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静地让孩子接受父母的建议

美友920191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朔城区教育局”家校共育 同心战疫”家教指导中心第13期微课堂</b></h1><div><b><br data-filtered="filtered"></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分享话题:《如何平静地让孩子接受父母的建议》</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h3><b><font color="#ed2308">主持人:黄雪梅</font></b></h3><div><b><font color="#ed2308"><br data-filtered="filtered"></font></b></div><h3><b><font color="#ed2308">朔城区第二中学语文教师</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事们:<br></font><font color="#167efb"> 大家晚上好,这里是朔城区教育局”家校共育 同心战疫”家教指导中心第13期微课堂,我是本期节目的主持人黄雪梅,欢迎大家来聆听由郭晓丽老师主讲的微课《如何平静地让孩子接受父母的建议》,首先我为大家隆重介绍本次微课的主讲教师,郭晓丽老师是朔城区第二中学语文教师,荣获朔州市最美少先队辅导员,朔城区优秀教师,朔州市最美五四青年等多项殊荣。<br></font><font color="#167efb"> 各位家长,各位同事,当面对孩子的各种错误言行时,许多家长都曾经情绪失控,大吼大叫过,他们试图以此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接受自己的建议,或者听从自己的安排,其实这种喊叫的方式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既温柔体贴又原则坚定的父母呢?怎样才能让孩子平静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呢?现在就请郭晓丽老师来为大家倾情解答!有请郭老师!</font></b></h3> <b><font color="#ed2308">主讲人:郭晓丽<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朔城区第二中学语文教师<br data-filtered="filtered">朔州市最美少先队辅导员<br data-filtered="filtered">朔城区优秀教师<br data-filtered="filtered">朔州市最美五四青年</font></b> <div><br></div>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事们:<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城区二中的郭晓丽。从前段时间落校长和我沟通完家校共育微课分享这个事情之后,我就一直在想和大家探讨一个什么样话题呢?国庆这两天出去玩的时候遇到的一件事情让我定下了今天晚上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内容。先讲一下那件事吧。<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那天,我们正在一个酒店里吃早餐,旁边餐桌上的一家三口也在用餐。吃着吃着那个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哭了,满嘴都是食物。大家都知道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哭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坐在对面的爸爸呵斥他,爸爸是低声的那种呵斥。后来妈妈开始上手打那个孩子,这个妈妈打了一下以后,那个孩子哇的一声哭得更大声了。那个爸爸就去劝妈妈别打他,但是照样用呵斥的方法训斥那个孩子。<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面对孩子的某种行为,我们无法压抑住肚子里的火气,会用孩子不能接受其实连我们自己也反感的一种方式,就是大声吼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真的管用吗?是的,有时候不仅管用而且非常必要。比如说孩子过马路,没有看到一辆汽车正驶过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喊一声,小心,这是很有用的。所以当孩子面临着危险的时候,其实父母的吼叫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除了这种危急的情况,其他的吼叫其实未必是必要的。甚至有时候带来的结果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得多。基于此,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如何平静地让孩子接受父母的建议”这个话题。<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们为什么会吼叫?我们吼叫的情绪来自哪里?<br data-filtered="filtered">通常,吼叫都会有一个外部触发器,作为一个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外部触发器是什么?你比如说有时候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的,就会急,就想立刻爆发。这就叫作触发器。<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而且这个触发器会让我们的想法不断升级。什么叫想法不断升级?当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的时候,你立刻就会想到说,为什么总是我来收拾玩具?然后就会想到没有一个人关心这个家,除了我之外没有人操心这个家。这个时候你就觉得自己特别委屈,特别痛苦,可能还会想,我怎么嫁给这么一个人,然后就把孩子叫过来骂一顿。实际上你把你整个对人生的不如意,全都因由这么一个触发器迸发出来了。你让自己的这个想法不断地升级。因此,你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二、你的吼叫可能来自你的原生家庭。因为你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你的父母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吼叫他们,所以你的爸爸妈妈也用吼叫的方式来教训你,然后你就吼叫的方式教育你的孩子。