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中二三事 🏐

贾志坚

<p>仿佛昨天还是青葱少年</p><p>忽然今天就已经鬓发斑白</p><p>回顾一生中的风风雨雨荣耀与梦想</p><p>最纯真美好而难忘的还是附中情怀</p><p><br></p><p><br></p> <p>  父亲和小时候的我</p> <p><br></p><p><br></p><p>一 其实,我本不该上师大附中</p><p><br></p><p> 从小我就是个听话不淘气的孩子,也就是那种循规蹈矩据毫无创造力,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懂得好好学习的傻学生,也就是大人常常说的“乖”。因为母亲就是小学老师,加上我打一小长的就高,所以我从学前班就被任命为班主席。这一当,班长就从一小开始(除附中之外)一直当到了大学。</p><p> 说到如何上了师大附中,就得说当年的经过。</p><p> 在我们十二三岁的时候,对于考中学到底上哪个学校似乎茫然一无所知,报考的事儿其实就都是母亲一手操办,她认为,上长春市实验中学离家比较近,又有把握考上,可是班主任张老师看了报名之后,却几次到家里做妈妈的工作,并且拍着胸脯打保票的说考不上她负责!</p><p> 这样我的命运才和东北师大附中有了交集。</p> <p>二 常万林校长打听我?</p><p><br></p><p> 上了初一就传说学校有一个十分严厉的校长叫常万林。我们每个学生听了这个名字,就像小鸡看到了老鹰,都是躲着绕着赶紧逃开。</p><p> 入学不久,一次课间的时候,我们在学校正门附近玩耍,只见一个个子不高,穿着中山服却十分威严的男老师,不苟言笑的向旁边的同学问“谁叫贾志坚?”</p><p> 我一下子蒙了,一个不认识的老师找我,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因为当时我有一个十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可告人。那就是我的爷爷是富农,我在填报入学表格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却执意让我填写父亲的成分“职员”。这不明明是说谎吗?我一直惶惶不可终日!</p><p> “老师,他就是贾志坚。”旁边嘴快的同学马上把我交代了出来。</p><p> 我红头胀脸的看着这位老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p><p> “哦……”这位老师看着我再没有了下文。</p><p> 呆若木鸡的我半天也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位老师却已经背着手走出了好远……</p><p> 事后我一打听,这就是常万林校长。</p><p> 常校长为什么要找我,却又一句话没说呢,至今50年了还是一个谜……</p> <p>三 半个世纪的猜测</p><p><br></p><p> 忐忑了一阵子,这件事情就在记忆中淡忘了。</p><p> 后来同学们说起了初中考试的作文时,我又联想到了这件事情。考中学的作文命题是《今天我值日》。这个作文我一直认为自己写的与众不同,当天考试回家以后,父母问我作文是怎么写的,我大致复述了一下,不料父母听了我复述的作文内容,摇了摇头,脸色很难看。他们认为我很傻,这不是写着玩的,是考试啊,怎么不紧扣主题呢?</p><p> 似乎我很难考取当时的一类学校,别说师大附中了,即使是原来报的市实验也上不了了。</p><p> 我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父母不见经传(因为当时我们学校的高干子女和部队首长的子女居多),一切都普通的像秋天校门前的落叶一样,混在一地的树叶之中别无二致。刚刚到学校,常校长为什么会提及我呢?最后据说就是因为这个“跑题”的作文,似乎常校长在这篇作文中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学生。</p> <p>四 当年作文的大体内容</p><p><br></p><p> 当年我们报考师大附中的学生都被小学校像宝儿一样的开着敞篷专车送到了附中门前。哎呀,第一次到附中,陌生的自由大路上一下子站满了那么多的大人和学生,感觉脑袋一下子懵了,后悔不应该听老师的把志愿改报为这么多人来竞争的学校!</p><p> 语文卷子我感觉很简单,最后写作文的时候看到标题,还一下子真不知道该如何去写。去描写打扫卫生的值日生?那多没有意思啊!爸爸早就告诉过我“文似看山不喜平”。怎么写才能看上去不“平”呢?反正时间还有,我就琢磨了起来……</p><p> 没想到自己一生都与文共舞,乱七八糟写了上千件的作品,最终成为了一个靠文字吃饭的人,我20几岁加入了延边作家协会,30几岁加入了省作家协会,对外也就是一个作家了。一次为大学生们讲写作,正巧外省一个杂志也约我为青年人写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我就想到了我儿时的这篇作文,并以此为例,展开了一篇文章。</p> <p><br></p><p> 还是回到那篇考试的作文的主题吧。</p><p> 如果不平铺直叙的去记录一个值日生打扫卫生的经过,那么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但是又必须围绕着值日生这件事,我的作文大致是这样写的:</p><p> 一个小学生在一个春天的早上,带着红领巾,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出家门。</p><p> 他走在路上发现柳枝发出了鹅黄色的嫩芽儿,仔仔细细的看了半天;他听到鸟儿在树上歌唱,拼命搜索脑子里的知识,辨别是哪一种鸟;他看到了建筑工人在脚手架上建设大楼,想象着大楼盖成后的雄伟模样……</p><p> 边走边玩儿,到学校门口就听到了上课的铃声。他满头大汗的跑进教室,刚刚坐到椅子上,还没有放下背上的书包,就听见进来的老师问:“今天谁值日?”</p><p> 啊……坏了!猛然想起今天是我值日啊!我流着汗,满脸通红的站了起来。</p><p> “今天的值日生卫生打扫的特别好,提出表扬!”老师的话,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p><p> 这时我回头看到有两个同学偷偷的向我笑。我突然明白了,是他们见我没有到,就主动帮我打扫了教室的卫生……</p><p><br></p><p> 据说这篇作文在当时批卷子的时候引起了争论,到底应该给多少分?有可能常文林校长知道这件事情,或许就是他定夺的,这不仅不算跑题,而且是一个高分的作文!</p><p> 没有这样一个肯定,我就不会是附中的学生了。想起来人生有时候很偶然,也很有趣儿。</p><p><br></p> <p>  当时师大附中的明星教师们一个个都身怀绝技,课讲的相当棒!</p> <p><br></p><p><br></p><p><br></p><p><br></p><p>五 在学好俄语的讨论会上,</p><p> 我举手反对</p><p><br></p><p> 刚刚到附中的时候,学校最初曾经向学生们征求过个人意见:是愿意学俄语,还是愿意学英语?