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荟之“雾气狼”

宜昌石头

都说“烟抽人情酒喝义”,女孩子若干年后记得的只是初恋情人的那个吻和男生手指淡淡的烟草味道。 宜昌俗语说的是:“男人不抽烟,不在世上颠;男人不喝酒,莫在世上走。”就说明人们在交往中常常用烟酒表达亲近,以烟酒为载体来表达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和情感交流的共同追求和喜好。 所以喝酒的时候必然会唱“人生的旅程有苦有甜也有泪,好汉不提当年酒再干一杯。往事决不后悔不必再理会,此刻朋友这杯酒最珍贵。” 王菲曾经唱过林夕的一首歌,说的就是香烟:“戒不掉花非花的情调,心瘾叫我无处可逃;戒不掉雾非雾的线条,梦想颠倒,梦幻还是闻到,泡影还是看到。” 香烟分两类。我国种植烟草从明代开始,宜昌始于何时无考,但农家田里常种有几畦“烟叶子”,收获后反复晾干发酵就是“叶子烟”。 在穷乡僻壤,抽“叶子烟”的烟具亦有多种:抽“丝烟”(刨好的烟丝)一般用铜质烟袋,抽“皮子烟”(类似后来的雪茄)用短杆烟袋。 而抽“砣子烟”用的是长杆“大脑壳”烟袋。铜制的烟锅,竹木材料做成的长杆,烟嘴有白铜、玉石等琢磨而成。“叶子烟”除了自家享用,还提供给来客品尝。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山里去,主人家除了给客人端出茶水,还有一个竹制圆筲箕,里面装有几片制好的烟叶,一把用以剪裁烟叶的剪刀,一包点火的火柴,几张续火用的黄裱土纸,还有旱烟斗或水烟袋。 当烟雾在手指之间缭绕,当和缓的音乐响起,那缕缕烟丝拉起的不仅是追忆流年,也会叫人想起那些我们曾经抽过的香烟。当然这是“纸烟”,用纸包裹着烟丝,二十支一盒,抽烟时不需要烟斗或烟袋等抽烟工具。 “纸烟”又称“洋烟”,上世纪初随着“洋商”“洋船”“洋货”一起登陆宜昌。而在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广东商人在宜昌海关旁开办了我国最早的民族资本的卷烟厂“湖北宜昌茂大卷烟叶制造所”,由此拉开了“烟草”作为商品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史。 位于福绥横路的原宜昌烟草公司后面的烟草仓库就是原来英美烟草公司留下来的。两层洋楼,全部都是木地板。那个年代,洋商横行,洋烟泛滥。 某日,《宜昌开埠》作者李明义老师在炎黄经济专委会群里发了一个号称“我国绝版老香烟”的链接,说其中的黄金叶,芒果,友谊,牡丹,恒大,白金龙,经济,红山茶,金钟,云烟,光荣等香烟都抽过。 年轻时,李明义老师还抽过大公鸡,圆球,永光,游泳,星火等等,印象深刻的是1978年从武昌到广州的15次特快列车上,他曾经用两盒永光换了一张卧铺票。 宜昌文史专家行者先生记忆好,到现在还记得当年的圆球2角,游泳2角7分,星火2角9分,永光3角4分。笔者对游泳和永光印象最深,行者先生认为,当年工资就几十块钱,能抽永光的烟就很奢侈了。 宜昌的儿们五〇后不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既经过破旧立新,又有过知青生涯,不知是不是“闲茶愁酒无聊烟”,反正十之八九小小年纪就成了烟客。 计划经济时代供应紧张,宜昌的儿们用烟丝自己卷烟抽做过,将烟屁股里的烟丝拆出来放在烟斗里再抽也干过,反正只要能过烟瘾可以穷尽其才能。 那时的宜昌青年见面就要“打泡子”(“泡子”原意是吸鸦.片,烧烟.泡。后来引申到抽烟),就是递上一支烟;如果遇到的是好几个,就得“撒泡子”,就是见人有份,人手一支。 点燃香烟,深深吸一口,让烟雾先在五脏六腑转一圈,再慢慢吐出来。烟雾中的尼古.丁只需7.5秒就可以到达大脑,使吸烟人感到一种轻柔愉快的感觉,也使得中枢神经从兴奋转为安静。 宜昌话有“烟抽头口,茶喝二道,酒饮三巡”之说。即第一口烟最香,第二道茶最酽,第三杯酒最淳。那就是自我陶醉,宜昌话叫“熨(熨帖)泡子”或是“熨味”。是一种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达的感觉。 说起宜昌当年民间流行一种类似江湖黑.话的语言。就是在说话时将原来四个字一句的俗语有意只说前三字,留下最后一字不说,而不说的那字正是要表达的意思。写到这里又想起了一句,就是到副食店买烟会说成买“雾气狼”,却不说后面的那个“烟”字。 写过《大城小巷》的民俗大家彭翔华老师1970年下放在蕲春县时听到一些有关香烟的顺口溜,其中除了“飞马”外,都是武汉烟。 县里干部吃“飞马”,从来不掺假。 区里干部吃“新华”,吃了可以拿。 公社干部吃“圆球”,越吃劲越足。 大队干部吃“公鸡”,吃得笑眯眯。 小队干部吃“城乡”,旁人都说香。 公社社员吃“经济”,一吃做三气。 这些顺口溜原本是用蕲春话说才有韵味,不过宜昌话把抽烟也说成“吃qi(七)烟”,如宜昌童谣说的是:“王婆婆儿请开门儿,你是哪里人儿?我是天上掉下的黄种人儿。吃(qi)不吃(qi)烟?不吃(qi)烟;喝(huo豁)不喝(huo)茶?不喝(huo)茶。……” 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没钱,很多农民只能抽叶子烟,而蕲春话里说的“一吃做三气”就是农民舍不得把一根纸烟一次性享受,要分三次抽完,这也是当年的国情。 宜昌既有悠久的烟叶种植,就有无数的烟民,也自然有过许多烟厂。解放初期,在城区二马路就曾有家公庆烟厂,各县区的烟厂更多。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制后的土门烟厂从土门垭迁往小溪塔黄金卡。 这家厂叫过宜昌烟厂,也叫过宜昌雪茄烟厂,后更名为三峡卷烟厂,再后来和当阳烟厂一起成了中烟公司的六大生产企业之一。 曾经的宜昌烟厂曾经的主打产品有烤烟型的“小溪塔”和雪茄型的“宜昌”,比较有名的还有“三峡”和“三游洞”。至于什么“牛仔”“大哥大”和“世界波”,其实就是赶时髦,“闹豁子”。 清代的曾国藩说:“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明代的袁宏道讲:“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明代的张岱也声称:“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看来男人也是应该有些嗜好的。譬如抽烟喝酒。对于那些物质欲望不是那么强烈的男人来说,一杯酒、一支烟或许就已经足够寄托了。 也许你年轻时抽过,老来又戒了,那值得点赞,谁都知道国人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追求生命的长度;也许你现在还是烟客,那也无妨,长寿者中喝酒抽烟的多得去了,用自己的生活方式随心所欲,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本篇的烟标和明星各位认得几个?再考考大家,谁知道上面这张照片中是什么玩意儿?提示是一个老物件,估计60后的都不大会认识,虽然李明义老师1975年还使用过,就是时过境迁很多人都忘记了。 往事就和抽烟一样,吐出烟雾,风吹过,什么都没有留下。偶尔因为某种际遇,触动了某根心弦,才发现胸臆深处满满的都是记忆,那烟草的味道,就和王菲唱的那样:“梦幻还是闻到,泡影还是看到。”(202010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