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光荣任务。</p><p><br></p><p>第四、关于组织编制问题</p><p><br></p><p>聂代总长关于我军定型、定额问题,组织编制问题和领导关系问题所作的报告和总结,我认为是适当的。因此,这里就不再重复了。</p><p><br></p><p>第五、加强团结,改善领导问题</p><p><br></p><p>团结是全党全军的生命,是党的最高利益。过去,由于全军坚固地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周围,我们就建设了强大的军队,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全部胜利。今天要建设我军成为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以保卫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帝国主义、主要是美帝国主义及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个任务比之过去的任务更为繁重而复杂。能否胜利完成这个任务,全军的党的坚固团结,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坚固团结,是最主要的关键。而军队中的党的组织是我党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坚固地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对全党的团结来说是极其重要的。</p><p><br></p><p>我们党的团结,是要团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周围。军队是党和国家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主要工具,我们的敌人时刻都在企图破坏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破坏我们全党的团结,它必然着重破坏我们军队的团结,瓦解我们的军队。因此,我们军队的党,特别是军队中党的高级干部,应随时保持最高度的警惕。</p><p><br></p><p>全军党的团结的最大障碍,是正在滋长着的骄傲自满、功臣自居的情绪。我们军队里面有某些同志认为天下是军队打来的,政权是军队建立的。在全国胜利之后,看到地方党和政府的干部提拔稍快,看到地方党和政府以及工人群众中某些生活方面稍有改善,就心怀不满地发出怨言说,“老子打天下,你们坐天下”,“老子打仗流血,你们享福”。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很危险的,发展下去,就会把军队放在党和政府之上,就再不认为军队是党的工具,而认为党是军队的工具,就会由骄傲发展到骄横和骄奢,就会腐蚀和瓦解我们的军队,就谈不上军队中的党的团结和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的全党团结了。这种错误思想表现出来,是骄傲自满、功臣自居的情绪滋长的结果,是我们队伍中某些人还有军阀残余思想的结果。为克服这种错误思想,增进全军中党的团结,必须对全军同志反复进行教育,使全军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明确认识:军队是党领导建设起来的,是先有了共产主义才有党,有了党才能提出党的革命纲领,党为了实现这个纲领,才按革命需要领导人民组织革命军队,有了人民军队,在党领导之下,经过长期斗争,才取得革命胜利,党是军队的领导者,不是军队的工具,而军队才是党发展革命、取得和巩固革命胜利的工具。每个同志应清楚认识:地方和部队中,新的干部的引进和提拔,不仅是革命斗争的需要,而是党的事业的伟大胜利,不如此革命事业就无法向前推进。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高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而不是为着自己个人的利益。我们看到新干部的兴起和工人生活的改善,不应忌妒而应表示高兴和欢迎。为了克服骄傲自满、功臣自居的情绪和由此而产生的错误思想,以加强党的团结,每个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坚决同这种情绪和错误思想作斗争,必须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论、行动是否沾染了这种情绪,必须时刻牢记毛主席“戒骄戒躁”、“谦虚谨慎”、“永不骄傲”的指示,把正在滋长着的骄傲自满、功臣自居的情绪及由此而产生的错误思想,从我们的思想领域中彻底清除出去,以利于我们军队中的党的团结和全党的团结。</p><p><br></p><p>全军党的团结的第二个障碍,是个人主义。在全国胜利之后,由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在我们军队中个人主义思想有了相当的滋长,一般的表现是:夸大自已的功劳,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计较个人的地位荣誉,计较个人的生活享受,少数坏的则发展到贪污腐化、行凶作恶、无所不为。这种个人主义如果让其存在并发展下去,就要危害党的事业和党的团结。因此,我们的党必须对每个同志进行教育,要求每个同志以党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实现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事业,作为自己思想、言论、行动、工作的出发点,坚决放下个人主义的包袱,为党的事业奋斗。至于那种专强调个人利益,不积极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同志,必须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斗争,克服他们的错误,经过长期反复教育而不悔改的同志,则进行适当的纪律处理。