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初中数学教研组围绕章贡区教研室2020年工作重点,结合我校科研处教研主题,早早地制定了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p> <p>一、立足教学</p><p> 初中数学教研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教研氛围,每个老师每学期至少一次校级公开课,立足教学开展教研活动。</p> <p> 9月2日,开学初,教研组为周锦老师的录像课比赛进行听课磨课,从例题的选择到讲授的方法,每位老师都毫不保留的提出优化建议。</p> <p> 9月16日,七年级备课组谢玉兰老师校级公开课《有理数的乘法》,通过启发式教学开启了有理数乘法的探究之旅。</p><p> 参加本次教研活动除初中部全体数学老师外,蓉江新校区的同仁也前来参加教研活动。</p> <p> 9月30日,赖北海老师和黄学财老师对《合并同类项》这一新授课进行了同课异构课的展示,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课。</p><p> 初中数学组每次评课都是“实打实”的提建议、说不足。每位听课老师结合授课内容和自己上课的经验来提出一些建议,再根据提出的建议进行交流、比较,形成好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所以每一次听课评课就是一次很好的教学研讨交流。</p> <p>二、不断提升</p><p> 除了校内教研,初中数学教研组也积极参与区、市教研活动。</p> <p> 9月22日,赣州市李明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本组8名教师调课参加。</p> <p> 9月23日,章贡区教研活动以七年级数学“小初衔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我校七年级备课组老师参与活动。</p> <p> 积极参加江西省“智慧作业”微课征集活动。初中数学教研组现有8位老师的微课在第一批征集中被录用,第二批征集还有老师加入。</p> <p>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p><p> 本学期,本教研组谢玉兰老师、谢应梅老师担任“蓝青结对”的“蓝方”,承担了培养年轻老师的工作。本教研组的新入职老师邓修春,经常主动听师父谢玉兰老师的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p><p> 黄斌老师是蓉江校区的老师,拜了谢应梅老师为师,周六没有课,黄斌经常来听谢老师的培优课。非结对教师陈月莲也利用周末时间进入谢老师的课听课与交流。</p><p> 新老师的谦虚好学也促进了老教师提高对自己的要求。</p> <p>四、主题教研</p><p> 九月份教研主题为“我对中考试题的解读”。开学初第一次教研活动上,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布置。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做一遍中考试题,并做好分析。随后分备课组对中考试题进行分析,汇总意见。</p> <p>“对中考试题的解读”汇总如下:</p><p>1、今年中考试题整体难度有所下降,整卷易于考生入手,梯度分明,综合适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很好地实现了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p><p>2、考查稳中求变,命题有创新,题目类型的位置摆放基本不变,基础题和难题仍然保持较大的区分度。</p><p>3、今年的试题充分体现了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真正扭转多年来中考数学试题难度居高不下的局面。具体体现如下:T1-T11,T13-T17,及T21,就是最后两题入手也比较容易。</p><p>4、根植课本。今年中考试题中除12道小题外,大题T16,T17,T18,T21,T23均有课本题影子。如试卷中的T17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P102第8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题的思维过程基本一致,所考查的数学内容也基本相同,也就其本质不变,背景或载体进行了切换。</p><p>5、注重实践,突出应用.实践、操作、应用型试题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或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建模能力的主阵地,当然也是江西省历年中考试卷中的重头戏。</p><p>如:T5是一道常见的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题,解答时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同时还要理解操作过程,观察其变化才能准确地作出选择。</p><p>6、多解填空题是江西中考数学特色题。这类题目从初一开始就有遇到,但是真正开始仔细研究应该在初三下学期,从中考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答案不全、计算错误两方面问题。造成本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计算能力较差、数形结合能力较弱、分类讨论思想掌握不牢、一线三等角模型不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