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王朝史一一文明冲突的战争大唐帝国的衰弱开端之高仙芝兵败怛罗斯之役

尘凉鸿

<p>自从中国王朝的西汉帝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中亚内亚各国联络共商讨伐匈奴帝国的联盟计划以来,卫青、霍去病用武力打通河套平原通往中亚的道路。张骞使团也以此打通了一条由中国王朝直至欧洲罗马帝国的漫长的丝绸商贸之路。到后来汉宣大帝刘询与儿子汉元帝刘奭统治时首次从北匈奴手中夺取新疆建立“西域都督府”。丝绸之路沿途边的各国被中国史书上记载为“西域诸国”。“西域”即西方的地方地区。“域”指“地方”也就是现在影视媒体上经常用的词汇“西方各国”的意思。“西域”也有广义与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的西域甚至包括欧洲的西班牙白衣大食国(即倭玛亚王朝)与北非埃及伊叙一带的绿衣大食国(法蒂玛王朝);狭义的西域各国指中国西北一带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一直到东汉王朝灭亡后,三国两晋时期西域丝绸之路一直掌控在中原政权手中!但到了五胡乱华十六国分裂时,中原逐渐丧失西域统治权,直到大唐帝国崛起,中原王朝才又获得对西域的统治权。</p><p><br></p> <p>公元581年二月,北周王朝静帝禅让于丞相隋国公杨坚,北周王朝灭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国都在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叔宝的南陈王朝,终止了南北王朝对峙的政治局面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百废待兴地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经济繁荣局面。可是好景不长!到了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由于他性格也与秦始皇筑长城一样办事急于求成,他在位期间不断地大兴土木搞建设!本来修京杭大运河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杨广性格太急了!他一下子把国库银两全部耗空了!劳命伤财并且民不聊生!!各路诸候藩王也没有了薪银俸禄无法继续过吃喝嫖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幸福日子,众藩王一见隋朝皇帝想拖欠工资?!杨广这小子敢情想要当“老赖”吗?没有俸禄这日子还怎么活??由于古代既没有银行金融机构冻结杨广个人私有财产也没有劳动局之类机构可以民生投诉,于是乎大伙干脆造反吧!!狼烟四起,纷纷起兵。大隋帝国仅仅三十多年便被杨广的表哥唐国公李渊夺权灭亡了。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这简直是效仿隋国公杨坚建立隋朝的翻版。定都长安。经过玄武门政变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杀掉太子李建成后继位,强行逼迫地让李渊成了太上皇。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强盛大唐帝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唐太宗刚刚即位不久突厥也利可汗率领突厥骑兵掠夺中原土地,李世民不得不与也利可汗共同签订渭水之盟,这个无奈的盟约成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动力。在积攒大唐帝国军事实力的同时,大唐帝国也把目光盯向中原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梁师都的身上。公元628年唐朝灭亡梁师都完成了中原的统一,公元629年唐将李靖在定襄之战中奇袭阴山。此战俘虏也利可汗,东突厥汗国从此灭亡。后来大唐帝国相继灭亡了吐谷浑、高昌、薛延陀等政权。击败吐蕃与高句丽!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意识到大唐帝国的强悍这才有了请求和亲的文成公主入藏的千古佳话。此时除了西突厥、东突厥残部小可汗车鼻可汗、高句丽以外,唐朝版图距离鼎盛只有一步之遥。唐高宗李冶即位以后帝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实行继续对外扩张政策。东突厥汗国的残部势力首领车鼻可汗最先归降,公元657年苏定方灭西突厥汗国,大唐帝国的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公元662年薛仁贵收复九姓铁勒;公元663年刘仁轨率领大唐海军海战中大破百济与倭寇联军;接着几次进攻东北地区的高句丽政权,终于在公元668年灭掉高句丽的这个盘据东北地区心腹大患。唐朝设置设置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故地,与镇守西域的安西都护府一起成为帝国东西的两个大屏障拱卫大唐。至此唐朝版图达到鼎盛,唐高宗李冶继承贞观遗风又开创“永徽之治”,并于公元657年建东都洛阳。