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五个火车站的城市何日再现辉煌

李少华,

三都铁路客货运站 资兴市有多大?下辖蓼市、木市、旧市、青市、彭市、兰市、汤市等7个市,境内设有鲤鱼江、木根桥、唐洞、湘红、三都计5个铁路客货运站。这种情形在地级市中是没有的,也许在中国的版 图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不知内情的人谁都不会想到资兴市只是个县级市,下辖的市,只是乡镇一级地名,经多次乡镇合并或更名,如今行政区域乡级政府一级的剩下最后一个兰市也合并了。而5个铁路客货运站,在风雨飘摇中爬满了青草。 那时每天都有数十趟满载煤炭的火车从资兴开往祖国各地(图为唐洞煤矿) 站在火车道上人们,望到的不是铁轨,而是固态化了的时间。 如今铁路客货运站都没围墙,行人可自由进出,或免费乘坐客火车,但乘客寥寥无几(图为鲤鱼江站)。 “资兴通火车70多年了,老火车站当年盛极一时,现在都没落了。”10月2日,一位热心朋友打电话给我,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的资兴火车站历经70年风雨依然在艰难中运行,希望相关部门进行维护。为此,笔者专程走访了5个铁路客货运站,如今虽然已破旧不堪,但笔者依然能从附近老人的描述中想象这里当年的繁盛。 资兴媒储存量丰富,唐洞、湘红、宝源、宇字.....大量的煤矿都是依托这条铁路运输出去。那时候公路也还不发达,从蒸汽机火车到绿皮火车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印记....... 蒸汽机火车拉着闷罐车厢奔跑在资兴的铁道线上 上世纪60年代资兴人能站在闷罐火车车厢内也会有一种幸福感 如今的火车站野草遍地皆是 资兴通火车的历史已经有70多年,资兴铁路因煤而生。1936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后,沿线各煤矿相继开发,资兴煤矿烟煤于1937年开采,储藏量相当丰富,因距粤汉铁路较远,运输不便。1937年9月(民国26年),湖南省煤矿局为开发资兴煤炭资源成立资兴至许家洞铁路工程处,并筹建资许铁路。(郴州至三都,起于京广铁路许家洞站北端K1693+447处,止于资兴三都镇)。<br> 后因战而止。1938年10月全线土石方工程大半完成。在日军进犯时,工程一度停工。1940年夏复工。1941年6月按标准轨距,由许家洞车站北端K1693+447处接线至鲤鱼江南岸完成19公里铺轨并先行通车。同年12月,鲤鱼江北岸至三都段18.4公里相继完成铺轨。但因缺乏资金、器材,鲤鱼江铁路大桥未能建成(1944年仅完成桥面和部分桥墩,次年日军入侵,桥面被炸),铁路分南北两段运输。江上仅搭成木便桥,铺设轻便轨道。物资用斗车从木桥上驳运,或用木船从河中转运。1949年1月,组建资许支线修复工程处,由于临近“解放”,当局无心动工。 境内铁路桥梁中横跨鲤鱼江的鲤鱼江铁路大桥最大。1943年,粤汉、湘桂、黔桂铁路局与湖南省煤炭局合资修建鲤鱼江铁路大桥,次年完成桥台和部分桥墩。1944年1月,日军入侵,桥梁被炸,全线中断。抗战胜利后又困枕木腐朽等原因不能通车。1951年秋由省财委、衡阳铁路局主持修得,1952年1月3日正式通车。 鲤鱼江铁路大桥,桥背景为 鲤鱼江火力发电厂 今日鲤鱼江铁路大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资许铁路实行军管,属于湘南煤矿局管理。 1952年9月19日,资许铁路由广州铁路局接管。全线有桥梁16座,共长658米;涵渠146座,总长23861米;跨线桥3座。资兴境内设有鲤鱼江、木根桥、唐洞、湘红、三都计5个客货运站。有宇字煤矿线、宝源煤矿线、洗煤厂线、周源山煤矿线、唐洞煤矿线、东江木材厂线、东江水泥厂线、东江水电站线、鲤鱼江磷肥厂线、郴州地区炉渣砖厂线、资兴矿务局构件厂线、鲤鱼江火电厂线等12条铁路专用线。<br> 资许线一路走来,有上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为了脚下这片热土默默奉献过青春。他们就像铁路上的一颗颗道渣,一根根枕木,以及那坚实的钢轨,虽然朴实无华,却奏出那不朽的乐章。走过青春,铁路早已进入高铁时代,那蒸汽机车轰鸣声依旧不时在脑海呈现,历史也不会忘却,当年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甚至不顾自身安危的资许铁路人。<br> 火车货运。 