然后自己报名。虽然我报的是英语班,却被分到了俄语班。</p><p> 为了让大家学好外语,学校把高中学习俄语最优秀的学生请到我们班级来,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来讲她学习俄语的经验。</p><p> 当讲到后半截的时候,可以让大家自由发言,并提出问题。我不知道从哪儿来,那么一股子邪劲,竟然在大家热烈讨论学好俄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时候,我向主持会的老师举手要求发言。</p><p> 我直接说:学俄语没有用,现在学校不应该学俄语,全场愕然!</p><p> 但是学校的民主气氛还是非常好的,并没有因为我的异端邪说而制止我发言。我就滔滔不绝的讲出了我的理由:那就是苏联早已经和我们断交专家,也撤走了他们的所有科技人员,而且绝对向我国封锁所有的科学技术,学了俄语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p><p> 这时有的同学说学习俄语还是非常有用的。我说,唯一的用处就是在中苏边界线上向苏联人进行宣传攻势,那才能用几个人?全国成千上万的学生们学了有什么用?</p><p> 也许老师见我说的还算有道理,就非常婉转的告诉大家,我国现在有的俄文资料就够大家学的了……</p><p><br></p><p> 多年以后我才想明白,那时的英语师资力量非常稀缺,只能用大量的俄语老师来沿袭以前的教学内容,还得继续让学生们都来学习俄语学习。不然这些俄语老师都去干什么呢?</p><p><br></p><p><br></p><p>  我记得当时做为教导处主任的杨福山老师在场。</p> <p>  </p><p><br></p><p><br></p><p> 我们的生物课老师王敬元,我是她的课代表。</p> <p>六 生物课上的提问</p><p><br></p><p> 王敬元老师是我们的生物课老师,慈祥的笑容就像母亲一样。我每见到她心都感到特别温暖。也许是我对生物更感兴趣,或者是大家的推荐,我成了生物课代表。</p><p> 别的都记不太清了,只记得讲人体结构的时候,我每次都事先要到王老师的教研室里搬那个摇摇晃晃的人体骨骼架子到教室里来。女生们一个个咿咿呀呀的说:太吓人了!</p><p> 一次老师提问青霉素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半天没有人回答。王敬元老师给我们整个年级四个班讲生物课,如果我们班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是多么丢人的事情啊!作为课代表,我应该当仁不让堵住这个枪口,于是我举手了。王老师,很高兴,说贾志坚回答。我想起了上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就大胆地脱口而出:“是在欧洲有了皮鞋之后……”全班同学都笑了!</p><p> 王老师,曾经讲过,青霉素的发现,就是因为一个科学家在发了霉的皮鞋上提取出来的。</p><p> 这件事在同学中一直当成一个笑话,传到今天。</p> <p><br></p><p>七 关于一篇得高分的作文</p><p><br></p><p> 从小我对各科都很感兴趣,也许是由于父亲爱好文学,所以我对作文也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有一种强烈的想学好的愿望。但是到了附中之后才知道得到一篇老师能首肯的作文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p><p> 我们班总有几名同学,每次作文都写得不错,都排在我的前面,往往被当做范文读给大家听。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这个荣誉啊,但是一直未能如愿,大部分我精心写成的作文往往都石沉大海,总是在80多分上下转悠,从来没有达到90分以上,这是我心中隐隐的痛!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写出一个让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的范文。</p><p> 终于有一次老师让大家自选题目写一篇散文式的作文,自由发挥。于是我处心积虑,绞尽脑汁的写了一篇题目为《太阳颂》的文章。我几乎倾尽我的心血,把我所知道的最美好的意境和词句都用上了。 果然这一次老师给我打了一个96分!因为错别字和书面不工整,扣掉了3分,但仍然是93分。这是我在初中一年级的一次辉煌!</p><p> 可惜的是,老师并没有当范文在课堂上读。</p><p> 更出乎我意料和让我沮丧的是,有一次齐兆元老师在课堂上从我后面轻轻的走过来,俯下身来,对着我的耳朵轻轻的说:“你这篇作文是参考了哪一篇文章写出来的?”啊!天大的冤案,莫非老师认为我是抄袭吗?我的眼中涌出了泪水……好在同学们都在忙自己的作业,没有发现这悲惨的一幕。</p> <p>多年以后,齐老师还记得这件事情。</p> <p><br></p><p><br></p><p><br></p><p>八 陈吉庆老师的故事</p><p><br></p><p> 附中教育的重要一点,就是由于老师们学养丰富,教育有方,每每枯燥的知识都会以深入浅出饶有兴趣的方式传授给大家,可以让学生们对任何一科都产生出浓厚的兴趣来。</p><p> 地理老师陈吉庆是我们记忆中很深刻的个性化老师。他很雄伟高大,剃着板寸头,穿着当时为数不多的杨服短衬衫和洋服大裤衩,咚咚咚的从教室门口走上讲台,敏锐的目光像老鹰一样,但讲起课来简洁生动十分幽默。</p><p> 陈老师总是夹着教案进来,但从来不看教案,下了课再把从未打开的教案原封不动的拿走。他有很多绝活,让我们惊讶不已。比如画地球,他用粉笔可以在黑板上毫不犹豫的潇洒地挥一大圈,又把起笔和结束笔毫无痕迹的连接在一起,那圈儿真叫一个圆!他可以背朝着黑板,面朝同学在黑板上写字!他还能找到一个绝对科学的角度用粉笔迅速的从上到下连续不断地画出一串串的雨滴来!</p><p> 如果有谁不注意听讲,他就会及时的发现,并迅速向你提问。他问你地球是什么形的?你回答是圆的,他说不对,你回答是椭圆的,他也说不对,当你完全蒙了的时候,他微笑着告诉你:“坐下吧,下次一定要注意听讲。我告诉你,地球是地球形的。”课堂里充满了笑声的同时,大家记住了所有的要点……</p><p> 如果他讲的知识点,你真的没有记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话,他会很生气。他会严肃地指着窗外的丁香花说:“如果你们不认真学习,那么就别想升到上一个年级,明年还在这个教室里闻一年丁香花!”</p><p><br></p><p> 有一次陈吉庆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舟山群岛是如何形成的?全场肃静,没有人回答。我觉得我似乎记得了陈老师讲的是怎么回事儿,犹豫了一下子,还是举起了手。陈老师,高兴的说:“看看关键的时候还是有同学会回答,贾志坚你说吧!”我说:“是舟山掉到了海里,形成的舟山群岛。”大家听了大笑不止。