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小海”

长 江

<p>入秋,禁渔期过了,九月一日开始,渔民又出海了。</p><p>青岛附近的小船,大都跑不了很远,就在青岛附近捕鱼,当日去,当日返,不同于跑远海的大船,因此,青岛人把小船打回来的鱼获称为“小海”,也就是小海货的意思。</p> <p>打鱼是很辛苦的活计。清晨,天刚蒙蒙亮,渔民们就启航出海了。以前叫扬帆起航,我们小时候在栈桥还看到过张着大帆的渔船,现在都是柴油机船了,当然效率和污染都提高了。</p> <p>有清晨出海的渔船,也有半夜出海的,半夜出海的船,上午九点多就靠岸了。</p> <p>青岛的海边,有不少的渔码头。我曾经到过即墨的鳌山卫、崂山的沙子口、南姜以及西海岸的顾家岛的渔码头买过“小海”,离家最近的是极地海洋世界的这个小码头,每天吃完饭,散步过来,也就十分钟的时间。</p> <p>船到码头,抓紧卸货。有的是男人出海捕鱼,老婆负责岸上卖货;有的干脆把货卖给贩子。</p><p>现在麦岛一带的渔民,百分百是拆迁富豪,家里存款上千万的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些人,家里还养着渔船,但都是把渔船承包出去,在家坐收租金。所以,现在的船老大,大都是四川人或者是鲁西南那边的人,说话南腔北调,绝非麦岛土著口音。</p> <p>捕上来的鱼获,五花八门,有的在船上就做了分类,有的是上了岸再分拣。</p><p>由于鱼获出水不过几小时,所以这些“小海”非常新鲜,甚至活蹦乱跳。</p> <p>这条大黄姑鱼,金光闪闪,要价150元一斤,两斤重,大洋300元。</p><p>如果是两斤重的野生黄花鱼,可能3000元也拿不下来。</p> <p>这种鱼,青岛人叫“沙板”,类似于鼓眼鱼,炸了吃不错。</p> <p>这种鱼,叫“黄鱼棒子”,烧汤,是乳白色,清蒸、家常烧都非常好吃,要价70元一斤。</p> <p>本地的小刀鱼,似一把银刀,听麦岛人说,这种刀鱼入锅烧一烧,只能四分钟,才有鲜嫩口感;计时如此精确,下次可以试验。</p><p>看来我们需要像德国人一样,厨房里添置秒表天平之类的计量工具。</p> <p>红头鱼,卖不上价钱,烧汤或者炖豆腐是很不错的,物美价廉。</p> <p>本地的小舌头鱼,将皮直接撕掉,腌制后用花生油一炸,我每次到麦岛村里的饭店,必点此菜。</p> <p>小黄花虽小,却是上讲究的鱼。摆在盘里,倒上一点酱油醋,撒上葱姜,大火蒸七八分钟即得。</p> <p>虾虎,也叫虾爬子,春天吃带籽的最好,吃起来比较费事,却是很多人的最爱。</p> <p>蟹子,分好几个种类,大个的不一定肥,就看你会不会挑,最好找熟悉的摊贩去买。</p> <p>海螺,关键是火候。凉水下锅,开锅即好。把肉抠出来蘸着姜醋吃,或者拌螺片,都是极好的下酒菜。</p> <p>乌贼,背上又一个白白的盖子,像个泡沫板,据说还是一味中药。乌贼的常见吃法是将其改刀后炒乌鱼花,或者切成条炖萝卜。</p> <p>这个就是八带鮹了,青岛人叫这种八带鮹为“短鮹”,还有种须脚很长的叫“长鮹”或马鮹;八带鮹拌小葱,是青岛的渔家风味。</p> <p>蛎虾,也叫鹰爪虾,可以清蒸或炸了吃;将其煮熟晒干去皮,就是海米。这种虾不比大虾口味差,刚上岸每斤二三十元,着实不贵。</p> <p>今天买了鳗鳞鱼,个头挺大,五十元一斤。鳗鳞鱼最具营养,肉极鲜美,且只有中间一根刺,用来喂小孩无忧。</p><p>用葱姜蒜爆锅,放入鳗鳞鱼,加少许酱油醋糖酒,开锅后小火焖半小时,又软又糯,入口即化,配上一碗大米饭,享受社会主义好生活。</p> <p>2020年10月11日,写于麦岛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