1941年,资许铁路建成,但在鲤鱼江铁桥两端分南北两段运输,采用架木桥铺设轻便轨道、斗车驳运的办法,连接两岸运输。从此,境内始有铁路货运业,但营运货物仅限于煤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铁路运输仍以煤炭为主,兼运木材、粮食等。1952年完成煤炭运输8.5万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各大厂矿专用铁路线先后建成,铁路货运量增加,运输货物的种类增多。1957年货运量为83.6万吨,1965年为65万吨,1970年为138万吨,1975年增加到179万吨(其中各专用铁路线完成176.8万吨)。 满载煤炭的火车从唐洞煤矿驶出 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飞速发展,货物的流通速度加快。1980年铁路货运总量达193万吨,1985年铁路货运总量达186万吨。1988年,由于公路运输业发展迅速,铁路运输量略下降,年货运总量为169万吨。2011年货运总量为86万吨。 周源山煤矿的煤车从湘红站驶出,与李家古民居构成绚丽的图画。 火车客运。 1953年4月1日,郴州——三都471/472对开旅客列车正式运行,每日1班,弥补了公路客运不足。境内三都站和鲤鱼江站办理客运业务。1956年增设唐洞站。同年,县内铁路客运量达18万人次。60年代初,经济建设稳步发展,铁路客运量逐年增加。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群众组织串联活动频繁,人口流动量剧增,增加了客运压力,经广州铁路局批准,改开525/526和523/524两对旅客列车。至1968年,年均客运量达36余万人次。70年代初期增设湘红站、木根桥站,客运量增加,1975年达54万人次。 上世纪七十年代乘坐火车是资兴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境内全程票价只需三角钱。 1984年后,因公路客运发展迅速,铁路客运量受到冲击发展缓慢,1988年铁路客运量降至56万人次。2011年铁路客运量仅13万人次。 一天一趟的客车有时只有十来个人乘坐 资兴境内起点站鲤鱼江站。该站建于1941年, 位于资许支线K20+503处,座落于资兴市鲤鱼江镇境内,西南与桥口站为邻,东与木根桥毗连,属中间四等站,办理客货运输业务。1942年鲤鱼江至许家洞和鲤鱼江至三都先后分段通车。初建时,站内仅有2股道,一个不到80平方米的主体站房。后来由于鲤鱼江火力发电厂的扩建,该站场随之发生大了变迁。1957年扩建为3股道,1983年扩建为6股道,是资兴市和郴县交界处的主要货物集散地。1958~1974年先后修建了下河线、磷肥线,电厂线和砖厂专用线。 上世纪鲤鱼江电厂铁路专用线直达厂房内 1972年扩建主体站房为232平方米,其中车站候车室176平方米。又修建了零担仓库220平方米,1980年8月29日鱼江站电气集中设备建成投产。主要承担鲤鱼江发电厂的货物到达业务。电厂专用线从1980年起年货物到达量均在100万吨以上,1984年货物到达创130.8万吨的历史记录。 鲤鱼江铁路客货运站近照<br> 资兴第二站木根桥站。始建于1967年, 位于资许线K22+172处,该站未建站前,原为鲤鱼江站货场以及木根桥森林集材场专用线(有2股道)。车站地处资兴市东江镇内,西邻鲤鱼江站,相距才1.6公里,东连唐洞站,相距3.3公里,属中间四等站,办理客货运输业务。1967年水电八局在东江修建水电站,始建车站后,全站增至4股道,站线有效线长均在550米以上。1971年12月,木根桥站集材专用线峻工投产。1972年6月木根桥站开站营业。1968年5月24日木根桥站水泥厂专用线完工使用。 90年代在站长何金明的带领下,木根桥车站被评为铁道部火车头奖。2010年煤炭行情火爆木根桥站装车数也随之直线上升,2011年木根桥站被广州集团公司定为战略装车点,整个衡阳车务段就木根桥站和哲桥两个车站。 木根桥铁路客货运站 木根桥铁路客货运站 小东江东岸建有全长8.6公里的东江水电站铁路线,早些年没有保护好铁轨被撤除。2012建设的观光火车道作为2012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活动推出的一大亮点项目投入,但要恢复铁路线困难重重,只能用“仿蒸汽无轨观光火车”,不能不说是资兴火车观光之旅中的美中不足。  东江水电站铁路线一直抵达东江水电 站大坝,极大方便了大坝施工。 东江水泥厂铁路线运送水泥,当时“金磊”水泥供不应求。 资兴第三站唐洞站。