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一方土地滋养一方生灵。耒阳古民居,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有着自己的特色。在美学、环境地理学、建筑学、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鉴于此,为了做好发掘和保护有价值的文化遗存,作者从2020年4月12日起至8月30日,跟随由耒阳市政协、耒阳市文联、耒阳市文物局、耒阳市视界文化传媒公司4家组成的“以发掘和保护古建筑群”采风团队对湖南省耒阳市各乡镇古建筑进行了实地走访采风。为期近5个月时间,陆续拍摄了耒阳市18个乡镇(办事处)66个自然村(街道社区)91个古建筑点,拍摄照片3397张,行程共1840多公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一直坚持义无反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用镜头呈现历史,</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唤醒民众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b></div> 这次参与拍摄耒阳古建筑,作者作为采访团队唯一的摄影师,见证了耒阳湘南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每进一个古村,出入于古韵犹存的院落,望着斑驳脱落的砖土墙,抚摸着风雨磨蚀的石墩,作者能感叹到这些古村历史沧桑的久远和文化积淀的深厚,并为这些古村、古宅曾经的辉煌而惊诧的同时,更为人们对这些古村落弥尔珍贵的历史的漠视,以及摇摇欲坠的残垣断壁的熟视无睹而震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耒阳最大的古民居村落:三都镇南基村</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市镇清水铺老街古民居群</h5><div><br></div>目前,许多古村落,面临着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系列问题。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住在老屋内,在村子外面建了新房。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屋都破烂不堪,岌岌可危。一些地方存在古村保护意识淡漠,财力不济,人员外出务工等原因,以致古村落乡土建筑“老龄化、空巢化”的“自然性颓废”趋势正在蔓延。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平圩镇白鹭村刘家大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淝田集凤村美卿州集凤第</h5><div><br></div>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这次古建筑专题采访,其宗旨就是提高民众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而作者通过现场拍摄的第一手资料,以古村落、古民居为切入点,在《耒阳视界》媒体平台开辟“探访耒阳古民居”系列专题,陆续发表的《独具雕汇精华的公平镇古祠堂——万金头邓氏宗祠》、《衡阳最早的进步团体“新城端风社”旧址——新市古镇黄氏宗祠》、《诠释湘南传统文化的清代木雕艺术——新市镇蔡家老屋》、《享有“李青天”之誉的明朝进士李玺的故里——“龙门第”李家大屋》等18篇纪实图文,也是多方面展示了耒阳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大家了解当地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精神,旨在推动耒阳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和圩乡新立村蒋家老屋善家堂</h5><div><br></div>发表的这些纪实图文只是91个拍摄点中很少的一部分,主要是作者的时间与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望广大读者谅解。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义镇滩龙村雕龙冲周家大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导子镇楼下村古民居</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用镜头呈现历史,</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传统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b></div> 一个古村、一座古宅,在历史的嬗变和更迭中,有着挖掘不尽的魅力。高墙围屋,峰峦迭起,座座祠宇……遍布耒阳全境的古村落千姿百态。这些古村落虽然各具特色,却又隐隐透露出些许相互联系的共性。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导子镇三槐弟王氏古民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平镇石湾古村落</h5><div><br></div>湘南耒阳古村落从建筑特点看,主要以青砖青瓦两层砖木结构建筑,硬山顶,封火墙、垂脊墙马头墙,这些斑驳的马头墙或五山或七山,或平或拆,鳞次栉比,形式各异。门楣、窗格多数雕刻有精美的人物、草虫、花鸟图案。每一处古建筑之美,多体现于细节之中,或恢宏壮丽、典雅意深,或威严壮观、气势磅礴,或优雅飘逸、诗意灵动,既拥有着无穷微妙的变化和细节之美,也蕴含着一种耐心、专注与坚持的“匠心精神”。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区金南新屋里伍家大院</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和圩乡雅江村超莲背(原群乐村)</h5><div><br></div>而今,处处散发着独特艺术和文化魅力的传统村落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传统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保护并不是一味地保留原有的东西,而是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保留,并与时代紧密结合,彰显当今时代的特色。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市镇芭蕉村公馆里古民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阳镇新泉村龙门第李家大屋</h5><div><br></div>古村落是一部活生生的字典,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过去,留住我们的乡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平圩乡寿洲村古村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东江街道香兰村古民居</h5><div><br></div>“探访耒阳古民居纪实系列”即将落笔收官。