陈吉庆老师也笑了,因为形成的原因没有错,只是应该换一个角度讲,是大陆架东部边缘下降,海平面上升后形成的,而已。</p><p> 这件事情在我们班里又传为佳话。每当同学聚会的时候,偶尔就会想起来,全场发出阵阵笑声。</p><p><br></p> <p>  </p><p><br></p><p><br></p><p> 我们也记得每一次上课都极其认真卖力,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也想尽量讲出更多书本之外知识的历史老师侯德清。</p><p> 只要铃声响走进教室,他就从不浪费一分钟,因为他有太多太多的东西想传授给我们,有时甚至“口吐白沫儿”——常常因为讲的太快,说的太多,而嘴角挂着吐沫……而他自己却全然不知,一门心思都在他的授课上。</p><p> 我们也是从这里开始,知道了上下五千年浩瀚的历史……</p> <p>  </p><p><br></p><p> 还有永远微笑的化学老师贾明。她可是当时教育界的名师啊!</p> <p>  </p><p><br></p><p> 更记得和霭耐心口吐莲花的俄语老师王玉珍。</p> <p><br></p><p><br></p><p>附中的特级老教师们</p> <p><br></p><p><br></p><p><br></p><p>九 音乐课上的 0 分</p><p><br></p><p> 当全身衣冠楚楚头发乌黑锃亮,步伐轻盈矫健潇洒帅气的音乐老师王克走进音乐教室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音乐。但是在音乐课堂上,我却有过一次终生难忘的耻辱的记录。</p><p> 那是我们刚刚开始上音乐课的时候,王克老师在讲台上拿着新生的花名册,准备单兵教练——考核上一次学唱歌曲的效果。他的目光从花名册的上面向下移动,每个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叫到自己!我也是一样,就怕老师点到我的名字,为什么那么紧张?到现在我也不知道。</p><p> “38号贾志坚。”</p><p> 50多人,怎么就叫到了我呢?我惊恐后木纳的站了起来。老师说唱吧,我一下子就不知道怎么张嘴了,寂静的教室里,几十双眼睛瞅着我,一点声音也没有,静得可怕!越是这样,越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恐惧,紧紧的锁住了我的喉咙,我努力的想唱出声来,但是……</p><p> 完蛋了,我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了,站是可以站住,但就是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时间过了多久,我已经不知道了。</p><p>“好了,这次就这样吧,请你先坐下。”</p><p>我木然地坐下,虽然说是惊魂未定,总算松了一口气。</p><p> “这一次,就先记一个零分吧!”</p><p>天呐!简直是五雷轰顶!我以为这一次就算了吧先不计分了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实在是太悲催了!</p> <p>  现在我和王克老师的儿子王爱国同在母校的校友合唱团一起唱歌。</p> <p><br></p><p><br></p><p><br></p><p><br></p><p> 在60年代的附中,学校每年都举行一次全校的大型文艺汇演,要求每个班必须要有学生自己创作的节目。</p> <p>  当年六十年代在学校颇有影响的舞蹈《顶水舞》。</p><p> 这些漂亮姐姐们就是我们这些男生心中的女神……</p> <p>  那时候,我们附中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好,品德好,而且在文体方面也都特别擅长。</p> <p>  </p><p><br></p><p><br></p><p>十 一年一度的全校文艺汇演上</p><p> 演唱了我创作的大合唱</p><p><br></p><p> 师大附中就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他有那么多业余兴趣小组:数学、作文、物理、足球队、篮球队,舞蹈队、学校乐队,还有航空模型……</p><p> 师大附中还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每年全校的文艺汇演,不能一味地表演社会上已有的优秀作品,必须要有本班级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参加。这激发了多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作激情啊!</p><p> 入学的时候我本来是一个不识简谱的学生,因为一次受了刺激而发奋学习简谱。</p><p> 记得有一次课间的时候,班里的几个男生和女生(伍曙、武星、许维赢,记不大清楚了)在一起唱《马儿你慢些走》的简谱,我路过的时候兴致所至也正也跟着胡乱哼唱起来。没想到几个同学十分反感,说你唱的是什么啊?把我们都搅乱了!他们无心的一句话刺痛了我小小的自尊!</p><p> 我无言……我很尴尬也很羞愧,身为一个班级的宣传委员,竟然被同学们耻笑为不识谱,瞎胡唱净捣乱的人!</p><p> 黯然离开之后,我暗暗下决心,非学会不可。在音乐课上,我特别用心,王克老师说的点点滴滴,我都记在心里。不出半个月,我竟然可以熟练的辨识简谱了!后来竟发展到全班同学推托我写一首班级大合唱的地步。</p><p><br></p><p> 记得很清楚,那年我写了一首《歌唱英雄》(是写当时一位与欧阳海刘英俊齐名的英模,名字叫门合,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不知道了)。当全班同学走上校文艺汇演的舞台即将开始演唱的时候,主管舞台上演出的老师说,你们只有手风琴伴奏没有指挥不行。于是我被全班同学从合唱队伍里推推搡搡地拽出来,匆忙的从幕边其他班级乐队的同学那里借了一支竹笛。</p><p>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当上了合唱指挥!</p><p><br></p><p>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在几十年的同学聚会上,有几个人竟然还会唱这首歌!可见当年我们的学习生活在我们的生命中,打下了多么深的的烙印。</p><p><br></p><p><br></p><p><br></p><p> 下面是我们班级初中毕业的合影</p> <p>  在幼儿园,我就当班长</p> <p>  在小学校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当班长。</p> <p>十一 关于漂亮女生</p><p><br></p><p> 本来应该写一点关于这方面类似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字,尽管当年学校要求的特别严格,但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还是有很多美好绚丽的想法的,只不过是不能表露更不能表达……</p><p> 如果有谁被同学背后指指点点悄悄而神秘地说他有些“思想复杂”,那就可是天大的事情了。