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茶山

wxg

<p class="ql-block">黑茶山,海拨高度22O3米,是华北黄土高原上一座普通的山。只因发生在1946年4月8日的空难事件,我党早期领导人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重庆谈判返回延安途中乘坐的飞机在此遇难而闻名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倒“四人帮”后的1978年11月15日,省委常委听取刘清泉汇报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时,根据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肯定并推广我省打破行政界线,以森林资源分布、山系、交通等条件设置中层林业管理机构的经验,为加强森林管理,加快西山防护林建设,省革委于1979年1月3日正式通知成立黑茶山森林经营局。这是我省第八个以山命名的省直国有林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于1979年5月12日管涔林校毕业分配黑茶山森林经营局工作。从这一天开始,我一生的命运注定和黑茶山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建局时,接收忻州、吕梁的岢岚、岚县、兴县、临县、方山五县的中寨、河口、石桥、野鸡山、城庄、交楼申6个国营林场,全局森林面积30余万亩,林木蓄积127立方米,有职工329人。是山西省一个以营林为主的小型国有林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局机关所在地岚县东村,交通闭塞,经济十分落后。虽然县城地势平坦,街道宽阔整齐;但人口和商业门市很少,黄土路面经常尘土飞扬,到处都是长着高粱的农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成立的黑茶林局,分几次在岚县县城征用60余亩土地搞建设,彰显了当时局领导的气魂、远见卓识和长远发展的眼光;今天都不落后。而机关大院用砖筑起四米高的围墙显得雄伟大气也让路人刮目相看。当时经常停电,黑茶林局用自备发电设备保证职工家属生活用电;令当地人羡慕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木材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属紧缺商品价格实行双规制。当时省直林局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在林区工作说话办事带着优越感。新建的黑茶林局职工福利、住房都好于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0年10月,我从中寨林场调局设计队开始了新的工作。当时林局至上而下有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不甘落后的正气。由于领导带头,无论是机关义务劳动,还是早晨上班前的政治学习,所有职工都能自觉遵守积极参加。机关基建运回的木材、水泥和生活用煤的装卸都是机关职工争先恐后义务劳动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局初期八十年代,黑茶林局有一个高素质的党委领导集体。他们有的来自林区,有的来自地方,有的是部队转业;但普遍事业心、责任心强,作风朴实,公道正派。有幸在他们领导下工作,让我受益非浅。他们是:高鸿增、王林芳、徐学伟、贾占怀、任喜良、楊丕文、李玉明、田甘雨、滕克愚、闻再三……(王林芳、田甘雨、李玉明、徐学伟因病去逝。)在此,向他们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件事在多少年以后还经常记起。记得是我的老领导楊丕文担任业务科长任上的事:当时业务科负责全局木材的调拨审批和准运证业务,只要灵活变通,利用木材没有办不了的事。有一次,他让我们用科里不多的稿费收入买罐头去医院看住院的同事,那个年代领导干部在钱的问题上公私分明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茶局宿舍区二排二号小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8年是我的幸运之年。这一年在党的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背景下,由于主要领导的关怀,林局为我妻子解决正式工作并为我分配一套公有福利住房,让我和妻子女儿结束两地分居定居岚县,开始了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新家位于黑茶局宿舍二排二号小院。宿舍建筑面积近60平米,有两个卧室,厨房和客厅分设,暖气和自来水由林局提供,在经济还十分困难的八十年代,能拥有一套这样的住房是十分幸运和让人羡慕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定居岚县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6岁女儿的上学问题。好在托人找关系女儿顺利进入城关小学,但她能不能适应岚县生活和听懂当地话让我十分担心。好在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女儿适应能力特别强,她很快就不讲河曲话而说地道的岚县话;让我惊叹不已。女儿的语言天赋在大学本科阶段得到验证,只是她没有在语言方面继续深造让我至今留有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我工作忙经常不在家,接送女儿上学的任务就落到妻子的身上。有一年春季岚县下了罕见的大雪。一尺多厚的雪将大门堵死不能进出,妻子没办法只好求助隔壁邻家梁照明夫妇把女儿从墙上接出去上学。这是我去长治平顺县参观回家后妻子告诉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新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小院土埌肥沃,水源便利,阳光充足通风好,在院子种菜是我工作之余的爱好和乐趣。