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千八”,是一条把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山海拔1800米以上山峰串连起来徒步的线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号称“华东户外第一虐”,是重装徒步爱好者的天堂。标准版"千八”</span>包括凤阳山北峰(1828米)、凤阳山南峰(1848米)、黄茅尖北峰(1929米)、 黄茅尖南峰(1917米)、黄凤垟尖(1854米)、烧香岩(1832米)、天堂山(1811米)、大天堂(1822米)、百山祖(1856米)九座山峰,全程约47公里,爬升约3400米。</p> <p class="ql-block"> 加强版"千八"则把新兰尖(1828米)、荒村尖(1810米)也串连起来,俗称"千八"11峰,全程80余公里,爬升6000余米,那更是虐中之虐,从两步路轨迹来看,"水土徐徐"是该线路首创者。</p> <p class="ql-block"> 曾经多次想去“千八”走一次,也多次做过攻略,地图上线路周边的地形地貌深深地铭刻在脑海里。可一直未然成行,一来担心自己背着那几十斤的家伙什走不下来,二来一般要三四天时间才能成行,所以只能成为念想而已。一次一次的念想,犹如一年一年辗过的十月,一回一回无声无息地滑过指尖,滑过渴望,滑过机缘,滑过往昔,也让念想颤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 为了了却已久的心愿,自己对照地图重新规划了“千八”穿越徒步线路,不从仁坑村开走,改为从炉岙村出发,这样不但少走约九公里,也少爬升约500米,而且二三天足矣,当然也就完美地错过了凤阳山南北峰。</p> <p class="ql-block"> 倘若还能分得清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四处流浪只为走进你的世界,在这秋的凉风里燃尽,把有限的热量融炼成永恒的花瓣雨,笑看烟花缠绵,冷对年月枯荣。</p> <p class="ql-block"> 今年中秋、国庆八天假期,早就计划到华东第一高峰、武夷山主峰——江西的黄岗山和独竖尖走一遭,一直关注着天气预报,晴雨表反复变化成了我们几个准备出行的交谈焦点,只是前几天天气虽好,可公务在身无法出行,计划也就泡汤了。</p> <p class="ql-block"> 近几天,朋友圈都在谈旅行、晒风景,看得自己心痒痒的,出省挺麻烦,省内总还行吧,于是就想来个说走就走,临时动念穿越“千八”。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背上行囊, 斟一杯远方。</p> <p class="ql-block"> 4日,天空虽然飘着小雨,但预报说后几天是阴天,正是徒步的好天气,报备后赶紧整理行装,重装就免了,还是轻装吧。下午3时出发,7时许到达炉岙村,与其他3人会合后一起晚饭。此时,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心里连老天爷的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只能期待明天天气会转好。</p> <p class="ql-block"> 时常幻想,绿水青山间,蓝天白云下,有一隅小筑,朝暮闲暇,逐波潺潺溪水,漫步巍巍大山,苍穹之下放纵灵魂,云雾之中放飞心绪,困了累了卧榻小憩,心语与自然两相缠绵,轻吟间,安了梦,醉了心,傻了眼,而此时的炉岙恍若成真!</p> <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后,与忙碌的老板断断续续地敲定好第二天的早中饭、车辆接送等事宜,回到房间再次整理行装,精减后背负约二十来斤,11时许上床数羊,枕着窗外的雨声慢慢入睡。</p> <p class="ql-block"> 5日3时起床,可说好的早饭却还在老板的美梦中,等到吃好蛋炒饭已过4时,而雨还很不知趣地飘飘然。想着沉睡了几年的梦想,总不能被这点小雨所惊醒吧,也不能让老板的善意提醒而退却。</p> <p class="ql-block"> 4时31分,我们一行5人从海拔1190米开始登山,黑漆漆的森林里连虫鸟都无心鸣唱,雪亮的头灯、晰晰的细雨、弯曲的小路、不屈的脚步,看起来也是如此的和谐,只是一上来就是3.5公里爬升700余米的湿滑山路给了些许考验,也调动了还在半梦半醒的细胞和只想前行的步伐。