每个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应经常地进行自我反省,经常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论、行动和工作是否合乎党的原则,是否合乎当前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利益,及时地克服自己个人主义的倾向,提高自己的觉悟,以便更好地完成党给予的工作任务,增强党的团结。</p><p><br></p><p>为着完成党中央和毛主席给予我们军队党建设现代化军队的繁重任务,为着把全军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周围,必须改善我们军队党的领导。我们在领导方面的缺点是很多的,许多方面都须加以改善,主要的是:</p><p><br></p><p>(一)切实执行集体领导的原则。党的委员会的团结是党的团结的起点,只有实行集体领导,才能集中智慧,统一认识,使党的领导成为强有力的领导,从而达到团结一致。这个原则今后必须认真贯彻。为此,军委应每半年召开一次党的军委会议,每一年召开一次代表会议性质的高干会议,各级党委都应经常召开党委会议,每一年要召开一次代表会议或代表会议性质的党委扩大会,检查和布置工作,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在根本的方针原则上认识一致,这种集体领导原则与民主集中制的切实执行,就可能使党的团结获得最大的保证。</p><p><br></p><p>(二)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现代化军队的建设工作,对我们说来完全是生疏的工作,虽有苏联专家的帮助,但要把苏联的先进经验变为自己的东西,使自己真正掌握起来,还要经过实践过程。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下级干部,正在实际活动中认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并已有成效,各级领导必须切实地到下面去亲自检查,把下面的创造,经验加以总结,使学到的苏联先进经验经过实践加以发展,变成自己的东西。在这个检查总结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选择和提拔那些政治品质优良而又能钻研和精通业务的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以加强各级领导的力量,和提高各级领导的水平。</p><p><br></p><p>(三)要经常地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军队党当前同样是处在与资产阶级联合的环境和小资产阶级包围的汪洋大海中,又担负着建设现代化军队的复杂而繁重的工作,思想上工作上的错误是很难免的,问题是要我们各级党委经常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来防止和纠正错误。无论什么人,特别是党委,发现了某个同志思想上和工作上的错误,即使是错误才开始萌芽,即应进行适当的批评,要同对病人一样,一发现某处发炎,即打盘尼西林,不要等到病入膏肓时才采用手术或让其死去。每个同志要以与人为善的态度,诚恳地批评下级、同级或上级的错误,同样,每个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虚怀若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来对待和接受同级或下级的批评。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和避免犯原则上的重大错误;这样,就可以打退外界影响的侵袭而避免腐蚀;这样,就可以使大家精神愉快、团结一致地为党工作。</p><p><br></p><p>同志们!建设现代化军队的任务是艰巨的,工作是复杂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坚固地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坚忍不拔的精神,不厌倦地努力工作和学习,正确地挑选干部,经常地检查工作,克服主观主义、分散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缺点,则任何科学的堡垒都能够攻破,任何困难是能够克服的。把全军全党动员起来,为贯彻会议的决定,为完成党中央和毛主席所给予我们的“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光荣任务而奋斗。</p><p><br></p><p>一九五四年一月二十六日</p><p><br></p><p>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的《政治工作文件汇编》第四辑刊印</p><p><br></p><p>文章来源: 人民网责任编辑: 穆峰</p> <p>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接见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这是合影后,毛泽东与彭德怀在一起。</p> <p>朱德作总结报告</p> <p>彭德怀致毛主席信</p> <p>毛主席三次推荐罗荣桓,有人反对,主席说:他比大多数人都强</p><p>原创 马少华2018 历史客栈2020 今天</p><p>(毛主席与十大元帅系列之罗荣桓)</p><p>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不幸病逝,年仅61岁。