因为我们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年代,学生们的思想单纯的像水晶一样透明,每个人都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容不得画上半点杂色,除了学习,似乎真的没有别的。</p><p> 记得在当时的学校高中有一个学生叫王博,高高瘦瘦的头发总是有一些发亮,穿的也相对时髦,他的背后就有一些议论。直到有一天我们看到他到马路对面的艺术学校去报考艺术生了,才切切实实的知道他真的不是一个好学生,怎么能去演戏呢?在当时我们学生的眼睛里,考上一个大学才是人间正道。</p><p> 关于漂亮女生,既然当年都没有写,那么现在时过境迁也就不写了吧?</p><p> 呵呵!</p> <p><br></p><p><br></p><p><br></p><p>十二 附中的美术与书法课</p><p><br></p><p>  杨再新老师是我们的美术老师,后来也是我们的大字老师,当时还不叫书法课。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当上了大字课的代表。在为同学收作业和发作业的过程中,我比其他人更多的了解了杨再新老师。就觉得她和其他的老师不一样,也许是一种艺术气质的傲慢,或者说是对我们学写大字这一门副科根本不重要的轻视,总之他和学生们很少有交流,对每一个学生也不很关注,除了我,似乎他不认识别的同学,也可以说事后他也不见得认识我。</p><p>但杨老师可能当时是我们学校唯一的美术和书法教员,我后来喜欢书法,也不能不说和在附中当练习写大字有直接的关系。</p> <p>  为母校师大附中70年华诞而作</p> <p>  晒一晒我的书法习作</p> <p><br></p><p><br></p><p><br></p><p><br></p><p> 还有一件生死攸关的事情令我难忘</p> <p>  老师们总是带头劳动,尽管他们有的身体有病弱不禁风。</p> <p><br></p><p>十三 差一点牺牲在奋进公社的大地里</p><p><br></p><p> 当时附中组织学生经常到工厂和农村参加劳动。有一次我们被组织到长春市区西北方向的奋进公社去劳动。我们接受的任务是每个人挎着土篮子在地里挖土豆。</p><p> 秋天广阔的原野,让我们一时很兴奋。年轻的我们有着挥洒不尽的激情和力气,哪一个人肯落后呢?大家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到了傍晚的时候,夕阳西下,我们拼尽全身的力气也全都用完了,但是收工的号令还一直没有传下来。我们搓着疲惫的身体和咕咕叫的肚子,依然往返在大地与道边的土豆地之间。</p><p> 忽然我觉得天旋地转,实在支持不住就倒在了天色渐暗的地垅间……</p><p> 好长时间我恢复了意识,听到遥远处有人喊我的名字,我知道我刚才是失去了知觉!现在已经是收工了,但是半天我也支撑不起来,整个身子都不听自己的话!</p><p>有同学四处找,继续在喊我的名字,半天,我终于可以喊出声回答了,怕同学们看到我的窘态,我强撑着站了起来,摇摇晃晃的向地边走去……</p><p> 那次我第一次体验到了死亡的滋味!</p><p><br></p><p> 而第二次是我在延边下乡的集体户夜间烧炭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时。</p> <p><br></p><p><br></p><p><br></p><p>十四 一次危险的日偏食</p><p><br></p><p> 一次在课间操的时候同学们想起来当天有日偏食,有人拿出来在家带来的墨镜和用蜡烛烟熏黑的玻璃片,跑到教室外面去观测。可是大部分人没有准备,只能望洋兴叹。这时候侯小弟从外面兴奋的回来说:“不用乌玻璃也能看见日偏食!”</p><p> 我们几个好奇地跟了出去。只见他直视天空中的太阳,骄傲的对我们说:“你盯住看一会儿就看清楚了。”嘿,果然奏效,我们几个人都高兴的欢呼起来:“看到啦!看到啦!”……</p><p> 缺了一个牙的太阳是看到了,但是进屋以后就都看不见黑板上的字了!我们看到的黑板中央就是一个大大的黑洞,一个字也看不见!没有人敢吱声,只能像看到了一样,在教室里干坐。后来渐渐发现,只要把头歪着,用眼睛的余光倒也可以看到黑板上的字。</p><p> 真正把视力恢复了是在一周以后。</p><p> 事后我们才知道,假如课间的时间够长,我们再多看一会儿就都失明了!一次多么危险的日偏食观测呀!</p><p><br></p> <p>左二就是侯小弟同学,现在是退休在总政话剧团的著名的油画家,名字改为冬戈。</p> <p>我们初中三年二班同学中,日后有两个同学的名字史宁中(在二)和吴博达(右一)作为附中历年来毕业生中优秀代表和杰出人物登在校史纪念册上。也成了我们班级的光荣和符号。</p> <p><br></p><p><br></p><p><br></p><p>十五 热胀冷缩的窝窝头</p><p><br></p><p> 1963年入附中后,正是国家粮食困难的时候,学生在食堂伙食是定量的,让长身体的我们根本吃不饱!盼那盼那,一周只能吃上一两次细粮解馋。平时吃的更多的是高粱米饭,把我吃的每天都返胃酸,一股一股的向上喷涌,感觉从胃里猛喷上来的酸水让后脑勺和整个脖子都硬硬的了……</p><p> 当时学校的管理制度是严格的,对食堂的要求也是一样,在大食堂的墙上,必须挂着让学生们提意见的意见本。有一次我好奇的上去翻了翻,只见高年级的同学大胆的写了如下一段话:“也许是天气一天天变冷热胀冷缩的原因吧,咱们食堂的窝头越来越眼儿大皮儿薄了”……</p><p> 看了以后很有同感,也很解心头之愤懑,但是自己却一个字也没敢往上写。</p><p><br></p> <p><br></p><p><br></p><p><br></p><p><br></p><p>十六 崔岢老师与乌鸦粑粑</p><p><br></p><p> 据说崔柯老师在满洲国的时候就是体育健儿,给我们当老师的时候,依然身体健硕,精力充沛!</p><p> 看到学生们上体育课时又怕热,又怕晒,又怕累,一个个娇里娇气的样子,我记得崔老师站在前面说:这么年轻的小伙子,一个个都不能吃苦,你们知道吗?我们在满洲国的时候足球队训练必须剃成光头,在太阳下面暴晒,跑上十圈八圈的没有人叫苦!</p><p> 崔老师不仅在体育课上教我们各种体育运动,还负责整个住宿学生的宿舍管理工作。这是一项事无巨细,没早没晚的繁杂的工作。冬天的天还没亮,就听见崔老师在走廊里向大家喊:起床了,上早操了!</p><p> 再困再累,我们也得闭着眼睛爬起来。</p><p> 有一次崔老师把我们在操场上列队集合起来,说的是宿舍水房的卫生问题。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大家在水房刷牙的时候一定不要拉拉的遥哪都是,你们自己看看,水房地下刷牙甩下来的白牙膏一摊一摊的,就像斯大林大街大树下乌鸦拉的粑粑……”我们哭笑不得,都把脖子憋的好粗。</p> <p>  </p><p><br></p><p><br></p><p> 附中的记忆有多少欢乐!