可背负二十来斤持续爬坡让我苦不堪言,勒得肩膀一阵阵发疼,好在还是挺过了这段适应期。走了大约一公里,因与其他3个年轻人不熟悉,一路也没说上几句话,我俩与他们商量后,分别先行。 </p> <p class="ql-block"> 深沉的仲秋,在经过春的萌发、夏的沉淀后,含蓄地展示着她的仪态万方,无论是烟雨中温婉柔美的波幔透出的悠远宁静,还是辽空下晶莹剔透的霜露映照的五彩斑斓,都是那么超凡脱俗,这时寄情于山水间,身心与大自然交融,让艰辛的人生,在净土中返朴归真,猎获“偷得浮生半自闲”的舒畅。</p> <p class="ql-block"> 6时30分许,终于登上了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微亮的天空和着潮湿的空气,如洗的黄茅尖就像出水芙蓉,亭亭玉立,清新如初,置身10度以下的气温中让我不经意打了个哆嗦,步行一个多小时的热度一下被抽干,站在标志性石碑下得瑟了一会,就准备继续赶路。</p> <p class="ql-block"> 就在此时,一少年过来招呼,原来是一对来自台州的父子夜宿黄茅尖,因冻醒而早早起床。应邀走进木亭,补充点能量,简单聊了会便告别重行。 </p> <p class="ql-block"> 南方的十月,不似北方的烂漫,总在期待中缓缓而来,迟了季,急了眼。微弱的西北风把碧绿酿成了墨绿,一场场雨露吹熟了枝头的果实,虽说不是层林尽染,却也偶露峥嵘,一如黄茅尖橙波无际的高山草甸,摇曳中忘却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将最炫的舞姿留到了最后一站舞台,不想去惊扰,却又来拉拉我的袖,轻轻地滑过衣襟,拂过面颊,就这般情未了。</p> <p class="ql-block"> 时光,滑指行远,一不留神,掏空了岁月的风华,浓烈了年轮的沧桑,眼眸的景致,耳际的风潇,以及身后行行模糊脚印,都一一卷入流年的光影,草枯叶黄,秋梦匪浅,心底的惦念总是婉婉轻迂,宛如十月的红枫,悲凄而又绚丽。</p> <p class="ql-block"> 走在湿滑的石板路上,全然没有拾阶而上、信步而下的雅致,有的只是小心翼翼的脚步和择路而行的艰难,这样的石阶简直让人崩溃,只能站在海拔1854米的黄风垟尖徒叹奈何。可又有啥办法呢,一如自己的人生道路,看似规整平坦,但其中的坎坷只有自己明白,光鲜的外表似乎浸透了辛酸的泪水。</p> <p class="ql-block"> 雨依旧,山依旧,路依旧,蒙蒙岚烟偷去了龙泉山秀丽的景色,期盼的壮观日出、翻腾云海还是去想象更为现实,不过也在我的计划之中,没懊悔,没惊喜,平平淡淡才是真嘛。</p> <p class="ql-block"> 秋雨绵绵,流连着发酵的馨香;西风萧瑟,蹁跹着连绵的山峦;草木凋碧,是否在诉说着昨日的妩媚呢?</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黄凤垟尖,安静而又羞涩地依偎在浓浓的烟雾中,在七八度的气温下收敛着自己的风华,任凭穿着雨衣疾行的我们肆虐,间或的微黄或许是它正在积蓄能量以期重生吧。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7时50分许,终于走完了这段长约2.5公里的石板台阶路,长舒了一口气,抖了抖身上雨水,对着“瓯江源”标志拍了几张相片,耳畔传来招呼,交流几句才知亭内露营的五人,因雨大而犹豫是否继续徒步。</p> <p class="ql-block"> 秋野风雨两潇潇,寒重捶心憔。山中雨雾环绕,枯叶舞飘飘。忧前程,望云霄,行未了。不去慨叹,一路狂行,应在今朝。</p> <p class="ql-block"> 雨下得更密了,极目远眺,茫茫无际,踩着烟雨雾波,穿行于瑟瑟发抖的蒹葭丛中,无处可寻“湖光无尘山色远,秋水无际共长天”的画卷,海拔1560米的凤阳湖只露出了模糊一角,一排苍翠挺拔的雪松像哨兵似的迎接故人到来。此时的我们,并没有因为风卷雨帘而动摇过前行的信心,反而激发起更为强大的动力,那看似紧密的雨线,也为执着让开了一条通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过凤阳湖约200米,六七个男女青年正在整理行装,得知他们是从全国各地相约组队重装穿越“千八”的,昨天从仁坑村出发,今晚到南溪村露营,很是佩服,年青真好。想到行程一致,目的地相同,刚想说结伴同行,转念又被自己否决了,一来有代沟,二来不想破坏他们的氛围,三来想按自己的速度走,四来还真不好意思开口,要是他们相邀那就另当别论了。