</p><p>几天后,毛主席在悲痛之余,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p><p>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p><p>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p><p>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p><p>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p><p>在十大元帅中,毛主席与罗荣桓相识最早,当年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时,罗荣桓就参加了,后来又跟着毛主席一起上了井冈山,被毛主席称为“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p><p>1929年12月,著名的古田会议召开,会上有一个议题,就是推选二纵的党代表。当时人选很多,轮到毛主席说话时,他说:“我没那么多人选,就一个罗荣桓。”</p><p>有人问为什么是罗荣桓?毛主席说:“因为他老实做人,老实做事!但老实不代表没原则性,荣桓同志的原则性,我看比大多数人强多了!”然后,毛主席又说了一句:“像罗荣桓这样的人才,我们为什么今天才发现?如果早发现,不是对革命更有贡献?”</p><p>在我军历史上,红四军的地位是超卓的,第一任军长和政委(党代表)是朱老总和毛主席,第二任军长是林彪,谁来当政委呢?毛主席还是那句话:“除了罗荣桓,我想不出谁更合适。”</p><p>有人说,罗荣桓的性格比较闷,能和林彪搭好班子吗?毛主席笑着说:“肯定能!”</p><p>确实,罗荣桓就是一个天生善于团结同志的人,林彪虽然个性极强,但是对罗荣桓却非常服气,也非常依赖,毛主席后来说:“谁说林彪难缠?罗荣桓在四军,不是跟林彪团结得很好吗?”</p><p>在罗荣桓的眼里,毛主席不光是自己的“贵人”,更是中国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人物。当毛主席遭到王明等人的排斥而受到冷落时,罗荣桓依然站在毛主席的身边,说:“毛主席的游击战符合国情,不听毛主席的,肯定要吃亏!”</p><p>但是,因为这件事,罗荣桓也受到了牵连,靠边站了。后来,毛主席对人说:“我连累了罗荣桓。每次我倒了霉,跟着我倒霉的肯定有罗荣桓。”</p><p>我们都知道,八路军115师师长是林彪,罗荣桓是政治部主任,实际上,后来罗荣桓差点也成为115师的师长。</p><p>1938年,林彪受了伤,政委聂荣臻当时又不在部队,谁来接手115师呢?毛主席说:“罗荣桓在政治上有担当,在军事上有能力,由他来当师长,能稳住军心。”</p><p>不过,毛主席的这个任命比八路军总部的任命慢了几个小时,总部已经让陈光代理115师的师长了,毛主席也不好再更改,只好让罗荣桓担任政委。</p><p>1939年3月,罗荣桓与陈光率115师进入山东,开创山东抗日根据地,后来,罗荣桓成为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115师政委、代师长,山东分局书记,成为山东地区党政军一把手。</p><p>在罗荣桓的努力下,到1945年10月,山东的正规部队发展到了27万人,地方武装也发展到了50多万人,支持革命的群众更是多达2700多万,成为当时我党领导下的最强大的根据地。</p><p>毛主席高度评价说:“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罗荣桓虽然功勋赫赫,但却从不争功,1955年授衔时,罗荣桓看到自己上了元帅拟定名单,非常不安,说:“我没打过什么仗,怎么能评元帅呢?大将就可以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事情报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一锤定音,说:“不说元帅里要有一个政工代表,就是没有政工代表,也要有罗荣桓。回去告诉他,这个元帅非他莫属。”</span></p><p>毛主席对这个老战友也是非常关心,早在1943年时,罗荣桓得了重病,必须动手术,有人建议送罗荣桓到医疗条件更好的上海治疗,毛主席也同意了。可是当罗荣桓南下到了苏北时,毛主席又突然让罗荣桓回到山东。</p><p>为什么呢?毛主席说,上海现在被日本人控制,万一罗荣桓的身份暴露,那将是革命的巨大损失!</p><p>北平解放后,毛主席专门派人去看望在天津养病的罗荣桓,送给他一句话:“既来之则安之,以后你少参加这会那会,把时间留出来好好休养。”</p><p>建国后,罗荣桓因积劳成疾,于1963年12月16日不幸病逝,年仅61岁。</p><p>这个消息传到毛主席那里时,毛主席久久不语,黯然神伤。</p><p>在当天晚上的会议上,毛主席站起来,对大家说:“在这里,我提议,为罗荣桓同志默哀三分钟,以表达我们的怀念。”</p><p>12月19日,在罗荣桓的追悼会,毛主席亲自出席,向罗荣桓的遗体深深地鞠了三个躬。</p><p>后来,毛主席评价说:“罗荣桓的品格,用十句话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只有罗荣桓。”</p><p>能得到毛主席如此高的评价,除了罗荣桓,没有第二个人。</p> <p>部分人员合影</p> <p>第一让,张司令</p> <p>陈不离粟,粟可离陈。</p><p>解放后陈毅从市长、外长到国务院常务副总理。</p><p>粟裕从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上海战役总指挥、台海战役总指挥、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到总参谋长、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军委负责人。一个是外交家,一个是军事家。</p> <p>城南庄会议改变陈毅粟裕人生的方向。</p> <p>亚高原点评:</p><p>四个物证需探寻:</p><p>1953年7月总干部部全军上校以上定级定衔报告(此报告林彪第五、粟裕第七),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全套文件,罗荣桓报中央毛主席的元帅16人选名单,粟裕辞帅报告。