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晋东南听故事:郭大爷趣谈崇明寺

烨子

<p>在高平市东南15公里处的圣佛山,有座千年古刹——崇明寺。寺东是郭家庄村,寺西是垛则村。</p><p>按原计划的行程,10月5日一早赶往崇明寺。之前,小韩提醒,现在正值农忙时节,赶紧打个电话给开门师傅约好。因此,在前一天回城的路上就约了,对方倒是很爽气,问从哪来、几个人,就答应早上8:30来开门。</p><p>一早,我们如约而至,门前看着崇明寺外表如民居般,刚拍照打卡,郭大爷就疾步走来。</p> <p>打开大门,登记时,看到边上有支投影笔,暗自好奇,没多问,又抱着书,准备对照着找点。</p><p>没想到,郭大爷拿起红外线投影笔从中佛殿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71年)开始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用几个数字概括了寺的“天下无双”:三断三反串两不同、一室二遗产。</p> <p class="ql-block">“三断三反串”,因郭大爷的本地口音重、而本人基本没有古建筑知识,没完全听懂,大致是指宋代的断梁结构。神奇的“断梁”,就是中佛殿的四椽栿,使用的是两根直径,长度相等的短小木材对接而成,在“断梁”的正中缝下,使用一根不太大的顺栿串承托,两端置于前后檐柱斗栱的后尾上,并将尾盖的重力,平衡到前后檐柱之上。大三角套小三角,一环套一环。小材大用是宋代建筑最典型的。中佛殿是唐代的风格,宋代的建筑。</p> <p>走出中佛殿,郭大爷停在了门口碑文前。</p><p>他指着碑文介绍,这里有宋淳化二年(991)碑文记载,说寺建于北宋开宝年间。说着,郭大爷走到了碑的后面指给我们看“淳化”二字。</p><p>然后又走到正面比划着“崇明寺”,说原来叫狼谷寺,崇明是根据佛教义理而得名,非常富有哲理意义,是皇帝特别敕赐的名字。</p> <p>往东走,郭大爷打开了东侧砖楼的木门,说这是明代建筑,问我们:你们知道这没窗户的地方是派什么用场的吗?我们一脸茫然。他微笑着说:“这是闭关室。”</p> <p>墙有1米厚,绝对隔音防震,就靠上方开的孔透气了,一旦进来没到时间出不去的。这就是“一室”。</p> <p>走到西面的侧殿,郭大爷指着窗下的石雕说:“这是压窗石,是我们寺里的文化遗产之一。”</p><p>这压窗石上有六对雕塑寓意六句话。他摸着当中的石雕说这是一对狮子捧着一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这是一对锁,对了,寓意“长命百岁”;这是一对门环,寓意“开门大吉”;一对孔雀,寓意“一心一意”:一对鹿,寓意“一路顺风”:最后是一对莲花,寓意“平平安安”……</p> <p>郭大爷如数家珍,一会儿停下来提问,一会儿让我们重复他的话,来确认我们到底听懂了吗?😍</p> <p>下面这座压窗石已经磨损了。</p> <p>我们来到了后殿。郭大爷说后殿是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的悬山顶建筑,深8米、宽12米,呈长方形。中佛殿是正方形。</p><p>后殿柱头用了宽大的普拍方,柱头铺作双假昂,补间铺作双抄,当心间用斜栱。</p> <p>三根大梁,巨大的木料堆在墙上,大材小用。</p><p>“两不同”,正是指中佛殿是小材大用,后殿是大材小用。</p> <p>内殿的四根柱子根据柱头题记,是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修缮时加上去的。</p> <p>跨出后殿,郭大爷指着四根石柱下的柱础说他们都是武将,但是有三个不一样,即骑的、穿的、手里拿的兵器都不一样。</p> <p>这是个女将哦~</p> <p>这些柱础是寺里另一个文化遗产。</p><p><br></p><p>说完,郭大爷骄傲地再三说崇明寺“天下无双”,又强调他的“三断三反串两不同、一室两遗产”,并要求我们重复一遍。我们一边重复,郭大爷一边纠正,直到他确认我们正确了……😊😂</p><p>西侧的仿闭关室是新造的。</p><p><br></p><p>郭大爷终于放心带我们走出了崇明寺,边走边说,为什么我们崇明寺能成为千年古刹,那是因为它地处风水宝地~背靠圣佛山,你们看看门前的龟山,我们这才是真正的龟山,不像人家做出来的~有龟背、龟脖子、龟头、龟尾,都是天然形成~在龟山下,还有一对卧龙环抱着崇明寺,你们看看那是龙头🥰😁</p><p><br></p> <p>在郭大爷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一对盘龙环绕着崇明寺卧在前面的小山下……</p><p>可敬的真正的国家古建筑的守护人~</p><p><br></p><p>在今天电话和郭大爷确认一些表述时,大爷非常耐心地予以解答,实在没听懂的还让小韩再去电话澄清。谢谢大爷!!!</p><p>大爷说,你要是写好了,也打印一份快递给我看看~一定会的~</p> <p>确实,高平崇明寺,不但上承唐朝和五代遗风,还创造性地使用了一对断梁,是我国现存的宋代建筑中最独具一格地特例。崇明寺中佛殿历尽千年沧桑保存至今,实是难能可贵,在中国古建筑排名前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