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五师情报科科长黄涛若

烈焰亘古

<h1><b>新四军五师情报科科长黄涛若</b></h1><p></p><p> 黄涛若青年时期弃笔从戎,加入新四军五师,在抗战时期担任五师的情报科科长,历经那段峥嵘抗战岁月。黄老于2015年3月30日在武汉逝世,享年104岁。本文系黄老逝世后于其家中采访其二子,并参考其生前已有报道资料综合整理成文。</p><p></p><p> <b>老兵档案:</b></p><p> 姓名:黄涛若</p><p> 生于:1911年</p><p> 籍贯:湖北钟祥</p><p> 抗战经历:1938年入党,后来投身新四军五师,成为李先念麾下一名情报科科长。</p><p><br></p><h2>进步青年弃笔从戎为抗日</h2><p> 1911年,黄涛若出生于湖北钟祥张集镇黄祠村。父亲是村里的私塾先生,八岁时不幸早逝。他在宗族的资助下,考进当时的湖北省国立师范念书。在校期间,他半工半读坚持完成学业,后来接触到共产主义理论,于是成立读书会、宣传革命思想,送共产党干部上船,被抓进牢狱,幸运的是后来被学校校长保释。</p><p> 毕业后黄涛若被分配到嘉鱼县教书,生活安稳。然而在1937年,侵华日军步步紧逼,国内的抗日形势越来越严峻,黄涛若毅然辞去工作,参加了陶铸同志举办的应城汤池抗日干部训练班。</p><p> 隔年,表现优异的黄涛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在自己老家钟祥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和抗日武装根据地。不久,大洪山区就出现了一支抗日队伍,他们办学校、建医院、打击日寇。</p><p>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160余人从河南竹沟南下鄂中,汇聚武汉外围的抗日武装,执行中共中央赋予的挺进豫鄂边区,开创武汉外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后来,黄涛若所在的部队也被收归其麾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4, 244, 244);">图为:新四军五师时期的黄涛若(前排站立者)。</span></p><h2>担任情报科长抗敌立功</h2><p> 1942年,黄涛若在五师中做情报科科长,通过电台窃听敌方信息,在后方对海量情报进行研究、分析。</p><p> 12月16日,日军秘密集结1万余人的兵力,兵分十四路向大、小悟山进逼,并严密封锁平汉铁路和山口,企图将新四军五师首脑机关和主力部队一举围歼。情报处掌握了这一消息,立即向李先念汇报。</p><p> 据此,李先念作出部署,趁各路敌人尚在运动之际,于黄昏后分路向平汉路西和陂安南等地区突围,17日拂晓胜利突出重围,转到外线作战。敌军在合围扑空、据点受袭的情况下,于17日晚退出大小悟山地区。</p><p> 在此次新四军五师与鄂中大悟山抗击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战斗中,情报处发挥了重要作用。</p><p> 做情报工作,不能讲太多工作上的事情,即使后来战争胜利了,黄涛若也不太在子女面前提到在情报处工作的事情。对于情报工作人员而言,大多数人都是沉默的“无名英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4, 244, 244);">图为:黄涛若和夫人连克合照。</span></p><h2>武汉空战中救过美国飞虎队飞行员</h2><p> 1944年,武汉空战,美国飞虎队支援中国与日军激烈空战。然而,美国飞虎队部分飞行员跳伞后降落到五师根据地附近,被大悟当地村民发现后报告给司令部。</p><p> 由于言语不通,当时那名飞虎队成员“白劳德”(音)颇为谨慎。这时,曾经学过英语的黄涛若作为代表之一被派去和美国飞行员进行交流。经过解释之后,对方说明了身份,五师也为对方提供了帮助。此后,他们和当地老百姓先后营救了6名飞虎队员。</p><p> 据黄涛若老人生前说,当时这些飞行员只吃煮的鸡蛋,其他都不吃。后来,这些飞虎队成员归队后,对新四军五师印象非常好。此事也促成了中美联合情报点建成,后来美军在抗战中曾为他们提供无线电台、发报机等当时较为先进的通讯设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4, 244, 244);">图为:上世纪50年代的全家福。</span></p><h2>在抗战炮火中骨肉分离</h2><p> 1942年,李先念当时的夫人尚小平牵线,黄涛若与年龄相差15岁的连克相识。半年后结为连理,很快这对夫妇有了一儿一女。1945年的一天,他们接到通知,因为出现了紧急情况,部队马上就要离开根据地了。</p><p> 两人急得团团转,因为一双年幼的儿女实在无法跟着大部队赶路。那时,小女儿出生仅一个月,仍嗷嗷待哺,更因为连克怀孕期间患了疟疾而虚弱不已。而年长的大儿子也才不过一岁。仓促中夫妻只好将一双儿女分别托付给当地两户百姓照料。大儿子托付给一家农户,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托付给了县城一家奶水足的家庭。</p><p> 一年之后,连克回到根据地附近连夜寻人,不过她只有两天时间。深夜,待她辗转找到托付大儿子的农家小院时,只见大儿子看上去面黄肌瘦,两岁了还不会走路。然而小女儿却一直没能找到,就此音讯全无。</p><p> (黄老于2015年3月30日在武汉逝世,享年104岁。本文系黄老逝世后于其家中采访其子黄晓明、黄海宇,并参考其生前已有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