公元690年,武则天当上女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在位期间经济并未破坏,仍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看来的确是“母仪天下”。公元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又缔造了帝国全盛的开元盛世,到天宝末年全国人口己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又导致帝国的国力又逐渐衰弱下去了。</p> <p>东方的大唐帝国崛起,几乎在同一时期,西方的法兰克帝国与中东的阿拉伯人也在迅速崛起!法兰克帝国向东扩张,查理曼大帝灭亡了柔然人在东欧建立的阿瓦尔汗国。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开始,经过战争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空前大帝国,向西占领了整个北非和西班牙,继续向北推进时被法兰克查理曼大帝击败,于是穆斯林在西班牙建立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向东则吞并了整个西亚和大半个中亚,控制了地中海南岸的整个地区。分裂成法蒂玛王朝(绿衣大食)与阿拨斯王朝(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成为唐朝之外影响中亚的另一股力量。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许诺他手下的两个军阀——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穆罕默德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并屠杀、赶走了大量非穆斯林,古太白-伊本则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但他俩都没能跨过中国的国界。公元715年,阿拉伯阿拨斯王朝(黑衣大食)联合吐蕃进攻中亚锡尔河的国家拔汗那(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宋元时期的中亚花喇子模国“不花喇城”),被驻守撒马耳干城的安西都护府唐军击败。阿拉伯帝国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中亚诸国原本土著居民来源于古代波斯与南俄草原与中国新疆三地。主要民族为粟特人(阿兰人)、突厥人、波斯人、北印度人等大多信奉佛教、祆教等或自己的传统宗教,他们对伊斯兰文化的东进感到不安,于是不少国家向唐朝求援。中亚突骑施汗国由原本亲唐转变为反唐。公元736年,盖嘉运指挥唐朝军队大破突骑施汗国。公元739年他又指挥唐军大胜突骑施汗国,突骑施可汗苏禄被杀,突骑施新可汗吐火仙、黑姓可汗尔微都被唐军擒获。公无741年,西藏吐蕃王朝用武力迫使小勃律(今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迎娶吐蕃公主。小勃律国地处吐蕃通往安西四镇的要道。公元747年高仙芝率唐军重步兵与骑兵共一万人进行长途远征,从安西都护府出发,用百余日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连云堡地势险要,且有一万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吐蕃王朝在娑勒城聚集了十万军队,高仙芝在夜里指挥军队偷偷渡河并派李嗣业率领唐军发起进攻,打的吐蕃军队大溃败、高仙芝率领唐军继续深入,越过险峻的坦驹岭,进入阿弩越城,攻占了小勃律国并驻守小勃律国,高仙芝带着活捉的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大胜而归返回大唐。此役之后,唐军在西域威名更盛,高仙芝也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公元749年,阿拉伯帝国政权从倭马亚家族转入阿拔斯家族掌握,即使在西亚也成定局而在怛罗斯之战一年以前,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已经迅速迅速彻底打垮了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并能够调大量军队到东部中亚地区来。呼罗珊地区是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兴起地,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能从这里派出庞大的军队。叶海亚在呼罗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波斯兵团,应征入伍的士卒达50万人之多。而从怛罗斯之战到叶海亚在呼罗珊建立波斯兵团之间这段时期,呼罗珊并没有发生能导致兵源发生大变化的事。可见怛罗斯之战时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能从呼罗珊出动大量军队。关于怛罗斯之战,有历史学家指出,呼罗珊屯聚着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军队的主力至少五十万以上。