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秘境,天上阿里之一:进藏、拉萨以及高反

水中鱼

向往西藏久矣!<br>自去年3月份从丙察察线进藏后,就开始筹备再次进藏,期待秋天的行程。 西藏,是这个蓝色星球最后一片净土。她以独特的魅力征服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一旦进藏,就会萌发再次想去而不能自拔。难怪有人说,西藏有“毒”,这种“毒害”侵入心脾,令人魂牵梦萦,无药可医、无药可治!难怪人们总说: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西藏是一种瘾,去了戒不掉! 进藏之路无非就三种:飞机、汽车和火车。<div><br>飞机的压力舱能保障乘客在万米高空正常活动,一旦降落在海拔3600米高的贡嘎机场,你就直接由富氧的平原地区来到贫氧的高原,能直接适应的人毕竟是少数。少数人可能就会适应不了高反就直接坐飞机离开了。</div> 汽车进藏有一段时间来适应逐渐升高的海拔,相对来说是最好的进藏方式。但时间长,费用也偏高。丙察察线就是从云南租车进藏,一路几乎没有什么高原反应,在业拉山隘口海拔4600米也没有多大的反应,这也为我的阿里之行增加了信心。 火车进藏也有人认为是逐渐适应高反的一种方式,本人在没有乘坐之前也有同感,故而这次进藏就选择火车。 9月6日,从南昌坐火车到长沙,搭乘长沙到拉萨的Z264次列次进藏。还是我们熟悉的绿皮车,卧铺,一路往西北而去。近50个小时的行程,全程禁烟,对烟民来说,几乎是一种煎熬。于是,在经停站打卡、吸烟就成为常态。特别是到西宁换成供氧绿皮列车后,更是管理得严实。 记得列车到达安多车站的时候,憋了十几小时的烟民,都等在车厢的门前,急切地等着列车员打开车厢的门,一个个伸出头去,点上好不容易点上的香烟,猛吸了几口,想赶在仅开2分钟的车门关闭前把香烟吸完。谁想一阵头晕目眩便猛袭过来,使人站立不稳。只得扶着车厢的墙壁,慢慢走回。几个烟民一脸迷茫,相互对视,感觉大脑短路。等在供氧车厢适应一下后,才反应过来这是高原缺氧叠加了吸烟带来的后果。供氧列车虽然供氧量达不到平原的氧气含量,但毕竟比车外的氧气含量高,人一旦曝露在外面,想一下子适应,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火车进藏逐渐适应高原的想法,也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进藏的方式,本人觉得(缺乘坐飞机进藏的经历),首选汽车进藏,对高反适应的最好;其次就是飞贡嘎,在拉萨休整2-3天时间,既可以饱览市区的风光,也有时间在布宫、大小昭寺、哲蚌寺等寺庙游览,一举多得。至于说火车可以沿途看可可西里等无人区,飞机上也可看连绵的群峰,用上帝的视角领略高原的地貌。火车进藏不是最好的选择,至少目前不是,除非升级到高铁。 进藏列车要求每人填写进入高原的《旅客健康登记卡》,有高原旅行提示,像是免责条款。让人费解的是,离开高原也要填写这张卡片。<br> 绿皮车不知是哪年建造的产品,LED灯照明显得年代不远,但内面的设施老旧,上铺不能坐起,得爬上床。每个人的床头有一个供氧的阀门。这应该就是在西宁换车的目的。<br><br>漫长的旅途,手机就成为唯一的娱乐工具,因而耗电也快。走廊折叠桌椅下可以找到插座。全硬卧车厢最多有3个插座,有的车厢仅2个,而且还得用手按着才能充进电,有一次插座还没电。据乘务员讲,插座坏了维修要几个月才会检修一次,好在不是经常坐火车。有旅客找列车长交涉,列车长也无能为力,让急需充电的旅客把手机拿到乘务室去充电,我就急忙享受一下这个挣来的待遇。手机没电着实让我紧张了一阵子,在需要绿码才能出行的时间,手机就是一切,因为手机已经赋予了太多的功能。 到达拉萨火车站后,有测温的设备在头上测温,同行中有人发出了报警,让人一阵紧张。在等待同伴期间,听说这列火车有5人体温告警,不过车站会给第二次机会,如果本次列车有人中招,估计都得隔离,那行程就得泡汤。好在是虚惊一场,胜利进入拉萨市区。 <div style="text-align: left;">按照计划,我们一行24人在市区住2个晚上,休整一天,适应一下高原的气候。</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拉萨跟内地有2小时的时差,安排好住宿后,时间已到傍晚7点多钟,便带上相机急忙赶往布宫,想在落日前赶到布宫广场前。