我在院内种的黄瓜、西红柿、秋白菜、香菜和大葱,除了自家食用,也径常送给左邻右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年我把同事赵明元送我的葡萄苗种在屋檐下搞试验;虽然葡萄树生长茂盛、果实累累,但由于岚县气侯寒冷光照和热量不足,葡萄只有观赏价值:食用并不好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林芳局长任上,林局大力发展以食用菌为主的多种经营,把已接种的菜木发给机关职工家属种植木耳。</p><p class="ql-block">在夏季炎热的中午,为保证木耳种植湿度要求,妻子十分辛苦经常中午不休息为菜木遮阳喷水。院子里收获的木耳春节回家送给亲戚朋友,是市场上买不到的珍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黑茶局平房大院过春节至今让我十分怀念。当时电视和固定电话还没有普及,每当大年初一,家属院人山人海,家家户户都准备香烟糖果,大人小孩穿上新做的衣服:走家窜户拜年,是那个年代过年的风景。那么今天的人们,城市高楼林立,大街上人来人往,通讯便捷方便智能手机不离手,但每个人心里想什么彼此并不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87年8月结束北京学习回局后,我找高鸿增书记表达了调动工作的想法。高书记没有答复我的要求。同年十月,我被提拔重用主持生产科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产科当时是林局核心重要科室,承担着全局主要林业生产业务和林场综合管理工作。被委以重任,体现了林局党委对我的肯定和信任,我心存感激很快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当时三十一岁。两年的脱产学习,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对做好工作充满信心。生产科的工作在基层,当时生产任务十分繁重,除了外出开会,我经常节假日不休息在基层林场渡过。每年春季造林和秋季生产捡查则跑遍全局生产作业现场。虽然辛苦,但更多的是工作后的喜祱、兴奋和成就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茶林局坚持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建局以后始终把营造林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在国家单位面积造林投资很低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扎实、科学造林,当年规划建设的15个万亩造林工程成效显著。现在全局20多万亩林龄在三十年让上以油松、华北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林主要是当时营造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生产科工作后,在省林管局领导和已故马大华老师的支持下,以建设国家用材林基地为目标,改变以抚育为主的森林经营模式,在全局范围开展了低产低效林分改造、经营性择伐、二次浙伐等生产作业和森林经营活动。实施经营性采伐的林分,不但调整了林种结构,同时天然更新良好、经济效益显著。当时南阳山林场生产的云杉原木市场上十分抢手,一车木材一万多元用户提上现金排队等货,全局以木材为主的经营性收入达到千万元。是黑茶林局历史上经济效益最好的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8年,省厅从平衡省直九大林局资源的目的出发,决定将关帝林局所属南阳山林场划归黑茶林局管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年12月,我随高鸿增书记去南阳山林场参加交接工作;关帝林局则是局长畅时民和生产科副科长冀曹成参加。在高书记的积极争取和林管局景宏玉局长的主导和强势推动下,南阳山林场顺利完成交接回归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1年黑茶局发生十多期罕见的安全生产重大事故:教训深刻,损失惨重。五月局经销站木材加工厂电锯事故保德青年当场死亡;六月局设计队林勘车神池事故四人重伤住院;九月东会林场大木沟救火返回中大车事故村民薛乃旺枪救无效死亡;十一月南阳山经销站小车事故两人死亡……当时我中秋节还随闻再三副局长神池处理事故,虽然吃了当地美食月饼和炖羊肉,但心情一点也轻松不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于1994年1月进班子任局工会主席但仍兼任生产科长。1995年转任副局长分管生产资源业务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任职生产科工作十余年时间内,先后有多位山西农业大学和省林挍毕业生分配在生产科工作。我们一起工作、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工作之余一起打蓝球吃西瓜的情景现在还记忆犹新。他们是:武跃成(调中条林局教授级高工)、王永林(局纪检书记教授级高工)、张中秋(调河津开发区主任。)、裴淑兰(山西林职院教授级高工)、韩亚青(林业高级工程师自已创业)、康志刚(高级工程师、)李高生(高工森防局长)、王中杰(岚县政府领导)……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37年林业工作有35年是在黑茶山林区渡过的。从基层开始,当过林场技术员,调查队副队长,生产科长……二十多年长期担任林局领导职务。2014年1月调省林管局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顾我的一生,深深感到我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我一生的幸运,都与黑茶山林局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我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2020国庆70周年之际,写这篇以个人经历为主的回忆文章,以纪念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改革开放同龄的黑茶山林局成立四十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