阿拉伯帝国随时能动用大量军队参与怛罗斯之战。公元750年高仙芝将军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此时,中国已经成为塔里木地区、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地区的占有人和塔什干的主人。大唐帝国控制了帕米尔山谷地区,成了吐火罗地区,喀布尔和克什米尔的保护者,高仙芝将军俨然是大唐在中亚的总督。公元750年,高仙芝率军击破了石国及突骑施。在战争中高仙芝将军以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征讨石国。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不久高仙芝又违背承诺,掳走石国国王及其部众,格杀老人与小孩,搜取掠夺大量珠宝财物。高仙芝这一强盗行为导致当地人对大唐王朝极为不满。公元751年正月,高仙芝入朝为官,将被俘的几位国王献于唐玄宗李隆基面前,唐玄宗对高仙芝大加封赏,他被授予右羽林大将军,并将石国国王立刻斩首示众。此时高仙芝达到了他人生征战生涯事业的最高峰。那个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求救。高仙芝先发制人,率领唐军主动进攻黑衣大食。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城(即哈萨克斯坦塔纳斯河一带,“怛罗斯”与“塔纳斯”属谐同音)与大食军队遭遇。怛罗斯城是石国的第二大据点,《新唐书·石国传》“怛罗斯城,石国常分兵以镇之。”这也是高仙芝与黑衣大食在此相遇的重要原因。距离怛罗斯城不远的撒马尔罕城,早已是大食兵聚集的据点。高仙芝将军并不知黑衣大食有什么意图。而且唐军在葱岭以西的属国分散部署,一时很难集结。为了阻止黑衣大食国的东进之势,高仙芝决定以攻为守,远征大食对于深谙兵法的高仙芝来说似乎成为必不可缺的手段。此时阿拉伯黑衣大食伊斯兰大军在刚刚平定布哈拉和粟特人叛乱后正南下,恰好与高仙芝大军相遇在怛罗斯河(塔纳斯河)。公元751年4月高仙芝从安西出发。翻过帕米尔高原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逻斯,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安西四镇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奥李-阿塔(Aulie-Ata今江布尔)附近展开了决战。唐朝与阿拉伯这一场大战,战后看似没影响,实则彻底改变西域的命运。唐朝主将是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族军人,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而怛罗斯之战居然出动安西都护府八成以上的兵马,堪称倾巢出动,说明这次高仙芝将军对即将和阿拉伯的大战确实己有充分准备。唐军虽是马步混合部队,但是步兵均有马匹,平时以马代步,作战的时候才下马作战,行军速度较快,唐军无论装备、素质、士气还是将帅能力都己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战斗力应略强于阿拉伯帝国。当时唐军野战常用的阵形之一是“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手执陌刀(一种双刃的长柄大刀)、勇猛无畏的轻装步兵,接着是步、骑兵突击,后列则有弓弩手仰射,直到完全击溃对方。陌刀的攻击力极为可怕,列阵时“如墙而进”,肉搏时威力不减,高仙芝的副将李嗣业便是一员善使陌刀的猛将。骑兵方面一般均是轻重骑兵相结合,常用武器是使用马槊和横刀。唐代改进了冶炼技术,灌钢法取代了百炼法,使铁制战刀更加锋锐。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重量更轻,但防御力却有所提升。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唐军的抛射兵器——弩,中国的弩早在秦汉时期便已独步天下,三国诸葛亮发明了诸葛连弩。到了唐朝更加成熟完善,其射程与威力远非寻常弓箭可比。为了弥补弩射速低的缺点,秦汉以来的军阵中一直是弓弩兼俱的混编。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米),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240米)在不同范围均可以形成威胁。阿拉伯军队在这方面显然逊色不少。由于高仙芝在与阿拉伯大军对战之前曾经围攻怛逻斯城,所以高仙芝应当还使用了重弩车,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床弩。史载车弩“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但是,高仙芝率领唐军劳师以袭远,从安西深入七百余里,其实已经在阿拉伯的地盘上作战,在补给、情报等方面均不占任何优势。阿拉伯黑衣大食的主将是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abumuslim),手下大将为齐雅德。伊本。