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面花 ” “面塑”

孙学起

<p>面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花园一朵小花,一年四季,清明的寒燕,夏季的猪头,中元的面羊,过年的枣山,周岁 满月的圐圀,结婚的石榴馍,寿诞的大寿桃。</p><p>面塑成花装点了晋地人所有的重要时刻,成就了一种仪式,有事就馍,有馍就有事,于是日子有了厚度,岁月积淀了念想。</p> <p>“华夏巨龙”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主要的图腾。象征着神圣,威严,崇高。</p> <p>“龙腾盛世”</p> <p>敬龙祈福</p> <p>“欢聚一堂” 底座大月饼直径约十三英寸,上层的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兴盛,在团团圆圆的大月饼上“欢聚一堂”,是广大人民对当下太平盛世喜悦的一种表达。</p> <p>色彩艳丽的花篮。</p> <p>现在的面塑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实用性的,在民俗活动中有具体民俗涵义的面花。有可食用的,也有仅仅作为祭祀用途而不可食用。另一种是用于收藏或观赏的面塑,面人通常不可食用,更多追求的是面塑的造型所呈现出的意境。</p> <p>“结婚花馍” 婆家:结婚石榴馍,三个大石榴在上面,九个小石榴在下面,里面包着五个核桃两个枣儿,寓意也是“五男二女七子团圆” 上面绘制“事事如意牡丹根,佛手莲花贵长生。”</p><p>娘家:八个饭旦馍,放到门头上,谁家想生男孩子,偷着吃一个。</p> <p>“百年好合,永结同心”</p><p>作为一种在婚姻上,祝福新人夫妻关系和谐,相濡以沫,家庭和睦,互相理解,相依相偎有着满满的幸福。</p> <p>祝寿馍 “福寿齐天” 寿桃的寓意是长寿,寿桃象征健康幸福的祝福,献桃贺寿是中华传统民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p> <p>祝寿馍</p> <p>“花果山”</p> <p>“龙凤糕”</p> <p>“九狮拱菊”</p> <p>“开锁囫囵”</p> <p>莲花童子</p> <p>“爬娃娃” (中元节)</p> <p>“狮虎同乐”, 喜狮狮,笑虎虎,一对狮子,一对儿虎,又有儿来又有女。</p> <p>“春华秋实”</p> <p>百鸟争鸣</p> <p class="ql-block">节节高</p> <p>十二生肖</p> <p>满月老虎月子里做,老虎用来保护孩子的,保佑孩子长命百岁,滿月花馍也叫囫囵花馍,上面九寿一石榴,寓意宝贝跟着亲娘走。</p> <p>“焙面面塑”</p> <p>焙面娃娃,是用面揑制完成后用熬制好的糖稀水均匀反复地涂在作品上后加热烤焙。</p><p><br></p> <p>卡通面塑</p> <p class="ql-block">  卫兴安 新派面塑大师,食品雕刻大师,多年来获得各类大奖,是“浮山面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2022年正月他在接受光明日报社采访时感慨道:花馍面塑在山西的过年礼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前到了春节,若是要去长辈家拜访,必须要带着自己蒸的蝙蝠造型的枣花馍,寓意“福到寿到”;平辈之间拜年,则要互赠“花花子”;若是客人带着小孩来拜年,主人还得送一块小花糕作为回礼,祝福孩子“步步高”。“以前的春节为什么有年味?因为年味就藏在这个过程中和这些讲究里。</p> <p class="ql-block">钟馗赐福</p> <p class="ql-block">  福虎神威</p> <p class="ql-block">  虎娃</p> <p class="ql-block">  虎妞</p> <p class="ql-block">  渔乐</p> <p class="ql-block">  忠义千秋</p> <p>忻州卢佩宏是一位能用各色面团揉揑出整个“江湖”的非素“面塑”传承人,他手下的面塑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并且还曾获得过各类大赛诸多奖项,受到广泛的关注。</p> <p>财神送财到你家,开门进财白花花。</p> <p>他尤重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所塑人物神态遒劲威严,额盔,铠甲,蟒袍以及手中的武器多饰金银粉,更显硬朗质感,接近舞台效果。</p> <p>作品〈关公〉生动地表达了人物在舞台上做,念,打的一刹那,脸谱,服饰,色彩,与剧中人物相同,生动传神,呼之欲动,栩栩如生。</p> <p>白晓玲的面塑艺术作品被国家邮政部门通过严审即将出版《文化复兴,砥砺前行,一—中华文化复兴踐行者走进迪拜》主题邮品。</p> <p>这套“寒燕燕” 19年在美国得了大奖,白晓玲面塑造形夸张,生动,简练,富有雅拙的美感,又有精细清秀之气。</p> <p>《逆行者》 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最可爱的人是那些白衣天使,是他们用生命与坚守,保护了我们的安全。作品是民间艺人《苏栩》创作。</p> <p>《苏栩》 纯手工制作(蛇盘兔)挂件</p> <p>面塑微雕 《福禄寿》一个3厘米大的核桃,开发出面人,在细微处下足了功夫,苏栩面塑艺术风格细腻,写实,生动,颜色丰富,艺术效果上可谓是各擅其长,各有千秋。</p> <p>将面塑微型化,借助放大镜,创作微型面人置于核桃壳内。</p> <p>威风锣鼓</p> <p>今天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面塑又以各种方式重新进入我们的生活,更多追求的是面塑的选型呈现出的意境,当我们重新观看,欣赏这种不断发展的传统民间艺术,并了解它背后的故事,感受它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时,就产生了一种穿越的感觉,这就是面塑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