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拜完那智大社后,我们第二天就徒步穿过大云取越,前往今天旅途的终点——小口镇。大云取越是熊野古道中边路的一段,是三山中最难走的路,与之相对的还有小云取越。云取越的意思是这段古道在山上,云雾缭绕,漫步其中好像在白云之中穿梭。<br>大云取越的入口在那智大社的后面,进入前有一块指路牌,其中一个方向就指向小口镇。漫步大云取越绝不会迷路,每走500米,就会看到一块石头做的路标,告诉你你走了多少米,距离那智和小口分别还有多远。偶尔也会看见进山前的那种方向牌。<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见那智瀑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云取越的入口,往左边走可以到那智大社,右边去就进入大云取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熊野道”石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云取越中的方向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途中不同样式的方向牌</h3> 这段长约15公里的大云取越,不是上山路,就是下山路,要翻过几个山头才能到达住宿的地方。登山路,山路很陡,而且还长满了青苔,十分湿滑。下破路也是又高又陡,地上乱石成堆又有参天大树盘曲遒劲的根。我们走了不到两公里山路后,又下起了雨,我们只能手忙脚乱地穿上雨披。下过雨后的山路更加难走,我们只能十分小心地继续前行,避免摔倒。雨后的山里面雾气弥漫,确实有一种在云中穿梭的感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爬上其中一个山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断地上坡下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湿滑的山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雾气弥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满青苔的道路</h3> 古道上有众多“王子”。这些“王子”并非国王的儿子,而是古道沿路的一些小佛像,小寺庙。这样的寺庙很小,有些就只有一尊佛像,大一点的有一个比香炉大不了多少的庙一样的建筑,可以参拜。佛像下有一些供奉的茶水之类。古道上游客不多,显得很冷清。偶尔经过一个路标,还会发现有人在上面放石子做标记。<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云取越中的王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头路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途经地藏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圆座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碑</h3> 现代的“王子”们也是来过这里的。<br>比如,松下政经塾27期生,29期生,都到过这里来徒步研修,这成他们的一个传统。而当年的学生现在成了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栋梁之才。<br>又如,德仁天皇还是太子的时候,早在1992年就已经参拜过熊野三山了,入住小口。这和中国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儒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德仁天皇(当时还是太子)入住小口自然之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松下政经塾27期生研修体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松下政经塾29期生研修体会</h3> 我们这样走了很久,爬完一段坡,又要小心地下坡。石头做的路标也变成了木头做的标志。山上人烟罕至,只有潺潺的溪水声,乌鸦呱呱乱叫声,不禁让人觉得很孤独。沿路偶然遇到一个徒步的路人,都会让我们感到亲切备至,会停下比手画脚地聊上几句。<br>花了5个半小时,走进了将近15公里山路,我们出了大云取越,到了小口镇。伴随一路的雨也停了,水汽笼罩着整个小镇,宛如仙境一般。<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溪水相伴(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溪水相伴(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溪水相伴(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溪水相伴(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完大云取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摆放在每段古道入口处,爱心人士提供的手杖,陪我们走完全程</h3> 镇如其名,小口镇真的很小。除了十几家住户外,只有2家民宿,一家叫百福,只能住5、6人,一家由废弃的小学改建的民宿——小口自然之家。出徒步道,来不及休整,我们就直奔民宿。来早了,民宿铁将军把门,我们只能坐在门口晾鞋子,吹衣服,等开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宿——百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宿——小口自然之家</h3> 一个多小时后,店主夫妇开着小车来上班了。不过老板老板娘服务好的没话说。我们的鞋子全部湿光,帮我们洗干净吹干。知道妈妈的膝盖擦破皮,蹲式服务,给她擦药,贴邦迪。让淋湿的我们赶紧泡汤……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br>晚餐时见到了所有住店客人,一家四口的美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加拿大人、一个意大利人、一个日本人加我们,只有十人。等客人吃饱喝足后,店主夫妇又开着车离开了。留下客人,在唯一有网络的大厅上网聊天。我们成了民宿的主人?好奇妙的感觉! <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由小学改建的民宿,依稀能看到学校的影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澡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口自然之家里的走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廊一旁的图书角,可以看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古道景点命名的房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口自然之家的食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宿准备的晚饭</h3> 暮色沉沉,劳累了一天的我们在虫鸣的伴奏下,酣然入睡。明天我们又要继续未完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