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第二站:斋堂岛</p> <p> 琅琊港到斋堂岛只有三公里的距离,渡轮十分钟就到了斋堂岛。</p><p> 轮渡往返每人24元。</p> <p> 斋堂岛航运历史悠久,岛与大陆之间的斋堂水道是南黄海重要的航道,可通60吨拖轮。岛沿岸多礁石,唯西北处为沙底,可泊船。元代起海运粮船皆泊于岛西北的岸滩。</p> <p>上岛了,也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p> <p> 斋堂岛,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东部黄海中,处琅琊台东南方向,因岛上有传说秦始皇当年求仙其侍从斋戒的古斋堂(“文革”中拆毁),故名斋堂岛。</p> <p> 岛上居民以捕鱼业为主,是琅琊龙湾海参捕捞区域,每年的春秋进行捕捞。</p> <p> 斋堂岛全长1.6公里,宽0.25公里,面积0.46平方公里,岸线周长约5.18公里。斋堂岛分南岛和北岛(也称前岛、后岛。《胶南县志》记为:南、中、北三岛)。1987年,把斋堂前岛和斋堂后岛以一狭长人工堤坝连接为斋堂岛。南岛高69.6米,北岛高27米。</p><p> 贴一张网上找的斋堂岛全景图。</p> <p>先去南岛</p> <p>走在连接南北岛的堤坝上</p> <p>那一头是北岛</p> <p> 斋堂岛作为琅琊台名胜的附属景点,1982年12月,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p><p> 岛上成立了旅游度假村, 主要景点在南岛,门票30元,人少给打了五折。</p> <p> 里面风景不错,景点的设置有些牵强附会,不过来了还是要玩一下。</p> <p> 山上的土路,斋堂岛还保留着原生态模样。</p> <p> 山顶有军事重地,围着山腰转了一圈,也没看到有上去的路,他们应该是从这里进去的。</p> <p> 小岛还挺洋气的,竟然立了一尊海神波塞冬的雕像。</p> <p> 走在环山路上,耳畔一直听着海浪拍岸的潮汐声。</p> <p>透过婆娑的树影就能看到山脚下的海水</p> <p>秦皇三趟剑,是试剑石?</p> <p>秦始皇雕像</p><p><br></p><p>斋堂岛的相关传说</p><p> 据传秦始皇是惠文帝的妃子与丞相吕不韦私生,始皇幼时听说此事,心里大为不快。一天夜里,始皇灯下读书,听见母亲与吕不韦窃窃私语,恨得咬牙切齿,竟咬下自己的一截舌头。从此便落下了口吃的毛病。始皇登极后,其母仍与吕不韦藕断丝连。秦始皇想起咬舌之痛。遂下令罢了吕不韦丞相之职,放逐到巴蜀。一气之下,把母亲也驱出皇宫,并发誓:不到黄泉不见母。 朝野上下对此议论纷纷,都说秦始皇是不孝之子。一日上朝议事,御史大夫趋前进谏:“陛下将老母逐出皇宫,国人皆议论陛下有不肖之罪……”,未容御史大夫说完,秦始皇早已火冒三丈,喝令武士推出去,斩了,并传下御旨:有给王母求情者杀。 长安有个县令,是个有名的孝子,要替王母求情。人们规劝他:有个朝中大臣为王母求情连命都搭上了,何况你一个小小的芝麻官。县令满不在乎地说:“怕杀头我就不去了”。 秦始皇见县令进宫,眼皮一耷拉:“你来何事?”“卑职不知陛下何以治国?”“法”!秦始皇从牙缝中挤出一个字。“那么,依卑职看来,国家是治不好了。”秦始皇忙问原因。“陛下连家尚且治理不好,怎么谈得上治国呢?”秦始皇明白县令的意思,又转念想到自己的誓言,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结结巴巴地说:“可……可是我说过不到黄泉不见母啊!”县令道:“这个不难,陛下把老母放到山上,然后派人在四周挖壕沟,等挖到黄泉(地下的泉水),陛下去见老母一面,再把他安置在某个地方,派人好生侍侯,让她在那里尽其天年,岂不更好?”秦始皇听了很高兴,很快采纳了长安县令的办法。</p><p> 后来,秦始皇到东海巡视,来到琅琊台上,见隔海有座小岛,就把王母安置在岛上吃斋度日。从此,这座小岛就叫做斋堂岛,名字流传至今。</p> <p>静海塔</p> <p> 姜太公雕像 </p><p> 姜太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据说姜太公在斋堂岛钓鱼用的还是直钩,海里的鱼专门上他的钩。至今斋堂岛附近水域还生活着一种味道鲜美的小海鱼,山东人称其为“朝巴鱼”。将带线鱼钩扔到水里,这种“朝巴鱼”就会来咬钩,根本不用鱼饵,这真与当年姜太公钓鱼有异曲同工之妙。</p> <p>南天门</p> <p> 置身岛上,漫步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之间,感觉她像一块巨大无比青翠欲滴的翡翠,镶嵌在琅岈湾里。“海上浮翠,休闲乐园”赞誉的正是美丽的斋堂岛。</p> <p>自然山洞</p> <p>军事防空洞</p> <p>这一段景色最漂亮</p> <p>现在向北岛走去</p> <p>石林</p> <p> 斋堂岛村,是一个典型的海岛渔村。岛上居民多从事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生产。海岛盛产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和星鳗鱼、巴鱼、刀鱼及虾、蟹贝类40多种海产品</p> <p> 斋堂岛地面狭小,四面环海,淡水资源极缺,岛上人畜吃水非常困难。1983年春,胶南县投资12万元, 岛上3村投资12万元,从琅琊台南窑沟水库引水,采用海底倒虹吸方式,用海底管道输水上岛,每昼夜送水85立方,解决岛上2400人的吃水和牲畜用水。</p> <p> 岛上十分安静,几乎没有人。可能出海的出海了,不出海的上琅琊港码头堤坝上出摊去了。</p> <p>家家屋前种着花草</p> <p>村中水塘</p> <p> 整个村庄好像就我们几个人,有点像当年鬼子进村遇到了坚壁清野。</p> <p>家家铁将军把门</p> <p>海参鲍鱼养殖池</p> <p>农村的老物件</p> <p> 岛上都建起了新瓦房,生活水平应该不错。</p> <p> 一圈转下来,我们评出了最勤劳人家。看这家小院种植品种最多,庭院利用率最高。</p> <p>小岛与千年名胜琅琊台隔海相望</p> <p> 北岛的尽头海滩上有渔船的避风港,岸上则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坟头。</p> <p>波光粼粼的海面</p> <p>是小岛最美的景色</p> <p>整个小岛还是码头上人比较多</p> <p> 本想上岛吃海鲜的 ,看了不景气的渔家宴,也没了吃的欲望。</p><p> 国庆节那几天游客能多点?</p><p> 每天出海打鱼、上岸贩鱼,闲时修船补渔网,这就是渔民日常恬淡自得的原生态生活。</p> <p> 又是拍又是录的,把补渔网的渔家女羞的一直不敢抬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