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孝泉古镇

晓峰

<p>时间:2020年10月</p><p>孝泉古镇是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镇,是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辖镇,与绵竹接壤,从绵竹到回成都刚好顺道拜访。孝泉古镇是以德孝闻名,古镇内文人遗迹众多:姜孝祠、姜公坟、临江桥、邻姑泉、佛教的寺庙,儒家的祠堂,清真寺等等,充分体现了这里文化的的多元性。</p> <p>御敕姜孝祠山门高大雄伟,坐北向南,该牌坊是为表彰姜诗一家三人尊老、敬老、养老的高尚品德,汉顺帝钦敕《圣旨》建祠立坊,原坊早已不在,不然必定是国保级的文物。</p> <p>现牌坊为2002年重建,从侧面可以看出是水泥建筑,正面贴了砂石外观,其他背面索性懒得贴面,有点小遗憾。</p> <p>姜公坟是孝泉人为感念孝子之德修建,是姜氏家族的墓地,现存有古门楼,古围墙,古墓碑。</p> <p>整个园地呈方形,四周有院墙围护,内有三座坟茔。三坟呈品字排列,前有三道石碑,坟冢前有三个相互连通的清泉池塘,十分古朴、幽雅。</p> <p>三孝祠的前面有一个池塘,池塘上有一座石桥,池塘对面的亭子所在,就是著名的孝泉。姜孝祠的主角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今四川德阳),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母认为儿媳怠慢,强制儿子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p> 姜孝祠的主人公就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姜诗孝亲,涌泉跃鲤”的主角。他和他的其子庞氏,以及其子安安都是非常孝顺的人,被称颂为一门三孝,所以牌匾上书写三孝流芳第一祠。 <p>三孝堂中供奉了姜诗夫妇,有一些关于孝道的古籍展示。</p> 三孝堂两边有长廊,以壁画和塑像的形式展现了二十四孝的故事。 人物雕塑比较生动,绘画也比较用心。 另外一边的长廊上则展现的是很多跟孝相关的神话故事。 <p>这一面的无论人物还是动物都比较丰满圆润。可以看出做工还是很精细的。</p> 这个土地庙与著名的安安送米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关。书生姜诗,误信谗言,迫于母命,将妻庞三娘休弃。三娘无颜回归母家,只得寄迹尼姑庵中。其子安安年方七岁,思母情切,瞒过祖母,将上学的口粮寄放在土地庙,然后负米至庵奉母,并一再求母回家。 亭子里面供奉着姜诗涌泉跃鲤的线描画。 <p>从姜孝祠出来,往西行约五百米就到了邻姑泉。 东汉大孝子姜诗一家的感人孝事青史留名,其中有着邻姑婆婆不可磨灭的功劳,后为彰其事迹,特命名此泉为“邻姑泉”,以示纪念。孝泉镇有大大小小泉水数十个,孝泉镇就是以泉命名。</p> 邻姑泉水清澈,有许多小泉眼持续涌流,泉水之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邻姑泉流量充沛,成为一条小河流的起点,沿着河道修建了小型公园,环境清幽。 河道中还有一些荷花,十月只能欣赏残荷,盛夏时节的景致必是更加绚丽。 从邻姑泉继续前行不远,就来到了另外一个亮眼的景点,清真寺。 清真寺入口处的民族风情极浓的门楼,门楼所在的半边街上有很多清真美食。 建筑样式跟周围的建筑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加上建筑本身高大挺拔,配色艳丽,非常美观震撼。 而清真寺本身则是中式风格的建筑,建于清朝,本次没有开放,无法一探内里。 离开清真寺,从侧面观看门楼又是另外一种风情。 清真寺门楼所在的老街算是古镇上保留比较完整的一条古街,古镇的传统建筑跟伊斯兰建筑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让人忍不住频频回首,老街的老旧更显出清真寺门楼的金碧辉煌。 沿着古街继续前行,很快就来到了武圣宫,是一处类似会馆的四合院建筑。 武圣宫中供奉的自然是武圣关羽,忠义的化身。 在武圣宫的院落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清真寺的门楼。 武圣宫的正门很小,因为这个门楼进去就是戏台,下面的通道仅有一人高。节假日仍有戏剧表演,我到的时候刚好一出戏结束,演员们正在离场。 出了武圣宫继续往北前行,可以看到一个高大的白塔。 白塔所在的地方为古延祚寺,以前为三孝园,园内有始建于汉代的龙护利宝塔,古塔的南面是一座明清遗留的木质结构的藏经楼。 龙护舍利琉璃宝塔始建于汉代,隋大业初仅存塔基,元顺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修至七层终止,其弟赵文礼续修六层,于至正十三年告竣。 舍利塔是四川省现存唯一的一座元代砖塔,它是研究四川砖塔演变过程的重要实物佐证。 塔基四周有瑞兽四尊,后半部为大象。 前半部为一对威武的石狮。 护栏上雕刻了龙纹,与牌匾上的龙护相呼应。 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的看到宝塔为十三层。 透过清代的藏经楼观赏宝塔,两个建筑相得益彰。 孝泉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以孝德文化为载体,人文气息浓厚,集自然风景,宗教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伊斯兰文化于一体,是一个不错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