行至岔路口,又遇见一位从麻连岱上来的年青人,告知他黄茅尖怎走后便各走南北。</p> <p class="ql-block"> 在户外,从不觉得孤独,尤其是在一些比较知名的线路,不论是盛夏还是寒冬,总会遇见同道中人,如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行一方,犹如泛白的苇花,随风飘扬。</p> <p class="ql-block"> 从凤阳湖到大南坑头的山路相对比较平坦,虽然上下坡较多,但落差不大,都是户外人喜欢走的土路,一路溪水潺潺,清冽甘甜,这时才后悔自己背了太多的饮水。踩在厚厚的落叶上,速度加快了许多,不时地相互提醒,听着雨声、风声、流水声,看着残叶无奈地缓缓飘落,只叹时光易逝,一去难返。</p> <p class="ql-block"> 萧萧秋叶扫树空,聚散依依满眼朦。细数流年飞多少,无边思绪恼西风。风过,落叶满地,雨淋,彤去暗来,就这样在季节转换中传递片片心语,没有惋惜,只有珍惜,一眼深深凝望,无言也懂,那一首不老的歌,飘进了内耳,拨动了心弦。</p> <p class="ql-block"> 望着四周层层落叶,不由得发出了些许感慨。我们不也似落叶一样么,翠绿时忙着育花塑果,待到果熟时已耗尽了所有生机。既是如此,就得在风烛残年之前,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更精彩。</p> <p class="ql-block"> 过了大南坑头,绵绵秋雨还是下个没完,似乎想把未尽的心事悄悄地托付给色衰的万千叶片,再借风之韵,将缕缕心绪蕴藏到地平线,滋润万物,瑰丽人间。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阵疾走后,感到有些饥饿与疲倦,解下背包,席地而坐,就着苹果吃了点干粮,休息一会儿即感体力已然恢复。环顾四周,那些渲染着缠绵悱恻的一盏秋思,写意地钻进了我的眼帘,溜进了我的文字里。丝雨飘舞草木凉,疾风四起行人怅,秋色怡然芦花醉,霜露熏染在心房。行走是为了欣赏到更美丽的风景,而停下来则能发现微观奇异。这不,一串小喇叭花似春暖花开时般的鲜艳,另一侧则是一朵朵艳丽的蘑菇,只是自己孤陋寡闻,不知其名其用,拍个照算是有缘吧。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背上行装准备出发,后方传来了呼喊声,一看是那几位重装徒友,还说一路追难过了,相互问候了几句,我们便又再次上路,此后再没重逢。人生就是这样,相逢是首歌,遇见便是缘,彼此会心莞尔的笑容,也能让一路上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落叶是秋的骄傲,也是秋的悲凄,缤纷过后是萧瑟,徒留满地绝唱。正如此次徒步,刚走完约5公里的土路,就即将面对山脊线防火道,虽说很宽敞,可驼峰线加易打滑的碎石,不是绝了还是绝了。当然,潮湿的空气,散透着恬淡而又柔和的气息,迸发出宁静而又清香的韵致,秋的温雅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氤氲在身畔,也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 9时31分,已徒步了约12公里,正倚杖杵在海拔1730米的黄垟山顶喘着粗气,四面来袭的风雨,一点也不顾正走得兴起的我们,丝丝凉意让我赶紧把雨衣帽裹在头上。透过微浓的烟雨,一条若隐若现的防火道呈现在眼前,又一次考验在等着我们,好在这样的天气还是适合徒步的,何况早就有心理准备,来了,就是想虐,让那有些麻木的神经得以唤醒。唯有秋雨不识趣,何故拍雨衣,随风欺,不见五彩裳霓,走起。</p> <p class="ql-block"> 刚走上防火道,就听到前面传来隐隐约约的说笑声,我随着吼了一声,不想还接上了。低头快步攀爬,陡坡半腰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在悠闲地看着我们,抬头打了声招呼,得知他们是从麻连岱上山,到南溪村住宿。这时我可没有一起走的意思,太年轻了,不搭呀。大家边聊边爬,不一会,海拔1832米的烧香岩就在脚下,回头一望,靠,坡还挺陡的,完美。</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让来来往往的徒行者堆了很多玛尼石堆,我也不免俗,捡了几块石头,为那个很有型的石堆献点力,祈求它的灵气护佑我们一路平安。