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江玉带渔梁坝

云起龙飞

<p>渔梁坝,犹如练江上的一条玉带,成为歙县极具特色的一景。渔梁古镇,是束之高阁被遗忘的一幅古画,千年的容颜已经满是岁月的烙印。走进渔梁,仿佛走进了木心先生的诗歌《从前慢》,令人萦怀于心,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出徽州古城东南约2公里,横穿过渔梁的老街,行走到江边,河水平静地流淌着,江面上飘来阵阵带着丝丝秋意的风吹拂着脸颊。坝上满眼平湖,平湖上游船穿梭,坝上岸沿,捣衣声声,想必就是闻名遐迩的鱼梁坝。</p> <p>坝旁停靠着几艘木制游船,船的中间搭有船篷,船篷的两侧挂有火红的灯笼。不远处,有船划回,木桨拨浪,激起一片涟漪,显得十分恬静安闲。</p> <p class="ql-block">因在枯水季节,坝上并无水瀑漫过。站到大坝之上,南岸的青山如几片玉屏,玲珑剔透;北岸的村落像一方山城,错落有致。坝上平湖,坝下滩坞,漫过水门的流水,欢畅而下,把上下动静勾连起来,两种境况,一样情思,仿佛置身于山水诗画之中。</p> <p>渔梁坝是鱼梁坝是与都江堰齐名的古代水利工程,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坐落在歙县城南三里的练江之上。练江是新安江上游一条比较大的源流,发源于黄山东麓,自歙县城以下始称练江,至浦口入新安江。</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渔梁坝长138米,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元宝钉”。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相连,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p> <p>清道光七年(1827)《徽州府志》引《大清一统志》记载:"环绕郡城扬之、布射、富资、丰乐四水,分派合流,直泻如练,而抵于城南,平衍停蓄,竟川含绿,是名西溪"。练江至鱼梁陡泻而下,从隋末汪华开始,人们就曾在此以木拦水,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br></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是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古徽州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当地的大小商贾只能依靠丰富的水运资源。当年,众商贾从徽州各地把茶叶、木材、棉布、丝绸、纸墨等运送于此,再转入新安江,继而飘摇至苏浙等地。</p> <p class="ql-block">水路交通的繁荣刺激着紧挨其旁的渔梁古镇的发展,最终使这一带形成一个热闹的商业街市。坝下最多时停靠300余艘船只,真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渔梁坝是练江之上的一条玉带,那么,渔梁古镇则是一块镶嵌在练江边的碧玉。渔梁古镇的构造恰如其名,像一条鱼,街、巷构成鱼的骨骼,东西向的一条两端低中间高的弓形主街道——渔梁街,是鱼的脊椎骨,南北垂直衍生出的十数条巷子是肋骨。</p> <p class="ql-block">这街面与我以前所见的徽州古街不同,它的路面不全用石板,而是两边用石板中间用鹅卵石铺成,卵石铺得整齐,密密匝匝,像是鱼鳞一般。故,渔梁街又俗称“鱼鳞街”。渔梁街长约1000米,街道狭窄、曲折,一路蜿蜒,为行人添了情趣。街道两侧至今仍保存店铺近百家,多为明、清风貌建筑。</p> <p class="ql-block">渔梁街区最有特色的是亦店亦宅的住屋,临街而建的二层建筑,底层面街多为木铺板门,随时可以打开,便于运货、经商。在岁月的更迭中,这里的繁华和喧闹被洗涤的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安宁与静谧。</p> <p class="ql-block">渔梁从公元759年形成街市,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商业繁荣盛极一时。如今的渔梁老街上只剩几家当地人光顾的小杂货铺了,已没有了往日繁华。门口的居民们聊着家常。从他们安逸的生活中走过,心中忽然多了一份悠闲与从容。街道游人很少,有些冷清。踩着卵石穿行在街巷中,寻觅曾经的荣耀,感叹世事的轮回……</p> <p class="ql-block">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净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显然,两点渔梁都占了,在街上随处可见两百年历史的古房子,门前、窗下种满了花草,时不时还会走出一两个拎着柴火或菜篮子的老人,走在渔梁老街,你会不由自主地把脚步慢下来,舍不得走出这一张泛着旧时光的画卷。</p> <p>从江边的新安古道横穿上行至老街,老街中心位置有一座亭桥——狮子桥。这座桥最早叫“施氏桥”,由最早居住渔梁的施姓家族建于唐代,后来取了谐音“狮子桥”,以示吉祥如意。亭桥两侧有美人靠,几个老街的老人聚在这里聊天。<br></p> <p>电影《三城记》,影片中的裕溪口就是在渔梁古镇取景。汤唯饰演的陈月荣背井离乡这段重头戏,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在影片中可以看到熟悉的狮子桥、渔梁坝。<br></p> <p>街上老房子很多,有安徽省唯一的一家私人博物馆巴慰祖纪念馆,里面摆放的既有康熙皇帝送给巴慰祖的 “莲淑长春”匾额,还有乾隆皇帝赐予巴慰祖“星璨南天”匾额,十分珍贵。<br></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修建维护鱼梁坝有功人等而建的崇报祠,也是鱼梁坝博物馆。崇报的意思,我理解就是崇敬尊重和报答酬谢,全国有许多地方建有以崇报为名的祠堂。鱼梁坝崇报祠,又名坝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是徽州建筑中典型的“天井式祠堂”。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一年鱼梁坝重修并建祠,徽州知府黄曾源为此题写“崇报立达”匾额,并作修坝记勒碑于祠。现在匾额依旧高悬,但所勒之碑已然不见。</p> <p class="ql-block">和崇报祠功能相近的还有渔梁老街西端的忠护庙,又称九公庙,始建于清初,供奉汪华第九个儿子汪献。据记载,“汪献早逝无嗣,宋封其为忠护侯,淳熙年间郡人念公爱子,特为立祠。因祠颇着灵异,古代舟行浙江者必祀之。忠护庙大门有八字照墙,砖石结构门坊,上镌“敕建忠护庙”的石匾,看着有些沧桑了。</p> <p>往徽州古城方向古镇尽头有一座三角形的小亭耸立在江边,这便是著名的太白问津处。亭旁的牌子上,叙述了一则李白寻访隐士许宣平的奇遇。新安古道的问津处,成了后人怀念诗仙的胜迹。</p> <p>渔梁坝,是一个值得驻脚的地方。踩着卵石慢慢寻觅,细细品味它的原始、质朴、温情,感叹岁月沧桑。渔梁古镇的不修饰不刻意,在今天已是可遇而不可求了。<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