粟裕上了第一次名单,后辞去,时并未参加123人的全军高干会及88人评元帅五次推荐会。</p><p><br></p><p>粟之功为陈代,元帅乎?!</p><p>陈之职为粟代,大将乎!?</p> <p>《解放阁修建碑记》</p><p>纪念济南战役</p><p>公元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前夜,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举行了著名的济南战役。济南,南倚岱岳,北临黄河,雄踞齐鲁,襟连京塘,素为历史文化名城,军事战略要地。时,国民党以第二绥靖区十一万重兵,凭借易守难攻之地势,与高十四米、厚十米之城垣,构成纵深约二十华里之防御体系,固守济南,并陈兵十七万于徐海,以待北援。我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等,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攻济打援之战略部署,在中共地方组织、人民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支援下,以十八万兵力阻援打援,以十四万兵力攻取济南。九月十六日午夜十二时,攻城部队在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等指挥下,分东西两路同时向济南发起猛烈进攻。东路军攻势凌厉,一举攻占茂陵山、燕翅山,包围历城。西路军势如破竹,首克长清,直插机场。十九日,国民党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率部二万余人起义。我两路大军乘胜前进,扫清外围,攻占商埠,逼进城下。担架、浮桥、云梯,英勇奋战,浴血登城。第九纵队七十三团首先突破城垣东南隅,第十三纵队一零九团相继突破城垣西南角。经激烈巷战,攻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捣毁守军指挥中心。至二十四日十七时,全歼守军,济南宣告解放。是役,毙伤、俘守军八万四千余人,生擒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等将官三十四名。我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八师师长王吉文、第十三纵队三十七师政治委员徐海珊等将士两千九百三十人,在战役中壮烈牺牲。济南战役之胜利,打破了国民党重点防御计划,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之序幕,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之篇章。为纪念济南解放,继承革命传统,济南市人民委员会于解放军首先突破之城垣旧址,始建解放阁。台基甫成,陈毅元帅题字镶于壁。今逢济南战役胜利三十八周年,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政通民和,经济振兴。济南市人民政府顺应人民意愿,于台基之上续建高阁。工竣后刻此碑以志铭曰:历山巍巍,泺水悠悠;烈士功勋,光照千秋。</p><p>济南市人民政府</p><p>公元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四日</p><p>武中奇 书</p><p>鸣谢鲁人邹文怀提供照片及文字。</p> <p>华东局报告。</p><p>”自1955年至1965年间,我国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些人一般被统称为“开国将帅”。</p><p>至2020年十一国庆节还有9名开国将军健在。</p><p>目前,“开国将帅”群体中,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均已辞世,健在的9名老将军均为开国少将,他们分别是:其中1955年授衔的4人(邹衍、詹大南、杨永松、黎光),1961年授衔的2人(杨思禄、张力雄),1964年授衔的3人(王扶之、文击、涂通今)。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明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最后让我们祝开国老将军能够益寿延年,身体健康!</p><p>向开国将帅学习致敬!</p> <p>王建安上将(左三)与粟裕大将等合影。</p><p><br></p><p>1953年上半年,中央军委曾计划于7月份以前实行军衔制,后因变化而将军衔评定工作推迟到1955年进行,在1953年上半年的军衔鉴定中,王建安时任志愿军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以正兵团级在军衔鉴定中被志愿军领导拟评军衔为上将。做为黄麻起义的参加者,红军时期的军长,抗战时期纵队级将领,解放战争的兵团司令员,王建安授上将军衔实至名归。1952年9月王建安被任命为志愿军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23军,24军参加援朝战争,于1954年春因病回国休养。</p><p>1954年2月上旬,中共中央召开七届四中全会,全力揭穿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华东地区领导陈毅、谭震林参加了关于揭穿饶漱石的座谈会。四中全会结束后,陈毅与谭震林既将会议内容与高岗、饶漱石问题向华东地区各级干部做了传达。当时王建安在青岛疗养,也收到了四中全会传达的会议问题,并随后参加了在南京由陈毅主持召开的华东军区会议。在会议上,与会人员纷纷进行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揭穿高岗与饶漱石的反党阴谋,做为高级将领的王建安本应该深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响应中央政策,深刻检查自已,端正思想,态度诚恳,努力配合华东党委进一步揭穿高岗饶漱石的反党阴谋,但令人异想不到的是,王建安骄傲自满,居功自傲,以功臣自居,拒绝自我批评,并发生了对抗华东军区党委领导的严重错误,因此王建安本人在会议上受到了批判。