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千年先祖的宗祠前

震频

<h3>  站在千年前化公的宗祠面前,我泪如雨下。跪在祠堂中央,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与千年的先祖默默地对视,对话。我身上流着他的血,已经1100多年了,前面有35个先祖代代传递,才传到我的身上。我是一棵千年大树顶端的一片叶子。一同来祭拜的,也是片片翻飞的叶子,有的泛黄,有的翠绿,有的刚刚舒展叶片……</h3> <h3> 1100多年前,黄化公的父亲—峭山公辞官归隐,开办了和平书院,开始教授族内、族外子弟。化公是第一批受益的人,于宋初高中进士十九名,先后官受广州刺史、朝廷左御史。<br>  38岁的化公接受父命,携妻子儿女告别了家乡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跋山涉水160多公里来到三明市宁化县石壁镇古背村开基立业,先后娶妻、妾九个,生了二十个儿子,其后裔后来又分散在南方几省100多个县,如今繁衍人口达500多万元。</h3> <h3>  先祖把我领到这世上来,让我体悟了世界无数精彩与感动,受过他人的恩典,也给过别人恩惠。人活一世,为何而来?生命之意义何在?有多少人参得透,看得清。<br>  血脉延续的历史犹如一串燃烧的鞭炮,一颗颗在前面炸响,泛化成一阵阵烟雾,再将火种燃烧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现在已点燃了引线,炸响之后,我们也将灰飞烟灭。</h3> <h3>  11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何其的短暂!人的一生即使有100年,也只是1100年的1/11。不禁让人想起《庄子》“蟪蛄不知春秋”,“朝菌不知晦朔”之言。人啊,只是那灵光一闪的“蟪蛄”、“朝菌”。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欢乐总是短暂的,毁灭才是永恒的。造物主创造了人,又要毁灭之,这正是“成亦萧何,败亦萧何”。在这短暂的几十年,该做些什么才有意义呢?<br> 而世间的人,太多是浑浑噩噩,耗费生命,贪恋物质的享受。而物质,总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价值,或销蚀,或毁灭,随着人的死去更没有了意义。80年代的万元户,一个镇找不到一个;而今全民几乎都是万元户。百万豪车,10多年后也只是废铁一块。90年代最时尚的移动电话“大哥大”,现在给孩子当玩具,他们都不要。涡轮蒸汽机,煤燃料火车大慨要进博物馆了。第一代电话机已成了古董。世事变化,沧海桑田,白云苍狗。</h3> <h3> 人活在世上,创造的物质财富,其受益的对象范围相当窄小;唯有精神的财富才能广泛影响,千年流转。3000年前的孔子、释迦牟尼创造的儒家、佛家思想,能够影响世界几千年,就是如此。对比于此,拘泥于物质得失的人生,在历史长河中看,是何其卑微短视!</h3> <h3> 黄化公之父峭山公一生建树巨大,年轻时参与了李克用的军队,平定叛乱有功,被封为工部侍郎。功成名就后,晚年隐居家乡,开办书院,教授子弟,使家族人才辈出。其二十一子中就有四进士、八将军。而他影响更长远的是他给后辈留下的《遣子诗》。《遣子诗》激励黄氏后辈开拓进取,和宗睦族,敬祖孝道,自强自立,为后辈描绘了发展的远景蓝图。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千年流传,万年不变。它影响着千万黄氏后裔,是黄家的传家宝,是子孙的励志语,是黄氏后裔开创人生,走出康庄大道的锦囊妙计。</h3> <h3>  追求合理时尚的物质享受,是每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而一味沉溺于物质享受,精神匮乏,不重视文化素养的积淀,却是一种堕落。在物质条件基本实现后,我们更应该开创文化的新局,传承优秀文化,发扬高尚精神。人生虽然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总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h3>