</p><p> 但在记忆的深处,也有过苦涩……</p> <p><br></p><p>十七 那一天,我的中队宣传委员被撤消</p><p><br></p><p> 多少年过去了,回忆起来附中带给我的都是那么美好的记忆。当然也有心酸的时刻。</p><p> 那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p><p> 有一次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明明听到齐兆元老师说班干部留下开一个会,当我收拾好文具的时候,齐老师走到我身边说,这一次你暂时先不要参加,在教室里等我们。</p><p> 这是为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忽然我又想到了一个让我最近才知道并一直隐隐作痛的家庭出身问题,是不是父亲在国民党部队当过部队文工团导演的事儿被学校知道了呢?但是父亲后来又带解放军文工团当过导演呢,现在父亲也是一个国家干部啊?是家里面又出了其他问题吗?我恐惧的心越聚越紧,我知道100%是这件事情了!</p><p> 我孤独的在教室角落里坐着,我审视着这个一时间让我看不懂的世界,我觉得我在教室的角落里面对着全班的同学们越退越远,越退越远,一直退到墙缝里面!</p><p> 果然老师和所有的班干部都回到了教室,同学们的表情都是奇怪而陌生,个别人也带着关爱和怜悯……齐老师,后来说了一些什么话,我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大致的意思就是由于具体的原因,贾志坚以后就不再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了……</p><p> 散会了,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说,别有什么负担,大家都理解你。</p><p><br></p><p> 多少年以后,从美国回来的王志祥对我说,他清楚的记得有一次黄昏在附中操场上,已经是食堂吃晚饭的时间了,他看到我一个人默默的坐在那里,静静的撕着一本书……</p><p> 他说的也许就是这一天吧。</p> <p><br></p><p><br></p><p><br></p><p>十八 关于自私的一次讨论</p><p><br></p><p> 记得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整个社会形势是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在学校也把阶级斗争的弦儿绷得很紧,因此在课外的时候,学校提倡组织各班级或各小组的讨论会,对学生们思想中不正确的东西,也要挖掘批判。</p><p> 一次班级里特意把教室里的桌椅摆成座谈式的方块形状,学生们分成几组围坐在一起交待自己的活思想,起初大家都不想谈,因为凡是活思想都是不大正确的东西。但是在让大家“大胆亮出来”反复的启发下,讨论开始了。</p><p>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吴岱说,她的弟弟在很小不懂事的时候就抢着吃好吃的东西,她认为也许自私就是天生的。</p><p> 马上反驳她的意见出来了,因为小小年纪也知道左一点说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同学说,自私是资产阶级思想,是受腐蚀以后才有的,如果说天生是自私的,就给自私提供了合理的成分,是完全不正确的,甚至是反动的!</p><p> 结果吴岱提出的活思想被认为是思想有问题。有同感的人,也不敢同意了,实际上是受到了大家无形的批判。</p><p> 这在我的印象里很深,我暗暗地想,以后说话可要千万注意,真话不一定非要在会上说……</p><p><br></p><p><br></p> <p><br></p><p><br></p><p><br></p><p>十九 “炕务委员会”事件</p><p><br></p><p> 后来知道这在我们三年二班算做一个有影响的集体事件。但是究竟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我一直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这是一件发生在集体宿舍的事情,最后被认定为是非班级干部和班级干部之间的冲突和对“抗”。</p><p> 我从上中学就住宿了,在这个日本人建的老二层楼里度过了不止三年时间。我们住在一间寝室里的男同学因为朝夕相处,所以比和其他同学就更近了一步。但是我当时认为所谓的炕务委员会只是一个玩笑,根本就没有仔细听到底是什么意思。也许因为我大小也算是班级干部,所以我虽然与大家同居一室并不是炕务委员会成员之一,到底都包括谁?我也一直不清楚。</p><p> 这件事情在我的印象里,既没有正式被提及过,也没有正式被处理过。但是不少同学认为在这个事件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老师把他们的“炕务”理解为“抗务”——即对抗班级干部的组织。</p><p> 我是不是在当时就是个除了学习之外头脑不清醒的人呢?</p><p><br></p><p><br></p><p><br></p><p> 当年的附中每年只能收四个班级,每个班级45人,一共180人,不能多也不会少。如今的学校扩大了很多倍,听说一个年级甚至有26个班级,每个班级的人数还会超过50名。</p> <p><br></p><p><br></p><p><br></p><p>二十 0001号我的毕业证书</p><p><br></p><p> 在文化大革命中,东北师大附中曾经改动了校名,估计当时是全长春市的中学,一共有64所,所以被改动校名的学校从65开始排。长春市实验校65中学,东北师大附中改为长春市第66中学,省实验中学改为67中。也许从革命道理上讲,就是没有哪一个学校可以搞特殊化凌驾于其他中学之上,必须一顺水儿的用数字来表示才更公平。</p><p> 在最近电视台策划了一个师大附中70年校史的纪录片,曾经任长春市副市长的安莉学姐选用了我一生中走南闯北,搬家无数仍然一直保留着的长春市66中的毕业证书。之所以一直珍藏着,是因为在我的心中,我少年时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和成长的母校,在心中的位置无可替代!</p><p> 至于毕业证书0001号是怎么来的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了。证件上的时间是1969年3月6日。只记得当年听同学说师大附中发毕业证书了,我马上就坐着摩电到学校去了。当时是怎么找到老师的,到哪一个办公室盖章取出的毕业证,都已经记得不很清晰了。对这个0001号特殊的编号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记忆,只是这次校庆找到后才让我感到当时真的很幸运,也很神奇!</p><p><br></p> <p><br></p><p><br></p><p>二十一 吴博达为我开证明</p><p><br></p><p>  顺便想起了另一件到附中去办手续的事情倒是清清楚楚。