王建安的这一严重错误影响了以后的评衔工作,这是他55年未授衔的重大原因。此次会议后,王建安被处以行政上降一级,由正兵团级降为副兵团级的处罚,停职反省。</p><p>1954年底,军衔评定工作重新启动,华东军区向总干部部上报了拟评上将名单,因王建安在革命时期的贡献,初评上将名单中王建安赫然入列,这说明华东军区党委并没有因王建安的错误而否定其功绩,依然肯定了他的成绩,按他的战功上报上将军衔。</p><p>1955年1月军委座谈会上通过初评上将为58人的方案,王建安入选。在以后经多次审议,上将名单被压缩为51人,此时王建安仍在51人拟评上将之列,而副兵团级上报拟评上将有4人莫文骅、郭化若、程世才、李天焕改授中将军衔,原上将名单中的陶铸、李井泉、曾希圣因为地方干部而除上将名单。此外谢富治、叶飞、傅钟、周士第也因主政地方或军队审干而暂时无缘上将之列。</p><p>1955年3月中央召开全党会议,会上进一步对高饶集团进行了批判并做出结论,由于傅钟、周士第二人通过了军队审干,二人重新入选上将名单,随着原拟评大将的张宗逊降为上将,中央决定削减上将名额1人。当时总干部部议定的排除上将名单的2个人中选定1人,2个人选为王建安和阎红彦。有的建议阎红彦因为地方干部可不授衔,有的建议王建安因骄傲自满,功臣自居应降为中将。两种意见上报毛主席后,毛主席对王阎二人的批示决定了二人的命运。关于阎红彦授不授衔,毛主席说:"阎红彦要么不授衔,授衔就应是上将"。关于王建安授衔时,毛主席说:"此人骄傲自满,功臣自居,难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授中将为宜"。根据毛主席的意见,阎红彦被授予上将,而王建安则被从上将名单中被拿下,暂缓授衔。</p><p>在收到毛主席对自已的评衔建议后,王建安深刻反省自已,认识到了自已错误的严重性,在1955年被暂缓授衔后,努力改正自已,向中央坦诚认错,态度诚恳,思想觉悟提高很大。中央也认识到了王建安的转变,于1956年1月25日补授王建安为上将军衔,王建安将军的上将军衔失而复得,实属不易,却又在情理之中。</p> <p>王建安将军</p> <p>中央军委顾问王建安(左一)慰问云南边防部队。</p> <p>军委名单王建安在前</p> <p>粟裕楚青伉俪夫妇雕像今天(20201012)在上海揭幕</p> <p>新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党的高级干部会议</p><p>人文历史 2019-05-31</p><p>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接见会议代表并合影留念。这是合影后,毛泽东与彭德怀在一起。</p><p>彭德怀就会议事宜致毛泽东的信</p><p>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当时简称军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军委主席毛泽东指示,在北京中南海居仁堂召开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当时简称高干会)。会议于1953年12月7日开幕,1954年1月26日闭幕,历时51天。军委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种、兵种,各直属院校主要领导共123人参加了会议。时任军委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会议发言时说:“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召开意义很大,会议的规模是空前的。过去开过的军事会议,没有到这样多的人,也没有到得这样全。高干会在党的历史上历来是解决重大问题的会议,其性质等于党的代表会议。”彭德怀在会议总结时也说:“这次会议是我军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会议。”</p><p>一</p><p>从新中国成立至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消灭了大陆上的国民党军队,肃清了土匪特务,奠定了国内安定局面;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并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统一领导全国军队的组织机构,基本统一了全军的各项制度;创办了正规的军事、政治、文化和技术学校。从1953年起,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将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时期。这些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军队面临新的战略形势和战争条件,要求迅速提高正规化、现代化水平。</p><p>1953年9月8日,彭德怀写报告给毛泽东,建议修改聂荣臻、粟裕于1952年6月拟制的《军事建设五年计划》;提出于当年11月下旬举行一次军事会议,由各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出席,研究解决军队建设问题。报告很快得到毛泽东的批准,彭德怀立即着手军事会议的筹备工作。</p><p>10月3日,彭德怀主持军委例会,讨论军事会议开法。他首先谈到一个新想法,说这次会议既要检查过去四年工作,又要讨论今后五年建军方针和发展道路,应当尽量给到会人员创造畅所欲言的气氛,使大家不受会议形式拘束。因此,考虑最好不叫军事会议,可以改为军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与会同志一致赞同彭德怀意见,决定将会议名称改为“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p><p>10月5日,彭德怀写信给毛泽东,并附关于召开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一事给各大单位的电报通知稿。