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国最早的计量学家●商鞅商鞅(前395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中国最早的计量学家。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为秦国厘定度量衡单位制,检定、校验、制造度量衡器,制作的商鞅铜方升、高奴禾石铜权等度量衡器制作精良,为后世制作权衡器作出了范例。</p> <p>新莽嘉量的设计制作者●刘歆刘歆(前50年—23年),字子骏,中国汉代律历学家,西汉末年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末年,王莽秉政,指派刘歆考订历代度量衡制度。刘歆采用以音律校验黄钟律管的长度,以度审容,以黍的容重定衡重的方法,厘定度量衡三个单位量的标准。在刘歆的主持下,制作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其中最有名的是新莽嘉量(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新莽嘉量集中了长度、容量、衡重三者的单位量值,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相成相通关系,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用到明清时代。</p> <p>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发明者●张衡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为我国天文学、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p> <p>发明割圆术的数学家●刘徽刘徽(225年—295年),山东临淄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发明了“割圆术”,找到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圆周率是度量衡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数据,对度量衡技术至关重要。刘徽运用他得出的圆周率(3.14)测量并计算了魏大司农斛和新莽铜斛,得到了它们的精确数据。</p> <p>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李淳风李淳风(602年-670年),岐州雍人(今陕西省岐山县)。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他考订了历代度量衡的发展演变,用自己设计的“三脚鸡风动标”观风、测风,并将风定为八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古代科学家。1000年后,欧州人才在李淳风所定八级风基础上细化为十三级风。</p> <p>戥秤的创制者●刘承珪刘承珪(949年-1012年),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字大方。他掌管内藏三十年,对度量衡很有研究,为宋朝的权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对历代度量衡考证和研究中,发现权衡器从“一钱至十斤共五十余种,轻重无准。”经过反复校验,创制了两种小型精密的戥子,作为国家级的标准器。刘承硅创制的戥秤,称量比一般杆秤精确,深受行市、商贾欢迎,成为此后称量金银、药物等贵重物品的专用工具而沿用了近千年。</p> <p>天文学家●郭守敬郭守敬(1231年-1316年),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郭守敬改进天文仪器,发明了简仪;精推历理,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p> <p>钢琴理论的鼻祖●朱载堉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代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朱载堉对累黍定尺、古代货币和度量衡的关系等都有极其细密的调查和实物实验,特别是关于历代度量衡制变迁的研究一直影响到今天。他提出了一系列管口校正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创建了十二平均律,此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包括钢琴 ,故朱载堉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