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先打开班上同学难忘的歌。</p> <p class="ql-block">2020年初江西师大附中建了个校友群,朋友把我拉进了群,看看群中的校友,时间过得真快呀,从附中高中毕业已四十五年了,当时班上的同学都已退休,我是班上最小的,如果不是在国外,也该退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群后的几天,有人在群里放了张附中退休老教师新年聚会的合影,看着一位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曾几何时他们也是风华正茂,飒爽英姿,课堂上,深入简出,生动风趣,教导我们学知识、学做人;课堂外,带着我们去工厂、去农村,走向社会,获取人生中在书本上学不到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附中呆了高中两年,没当过学生干部,只是一个有点调皮的平头百姓,不知任何"内部消息",在这把自已的一点经历写写,就当是抛砖引玉,让其他会写的能人写个真正的附中这两年的简史,另外也想让同学们趁看我所写的,留出几分钟时间从带孙辈和做家务中解脱出来,回想一下自己所做过有趣的事,返老还童,说不定也有人把自己以前做的臭事写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是一九七三年九月进附中读高一的,这年附中刚从靖安搬回南昌恢复招生,当时的中学是高中初中各两年,我们是附中文革恢复后的第一届高中学生,全校只有高一初一各4个班,我是高一(3)班,班主任是张启明老师(照片中前排右一),他也是我们班高中两年的数学老师。1班的班主任是颜鞠汉老师(照片中前排左三),2班的班主任是曾子鲁老师(他后调动到师大中文系,不在附中退休教师之列),4班的班主任是蒋有廉老师(照片中后排左五),蒋老师也教过我们班的物理,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学数学的,其实他的物理课上得真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年南昌市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只有30%左右,南昌市从初中升入附中高一的同学大多是从南昌二中,育新学校和建工局子弟学校初中毕业的,1班和2班的比例较高,属于"嫡系",3班4班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是从外地转学而来,那一年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的很多教职工下放后调回高校,省政府的很多工作人员也回到了以前的岗位,孩子们与父母一起回到南昌,不少都进了附中继续中学学习,我父亲因为早一年回江西师范学院,我也早一年回南昌读初中二年级,当时想进南昌二中,只是学生太多进不去(据说那年南昌二中初二有28个班,教室里长条板凳要坐三个人),后来进了当时的南昌一中上初二并升入高中,高中开学后先是在南昌一中报了名,马上就开转学证进了附中,课本等都是在南昌一中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学第一天,全班同学分男女依高矮排队分座位,同桌的你是同性,前后左右桌是异性,估计张老师后面带的班都是用此法安排座位,据说其它有的班是同桌的你是异性,还是错开的,那时不怕男女同学谈恋爱,只怕上课讲话😄。记得前桌两位女同学平行喜欢说话,我们是恨得咬牙切齿,牙齿磨得嘎吱响,那女同学特别怕磨牙声,马上两手塞住耳朵静下来,我们发现此招后,有时也会故意制造点磨牙声作弄下同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教育资源是很紧的,教室里64个座位坐得满满的,教室里的课桌椅全是新的,一张桌子两个靠背椅,是从附中当年下放所在地靖安县订做的,还都是樟木的,油漆成桔黄色,在教室里可闻到樟木与油漆的清香,估计这批桌椅己成了校史馆里的古董。学号应该是分班按顺序编排,我是154号,是班上男同学里的第一个,为此高中毕业证上的性别还写成了"女",大概是填写毕业证的老师连写几十个女同学毕业证,写顺手了,一不注意把我的“性”给变了,后来只好找学校有关部门恢复本"性",换了张毕业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学校的学生里的老大哥,同年级的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成了学校的顶樑柱,当时社会环境比较乱,整个附中校园只有所在的教学楼是附中独有的,另外就是校门两边的值班房,附中的老师们与师大的老师们同住在原附中的学生宿舍筒子楼,以前附中的食堂礼堂是师大校办机械厂的车间,后来另外新建了一个体育馆,应该是文革后恢复以来的附中的第一个新建筑,现在或许已不存在了。为了保卫附中的财产,高中男同学节假日要经常轮流值班,有时还要打通宵护校,一晚6-8人,分上半夜和下半夜,每人一根木棍(军训时练刺杀用的木头枪),每半个小时在外面转转,其实作用不大,也没听谁说遇到过小偷,只是后面体育馆的玻璃越来越少,门框窗框也越来越少,但是教学楼一直完好无损。有时清晨天刚亮,几个同学一人一根木头枪到校门口四交路(现北京路)边站站,给早起的路人制造点小刺激,看着几个拿木棍的小青年,路人以为是抢劫的来了,有骑自行车见到后调头就跑的,有自行车带人请求原谅的,也有早起进城积肥的郊区农民抖开口袋显示身无分文的,其实同学们也沒谁真的做坏事,只是觉得好玩,风华少年的天性,开开心罢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附中的两年属于文革时期,学校的活动是与社会事件密切相关的,那两年经历的有批林批孔,提倡新生事物等运动,没有今天的全国全省全市的升学统一考试,也就没有升学率可言,学校的口号是走出校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两年的学习,每个学期基本上都有两星期以上的学工学农,我们班去过高安县祥符和省畜牧良种场学农,去过邮政摩托车厂、省政府汽车修理厂、建工局水电安装公司和马铁厂学工。