信的全文是:“尚昆同志转呈。主席:原定本年11月下旬召开军事会议,经例会讨论,为使到会同志不受会议形式拘束,拟改为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另附电稿一件,请一并审核批示(因关国防机密,到会同志名单正拟审中)。”毛泽东于当日阅彭德怀信及电报通知稿后,即批语:“照办。”</p><p>二</p><p>关于召开高干会的电报通知发出后,毛泽东一直关注着会议筹备情况,思考会议议程和开法。1953年10月10日,毛泽东写信给彭德怀:“德怀同志:军事会议快要开了,你是否准备写一个书面报告,要写,现在就要着手了。我觉得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书面报告为好(讲时可以发挥),使人好去传达,免致传错,会上讨论时也眉目清醒些。如你无暇写,可要萧向荣照着你的意思去写。请酌定。”信中还写道:“军事会议的末尾,有一段时间让人们对军委几年的工作加以评论,将下面对军委及军委各部相互间的不满意见尽量讲出来,然后加以分析批判,以期弄清问题,统一意志,极有必要。这样做的结果估计会是好的,不会损伤什么同志。……如这样做,请叫各部门同志作精神准备。”</p><p>10月11日,彭德怀在军委例会上宣读了毛泽东的信,并传达了毛泽东有关高干会的口头指示,之后研究了高干会议程,拟出大会主席团名单。11月27日,彭德怀向毛泽东书面报告:“会议的议程拟分为四段:第一段是报告和讨论四年军事工作总结和今后建军中的若干基本问题,以及关于组织编制问题。对军委和军委各部门的意见,也在这段会议中提,以便统一认识。第二段是关于军事训练和军校工作的专题发言和讨论。第三段是关于政治工作条例的发言和讨论。第四段是关于干部和超额干部处理的专题发言和讨论。”毛泽东对此安排表示满意。</p><p>遵照毛泽东指示,彭德怀召集聂荣臻,军委委员、副总参谋长粟裕,副总参谋长黄克诚,军委办公厅主任萧向荣,以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连续开会讨论研究高干会主题报告。确定了主题报告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明确了军队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处理原则,最后由黄克诚和萧向荣整理成稿,全文约两万字。</p><p>主题报告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年来做的工作和存在基本缺点,各写了三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关于今后军事建设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其要点有:一是国家武装力量总定额。二是组织编制与工作职责。三是若干制度改革和确立。有步骤地建立兵役制度,颁布军官服役条例,实行薪金制度、军衔制度,颁发勋章奖章。四是认真办好学校,提高干部质量。五是军事训练。六是加强各级司令机关。七是部队政治工作。继续发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政治工作,并特别注意部队的思想领导。八是后方勤务组织和工作建设。九是巩固国防与国防建设若干措施。十是党的领导和首长负责。</p><p>主题报告稿形成后,彭德怀即呈毛泽东审定。毛泽东对此极为重视,两次主持会议讨论。</p><p>1953年11月28日晚,毛泽东召集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彭德怀在高干会上的主题报告稿等事宜。会议开至次日凌晨一点半才结束。会后,毛泽东在主题报告稿上批语:“可用。略有修改。”</p><p>毛泽东对彭德怀主题报告稿的修改,主要有4处:1.在标题下增加了副标题“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党的全国军事会议上的报告”和署名“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2.将原稿中两处“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军队,改为”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3.将“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我国东北边境的安全时”,改为“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侵略我国台湾,并使侵朝战争威胁到我国东北边境的安全时”。4.将“按照毛主席历来的军事方针,就是发挥党委员会集体领导的原则,采取在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改为“按照毛主席历来的军事方针,就是根据党委员会集体领导和首长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在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将“至于强调个人领导,把个人的权力放在党委集体的权力之上的作法,是错误的”,改为“在有党委制存在的条件下,不适当地过分地强调个人领导,把个人的权力放在党委集体的权力之上的作法,那就是不对的”。</p><p>12月4日,高干会召开在即。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中央人民政府劳动部、体育运动委员会、出版总署党组、中国科学院党委等部门拟制的有关文件。原议题中本来并没有安排讨论彭德怀在高干会上的主题报告。当日晨六时,毛泽东写信给杨尚昆:“尚昆同志:今天会议文件,除科学院一件外,我均已经看过,请电话督促各同志均于会前看一遍,以便讨论。科学院一件,推至下次。今晚应加上彭德怀同志准备在军事会议上作的报告一件,加以讨论、通过,并拟临时约刘伯承、叶剑英、聂、黄、张五同志列席。