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乡土记忆系列_《杀猪》

谢善浩

<p>(一)</p><p><br></p><p>自从去年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暴涨后,时至今日,一年多过去了,二三十元一斤的猪肉价格一直看不到下跌的趋势,在感叹连猪肉都吃不起的同时,我不禁怀念起了儿时农家自养土猪的味道。</p><p><br></p><p>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广大农村大多还处于小农经济状态,每个村落都能看到猪们四处撒欢的身影,家家户户都会利用农作物下脚料以及厨余汤汤水水的喂上一两头猪,而我家当然也不例外。</p><p><br></p><p>我家养猪,和当时农村普遍的散养方式一样,猪圈门始终是开着的,让猪们自由活动,爱干嘛就干嘛去,只要不跑去田地破坏庄稼就行。每次要开喂时,提上猪食在猪圈门口“哦哦"叫上几声,在附近玩得累了饿了的猪们闻声必定会狂奔而来,偶尔也有一两回猪们玩得任性远游而去,但也跑不出村子外,在田间巷口喊上一圈,也一定能把贪吃的猪们给唤回来。</p><p><br></p><p>猪生短暂,快乐美好的时光很快就是将近一年,当年身材娇小年少轻狂的小可爱,如今长成了大腹便便的油腻中年大肥猪。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时候,该给主人一个交待了。</p><p><br></p><p>每当这时,父亲就会用手拍拍胖嘟嘟的猪屁股,笑眯眯地自语道,嘿嘿,差不多了,有个百十来斤了。</p> <p>(二)</p><p><br></p><p>生活终于要向油腻中年大肥猪下毒手了!</p><p>知道与自己朝夕相伴的猪猪就要被杀,幼小的我有些依依不舍,但一想起肉肉的美味,又收起了那一点小小的同情心。</p><p>猪猪那么可爱为什么要杀它?因为好吃呀。在那个物质还不算富裕的年代,在农村,能美美地吃上一顿肉,还真不是家常便饭。</p><p>月黑风高,杀猪夜。</p><p>凌晨时分是杀猪的最佳时机,这并不是怕做案现场怕别人看见怕被举报被警察蜀黍抓,而是凌晨杀好猪,能一大早赶上集市,保证猪肉的新鲜美味。</p> <p>(三)</p><p><br></p><p>杀猪前一天,母亲把柴火备足,水缸挑满水,父亲也去联系好村里的屠夫谢大伯,我们小孩也不闲着,帮忙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p><p><br></p><p><br></p><p>凌晨时分起来,全家总动员忙活起来,烧水添柴,接电线拉灯,搬桌子凳子梯子。二叔三叔也被叫来帮忙。一切准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屠夫谢大伯也赶来了,一手拿着一把长铁勾,一手拎着一篮子大大小小的屠刀,屠刀闪着寒光,惊得幼时的我心里一阵阵的发紧。</p><p><br></p><p><br></p><p>大半辈子的屠夫生涯,使谢大伯身上充满了杀气,再加上一脸的横肉,挂着一丝丝的笑总让人感觉他心中藏着一把刀。他放下行李,跟父亲二叔三叔相互寒喧几句,然后说,准备好了,那就动手哇。便拎着长铁勾和一把长长的尖刀直奔猪圈而去。</p><p><br></p><p><br></p><p>父亲和二叔三叔撸起袖子紧随其后,哥姐们也跟了去吃瓜,我不太敢看,拽着母亲的衣角躲在后头不时张望。</p><p><br></p><p><br></p><p>到了猪圈,猪儿正在酣睡中,父亲哦哦叫唤两声,猪儿条件反射猛醒站起来,正纳闷这还没到饭点时间呢,二叔一个箭步窜过去抓住猪尾巴,把猪儿控制住。</p><p><br></p><p><br></p><p>猪儿嗷嗷大叫起来,无奈二叔劲大被抓着尾巴,怎么蹬也脱不了身。说时迟那时快,父亲和三叔齐上,一个抓猪儿前腿,一个抓猪儿后腿,猪儿动弹不得,终于被降服了。</p><p><br></p><p><br></p><p>杀猪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杀猪是技术活,更是力气活,需要团队精神,紧密合作。</p><p><br></p><p><br></p><p>猪儿被控制妥了,接下来就要看屠夫谢大伯的了。只见谢大伯把长铁勾往猪脖子上一搭,用力一拽,叫道,走。</p><p><br></p><p><br></p><p>利箭般的鲜血在猪脖处喷射而出,伴随着冲天的猪叫声刺破了寂静的夜,在村子方圆几里回响。</p><p><br></p><p><br></p><p>猪儿像不肯出嫁的大姑娘,被众人连拉带推从猪圈扯到了小院早已备好的桌板上,完成做为猪生的终极使命。母亲点了香烛,去拜了厨神,父亲点燃了一串长长的鞭炮,算是表达对生命的一种敬畏。鞭炮声落,猪儿的惨叫声也慢慢变得微弱,直至无声…</p> <p>(四)</p><p><br></p><p>屠夫谢大伯开始展现他的职业身手。</p><p><br></p><p><br></p><p>开水烫猪,除毛,猪儿被倒挂在梯子上,开膛,掏内脏,净水清洗…</p><p><br></p><p><br></p><p>油腻中年大肥猪,一切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给了主人一个完美的交待。</p><p><br></p><p><br></p><p>猪肉分割完,此时,天色已亮,大伙也饿了,该做早饭了。母亲开始忙活起来,二婶三婶和家族的其它女人也来帮忙。挑拣些边角料和卖相不好的肉,剔些瘦肉煮了一大盆粉丝,再炒上一大盆肉和鲜猪血,叫来家族成员和左邻右舍,一时间屋子挤满了人一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p><p><br></p><p><br></p><p>一次杀猪,就是一场狂欢,一次亲邻间增进感情的大聚会。而这样的狂欢和大聚会,循环反复地在八九十年代的乡土里发生着。</p><p><br></p><p><br></p> <p>(五)</p><p><br></p><p>当下,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缺吃少穿的时代已成过去式,即使肉价暴涨,普通人要吃顿肉已经是家常便饭了。</p><p><br></p><p>可是我愈发怀念起儿时家乡的猪,那一次次杀猪的热闹场景,怀念的不仅是散养土猪的鲜美味道,更怀念的是那时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淳朴、真挚和热情。</p><p><br></p><p>别了,舌尖上的美好记忆。别了,那个人心淳朴的年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