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p><p>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提出:共产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而是“为了用才去学习”。</p><p>学习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创造性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运用到工作之中,实现“知与行”和“学与用”的统一。</p> <p>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p><p>学习的成效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做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个人的岗位职责,把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p><p>在长征途中,为了振奋干部战士的精气神,1936年5月1日,红军部队在川西高原炉霍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运动会除了设有赛跑、球赛、刺杀、投弹、识图、测距等传统项目外,还有朱德提出的为准备过草地而增设的烧牛粪比赛等项目。烧牛粪比赛,就是围绕解决过草地这个难关而进行的学习。</p> <p>世易时移,实际问题随着发展而不断变化,新时代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很多、很复杂,解决起来也很艰巨,时代出的考题、人民提出的问题、发展中的难题,就是学习的标靶和出发点。</p><p>实做需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将学和干贯通起来,不畏艰难,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接受实践检验。</p><p>1950年7月11日,周恩来对即将毕业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说:“暖房里的花总赶不上风霜中的常青松柏,闺房里的小姐、富贵人家的少爷就赶不上千锤百炼的勇士”,希望同学们主动接受实践锻炼。</p><p>1961年,刘少奇到湖南搞调查研究,他住的房子“窗户是敞开的,就用布挡着风,原来的旧木床上加点稻草,两张方桌拼起,四条长凳围摆”,房子没有电灯,“点燃两支蜡烛照明”。他就是在这间“办公室”兼“卧室”里,与群众谈心,了解民情民意。</p> <p>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接地气、通下情,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好发展难题,答好时代问卷,经得起人民阅评。</p><p>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途上,克服重重困难,攻克一道道难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有着强大的执行力,这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巨大政治优势。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以昂扬的斗争精神推进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