请告各同志看文件。开会时间,待我起床再定,也许要推迟一二小时。”毛泽东所提的聂、黄、张,即聂荣臻、黄克诚、张宗逊。会议通过了彭德怀在高干会上的主题报告。</p><p>三</p><p>高干会以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为指针,全面检查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四年的军事工作,研究解决若干重大问题,并对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致开幕词和闭幕词。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彭德怀代表军委作了《四年来的军事工作总结和今后军事建设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的主题报告及会议总结。军委委员、华北军区司令员、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作了《关于组织编制问题的报告》和《关于组织编制问题的总结》、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学校管理部部长张宗逊作了《关于军事训练问题》、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几个问题》、总干部部副部长赖传珠作了《干部机关成立三年来的工作概况及对今后干部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的副报告。军委委员、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就国防现代化问题,军委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就西南军区部队工作及对今后建军问题,军委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就坚持军队政治工作制度问题,军委委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叶剑英就建军若干问题作了重点发言。</p><p>在高干会召开前,毛泽东就要求会议议程中安排与会同志对军委工作进行评论,军委各部相互间开展批评,为会议倡导了一个开诚布公、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会上,与会同志对军委及各部门开展了热烈的批评。如时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谭政在发言中认为:“军委在集中统一问题上,不够恰当,统得过多,统得过死。”“军委各部门间互不统一,答复问题互相矛盾,解决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使大军区也不好办事。”并举出若干具体事例,意见十分尖锐。正是在这样的氛围和风气下,会议开得热烈而成功。</p><p>会议期间,毛泽东正带着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伯达,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毛泽东秘书胡乔木,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等在杭州忙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事宜,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也随行到了杭州。但他始终关注着会议的情况,并对彭德怀的会议结论稿和朱德的闭幕词等进行了阅改。</p><p>朱德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闭幕词》初步定稿后,即由中央办公厅于1月24日电发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当日嘱陈伯达和罗瑞卿阅,并提修改意见。第二天,毛泽东电告朱德:“即送朱德同志:1月24日电及闭幕词收到。罗瑞卿、陈伯达二同志建议,在说党军关系及学习苏联的地方增加几句话,我看了认为可以,请你和德怀同志等酌定之。现将有修改处的几段照发如下。”其中有一处修改是原闭幕词稿说:“我们要认真学习苏联先进的军事科学和技术,学习苏联军队先进的作战经验,学习苏联军队现代化的指挥艺术,学习苏联军队高度统一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学习苏联军队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罗瑞卿建议在这之后增加一段话:“拒绝学习苏联的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必须加以反对。但脱离我军的实际去高谈学习苏联,也是一种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因而就一定会是学不好的。”</p><p>中央军委原副主席、时任军委作战部长张震参加了高干会。他曾回忆:“这次会议的会风很好。朱总司令在开幕词中就提出:这次会议是党的会议,大家应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充分交换意见、商讨问题;对军委的领导,也应多提意见,……遵照这一要求,与会同志解放思想,敢于讲真话,敢于讲不同意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军委、总部的工作提出不少好的意见。”这些对于统一全军思想,实现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一次历史性跨越产生了深远影响。</p><p>作者:慕 崧 来源:光明日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