萨里(ziyadibnsalih),兵力为呼罗珊本部宗教战士(ghazi)四万人,加上已经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的几乎所有属国的兵力十余万,总兵力当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在兵力方面,阿拉伯联军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是高仙芝唐军的九倍以上,军事素质方面,呼罗珊骑兵的素质在阿拉伯帝国中当属翘楚,都是精锐。阿拉伯步兵列阵之时用长矛配盾牌,是传统的装备。阿拉伯的大马士革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被唐朝诗人杜甫称赞为“大食宝刀”。步骑两用的阿拉伯弯刀锋锐无比,通过阿拉伯商人流入唐代的弯刀就享有盛名,唐杜甫就在《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里面称赞阿拉伯刀“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阿拉伯骑兵的装备也是长矛加盾牌,并且装备弓箭。相比之下,阿拉伯的优势在于骑兵,阿拉伯马乃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马种,呼罗珊又是波斯故地和阿拔斯王朝起家之处,当地战士性情剽悍,骑术精熟,再加上不亚于阿拉伯本土战士的宗教狂热,其素质在全国也堪称精锐。阿拉伯骑兵主要是轻骑,虽然盔甲较差,但保证了机动性。其武器包括弓箭、长矛、剑等,以及锋利无比且适于马上作战的阿拉伯短弯刀。兵力虽是杂牌军,装备和组织上要差一些,但西域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高仙芝的唐军与阿拉伯军交战5天,虽然阿拉伯军队数量多,但唐军战斗力更强本来不分胜败,此时原属于唐军的仆从军中亚葛逻禄部落的骑兵此时突然叛变,可能这个部落忽然信仰了伊斯兰教?!竟然与阿拉伯军夹击唐军,出乎高仙芝意料之外的唐军在慌乱中被夹击而战败。战役的具体唐军损失数字不明。《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六 记载唐军总数3万人、深入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计算,唐军损失了两万多人《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 都记载唐军总数两万人、深入胡地与敌人作战、最后返回数千人。以此计算,唐军损失了一万多人。</p> <p>怛罗斯之战失败的原因是葛罗禄叛军从背后包围了高仙芝唐军的步兵,隔绝了他们与骑兵的之间的联系。唐军步兵突然失去了弓弩手的支援,阵脚顿时大乱。黑衣大食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人数少又连日征战的唐军本来己疲惫又在此突发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溃败,高仙芝在夜色掩护下单骑逃脱。副将李嗣业、段秀实收拢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唐军联军中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但造成兵马车辆拥挤堵塞狭小的道路。李嗣业害怕阿拉伯追兵将及,不惜对盟军大打出手,挥舞陌刀毙杀百余名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军士,才杀开一条血路,残余唐军得以通过。此前李嗣业还曾劝高仙芝弃兵逃跑,被段秀实斥责为“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在收拢残兵之后,骁勇的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但在李嗣业等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最后高仙芝只得引残兵逃至安西。此役唐军损失惨重,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只有千余人得以身还。但唐军也重创了阿拉伯部队,杀敌7万余人。慑于唐军所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阿拉伯人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巩固了他们在中亚的霸权而已。而中国方面由于几年后爆发安史之乱,国力大损,也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与此同时,中国的地方王朝吐蕃王朝的崛起并参与中亚争雄,大西北地方政权军力一直都不输于中原汉族王朝!吐蕃军队成功的阻挡了阿拉伯人的东进,避免了唐朝西部疆土的进一步失守。怛罗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的唐军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但大唐帝国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仅仅过了两年,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受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还。”