在炎炎夏日行摄古民居数月之久,虽辛苦累人,拍摄器材受到些损失(无人机两次掉机、桨叶损毁、两块电池鼓包、),但在拍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村、街道办事处等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接待、提供各种方便,很是感动。尤其是耒阳市分管文物工作的刘素娟老师,作为一名女同志自始至终一路相伴,跑前跑后,采风事宜安排细致周到,又提供不少文字资料,与之相处也让作者学到了不少文物方面的知识,让作者非常感动,真心感谢她。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平圩乡寿洲村养德堂</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市镇敖山宜宾新屋里</h5><div><br></div>作者作为耒阳的一名摄影人,通过这次拍摄,对耒阳的古建筑分布和现状有了大概的了解,也为耒阳留下了众多古建筑遗存的影像资料,尽到了一名摄影人的社会责任和应有的贡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湖圩乡小塘铺周玺故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阳镇高岭村围子湾古民居</h5><div><br></div>在陆续发表的摄影纪实图文中,得到了众多老师和亲友们的关注与鼓励,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架办事处白洋渡村11组(兆占湾)</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架乡坪洲村古民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架乡下庄村古村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东江街道曹维山故居</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东江街道陈家大屋吊楼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东江街道古民居——南亭世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东江街道石梓村柴湾古村落</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余庆办事处水口村钟家大屋</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坪乡石枧村欧阳氏老屋</h5><div><br></div><div>下面请分享耒阳古民居部分建筑的艺术魅力:<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马头墙、瓦当装饰艺术</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以青砖青瓦马头墙为特征的湘南古民居,多以朝廷命官、商贾巨富或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兴建。他们选择风水宝地,不惜工本,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只为光宗耀祖、荣耀门庭,彰显地位声望和富贵家业。</h5> <h5>而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是屋顶和马头墙。屋顶由“脊” 和屋面构成。屋脊用小青瓦竖立排列两至三层,屋面用小青瓦正反覆盖形成瓦垄。马头墙随屋顶的坡势层层叠落,一般一至五层,装饰吉祥图案,伟岸壮观。</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石雕装饰艺术</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br></div> <h5>作为雕刻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石雕艺术,是以青石、沙石、花岗石、大理石等为材料的雕刻艺术品。在我国民间石雕工艺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h5> <h5>民间石雕广泛运用于建筑的诸多部位上,在耒阳古民居建筑中,如梁枋、廊心墙、台基、栏杆、门狮、柱础、门枕石等,都具有浓郁的湘南民间特色。</h5> <h5>古民居运用石雕的题材内容,多以写实性人物、动物、花鸟居多。寓意多为“加官晋爵”、“子孙满堂”、“富贵永年”、“吉庆有余”、“龙凤呈祥”、“天官赐福”、“麒麟献瑞”、“松鹤延年”、“麟凤吉祥”、“一路连科”、“狮子绣球”、“封侯挂印”、“太师少师”、“天马行空”、“福”“寿”等。</h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灰塑装饰艺术</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br></div> <h5>湘南古民居是一种具有强烈地域文化特征的民间建筑,附属其中的灰塑艺术题材丰富,造型灵巧,色彩淡雅,朴素自然,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凝聚了湘南先民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体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思想和审美倾向。</h5> <h5>灰塑古称灰批,是湘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材料以石灰为主,作品依附于建筑墙壁上和屋脊上或其他建筑工艺上,渊源其甚早,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寺庙和豪门大宅用得最多。</h5> <h5>灰塑工艺精细,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花鸟、虫鱼、瑞兽、山水及书法等。</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木雕装饰艺术</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3> <h5>民居木雕历史悠久,并逐渐成为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耒阳古民居木雕大多是在明清时期流传并遗存至今的。</h5> <h5>木雕装饰艺术大多体现在民居的梁檐、窗棂、家俱和厢房隔板上,都雕刻着精美的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寓意吉祥的花鸟虫鱼兽等内容,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古色古香的木刻佳作,汇集了阴刻、阳刻、浮雕、镂空雕、透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有方形、圆形、扇形、角形等各种布局,技法精致,十分讲究,彰显出古民居源远流长的儒家道德思想和湖湘文化印记。</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