</p><p> 那是1968年10月未,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串联去过北京了,并且好多同学还到全国各地去了。可是我因为家里的出身不好,一直没敢向学校提出申请外出串联,因为传说学校是不可能让我们去的。</p><p><br></p><p> 有一次我终于鼓起勇气到学校去想试一下运气,没想到学校说找一下办公室吧。我进去之后看到的却是我们班的同学吴博达。他很警觉的想了想,又非常诚恳的对我说:“我给你开介绍信。”(后来吴博达当了工大的副校长和吉大的校长。我一直认为他从小就胆大心细,敢做敢为)。太好了!我心里暗喜,却没有表现出来,很平静的接过介绍信,飞也似的回家准备行囊要去北京了!</p><p> 我终于赶上了毛主席对红卫兵小将11月11号的第七次接见。虽然我不是红卫兵,却和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一样,享受了一次阳光普照的待遇。</p> <p>  疯狂的文化大革命在校园里结束之后,经过短暂的军宣队进驻和所谓的复课闹革命,老三届初中高中整整六个年级的学生一起被分配到了全省各地的各个角落——上山下乡运动,让我们的青春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p><p><br></p><p><br></p><p><br></p> <p> </p><p><br></p><p><br></p><p>二十二 在延边见到聂海清老师</p><p><br></p><p> 我下乡是自己选择到延边地区的敦化县的,因为我认为到农村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会再回到城市里来了。当时是经过他们班主任的介绍与长春30中的同学组成的一个集体户,这些同学都非常纯朴热情而真诚。虽然只是在下乡的前一个月才介绍认识,但我们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p><p> 在农村,我干了一年农活,然后到几乎没有人能够压住茬也没有人愿意干的小学校,开始当了民办教师。当然,集体户的同学们也认为我的身体欠佳,又经常舞文弄墨很适合当老师。记得集体户第一个去当小学老师的是一个女生,没几天就哭着回来了。第二个是集体户的另一个男生也是时间不长,便苦着脸回来说这活没法干!因为当时学校乱哄哄,把两个没人教的班级合到一起,学生的年龄也就比我们小两三岁而已。</p><p> 第三年我被招工。但是由于京沪津三大城市的知识青年向周总理反映情况,即他们外来知青从来没有一个人被当地招工。因此我们招工回长春的350多个名额,通通都让给了上海知识青年,我便只能留在了敦化当地的县林业局。当时的大队支书和我说,这次大家推荐了你也轮到了你,你如果不去,下次集体户招工怎么办。是啊,我怎么能再一次占用同学们的名额呢?这样一呆就是很多年……</p><p><br></p><p> 当年,有一天,我听说东北师大附中的老师来看望留在敦化的知青和被招工在当地的学生,心情格外的激动!我们的母校还想着我们呢!</p><p> 我们的同学清楚的记得聂老师在上物理课的时候,他的南方口音特别明显,在讲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时候,我们听到的两个词就是同一个声音,根本分不出来究竟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但是大家又谁也不敢问,因为聂老师讲的十分认真努力,而且他自己认为一定讲的非常清楚。</p><p><br></p><p> 事过多年了,在异乡为异客的敦化山区又高兴地见到了老师!当时我看到聂海清老师时,他可能己是学校是革命委员会的成员,见到我他就喊出了我的名字,仿佛是亲人的声音,真是有一种“见到了你们格外亲”的感觉!</p><p> </p><p> 现在聂海清老师己随儿女在美国安度晚年,身体非常健康!也许他已经早就忘记了这件很平常的事情……</p><p><br></p><p><br></p><p> 青年时代的聂海清老师</p> <p>  </p><p><br></p><p> </p><p> 二十三 三年级的一次反叛</p><p><br></p><p> 邢志老师是我们初中三年级非常好的班主任,可惜现在他已经去世了!</p><p> 邢老师和齐兆元老师一样都是我敬佩和尊敬语文老师,他们的文笔都非常好,钢笔字也都特别漂亮。但是邢老师给我们当班主任的时候,我就已经不是班级干部了,由于有一些自卑心理,我和邢老师也接触的并不那么密切。只是感觉邢老师不苟言笑非常认真也非常严肃。</p><p> 值得记录的一件事情是,我有一次违背了他老人家的意愿。要知道,我一直是一个非常听老师话的孩子</p><p> 那是当文化大革命来临的时候,中考和高考都没有了,有一些事先考上技工师苑之类学校的同学录取也作废了。当时我们班同学宋洪长和郭润民与其他班级的一些同学都主动选择了到松辽平原的前郭旗国营农场去了。</p><p> 有一天,在我们学校临近自由大路东门的台阶外面,邢老师非常关心的和我说:你现在的家庭政治条件不好,据说以后大部分同学都要到农村去,你是不是主动选择到农场去更好一些?在好长一段时间的静默之后,我第一次婉言拒绝了邢老师的提示。我心里想,我有着好多青春的梦想,我只觉得青春不应该在没有文化生活和艺术氛围的农村度过,我要坚持到最后一丝希望,我要去接近我的梦想!</p><p> ……</p><p> 当很多年以后,我从外地返回到长春工作,和蔡培国一起打算去看望多年不见的邢志老师,当时邢老师已经到市里面去工作几次都没有遇到。没想到从中学毕业开始的一别竟然是和邢志老师见的最后一面……</p> <p>  如今捧读着学长徐志辉送我的邢志老师在2016年编辑的《悦读悟语》一书,真是百感交集……</p> <p><br></p><p><br></p><p><br></p><p>  当年作为知识青年下乡以后,我在农村参加过劳动,当过教师,后来抽调到林业局,当过工人、木村检验员、工会主席、党委宣传干事。大学毕业之后,放弃了延边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工作于1986年回到了长春。</p> <p>  集体户的户友们</p> <p><br></p><p><br></p><p><br></p><p> 多少年了,学校变了,时代变了,同学们也都改变了,但是少年时附中的这份情怀却依然如故……</p> <p>  半个世纪后,我们全班的同学又重新回到了母校,可谓世事沧桑,感慨万千。</p><p> 后来我们班级由于上一届病休的学生回来复课和一部分省市部队领导的子女转学增加到了55名同学,现在有五名同学已经先后离世,另有一些失联多年。这一次聚会实到30名同学,也许就是今后天南地北的同学们聚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了。</p><p><br></p> <p>  让我们永远怀念着老教师们,他们分几批都被省里市里评为优秀教师的典型。</p> <p>时光飞逝,转眼几十年匆匆逝去。