布宫是西藏标志性建筑,作为世间独一无二的宫殿,美轮美奂的影像必须留在镜头里。踏着落日前的余晖,撅着屁股,不雅地趴在布宫广场前,就着广场地面用矿泉水洇湿的反光,拍摄布达拉宫的倒影。</div> 常识告诉我们,进入高原不得做激烈的运动,尽量不要洗澡,饮酒。但在火车上连洗脸都很麻烦,想清洁一下的想法很是强烈。洗澡后就定好闹钟,上床休息。这是进入拉萨的第一个晚上,尽管相当疲惫,还是无法尽快入眠,辗转反侧,大口地呼吸着。<br>9月9日,闹铃惊醒后就感觉头痛,背着摄影包,脚跟踩在棉花上似的,轻飘而没有力气,走路有些气喘,应该是有高反了。问过同去拍摄日出的同伴,大家的情况差不多,有人后脑勺都痛,算是比我要严重一些,我们带着相机的3人,慢慢地往药王山走去,想占据拍摄布宫日出的最佳位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布宫远眺药王山</h3> 上午8点多钟,头痛要好了一些,便赶到布宫南门口排队参观。进入布宫参观要提前一天网上预约,门票200元,进去有四道门,不能拍照。这次有9人同行,请了一个导游,要价300元。<div><br></div><div>布宫在去行政化、去宗教化后就是一座恢弘的历史博物馆,999间房子是没法在2个小时中参观完的,导游选择的线路也是能尽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走完行程,然后再去迎接他的下一单生意。</div><div><br></div><div>在这座1300年的宫殿里,不可能记住导游所讲过的一切。只能用“必须去,不虚此行”来形容。</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布宫后面</h3> 导游讲,布宫的外墙有四种颜色,红、黄、白和黑色。分别代表权力、繁荣、和平和严肃。<div><br></div><div>我问导游,在没有水泥的古代,地面这种像水磨石是什么材料,房间的跨度这么大,用什么来支撑呢?导游说,那是一种本地产的叫“阿嘎”土的东西,粉碎后掺水捣实,再用牦牛毛打磨光滑。能像水磨石一样光滑坚硬。房子的顶是用木材,上面再铺上石材,再铺上“阿嘎”土,成为一个整体。我没有好意思问起十三层高的布宫,水是如何运上来的,我想应该是奴隶吧。</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布宫周围磕长头的人</h3> 从布宫出来,就赶往大昭寺。大昭寺是宗教场所,这天是周三,下午三点有一场“辩经”,就想留下来拍摄几张照片。 <h3 style="text-align: left;">就是这位美女告诉我有“辩经”的,我请她做一下模特。</h3> 拍好美女后,感觉如果是一个喇嘛走过去会是什么效果呢?就等在旁边,看见一个喇嘛过来,我双手合十,恭敬地叫声:上师,你能走过去一下吗?我想拍摄一下你的背影。喇嘛愉快地配合,甩了一下红袍就走了过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廓街上摇转经筒的老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廓街上的美女,征得同意后蹭了一张,是不是有点“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饭店的前面有美女拍照,征得同意后蹭上几张</h3> 出八廓街后,在一家牦牛肉店巧遇来自南昌的廖姓店主,年轻的廖老板见到老乡,急切地用乡音打招呼,敬烟递水,好不热情。廖老板提醒我们,来拉萨要适应几天高原,不要急切地赶路,最好能适应3天,他对来自老家的游客一直这样遵嘱,别因为高反反应大而住进医院。 告别了老乡,就打车去拉萨河边拍晚霞,就在迎亲桥的旁边。 隔着河床,远处的布达拉宫被灯光打亮,可惜没有晚霞配合,内心有一些失落。 <a href="https://www.meipian.cn/372kovj1?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藏地秘境,天上阿里之二:阿里的公路,野生动物</a><div>待续,敬请期待!<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