说明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已经大体恢复。如若不是安史之乱,安西都护府也许有能力再次和阿拉伯人一较长短。高仙芝败退后,仍被玄宗委以重用。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反叛于范阳,天下大乱。高仙芝奉命征讨叛军,在防务空虚、兵不习战的情况下扼守潼关,一度保卫了长安的门户。遗憾的是,唐玄宗听信谗言,错斩了这位虽有过错但始终对唐室忠心耿耿的将领。此后唐朝逐步陷入藩镇割据状态,再未重现昔日辉煌,在西域的霸权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高仙芝对手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怛罗斯之役后不久阿布·穆斯林因功高震主而被谋杀,手下大将齐雅德·伊本·萨里也被处死,其余各部由此叛变,呼罗珊地区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从此再未试图染指中国。 战役之后,唐王朝在西域的实力并未受到影响,但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唐朝无力经营西域,并自此退出对中亚霸权的争夺。原本臣服于唐朝的中亚诸国转而臣服于阿拔斯王朝和吐蕃王朝,对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起了作用。尽管阿拔斯王朝取得了怛罗斯战役的胜利,但是慑于唐朝军队在战斗中所展示惊人的战斗力,阿拔斯王朝也打消东进扩展领土的打算,阿拔斯王朝默许了葛罗禄在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附近的扩张。他们自立了一个国家,并一直维持至九世纪末后来被两宋时期的另一个与北宋、大辽等并立的八个中国王朝之一的喀喇汗王朝(黑汉王朝)消灭。长远来说,部分因为怛罗斯战役的影响,伊斯兰文化比中国文化对中亚的影响更为深远。中国的造纸术亦因为唐军战俘中的造纸工匠被带到由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里发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在撒马尔罕新建的的造纸坊里工作而传到中亚和中东。怛罗斯战役对东西方历史进程影响是非常深远的。</p><p>高仙芝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骁勇善战,屡出奇兵,为唐朝立下了卓越战功。然而,这位高丽裔的唐朝将领学会了中国的兵法,却没学会中国的王道。他在屡次获胜之后滋长了骄躁自满的情绪,对石国这样的小国背信弃义,还大肆杀戮百姓、掠夺财物,在当地很不得人心,并为阿拉伯大举进攻提供了口实。对怛罗斯之败,高仙芝应负主要责任。在整场战役中,唐军劳师袭远,面对数量9倍于己的敌人而不处下风,仍杀敌7万人!终因葛逻禄仆从雇佣军反叛,受内外夹击而溃败,仍给对方造成重大伤亡。唐军虽败犹荣!唐朝最后退出中亚争夺的根本原因,应该说并不是因为怛罗斯之败,而是因为安史之乱。由于安史之乱爆发,即使是怛罗斯之战获胜,唐朝依然会退出中亚,这是必然的结果。公元755 年十一月,安禄山叛反于范阳,天下大乱,唐朝无力染指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许多自汉代以来就已载入中国史籍并为中国干涉控制的古国均落入阿拉伯人手中,中国势力范围缩小了百余万平方公里。华夏文明的汉文明从此退出中亚,但华夏突厥、蒙古游牧文明依然强大并在这一地区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虽然到后来南宋时期汉化契丹人耶律大石建立的南宋七大中国王朝之一一一西辽帝国重新继高仙芝之步尘统治中亚,也仅是昙花一现而己,再后来南宋七大中国王朝另一个王朝一一蒙古帝国成为中亚主人并建立察合台汗国长时间统治中亚,却也很快察合台汗国全体居民全盘伊斯兰化。在明朝时期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后裔赛义德王子在南疆建立东察合台叶尔羌赛义德王朝(史称叶尔羌汗国或蒙兀尔汗国),形成中国维吾尔族。虽然清朝时期的中国地方王朝的准噶尔汗国又短暂成为这一地区的霸主但并未强制当地人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早己深入中亚居民人心几百年了!乾隆皇帝灭掉准噶尔汗国之后,只占据新疆土地,其他中亚地区土地都放弃,连原臣属准噶尔的哈萨克汗国主动想成为清朝一个省都被乾隆拒绝!当然也很可能是哈萨克人目的动机不纯。近代中亚又成俄罗斯帝国殖民地,至今中亚五个斯坦仍受俄罗斯的影响力较大。阿拉伯人则在怛罗斯之战这场战役中俘获懂得造纸术的中国士兵,造纸术以此传入阿拉伯,并进一步流入欧洲,唐朝丧失的中亚撒马尔罕城成为阿拉伯帝国造纸中心,西方工业文明也因渐接获得了中国四大发明迅速的发展,并影响与改变了世界的格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