</p> <p><br></p><p><br></p><p>二十四 想不到,多年以后的一天</p><p> 张子彬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p><p><br></p><p> 退休以前,我参加了长影乐团爱乐合唱团,在我当副团长的日子里,大家一起到中国大剧院和北京的中山音乐堂,以及在文化活动中心和长影音乐厅进行了不少次演出,重新拾起了青少年时的梦想——音乐梦。</p><p> 有一次在前进大街和南湖大路交叉口的卡拉OK歌厅的大厅里我见到了张子彬老师,正和一些好像外地客人寒暄打招呼。因为很多年没见了,我不敢主动和张老师说话,不知道张老师是否还能认得我。</p><p> 这时张老师送完客人回头看见我说,“贾志坚,好多年没见面了!”我实在觉得很意外——几十年了,风风雨雨地北天南还能直呼出一个普通学生的名字?也就是周恩来总理有这个天赋啊!</p><p> 和张老师聊了几句天之后,张老师不容分说的指示道:“在别的地方唱歌,怎么不回到学校来唱啊?今后一定要回到咱们校友合唱团来!”</p><p><br></p><p> 就这一句话,我后来决定离了开原有的合唱团,从此回到了母校的怀抱。</p><p> </p> <p>  后来,当艺术团举办十五周年团庆,导演苏志强因有特殊情况很难到场时,张子彬老师又命令我在桃李梅大剧场当整台节目临时的现场导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极有素质的附中同学们,每一个人都胜任了演出中分配的工作,把晚会办得有条不紊让大家很满意。事后我就想,张子彬老师怎么就敢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第一次实际操作的我们呢?那就是了解和信任。</p> <p><br></p><p><br></p><p><br></p><p> 年轻时的张子彬老师</p> <p>  老当益壮耳聪目明潇洒乐观的张老师</p> <p><br></p><p><br></p><p><br></p><p> 从此,我和师大附中的校友合唱团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校友合唱团中,我们男生小合唱的同学们个个都是好手。</p><p> 尽管他们都是厅局长书记大老板什么的,今天就是普普通通的合唱队员,且谦和友善,快乐起来会像孩子一样,排练时认真起来却一丝不苟。</p> <p>  这是我改动后独唱的一首歌曲《当你老了》:</p><p><br></p><p> 当你老了&nbsp;&nbsp;头发白了&nbsp;&nbsp;</p><p> 翻开往日照片</p><p> 当你老了&nbsp;&nbsp;在夕阳下&nbsp;&nbsp;</p><p> 轻轻漫步回忆青春&nbsp;&nbsp;</p><p> ……</p> <p><br></p><p>二十五 母校永远的眷恋</p><p><br></p><p> 近一年来,我又参加了校友的气排球队,在张老师的组建和管理下,这是一支少有的充满快乐和友谊的团队!我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提高了球艺,更体会到了师生之间三生三世的真挚情谊!</p><p> 命运多么神奇,世界划了一个大大的圆,我的生命的两端——少年和老年都与师大附中紧紧相连!</p> <p>廿六 感 悟</p><p><br></p><p> 一生中我写了很多诗歌和文艺作品,但是有一首朗诵诗,在我心中是颇有分量的,那就是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在前一天晚上连夜赶出来的《老同学 老附中》。</p><p> (原文附在全文的最后)</p><p><br></p><p> 还有一篇文章,就是我最近写的《百年树人 附中精神》。我的好多话都写在诗歌里面,留给大家,也留给自己,更留给生命中深深的记忆。</p> <p>  我是附中的学生,牢记着附中精神。一生中干什么都追求做到努力所能做到的最好。我在新闻出版界工作多年,被评为最高的职称——编审,并连续多年做为省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也被省政府评为优秀出版工作者总编辑和社长。当我的杂志在全国各地火爆一时的时候,当我在国外出席ABA国际书展的时候,当我加入作家协会并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在各级报刊发表并获奖的时候,当我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许多名人一起听著名的教授和学者讲课的时候,总觉得和青少年时代教我成长的母校分不开。</p><p><br></p><p> 如果少年时没有附中的五年,我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p><p><br></p><p><br></p> <p>  附中精神,永世流传!</p><p> 少年时代,难以忘怀……</p> <p> </p><p> 本想写在附中时候留下印象的二三事,没想到坐下来一动笔则浮想联翩,好多似乎已经忘却的事情,又清楚地浮现在眼前,幸福的、酸楚的、细小的、疑惑的一件件事情都变得那么美好,那是一个逝去了将不再来的时代,那是一段记载着我们独特的青春岁月的美好时光……</p><p><br></p><p> 写着写着就写成了“附中二三十事”了。但还是叫原标题吧,作为我们青春的留念,也为附中这座历史悠久高屋建瓴温暖而亲切的建筑添上一道小小的花边吧!……</p><p><br></p><p><br></p><p> ——写于校庆七十周年之际</p><p> 2020.10.08 长春</p><p><br></p><p>——————————————————</p> <p>  </p><p><br></p><p><br></p><p><br></p><p>尾声:</p><p><br></p><p> 此时情难了</p><p> 此刻爱难舍</p><p> 附中,我的母校</p><p> 此时此刻,我要为你唱上一支歌</p><p><br></p> <p><br></p><p><br></p><p><br></p><p> 🍁🍁🍁🍁🍁🍁🍁🍁🍁🍁🍁🍁</p><p><br></p><p>附:</p><p><br></p><p>&nbsp;&nbsp;&nbsp;&nbsp; &nbsp;老 同 学&nbsp;&nbsp; 老附中&nbsp; </p><p> (诗朗诵)</p><p>&nbsp; ——为母校东北师大附中同学</p><p> 离校70年后重逢而作</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66届毕业生&nbsp;&nbsp; 贾志坚</p><p>&nbsp;</p><p>同学 ——</p><p>一个极其普通的词儿</p><p>却凝结着&nbsp; 一种特殊的情结</p><p>仿佛</p><p>拨动了一根特殊的弦</p><p>总是思绪难平</p><p>&nbsp;&nbsp;&nbsp; 心潮激荡</p><p>想起五十年前的</p><p>&nbsp;&nbsp;&nbsp; 