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那些事(3)——“遭遇”幸福

厉马严兵

<p class="ql-block">   在大队的青年点建好以前,我们都是以生产小队为单位,单独立伙做饭的。所以也有把我们这种“组织结构”叫伙食点的。倒也贴切,顾名思义:吃饭的地点嘛!我们二队“知青”一共有七个人,三男四女。伙食点就设在女生住的房东家。</p><p class="ql-block">   东北的锅灶,一般就在住房的外屋。南边一个,北边一个,都是烧柴草的。四方的灶台一尺多高,土坯搭建,中间下一口直径两尺多的大铁锅(按直径大小叫八印或多少印锅,“印”好像相当一个巴掌长度),下面灶口有一尺见方,柴火就从这里放入燃烧。条件好一点的有风箱助燃,我们的没有,只能靠嘴吹或扇风。烟道都连着睡觉的炕,冬天做饭,余热就把炕烧热了(我忘了夏天怎么处理了)。老祖宗留下的法子,一举两得,省柴省事(用现在的说法叫综合利用、节约能源)。南边的主灶自然是房东的,我们使用北锅台。做饭做菜都是这一口大锅,反正农村的饭菜简单,一般也就是一菜一饭,有条件的再加一些咸菜、沾酱菜之类的也就得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饭菜开始是女生包做的,搞的还算不错。大概文革几年,她们在家时间充裕,有过帮厨上灶的实践经验,再说还有房东帮忙,对付这口大锅并不算太难。所以我们除了正常的饭菜外,还有过几顿不错的改善。</p><p class="ql-block">  记忆犹新、甚至都达到刻骨铭心程度的是竟然还吃了顿蒸饺子。</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极普通的日子,“奇迹”发生前并无先兆。也许是有的,只是没被我们留意罢了!</p><p class="ql-block"> 傍晚下工后,我们三个照常拖着疲乏的步子去吃饭。在那个缺油少荤的年代,每天早出晚归枯燥而繁重的劳作,早就把我们变成了一群饥肠辘辘的“饿狼”,嗅觉也变的象狼一样敏感。刚转过路口,一股异香便飘入鼻孔:</p><p class="ql-block">  “唉!房东不知做什么好吃的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压根没法把香味和自己联系起来。</p><p class="ql-block">  越接近房子香味越浓,心情也变的越加沮丧。你想想看!让你垂涎欲滴的美食近在咫尺,却又和你毫无干系,你会是什么感受?那难道不是个精神折磨吗?我们咬咬牙定定神,拉开门走进充满蒸汽的屋里。透过令人窒息的浓香,我们惊异的发现,香味和蒸汽竟然是从我们那边的锅里冒出的!这倒让我有些意外!心想:</p><p class="ql-block"> “房东用我们的锅作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那我们的饭得啥时候才能吃上啊!”</p><p class="ql-block"> “唉……!”  </p><p class="ql-block">  心中懊恼,我甚至有点愤愤不平!正打算反身回去时,“吱呀”一声,里屋的门被推开,探出一张女生笑盈盈的脸:</p><p class="ql-block">  “今天吃蒸饺子!你们进屋先吃吧!等下一锅好了,我们再吃----!” </p><p class="ql-block">  “啊-----?!” </p><p class="ql-block"> 乍听到这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股奇异的感觉刹那间充满身体的各个部位!头都有点晕了!</p><p class="ql-block"> 幸福!这感觉绝对是幸福!在这以前,我曾体会过无数种快乐、兴奋、激动的感觉,但可以上升到堪称“幸福”的程度,这恐怕是第一回!</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幸福的感觉有时与金钱、地位完全无关,它可能只来自于某个特定环境中的瞬间感受!我认为靠谱!我人生第一次得到幸福的感觉,就只是因为一顿不期而至的饺子啊!</p><p class="ql-block">  当年吃饺子的具体细节,例如什么馅儿啊?什么皮儿?每人吃了多少啊?怎么吃的啊?所有细节早已忘了!但这件事却始终难以忘却,成为我珍藏一生的记忆。今天走南闯北、国内国外,吃过的各种美食可能不计其数了,但我对饺子始终情有独衷,怕也和它有关。</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同队的女生,关系冷淡,很少交谈。我主观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原本不熟。她们几个低我一个年级(她们可能还是一个班的),和我们走到一起纯属偶然;二是文革的经历不同。在她们心中此时残存着的还是“革命”啊“再教育”啊之类的激情,而我则更多的是一种被历史愚弄的感觉和被抛弃的愤满和无奈。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经历使得我们开始相处时很难有共同语言,只是后来当时间抹平了我们最初的差异,共同的命运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我们才真正走近对方,成为一生的朋友。(较早离开的,则没有建立起这种情感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记得开伙的第一天,我们高高兴兴的到她们那里吃饭。进门后,饭菜端上炕桌刚要动手,她们郑重其事的要求全体起立,面向墙上悬挂的毛主席象,做“三忠于四无限”,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我们几个男生互相看看,心里极不情愿又无可奈何!而且反对是不明智甚至愚蠢的!那些年,极“左”思潮席卷中国,这种滑稽的仪式遍布各种场合,我早就厌恶透顶,唯恐避之不及,也从没搞过这仪式,现在在这个无人问津的偏僻农村却是躲无可躲了!我知道她们的感情是真诚的态度也是认真的,只好硬着头皮举起手,念念有词的跟着比划了一遍。</p><p class="ql-block">  这顿饭吃的索然无味,心情变的有些郁闷!</p><p class="ql-block"> “唉!这啥时候是个头啊!”</p><p class="ql-block"> 不过还好,这种仪式并没有坚持太久便寿终正寝了。但这件事情在当时却打消了接近她们,相互了解,同舟共济的念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篇:(4)——养猪和柴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