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感之二

以文会友

<p>“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细节虽小,有时毫不起眼,却关系到一堂课的效果。今天就说说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课前准备。</p> <p>课前准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今天主要说的是狭义的课前准备,即每一堂课上课之前要做的事情。</p> <p>查课发现同一个班不同的老师上课课前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老师上课前老师没到学生已经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有的老师上课前班里乱作一团,甚至老师已经走上了讲台,还久久的静不下来。同一个班级,同样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状态呢?显然问题出在老师身上,因为老师的对学生上课前的要求不同,学生的课前表现也就不同。</p> <p>有的老师课前在讲台上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其他的学生在下面说说笑笑;有的老师也有课前提问,但是只是提问,会的会了,不会的就不会了,没有什么评价和奖惩,这样学生不会重视;还有的老师铃声响了以后才进入课堂……很显然,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课前模式。</p> <p>每堂课上课之前老师都应该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不单单是准备好学习物品,还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知识的准备。简单的说,就是上课前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上课铃响了之后,教师再组织教学,然后再开始讲课。</p> <p>把学生提前拉入学习状态的最好课前模式就是课前检测。课前检测的内容要提前布置,最好是上一堂课下课的时候告诉学生,下一堂课前要检测的内容,要求学生课下做好复习,下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检测。如果只是测、判、然后发下去统一讲,这样有一部分学生肯定不会重视。</p> <p>那么如何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呢?就是对不达标的学生盯着不放!不达标不放松,直到达标为止。这样第一次学生可能还存在侥幸心理,不会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但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只要坚持下来,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足够重视,就会达到上课之前老师不到学生自觉复习的状态。</p> <p>为了便于及时批阅及时反馈,每天课前检测的量一定要小。老师们容易犯一个毛病,要么不测,要测就想面面俱到,出很多题,这样给批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好长时间批不出来,最后不了了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不重视了。</p> <p>所以课前检测一定要少出题,不要出太难的题,重视基础的检测。只要学生认真复习就能做好,这样既能夯实基础,学生只要学就能考好,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p> <p>课前检测的成绩出来后,按一定的标准给小组和个人分别加减分。对于不达标的学生盯着二次过关。可以在班里选出几个得力的小助手,让小助手在课余时间督促他学习,直到达标为止。这样没过关的学生就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比如说早操前课间等零散时间,就能充分的利用起来。</p> <p>最后,要利用好小组评价和个人积分的成绩。如何利用?方法可灵活多样,原则就是抓住学生的心理,喜欢什么就奖励什么,害怕什么就惩罚什么,从而让学生重视小组成绩,从而重视学习。这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p> <p>做好课前准备,坚持课前检测,既能把学生提前拉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又能让学生在学新知识之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教育具有反复性,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也需要不断的强化训练,所以一件事情只要是对的,是有效的,就要坚持不下的做下去,最终一定会有成效——比如课前检测!</p>

学生

检测

课前

老师

学习

重视

上课

一堂课

达标

老师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