在省畜牧良种场时,我被分派管理场里的自来水抽水站,上午和下午两次穿过乡间小道去抽水站开自来水泵,让厨房做饭时有水,同学上工回来时有水洗脸。那时的中学生也没手表之类,跟本不知几点钟,去时一般能够准时,关机回来的时间全靠自己掌握,我就尽量多呆点时间,特别是晚上,尽量拖晚一点,让大家能有长点的用水时间,我也从没有和同学们一起用过中歺和晚歺。学工时我曾在省政府汽车修理厂油漆车间,还别讲,当时学到的一些技能后来还真能派上用场,由于对汽车油漆的步骤工序有所了解,出国后当留学生时买了辆锈迹斑斑的二手车,买些工具材料自己修补一下,获同学邻居们的高度赞扬,说是有专业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那个年代,不象现在一样顺着高考指挥棒转,活动也很多,同学里也是人材济济,各种各样人才也多,像蓝球队里还有省少年队的,校蓝球队还与师大体育系队交锋,中学生与大学生比赛,把当时师大的灯光球场围得水泄不通。班里文艺青年也不少,女同学中很有几位跳舞跳得好的,可男同学不行,班上排的一个四男四女的舞蹈,歌如潮、花如海…,一跳就是两年,在学校跳,在工厂跳,也在农村也跳,真难为了这些同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时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是学以至用,强调课堂教学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生物变成了农业基础知识,物理讲民用电路和半导体收音机,化学结合氮磷钾肥料,数学讲优选法和用密位制测飞机的速度,…等等,反正能结合的就结合,这也给老师们制造了不少麻烦,附中的老师都是科班出身,要讲实际应用的内容,还得自己先学,现买现卖,不过蒙蒙我们这些无知的学生还是绰绰有余😂。有个学期还开设了专业班,同年级四个班合并分成专业班,什么美术、音乐、卫生、电工、机械之类的,在校上两星期的课,然后去外面实习。据说卫生班的一位同学在省建工局医院实习时学打针,第一次有点害怕,一针下去力度不够,扎太浅,狠心往深处又一推,结果又太深,只好又拔出一点,把药水给推了,弄得被打针的师傅,敢怒不敢言,只能忍着疼痛说要支持新生事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师大附中的两年里,我特别感激附中的老师,虽然我们也要学工学农,但学校每个学期的安排都非常正规,只是课堂教学的时间少了,所有的任课老师对所教的每一分钟课都是一丝不苟,认真备课,佈置作业批改作业也是仔细认真,真正的是教书育人,自己后来也当过老师,更深地体会到当时老师们对教学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对传输知识的严谨认真。有的时候老师也会借口说实用的东西不懂,乱教会耽误红卫兵小将们学的知识(那时的中学生统称红卫兵小将),想方设法多讲些正规的中学书本知识,话也说回来,老师讲书本知识更轻松(这可是老师亲口说的)。当时附中的校风正,学习风气也好,尽管没有现在的升学率的压力,但整个学校一直是按步就班,平平稳稳的进行教学活动,在校两年从没听说过打架斗殴之事,班上也从没有听到有同学吵架,同学们尊师爱校,确实把学校班级荣誉作为自己的责任,与其它一些学校在那种反潮流时代的打架斗殴,老师无法上课的状态完全不同,我总在想,附中之所以能有辉煌的今天,除了与领导、老师和职工的辛勤劳动分不开,也应该与我们这届“学生创始人”分不开,尽管当时的同届同学中后来升学的并不多,没有为附中的高升学率做过贡献,但我们留给学弟学妹们的尊师爱校、互助友爱的做人做事的风格,应该为附中以后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学校有了个良好的开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起头在二O二O年一月份,可因多种原因放了很久,从一开始就遇到一连串的不幸事情,先是同学闵继进去世,接着就是新冠疫情大暴发,然后是我最尊敬的班主任张启明老师离开了我们,几天前一班的班主任颜鞠汉老师也离开了我们,人生短暂,来去匆匆,回忆往事,只想让大家不要忘记先去之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点一滴,同时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分一秒,让自己也能为为他人尽一份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于加拿大多伦多</p><p class="ql-block">在附中时的任课老师</p><p class="ql-block">数学:张启明(班主任)</p><p class="ql-block">语文:谢忠、曾子鲁、陈梦白</p><p class="ql-block">物理:蒋有廉、龚定如、卢老师(女)</p><p class="ql-block">化学:谢庆忠(女)、陈可谦</p><p class="ql-block">英语:杨知行</p><p class="ql-block">体育:喻德芳、胡秀得</p><p class="ql-block">政治:欧阳忠</p><p class="ql-block">农基(生物):郭瑞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