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史良故居随笔

蒋健

<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中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七君子”事件,其中有个女律师叫史良,因此,对史良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没有更深的了解。到常州工作后,身边人常常提到史良,才知道她是常州人。</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巧合,她的故居就在我们小区的马路对面,每天上下班都要走过故居门口。我估摸那老房子是清末民初造的,前面有个小院子,后面有二进房子,墙上的石灰大多斑驳陆离,爬满了青藤。大门在白天经常是关着的,到傍晚时分,常见有位老人坐在院子里,不知是家族里的后人还是故居管理者。最初我曾想进去看一看,跟老人聊一聊,但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p> <p>  史良故居早在1987年就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几年前相关部门就开始对它进行修缮,恢复了江南民居的特色。内部的陈列馆也进行重新布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018年被中国民盟列为传统教育培训基地,2019年又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史良故居,每天都有人去参观学习,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p> <p>  今年国庆假期,我第一次走进了史良故居,参观了她的生平展览,对这位国民十大才女的仰慕之情由然而生。</p><p> 史家本是常州八大名门之一,但到了史良父亲一辈,家道逐步中落,经济拮据。史良7岁时就被母亲将她订亲一刘姓有钱人家,小史良以绝食抗婚,第一次尝到了“闹”的甜头。</p><p> 13岁时她又“闹”着进了武进女子师范附小读书,15岁上武进女子师范,她不仅爱读书,更热衷参加活动,被推选为武进县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当学生运动受压,中学停课,她带头“闹”到教育局和县政府,直到复学才罢休。23岁她先考入上海法政大学,后转入上海法科大学学习法律,27岁在上海独立开设法律事务所,营救了许多社会进步人士和地下党,成为了著名大律师。</p><p> 1936年11月23日,为抗日救国到南京国民政府请愿,史良与沈钧儒、章乃器、沙千里、邹韬奋、李公朴和王造时等七人,以“危害民国罪”遭逮捕。史良在狱中仍宣传抗日,与审判长斗智斗勇,直到“七七事变”后,“七君子”在多方声援和营救下,才被当局释放。作为“七君子”中唯一的女性,让人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才叫巾帼不让须眉!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史良被任命为司法部部长。后来她又两次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p> <p>  在史良故居的展览馆里,后人将史良的一生概括为五个字一一智义勇忠洁,真的是恰如其分。学生时代是“智”,不仅学习优秀,更是学生领袖,堪称“巾帼英豪”。律师时代是“义”,为公平正义而战,为法律尊严而斗,堪称“银盾律师”。抗日时代是“勇”,为抗日救国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堪称“救国君子”。在部长时代是“忠”,制定和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尤其是推进《婚姻法》的落实,让中国女性获得了爱与被爱的自由,堪称“政法女杰”。在改革时代是“洁”,她领导的民盟与中共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堪称“赤诚冰心”。</p> <p>  史良作为新中国司法工作的开拓者,司法行政工作的奠基人,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之一,完全配得上毛泽东主席给她的评价:女中豪杰。</p><p> 虽然她一生没有子女,也没有留下遗产,但她传奇而又光辉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她是常州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