始建于1956年10月, 位于资许线K25+400处, 站内铺设3股道,站台1座,站房仅有50平方米,座落于资兴市区境内。西与木根桥为邻,东与湘红站毗连,属中间四等站,办理客货运输业务,。1968年新建货物混合仓库1座,1982年新建主体站房390平方米,1985年修建整车仓库246平方米,2017年11月17日6502电器集中改造完成,从此唐洞站告别了人工扳道非集中联锁时代。 唐洞煤矿所采煤炭从井下通过皮带传输进入进煤塔,直接装火车皮 曾经繁忙的唐洞站如今野草淹没了铁轨 煤炭资源已经枯竭的唐洞煤矿只有山上的红色标语仍然显目 铁轨蜿蜒一如思念,思念似线一如铁轨。如今鲜有火车奔跑的铁轨成为男女青年缠绵之爱的场地。 究竟是什么,让铁轨成为吸引摄影师与文艺女青年的最大诱因? 资兴第四站湘红站。始建于1970年12月, 位于资许线K31+266处,地处资兴市周源山煤矿区境内,属中间四等站,1968年9月9日 湘红煤矿专用线竣工交付使用。 2017年11月17日资许线桥口,唐洞,湘红,三都四个车站电锁器设备升级为6502继电联锁,正式告别了人工扳道时代,湘红车站撤销,并为三都站II场。 资兴第五站三都站。该站建于1941年,站址位于资许线K33+810处,西与湘红站毗邻,是资许线的终点站,属中间四等站,办理客货运输业务。初建时,站线4股道、机车整备线1股和供机车转向的三角线。新中国成立后,对站内客货设施进行扩建主体站房292平方米,货物仓库3座241平方米货物站台1座681平方米,1974年又修建候车室143平方米和混合整车仓库143平方米。1956年,三都站杨洞专用线建成启用。 1979年底,资兴矿务局的洗煤线、宝源线、材料线和宇字线等专用线启用。三都电厂线、洗煤厂主要承担货物到达发业务,2018年其装车数是衡阳车务段最多的中间站。 10月6日上午,笔者来到位于三都镇的三都火车站,据附近的老人回忆,这个火车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的,距今有70年的历史,如今老楼已经破旧不堪,被周围密布的平房包围,墙体斑驳 ,多处开裂,楼道里贴满了各种小广告,只有“三都站”三个大字依依稀可见,每天对开一次不售票的“郴州至三都”通勤客列车,乘客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 “以前这里可热闹了,每天南来的北往的客货火车多得很,坐火车的人队都排得老长。”火车站里每天列车进进出出,非常繁忙,火车站附近的村庄村也靠着铁路发达起来,“身强力壮的男青年在车站里扛大包当装卸工,老人和妇女就靠捡拾火车经过时散落的煤炭和蒸汽机车用过的燃烧不充分的煤核过日子。” 住在老楼里的张大爷已经70多岁了,虽然有点眼花耳背 ,但提起这里当年的情况,老人还是眉飞色舞地说了起来。据张大爷介绍,当年三都是重要的商埠,湘南煤都,火车站里每天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后来火车站运煤的车减少,这里才逐渐没落起来. 我流连在三都火车站,追寻资兴75年铁路史, 这座花甲之年的老站沉甸了太多太多的岁月印记,它就像一部铁路发展史,向人们叙说着过去、叙说着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叙说着煤炭日渐枯竭的城市变迁……,它留给后人许多许多的追寻与回忆!<br> 在火车与铁轨相撞的“咣当咣当”声中,聆听到的恰恰是钟表的“滴答滴答”声。 1916年汉阳铁厂造的铁轨在这里默默地承重了一百余年 “呜呜……”伴随着火车出站的鸣笛声,一列列货车从不远处驶过,行走在爬满了青草的轨道中,让人不禁有种时空交错的幻觉,风雨中飘摇了70年的三都车站,像一位迟暮的美人,略带局促地站在不合时宜的新时代里,看着眼前车来车往。<br> 资兴市煤炭资源已经枯竭,城市也在转型,资许线必然随着他的服务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他的转型,他的命运,他出路在哪里,是被动的等待老去,还是能跟江西井冈山革命老区相贯通,由一条尽头线,并入扶贫攻坚带动老区人民致富铁路网等多钟可能性,都留给读者去解答。 如今衡茶吉铁路已修到安仁和炎陵,距资兴几十公里路程(图中红线所标),如果能把三都火车站连接起来,资兴的铁路不就又会重新繁荣起来了吗?笔者期待着。 注:本曾文发表于2012年12月2日《郴州日报》,彩照也为本人当年所摄影,文章今略有修改。并向老照片收藏者致谢!http://chenzhou.gov.cn/shuzi/20121202/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