这就是说,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慢慢变成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三个来源可能因为一天中的生活压力、工作的压力大,就会将积了一肚子的怨气,发泄到让自己觉得更安全的人的身上。比如弱者,比如孩子。找到一个弱者,一个孩子来欺负他,冲他大喊大叫。这时候其实是在迁怒于人。<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孔夫子说颜回这个人有两个好处,叫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其实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和美德。<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四、你的吼叫可能与你的健康有关。有的父母自己的身体不好,他的精力跟不上,所以容易烦躁发脾气。所以有时候解决大吼大叫的问题,首先要让自己过上健康的生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五、还有一个大吼大叫的心理原因是来自于羞愧的心情。当父母看到孩子做了错事以后,他会认为这个事让他很丢脸。而这种羞愧会形成一种力量,然后就会吼出来。<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六就是有人感觉没有自己的时间,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被这个家庭占据了。在这个家庭里边要做家务,要照顾孩子,要照顾老人,还要还房贷,要养车,要挣钱等等。一旦想到这个问题,也就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为什么会和大家先分析一下我们有时发脾气、冲孩子吼叫的原因呢?<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一、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着呵斥、吼叫这样的问题。所以,呵斥、发脾气其实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我们无需太多地指责自己,因为太多的指责会让我们失去改变的动力。<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二,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我们每个人其实真的都不容易。当你能够很好的了解自己并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时候,你才会给自己的改变带来了一些机会。<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对孩子大声呵斥会带来哪些问题?<br data-filtered="filtered">第一、你的糟糕的言行会被孩子记录下来,并最终成为他们的言行。<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r data-filtered="filtered">第二、你的吼叫可能会让你的孩子越来越胆小。<br data-filtered="filtered"> <br data-filtered="filtered">第三就是如果你习惯了喊叫和愤怒,还可能会导致去虐待孩子。<div> <br data-filtered="filtered">第四、大声斥责或喊叫会造成孩子的青春期叛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减少大声斥责的日常策略。<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一、当你发现你的情绪无法控制的时候,在这一刻你可以给自己留出1分钟的时间。你可以选择离开现场比如去卫生间,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调整一下呼吸,让自己先平静下来,然后再去解决问题,这样,可能事情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二、我们要用心分析或耐心询问一下孩子的需要。这一次去河北,我们是和朋友几家人一起去的。其中一个朋友的孩子1岁多一点,这个小男孩,他只会说简单的叠词,比如,爸爸、妈妈、抱抱。有一次,我们在从景区回酒店的大巴车上,孩子哭闹的很厉害,妈妈用了各种方法想让孩子停止哭闹,但都无济于事。最后,我发现这个孩子一边哭一边到处看,眼神里似乎有害怕,又好像在寻找什么。我问孩子的妈妈,瑞瑞是不是在找萱萱(瑞瑞是这个小男孩的名字,萱萱是比他大4岁的姐姐)。在 “去”景区的时候,小男孩的姐姐,也就是萱萱是挨着妈妈和弟弟坐的,回来的时候,姐姐为了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玩,坐在了离弟弟和妈妈较远的一个位置上,后来,我们让萱萱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瑞瑞也就是这个小男孩马上停止了哭闹。因为看不到姐姐所以哭闹不止,这一点有时我们是很难想象的出来的,孩子会因为这个而哭闹不止。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秩序感比我们大人要强很多,可能他觉得在这辆大巴车上姐姐就应该坐在自己和妈妈旁边,因为去的时候就是这样,所以,再上来这辆车,发现姐姐没有坐在自己的旁边,姐姐看不到了这就是不对的,关于这一点他还不会用言语来表达,唯一能够表达他心里的只有哭,如果我们不去观察,不去分析,孩子的需要我们可能真的不知道,所以有时候,孩子的心理,孩子的需求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分析和判断的。<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三就是要学会共情孩子并能正确地和孩子沟通。举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孩子玩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哇哇大哭。第一种情况可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用略带责备的口吻说,“以后跑慢点,不要跑那么快。”如果总是在孩子摔倒时讲这样的话,时间久了,孩子得到的经验就是:跑是很危险的,以后就不敢怎么跑了。第二种情况可能是:父母赶紧跑过来把孩子抱起来,然后使劲敲打地面,冲着地面说:“都怪你,把我们家宝贝绊倒了。”父母当然知道,责任并不在地。但是,孩子摔倒了,已经很疼很难过,为了缓解孩子的难过,就拿地来做替罪羊。在这样的互动中,孩子得到的经验是:我摔倒了,是地的责任,不是我的错,都怪地。然后孩子可能还会在地上跺几脚。无形中,父母传递给孩子的是,出现问题时推卸责任、逃避责任、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简单地将问题归因于外界。第三种情况可能是:父母跑过来,冲着孩子喊,叫你慢点,慢点你是非要跑,疼也不疼哭啥哭,赶紧起来,哇哇的不嫌丢人。