所谓“烧香岩”,就是在宏大的岩顶平地用石块砌成的一个小石房,据说是光绪年间为马夫人所建,马夫人信仰在浙南地区颇为普及。我也没带香火贡品,只能三拜略表心意。可看到那些白色垃圾,我只能对个别人说声有素质点。</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玛尼堆显灵,或许是扶国夫人保佑,或许是兼而有之,烧香岩到海拔1811米的天堂山2公里多路,只用了不到40分钟,期间不缺碎石拌脚、巨石挡道,但都被秒杀,丝毫没影响我们的脚步,三个年轻人的声音已不见踪影,只是这鬼天气,还真把我们折腾得够戗,内热外凉,冷暖自知啊。我想,这就是信念的作用,这就是目标的牵引,我们在行走时,已然有了新的计划,不在南溪村落脚,而是直达百山祖,用一天时间完成计划两天的行程,不为别的,只为挑战自我,再虐自己一回。人生也是如此,只要我们设定好目标,坚定地去追求,即使坎坷万千,办法总比困难多。说大了,走起。</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期盼已久的峰峦之巅,一抹淡淡的泥土芬芳轻巧地闯进鼻腔,一股久违的甘甜直透心间,这时更加忆起儿时那新鲜的空气,忆起无污染并不是很遥远,山区人民虽然还不富裕,但这一方净土不就是最大的财富么,相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下,你们的好日子才开始呢。</p> <p class="ql-block"> 12时许,肚子开始叫唤,一看已走了16公里,赶紧走到一个避风处,脱下雨衣当餐桌,拿出已经凉透了的蛋炒饭塞进嘴里,只是实在太冷,把所有衣服都穿上还直打哆嗦,一边吃着饭,一边不停地跳,这才是风餐露宿吧。12时30分许,勉强吃了个半饱,收拾行装准备上路,这时看到那三个年轻人正向我们走来。</p> <p class="ql-block"> 烟雨朦且胧,相距有几许?滢滢一秋水,纤纤天地间。迎着风,迎着雨,迎着山,迎着坡,依稀的是天地,激扬的是行者,把水问苍天,人生几何,舍得空名置烟酒,千古风流自脚下,余生自眷,无由憾坡难。 </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陡缓不一的山坡,反正已经画成了一条不太正常的心电图曲线。上坡是为了观赏到更恢宏的风景,下坡则是为了寻找更加令人心跳的美景。吃完中饭后便是一个小上坡,天空豁然开朗,右侧远方的山间云海翻腾,似万马齐喑,只是离我们太远,手机无法留下那壮观的景象,却也催着我们往上冲。兴奋地站在山顶一看,刚刚呈现的云海已被浓浓雨雾遮挡,心中正在懊恼,左侧远方又凝聚了一片云海,才拍了几张相片便又“躲猫猫”了。远望天地茫茫,顿感云雨秋凉,秋风随云飞扬,远方应是无恙,一声叹息。</p> <p class="ql-block"> 生命中的每次遇见,是前生注定的缘分,亦是穿越时光、穿越距离的恩赐,如秋天里的芦花飘雪、枫叶泛红,当秋风吹拂的那一刻,荒芜旷野一地旖旎,这时只想再赴一次远方的盛宴。当然,赴宴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不,又一个近乎垂直的长陡坡横亘在眼前,海拔1822米的大天堂在雨雾中隐约地展现它的霸气,可再陡也得上,要不怎虐呢。</p> <p class="ql-block"> 一场秋雨一场凉,无边烟云费思量,往事涟滟秋水中,红叶阑珊度秋阳。说实话,户外行走十多年,很是喜欢这种清凉的感觉,一切淡淡的、凉凉的、净净的,雨中袅袅草香余味,是哪样的熟悉和清新,行走了17公里并不觉得累,浑然不觉背包的沉重,只是膝盖有了不适反应,使得心境微澜。</p> <p class="ql-block"> 翻过大天堂,一大片黄橙橙的芒草,在秋雨滋润下竟然多了几分生机,带着那份孤冷,那份清寒,那份薄凉,随风舞动着老胳膊老腿,那不屈的告白,却是最美的夕阳红。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叫苦,上山累下山难,一点不假。双手紧握双杖,在满坡碎石中择地而踩,一不小心差点捽跤,双膝扭得疼痛难忍,惊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旁边草地中露出了一条模糊的路迹,有惊无险地下到了坡底。 </p> <p class="ql-block"> 抬头一看,又是一个大上坡,我正在研究路边野果是啥东东,同伴已呼哧呼哧地爬了近五分之一,想到刚才的痛,那可得缓缓,何况坡底有一条山腰线可走,适当的舍弃是必要的。记着了,既要埋头拉车,可也得抬头看路啊!