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中部是富饶的汉中盆地,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汉在古语中是天河的意思,即天汉),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p><p><br></p><p><br></p><p><br></p> <p>一位现代文人写道“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一一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那就是汉中,这儿的山水都成了历史,都经过了历史,而这些历史都成了我们民族的故事。让全体中国人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p><p>2020年9月11日16点19分,乘G571列车从北京回到“汉中老家”。</p> <p>汉江</p><p>汉江,又称汉水、汉江河,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嶓冢山,为长江的支流,全长1577公里,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p> <p>炎黄子孙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古称夏族或华夏族,秦以后称秦人,汉人一说,源于汉朝,汉朝刘邦因封王汉中而得名,汉中则因地处汉水中游而得名,因此,作为长江最长支流的汉水,不但滋润了一方土地,还命名了一个民族一一汉族。</p> <p>天汉湿地公园</p><p>位于汉江河边,大片芦苇花绽放,美不胜收。</p> <p>龙岗大桥</p> <p>龙南大桥</p> <p>夜间市场</p> <p>古汉台</p><p>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是汉王刘邦的宫廷遗址,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平方米。它坐南朝北,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是典型的秦汉宫廷模式的遗迹。刘帮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行宫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为汉朝基业的象征。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p> <p>汉台遗址</p> <p>当年刘邦先入咸阳,鸿门宴之后却被项羽封在偏远的南郑(现汉中)为汉王,刘邦一时血性大发,想和项羽拼斗,被智囊顾问肖何劝说:汉中曰天汉,其称甚美,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相对应,是天意如此,愿大王驻汉中。而且汉中土地肥沃,号称天府之国。同时张良建议烧掉通往关中的栈道,减少项羽的疑心。刘邦接纳了二人的建议,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刘邦留在汉中养精蓄锐,艰苦奋斗,攒足实力后与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相争,取得大胜。</p> <p>古汉台由南至北逐级升高的三个院落组成,望江楼位于第三级台地,在第一个院落中轴线北侧,高17.5米,是座四层歇山多檐阁楼,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是汉中市标志性的古建筑。</p><p>“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古汉台曾经是汉中城郭的最高处,登望江楼可以眺望汉江,但是现在随着沿江建设的开发,高楼林立,已经看不见汉江了。</p> <p>石鼓亭</p><p>位于望江楼左侧,亭内保存着汉中八景之一的“月台苍玉”,这是一块用硕大玉料雕凿而成的鼓状艺术品,传说是汉王刘邦的上马石。古代“月台”是指正房、正殿突出连着前阶的平台,“苍玉”是用碧玉雕刻而成的玉件。</p> <p>铜钟亭</p><p>位于望江楼右侧,据说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虽然钟身破了,但也是传世珍品。</p> <p>在望江楼的东西两侧,各生长着一棵约400年树龄的的皂角树,东为雌树,西为雄树,皂角树为落叶乔木,属豆目苏木科,春花秋果,皂角繁多。</p> <p>位于二级台地的第二个院落是重建的明代建筑“桂蔭堂”。</p> <p>堂前两侧有汉桂树,据说每年中秋时分,桂树散发着桂香四溢袭人。</p> <p>镜吾池</p><p>位于桂蔭堂南面,是清初所建。长方形,长13米,中门人石拱桥,分别刻“龙”、“虎”,为汉中道暑十景之一。</p> <p>池旁一个圆形的石头上,镌刻着一首名为《镜吾池》的诗:</p><p>池塘如镜水平芜,</p><p>照得今吾即故吾。</p><p>莫笑萍踪飘不定,</p><p>春风一约自同趋。</p> <p>桂蔭堂的东侧是东华厅,1932年,中共陕南特委曾隐设在此厅,领导陕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p> <p>“汉台碑林”,位于一级台地。这座斗拱门楼较北侧大门小很多,建在一个有十几级的高台之上,但气势确不比北大门逊色。</p> <p>汉台碑林入口左右两侧墙面用连环画形式串联四个历史故事。</p> <p>壁画:刘邦斩白蛇、鸿门宴。</p> <p>壁画:刘邦拜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p> <p>汉中市博物馆</p><p>成立于1958年,博物馆藏品达12000多件,是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其中展示的的石门十三品被评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汉魏书法的顶级作品。</p> <p>云纹瓦当</p> <p>石门十三品</p><p>石门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的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是蜀道的重要部分,东汉年间所开,后来在隧道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大量题咏和记事。