第四种情况可能是父母来到孩子身边,共情孩子的感受说,“你刚才突然摔倒了,妈妈看到你吓坏了,膝盖很疼吧?妈妈给你揉揉”然后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妈妈拉着你的手,你试着自己站起来好不好?”孩子不仅停止了哭,而且在妈妈的鼓励下站了起来,这个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是妈妈给予的爱和勇气。大家想想,这四种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的性格是不是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父母的语言,会构造出孩子不同的人生观。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一定不要忽略自己的言语对孩子的点滴渗透和影响。<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四减少吼叫的有效方法是要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但注意,可以留出一些弹性。<br data-filtered="filtered">有一次,儿子问我们,为什么总是让孩子听大人的话。我就告诉他,因为我们是你的监护人。我们是你的监护人就意味着你在十八岁以前,在你还没有长大的时候,我们要对你负责,所以你肯定是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的。但是爸爸妈妈会尊重你的意见,需要我们问你意见的时候,咱们可以商量着来。因此,在我们要求孩子听话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弹性。举个例子,你想让孩子去洗澡,他想再玩一会儿。好,给他两个选择,你要么现在去洗澡,要么玩10分钟然后去洗澡。你觉得怎么样?他可能会说那他玩10分钟再去。很好,这叫弹性。所以当你给出一个弹性的选择时,你们之间的问题解决起来也就容易的多了。同时,这里面依然是有一个原则的。说到选择,特别要强调一点,我们要给出孩子真正的选择来。假如你说要么现在去洗澡,要么一辈子都别洗。大家注意,这是选择吗?对,这不是选择,这完全是威胁。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威胁来替代选择,要小心,当父母威胁孩子的时候,孩子其实是最痛苦的。所以我们要给出孩子真正的选择来。<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第五、就是你什么都不需要做,静候结果就可以了。比如当孩子玩得正开心的时候你叫他他没有听见或他听见了但故意搭理你,这个时候你可以站到他旁边,静静地关注他,等等他,因为孩子希望得到你的关注。当他发现妈妈没有生气,其实他也就冷静了。或许他心里也很担心妈妈会发飙,这时候妈妈没有发飙,而是静静地看着他,这个时候,他可能就会意识到自己应该停下来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可以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你比如说孩子有时候说话冒犯了你,你说,来,给你一个机会,重说一次,你刚刚那样说话不够礼貌。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珍惜这个机会,也就会好好说话了。所以这一招也不错,可以替代大喊大叫。<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有些家长或同事说了,有时候我真的没忍住真大喊大叫了,那该怎么办?那我们就要学会真诚地道歉了,真诚的道歉是什么呢?比如你说,妈妈打你也不是故意的,妈妈打你也是为了你好,要不是你把那个事做的那么糟糕,妈妈也不会打你。这是真诚的道歉吗?<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不是,这还是在推卸责任。这还是在找借口说。这个根本就不真诚,这种道歉对于孩子没有用,对于你自己将来改变也没有用。<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真诚的道歉应该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就是表达自己的后悔,说妈妈今天打了你,妈妈觉得特别后悔。第二句你要表示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打你,这是妈妈的修养不好,所以妈妈觉得很内疚。第三步你要给出一个补救的措施。比如说,你可以和你孩子说,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妈妈承诺不会再打你了。而且为了补救,现在妈妈陪你一块到公园去玩一会儿,要提出一个补救的方案。<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析了大声喊叫呵斥孩子的原因,喊叫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改变喊叫的一些策略。有一句话叫做: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都能用心地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这个世界就会更加地和平和美好。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帮助。谢谢大家!</div> <b><font color="#167efb">感谢郭老师精彩又详细的专业解答,也感谢各位家长和同仁能在百忙之中收听我们的节目!<br>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事们:<br> 作为父母,当我们想要对孩子大喊大叫时,请记得用一分钟时间来平复自己的情绪,试着学会分析、询问孩子的需要,并为孩子制定几条规则,或者是静候结果,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如果父母忍不住大声喊叫了,那么请您试着真诚地向孩子道歉。<br>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曾经说过:“世界和平始于家庭。”歌词有云:“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努力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那么祖国这个大家庭将会变得更加和平民主,更加繁荣富强!<br> 今晚的分享就到这里,接下来将要进行的是交流互动环节,朋友们,期待各位的精彩发言,请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谢谢大家!</font></b>

孩子

妈妈

我们

父母

自己

吼叫

这个

大家

时候

朔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