夏雨冬雪</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春花秋月</p><p>&nbsp;</p><p>因为,那是我们的人生中</p><p>最纯真最难忘的日子啊</p><p>13岁到19岁,这如花的年龄</p><p>记载着我们的期待和憧憬</p><p>记录着我们每次最初的心动</p><p>也留下了我们小小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 甜酸苦辣</p><p>沉淀了我们</p><p>&nbsp;&nbsp;&nbsp;&nbsp;&nbsp; 色彩斑斓的——梦</p><p>&nbsp;</p><p>同学</p><p>是一个最容易引起美好回忆的词</p><p>尤其是在“同学”前面加上两个字</p><p>——“附中”</p><p>&nbsp;</p><p>今年,是离开母校五十二年的日子</p><p>今天,我们早已从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p><p>走过了花甲,甚至走进古稀</p><p>&nbsp;</p><p>不是吗</p><p>这熟悉的课桌和教室</p><p>早已是儿女们坐过的地方</p><p>甚至孙子孙女都入学了</p><p>我们,早已经成了家长</p><p>——甚至成了爷爷奶奶外婆外公</p><p>&nbsp;</p><p>岁月不饶人</p><p>但岁月却隔不断</p><p>&nbsp;&nbsp;&nbsp; 同学之间的友情</p><p>&nbsp;</p><p>那一年</p><p>我们以当时“骄子”的自豪</p><p>跨进附中的校门</p><p>吉林省中学的最高学府嘛</p><p>我们依稀还记得</p><p>&nbsp;&nbsp;&nbsp; 当年丁香花的清新</p><p>&nbsp;</p><p>六十年代的天空是晴朗无污染的天空</p><p>我们的中学时代美好而纯净</p><p>男女生同打一场篮球,同唱一首歌儿</p><p>全班一起到桂林商场</p><p>&nbsp;&nbsp;&nbsp; 去擦玻璃、卖货,学习雷锋</p><p>也曾一起到附中农场</p><p>&nbsp;&nbsp;&nbsp; 去挑筐、背土,热火朝天地参加劳动</p><p>&nbsp;</p><p>到如今,我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p><p>每一个同学的学号、座位、爱好、禀性</p><p>以至于每一个故事的细节和过程</p><p>虽然那最难忘的时光不会再来</p><p>但它将永远伴随着我们</p><p>&nbsp;&nbsp;&nbsp; 长长的一生</p><p>&nbsp;</p><p>当然我们更记得,爱</p><p>在那时我们的心中格外神圣</p><p>对漂亮的女生,男生们从不敢碰</p><p>幻想盼到将来成熟的季节再摘取吧</p><p>谁料,一阵飓风过后</p><p>枝头只剩下了无花果苦涩的记忆</p><p>“同桌”们</p><p>都已长发盘起</p><p>&nbsp;&nbsp;&nbsp; 成了别人孩子的母亲</p><p>&nbsp;</p><p>当然,在纯洁的集体户和后来的日子里</p><p>学校也为我们留下了</p><p>&nbsp;&nbsp;&nbsp; 些许可以回忆的美丽爱情</p><p>才使我们在今天聚会的时候</p><p>有几对笑颜如花的老夫老妻</p><p>才不至于让我们为此忿忿不平</p><p>此刻,大家都笑了</p><p>因为我们五十二年后重回母校的时候</p><p>难得都有这么好的心情</p><p>&nbsp;</p><p>是的,我们中间</p><p>有教授、有干部、有编辑、有老板</p><p>有校长、有领导、有医生</p><p>虽职务的不同</p><p>却从不会影响我们</p><p>&nbsp;&nbsp;&nbsp; 两小无猜时建立的友情</p><p>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经历</p><p>有痛苦、有彷徨、有失败、也有成功</p><p>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感人的故事</p><p>下过乡、当过兵、出过国、打过工</p><p>但今天</p><p>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骄傲</p><p>——我们都是附中的学生</p><p>&nbsp;</p><p>原来瘦的——胖了</p><p>原来高的——矮了</p><p>一切都变得不同</p><p>可不变的&nbsp; 是我们</p><p>&nbsp;&nbsp;&nbsp; 一双双和原来一模一样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清澈透明的眼睛</p><p>和老师们亲切动人的话语</p><p>以及他们满是皱纹却依旧灿烂的笑容</p><p>&nbsp;</p><p>孔子说,五十知天命</p><p>六十而耳顺</p><p>七十则从心所欲</p><p>我说,人到老年才更懂得友情</p><p>同学的情谊、美好的回忆、欢乐的聚会</p><p>这一切,比什么都更显得</p><p>&nbsp;&nbsp;&nbsp; 弥足珍贵</p><p>&nbsp;</p><p>同学——意味着同龄</p><p>同学——意味着相知</p><p>同学——意味着友谊</p><p>同学——意味着同心</p><p>同学,是一个永远</p><p>&nbsp;&nbsp;&nbsp;&nbsp;&nbsp; 能引起我们美好回忆的词</p><p>尤其是在“同学”前面加上</p><p>——“附中”</p><p>&nbsp;</p><p>同学们</p><p>(请允许我加上“亲爱的”)</p><p>——今日的先生、女士</p><p>&nbsp;&nbsp;&nbsp; 昨天的男生、女生</p><p>亲爱的同学们</p><p>今天,在半个世纪后重逢的美好日子里</p><p>我们以七十岁的年龄</p><p>我们有十七岁的心情</p><p>为青春</p><p>为友谊</p><p>为附中</p><p>也为了与我们一起成长的共和国</p><p>更为了与我们一起辉煌的母校啊</p><p>——举杯</p><p>——同庆</p><p>&nbsp;</p><p>让我们敞开胸襟</p><p>&nbsp;&nbsp;&nbsp;&nbsp;&nbsp; 挥洒豪情</p><p>岁月不老</p><p>同学就永远年轻</p><p>夕阳正好</p><p>请大家多加珍重</p><p>也许天伦之乐</p><p>不止是三世同堂儿女绕膝</p><p>更是青梅竹马时共享一片蓝天的老同学在一起</p><p>怀念岁月共度晚年感悟人生</p><p>&nbsp;</p><p>让我们</p><p>共同期待吧</p><p>五年后——</p><p>再一次激情不减携手相贺白发苍苍的真情相拥</p><p>十年后——</p><p>耄耋之年我们没齿不忘笑看泪眼的再一次重逢</p><p>……</p><p>&nbsp;</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20年月9月15日&nbsp; 重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