1970年因修建石门水库,只得将淹没库区内最受推崇的13件摩崖石刻迁至汉中博物馆,又称“汉魏十三品”。这些石刻之所以蜚声海外,是因为石门石刻正是处在汉字由篆转到隶的重要过渡时期,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那十三品的石刻字体刚劲,令人震撼。</p> <p>《石门》为东汉作品,原在石门洞的西壁,是石门洞的标志碑。</p> <p>《衮雪》署名“魏王”,被公认唯一一幅曹操的手迹。据说曹操在汉中打张鲁时经过褒谷口看到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溅,犹如滚动之雪浪,马上书写“衮雪”二字,旁边人提醒您的“衮”字少了三点水,曹操霸气的回道:“江中之水甚矣,何须画蛇添足?”</p><p><br></p> <p>石虎摩崖</p><p>衮谷石门对岸有一山峰,其形如虎,弓腰欲朴,作啸风之态。西汉成帝年间,相传隐士郑子真见此情景,乃大书“石虎”二字以舒怀,此二字镌于石虎峰下方。</p> <p>兴汉胜境</p><p>汉中市历史悠久,是汉文化的发源地,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己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源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400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p> <p>汉中市以汉中享誉世界的汉文化遗存和优良的山水生态环境为依托,在兴汉新区</p><p>全新打造岀一片旅游生态区,是一个以文化历史、汉文化为核心的全方位景区,承袭千年汉文化浓缩于此。景区内现拥有汉文化博物馆、汉乐府、兴汉城市展览馆、汉人老家街、絲路风情街五大核心主题景点。</p><p>9月12日下午临至兴汉胜境景区,由于该景区还在建设中,只参观了部分开放的景点。</p> <p>汉源湖</p> <p>汉文化博物馆</p><p>是兴汉胜境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用地面积约9.76万平方米,高45米,主体共8层。结合西汉国都长安的辉煌,东汉国都洛阳的神韵,以及楚汉国都成都的灵秀,集三家之所长打造而成的一个庄严、辉宏、大气的汉文化建筑群落,是两千年汉风建筑精华,二十一世纪汉文化建筑奇观。</p> <p>壮观的汉白玉拱桥</p> <p>在大殿前厅,上、下午各有一场“镜花水舞”表演。</p> <p>水下长廊</p><p>一走进长廊,给人的感觉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流光溢彩,富丽堂皇,一步一景,叹为观止。</p> <p>景区通过再现宏伟景观来展现历史风貌,所到之处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视觉冲击力,巨大的建筑,巨大的雕塑,巨大的壁画,美轮美奂!</p> <p>景区室内的设计非常大气,全部正正方方,宽阔高大,完全复兴了汉朝的建筑结构,展示汉代盛世。</p><p>穿过水下长廊后,主要看点是四个堂:感受先祖堂的雄辉大气,先圣堂的巍峨壮观,先贤堂的群贤毕至,大会堂美轮美奂的舞台演出。</p> <p>先祖堂</p> <p>高大的厅堂,闪耀着穹顶,多种云纹处处都让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淌。</p> <p>汉字走廊</p> <p>在汉字走廊,专门设置了“着汉服、写汉字”体验区域,游客们认真的一笔一划书写汉字。</p> <p>位于大殿东的琉璃凤凰首次采用古铜镶嵌琉璃的方式来表现,与古代的金镶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凤冠处采用红色琉璃来作为点睛之笔。雕塑均以瑞兽凤凰为主题创作,展现了祥瑞之气。</p> <p>先圣堂</p> <p>先秦诸子人物铜像</p><p>从左至右分别是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墨子、孙子、荀子。分别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不同学派文化思想的奠基者,雕塑造型神态各异,而又呼应互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学术文化争芳斗艳,百花开放。</p> <p>先贤堂</p> <p>诸子百家木雕</p><p>诸子百家木雕工艺为“浙江三雕”之一的“东阳木雕”,其内叙述了孙子、韩非子、孟子、孔子,、荀子,、庄子、墨子、列子等圣人的八大重点故事,体现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和文化群星灿烂,百家争鸣。</p> <p>冰基台:炎热的夏天,把冰块放在基台上,降低宫内温度。</p> <p>创汉兴汉六贤</p><p>从左至右分别是一一张良、萧何、韩信、张骞、蔡伦、诸葛亮。</p> <p>出使图</p><p>汉代,随着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亦日益发展,通西域后开辟了举世闻名的 “丝绸之路”。画面聚焦汉使节带领将士、文人和商人等一组驼马队伍,清晨启程,刚刚出城踏上丝绸之路的情景。</p> <p>文化大会堂</p><p>这是一个圆形的剧场,舞台在正中央,四周是阶梯式的观众席。每天都在这里表演展示汉文化历史的《汉颂》。</p><p><br></p> <p>汉乐府</p><p>汉乐府主体结构以大詹红为主的大型歌舞空间,展现汉代歌舞和餐饮文化。</p> <p>汉乐府室内装饰尚未完成,只是在大飨宫陈列了《九方印》和一幅巨大木雕画。</p> <p>国玉玺印</p><p>传闻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壁镌刻而成,这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另有八枚方印分别为皇后之玺(中左),丞相印(中左上)和皇帝六玺。</p> <p>汉人老家</p><p>是一条展示川蜀文化的步行美食街,</p> <p>照片是用手机拍的,只为记录,备存自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