防火道到此结束,接下来一公里多长海拔下降近400米的山道也让我们几近崩溃,湿滑再加上碎石杂枝,大大增加了我们的负累。</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秋天里,最美的不是赏花附柳,而是用心用脚步来尽情欣赏秋的最佳风韵,静看落叶身姿曼妙,细听流云绵绵絮语,与枫红一起吟唱千千阙歌,用最惬意的心情,丰盈经年岁月,才是一大幸事。</p> <p class="ql-block"> 14时多,从海拔1822米的大天堂,下到了海拔1100米的南溪村,计划驻足的古朴小山村还是想象中的恬静,即使有不少外来旅客插足,依然固守那份宁静安详。此时的我们,没有更多的心情来欣赏,还有十多公里路需要去丈量,可不想在雨夜中行走太多。</p> <p class="ql-block"> 从南溪村左拐上山,又是一段长约两公里爬升近400米的山道,尽管比较陡,但全是土路,路况极好,对于连续徒步近10个小时的我们来说,还是有些吃力,可一想到要尽快赶往目的地,肾上激素调动到极致,好在空气通透,一点也不觉得闷,真正的酣畅淋漓,只恨雨无情,不怜行路人。 </p> <p class="ql-block"> 落叶满径,掬一捧往事,轻轻地扬起,那纷纷扰扰的酸楚,瞬时被抛却在幽林里,如同雨后彩虹,短暂又绚烂,爽心又有几分空灵!站在山顶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左边是走向锅帽尖的防火道,正面是“凤百古道”一段刚修好不久的游步道。在雨天,走在这种天然石块铺就的所谓古道上,真的是胆战心惊,生怕打滑出状况,不过也理解当地村民致富修路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16时40分,徒行到海拔1390米的茶牧淤,正式进入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一条临溪而建的公路上只能依稀可辨一道较为清晰的车辙,整个峡谷除了清澈溪水的奔流声,就是风裹挟着雨追逐落叶的戏耍声。此时,我感到有点心悸,脚步也沉重了起来,肚皮快贴到后背了,连忙拿出水果和士力架补充能量,在猛喝几口冰爽的溪水并稍微休息后,体力有所恢复。</p> <p class="ql-block"> 从第一枚秋叶零落,秋意便无可抗拒地袭来,如同这个芦花飘飞的季节,纵使青丝霜染,依然,醉生梦死般,笑看世事似水变迁,就像淋了一场迷濛的细雨。右拐沿着公路上行到海拔1520米,按计划本想徒爬此次行程的最后一个“千八”——海拔1856米的百山祖,可进山道已被铁丝网封堵,再加上雨越下越大,头灯也只能看清五六米距离,而时间已到17时45分,只好作罢,也算是留下一个念想吧。</p> <p class="ql-block"> 到了百山祖景区,也昭示着终点就在前方,试着从景区栈道下行,可实在太滑,只能走公路刷数据。就是这约4公里的行程才是重点,我意识到脚指头磨出了水泡,因不想影响同伴心情,只好忍痛前行。而同伴几乎每走个百把十米就问还有多少路,如实告知也被质疑,后面几问几乎带着哭腔。我调侃说,如不是天漆黑温度低又下雨的话,都要赖坐地上不走了,只能说声对不起了。离终点三四百米,一辆皮卡车缓缓停在我们身边,同伴像见到救星似的,迅速拉开车门坐了进去,真是一个敏捷。好心的师傅也是一位徒步爱好者,还一再说可带我们到庆元县城,在此再次致谢!</p> <p class="ql-block"> 19时许,到达终点车根村,长约34公里爬升约2400米的精装版“千八”就这样被我们一步一步量完了,坐上季师傅的“神车”,一路曲行,22时许回到炉岙村。“千八”之行,有些苦涩,更是灵与肉的历练,那一行浅印,将汗水与呢喃,浓缩成深深的记忆,在时光流逝中浅唱低吟。这一纸素笺,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将自己的一抹暖香与你分享。相信你去走上一回,也一定能够走下来,也一定能在温和的秋阳里暖透心扉。</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漂泊的漫旅,就像这醉人秋天,一场秋雨连着一场秋雨,一场花谢连着一场花谢,多想在今生的微风细雨中,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芦花,听竹韵,折月影,尽情享受上天赋予的美好,沉醉不归,渐渐入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